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袁隆平傳 | 上頁 下頁
一二


  袁隆平這才走近大榕樹,坐在青石板上,從農民手裡接過了煙袋,默默地、大口大口地抽起來。微風從沅水河對面吹來,挾裹著涼乎乎的水汽,汗淋淋的身子,頓時乾爽了許多。每每與農民並肩坐在田頭,他總有說不完的話。

  一位作家曾說過:

  「學者與平民之間,隔著一片蒼翠的原野,如果學者越過這片原野,他就會變成一個聖賢。」就是從這個起點出發,袁隆平日後終於成為了一個「聖賢」。

  在田頭,袁隆平與農民在一起,他可以聽到許許多多關於雪峰山的傳說。生長在這裡的山民可以不停地講出許許多多的故事,每個故事都是綠色生命的傳說。例如,一個湘西漢子為了給鄉親們除害,怎樣變做一隻蒼鷹;一位少女為了戀人,怎樣化做了雪峰山的美女峰;普渡眾生的山神,怎樣撒下一把珍珠,變成肥沃的稻田……

  他發現山裡人總是把自己的期盼化做故事,化做美麗的傳說。這一個又一個美麗的故事,構成了山民們對生命、對自然、對未來讚美的詩篇。

  1957年,全國科學規劃會議在北京召開,黨中央、國務院號召全國人民向科學進軍。這期間,袁隆平閱讀了毛澤東主席在20世紀40年代寫給毛岸英和毛岸青的一封信,信中寫道:

  岸英、岸青:

  你們長進了,很喜歡的。岸英文理通順,字也寫得不
  壞,有進取的志氣,是很好的。惟有一事向你們建議,趁著
  年紀尚輕,多向自然科學學習,少談些政治。政治是需要談
  的,但目前以潛心學習自然科學為宜,社會科學為輔。總之
  注意科學,只有科學是真學問,將來用處無窮……

  袁隆平在毛主席要年輕人探討「真學問」的思想鼓舞下,敢想敢幹,決心敲響安江農校向科學進軍的大門。

  20世紀50年代,那是蘇聯生物學家米丘林、李森科學說在中國盛行的年代。袁隆平作為遺傳學教師帶領學生們按照他們的學說進行試驗。開頭,他們選擇紅薯進行「無性雜交」。把月光花嫁接在紅薯上,以期得到一個「無性雜種」,那就是要它上面結籽兒,可以進行種子繁殖,以節省大量種薯;地下結紅薯,可提高單位面積產量。

  當他們把月光花嫁接到紅薯苗上以後,嫁接苗很快成活了,發芽了。但要使其結籽兒,必須進行短日照處理。當年安江農校試驗條件非常差,沒有遮光設備,袁隆平將自己的床單和被單統統拿出來,用墨汁塗黑,充當遮光屏障。

  由於袁隆平的精心培植,月光花與紅薯的嫁接果然長勢良好。地下長出了紅薯王,最大的一蔸重達13.5公斤;地上也結了種子。為此,黔陽地委在安江農校袁隆平的試驗田裡召開了現場會,這使得安江農校的師生深受鼓舞。

  這期間,袁隆平在米丘林、李森科關於「無性雜交」理論的指導下,帶領他的學生們進行了多種作物的「無性雜交」,培育出了一批又一批農作物新品種。諸如把西瓜嫁接在南瓜上,長出了西瓜不像西瓜,南瓜不像南瓜的一種新瓜;把西紅柿嫁接在馬鈴薯上,地上結出了西紅柿,地下長出了馬鈴薯……

  在「大躍進」的聲浪中,袁隆平的試驗成果備受讚揚。在全國躍進成果展覽會上,有袁隆平科研成果的展臺,記者蜂擁而至,全國多家報刊上出現了袁隆平的名字。

  1958年,他懷著喜悅的心情,將嫁接培育的那些特殊種子適時播種。可是,長出來的作物卻令他非常失望:月光花與紅薯嫁接結出的種子,長出來的依然是月光花,地下再也不見紅薯的蹤影。其他那些奇花異果也毫無二致。於是,袁隆平對自己搞的「無性雜交」研究開始動搖了,對於李森科遺傳學說中的觀點也產生了懷疑。他想到,從遺傳學的角度考察,他所進行的「無性雜交』』試驗,其變異性狀不能遺傳給後代,進行這樣的試驗,始終跳不出嫁接培養和環境影響的小圈子。他開始默默地問自己:進行這樣的「無性雜交」試驗,前途在哪裡?

  袁隆平敢於挑戰權威,敢於挑戰傳統觀念。在他看來,科學是老老實實的學問,是就是是,非就是非,來不得半點馬虎和虛假。既然從事多年的「無性雜交」試驗已經失敗,只好毅然拋棄它,大膽地去探索新的路子。

  奧地利遺傳學家孟德爾提出了遺傳單位「因子」的新概念,闡明了關於生物遺傳的基本規律,即分離定律和自由組合定律,並且提出了一整套科學的雜交研究方法,把遺傳學研究從單純的觀察推進到定量的計算分析,為近代遺傳學奠定了基礎。

  美國遺傳學家摩爾根,在孟德爾定律的基礎上,發展了孟德爾的遺傳學理論,創立了遺傳的染色體和基因學說,從而獲得了1933年度的諾貝爾生理學獎和醫學獎。摩爾根的染色體和基因學說,被譽為20世紀遺傳學的重大發展。

  然而,當歷史推進到20世紀50年代,孟德爾、摩爾根的遺傳學說卻被前蘇聯和我國的某些學術權威視為異端邪說,被扣上「資產階級反動生物學理論」等帽子,受到有組織的批判。他們把孟德爾、摩爾根的學說斥為「反動的、唯心的」學說,某些人企圖以這種非常手段鞏固米丘林、李森科絕對權威的地位。

  這期間,袁隆平反復學習了毛主席的《實踐論》和《矛盾論》。他對毛主席關於「人的正確思想只能是來源於社會實踐」的思想堅信不移。對幾年來他根據李森科學說在科學試驗中進行「無性雜交」所產生的「無性雜種」不能遺傳等現實問題,開始從理論和實踐相結合上深入研究。他既研究米丘林、李森科,又研究孟德爾和摩爾根,同時研究達爾文、魏斯邁,結合實踐,進行比較和分析,用實踐去檢驗,決心闖出一條屬￿自己的路。

  袁隆平非常崇拜希臘的偉大哲學家蘇格拉底。蘇格拉底總是引導人們認識自我,追求智慧的生活,學會用自己的頭腦思維,學會懷疑權威乃至教義。

  同時,他也想到,我們中華民族是一個創新的民族,也是一個保守的民族。這種保守來自於對大自然的依賴,來自于傳統觀念的束縛。崇拜傳統觀念,依賴自然,便是這種保守思想的體現。然而,當年的青年知識分子袁隆平由於既肯於學習科學理論知識,又重視科學實踐,所以他總能夠及時擺脫保守思想的束縛,總能夠闖出一條屬￿自己的路。

  1960年初春季節,袁隆平佇立在沅水洲頭的一個橘園裡,只見那橘樹枝頭開滿了密密麻麻的小白花,一嘟嚕,一串串。可一位果農手裡拿著一把剪刀,將許多小花連著枝條都剪掉了。他不解地問那果農:

  「老伯,你把那許多橘花都剪掉了,多可惜呀!」

  「花長得太密了,難結果啊!」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