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葉劍英傳 | 上頁 下頁
一〇六


  ※第三十一章 開拓軍事科學研究(下)

  一、對現代戰爭特點的新認識

  在充分進行學術準備的基礎上,葉劍英以一個軍事理論家的學識和魄力,同軍事科學院的研究人員一道,集體「攻關」,研究解決一系列重大學術問題。

  探討現代條件下的未來戰爭的規模和樣式,並適應這一戰爭的特點來進行人民解放軍的訓練和戰備,這是軍事科研首要的重大課題。葉劍英認為,這是個大前提,一切軍事科研項目,都離不開這個課題。為了解決這個前提,就需要瞭解和研究外軍和敵軍的現狀和發展態勢,研究世界範圍內新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給軍隊和戰爭造成的影響。葉劍英提出,要「抬頭看世界,埋頭鑽學術」。「要經常按住地球的脈搏,按住蘇美戰略的脈搏」,他不但親自翻閱大量外軍資料,還指導外軍部集中力量翻譯蘇聯、美國、日本、英國、聯邦德國、法國等軍隊的資料,編輯《外軍動態》,同時要求把外軍的軍事思想、戰略、戰役、戰術以及著名戰例,彙編成書,發給本院研究人員、軍委總部各機關和各部隊進行學習參閱。外軍部成了名副其實的外國軍事學術動向的「偵察兵」。據王前、蔡祖銘、蔣樹興、鮑世修等回憶,葉劍英非常重視蘇軍、美軍的經驗,告誡大家,不能明于知己,暗于知彼,要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他在分析研究1959年美軍的「黑獅子」演習以後,說:「美軍的作戰指導思想、戰術以及軍隊編制裝備等都在不斷地變化。我們作戰是為了打垮敵人,如果不適應敵人情況的變化來研究我們的戰略戰術,就會成為無的放矢,也就不可能戰勝敵人。」

  經過多年潛心研究,葉劍英對現代條件下的未來戰爭逐步形成了較為系統完整的理性認識,1960年1月,他在全軍訓練會議上,對這一重大學術問題作了精闢的闡述,從五個方面概括了現代戰爭的特點:

  (一)戰爭規模巨大。戰爭將在廣闊的空間進行(空中、地面、海洋),雙方投入的人力物力空前巨大,戰爭具有殘酷性。

  (二)總體戰爭。戰爭除武裝鬥爭以外,在經濟、政治和思想方面還繼續著極其緊張而廣泛的鬥爭。所以,現代戰爭是軍事、政治、經濟、文化各種鬥爭的總和。

  (三)戰爭通常由突然襲擊開始。大規模毀滅性武器的使用,為突然襲擊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和增大了襲擊的效果。

  (四)戰爭可能先從後方開始。敵人可能利用其戰略基地使用各種空襲兵器,首先集中突擊我們後方。有時也可能前方後方同時開始。

  (五)諸軍兵種合同進行的戰爭。需要有裝備著各種尖端和常規武器的各軍種、兵種協同一致的努力,才能奪得戰爭的勝利。

  在充分認識現代戰爭特點的基礎上,葉劍英進一步揭示了現代條件下人民戰爭的特點和規律。他精闢地指出:「就我們來說,未來戰爭,第一是人民戰爭;第二是現代戰爭。把這兩點用邏輯聯繫起來,就是現代條件下的人民戰爭。這就是我對未來戰爭的總概念。」

  他解釋說,時代不同,給未來戰爭帶來許多特點,但未來戰爭的性質仍然是人民戰爭,是現代條件下的人民戰爭。因此,毛澤東同志關於人民戰爭、人民軍隊的基本原則仍然適用于未來戰爭,但應根據時代的特點加以發展。人民戰爭是在全民戰、持久戰、運動戰、殲滅戰的思想指導下的戰爭。人民軍隊是革命化、現代化的軍隊。這些未來戰爭的問題,都是建築在現實物質基礎之上的。不考慮這些問題,就不能真正瞭解未來戰爭。

  ①葉劍英在軍事科學院、高等軍事學院、軍事學院常委會和全軍訓練會議上的講話,1959年11—12月。

  葉劍英認為,解放軍在新的歷史時期的國防建設、人民軍隊建設,必須從這些現代戰爭的特點出發,研究解決軍隊編制、武器裝備、軍事後勤、軍事訓練教育等各方面的問題,進一步探討現代條件下進行人民戰爭的作戰指導規律。

  他還指出:在研究未來戰爭時,必須考慮到國際條件,但基點應放在自力更生上面。在未來戰爭中,可能使用尖端武器,也可能不使用尖端武器,但基點應放在我以常規武器戰勝使用尖端武器的敵人上面。未來戰爭,既有速決因素,又有持久因素,但我們的基點應放在持久方面。

  二、開展重大學術課題的研究

  正確地對待中國歷代軍事遺產,開展古代近代軍事學術的研究,這是軍事科學領域裡的另一個重要攻關項目。葉劍英高度重視這項工作,他經常教育大家說,「觀今宜鑒古,無古不成今」,我們要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去解剖古代的東西,整理古代的東西,給以批判的總結,用以為國防建設服務。他親自下達任務:在古代軍事理論方面,要編輯《古代兵法選輯》,譯注《武經七書》、《投筆膚談》等;在古代戰史方面,要編寫《中國歷代戰爭戰略問題》、《中國歷代戰爭年表》、《中國歷代戰爭地圖集》等。此外,還規定了許多專題研究項目,如關於河西走廊的兵要地理、我國沿海島嶼作戰、古代突然襲擊戰例,以及兵器學——從戈矛到火器的演變、古代官吏致仕問題,等等。據高體乾、吳如嵩等回憶,在賦予這些研究任務時,葉劍英每次都交代研究的指導思想和方法,一再指出,研究歷史要本著「厚今薄古」的原則。要用歷史的觀點,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去分析研究問題,避免鑽到古書裡搞材料的堆積。他特別強調研究歷史要為現實服務,把立足點放在客觀現實的基礎上,用以解決實際的問題。

  在軍事歷史學研究中,葉劍英尤其注重解放軍的軍史和戰史的研究。他指出:「我們還要抓緊研究和編寫我軍的戰爭史,把我們豐富的建軍經驗、作戰經驗,加以系統地整理和總結。對我軍用鮮血換來的寶貴經驗,採取妄自菲薄的態度是不對的。要通過編寫戰爭史,把我黨我軍的歷史經驗和優良傳統一代一代地傳下去。」據沈宗洪、仲肇良等回憶,葉劍英對如何編寫戰史,也作過多次指示,要明確編寫的目的和指導思想;要在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指導下進行;要處理好史學分類的幾個關係,即戰史與黨史、戰史與軍史、通史與簡史的關係,還要確定編史的科學程序。

  他還親自主持會議,研究解決人民解放軍戰史編寫中一些重大學術問題。在他的主持下,軍史研究人員很快整理出一個《我軍三十年大事記》初稿和史料彙集,為編寫解放軍戰史打下了基矗如何研究戰略學、戰役學、戰術學以及其他各科軍事學術的課題,葉劍英也作過許多明確具體的指示。他要求儘快研究撰寫出充分體現毛澤東軍事思想,反映現代戰爭特點的戰略學、戰役學、戰術學、軍制學、軍事地理學和其他軍事學術著作,不斷完善各種條令條例,並隨著情況的發展變化,適時進行修改和補充。在談到如何撰寫這些學術著作時,葉劍英主張要分主次先後,進行科學安排。他和彭德懷都曾設想先編寫一本《中國人民解放軍作戰綱要》。為編寫戰略學的著作,葉劍英認為,可以考慮先編寫出一部高質量的戰役學著作,這不僅對指導當前的戰役訓練和今後的戰役作戰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同時,也是我軍高級幹部傳經交班、培養接班人的重要工作之一,使我們目前的高級戰術指揮員迅速成長為戰役指揮員。1964年5月,在南京召開全軍編寫戰役學會議,他親自定下編寫綱目。經過全軍積極努力,終於編成了一本戰役學初稿。

  編寫條令是軍事科研的一個重要課目,也是一項長期的艱巨的系統工程。葉劍英全力以赴,為在一兩年內完成毛澤東和中央軍委賦予的此項重大任務,同全院全軍專業人員一起,投入了緊張的條令起草、匯稿和修改工作。

  他規定編寫工作一定要經過「定目、定稿、匯稿、審稿、合稿」等5道工序,在文字上要求準確、明快、簡明,避免艱澀難懂。

  根據葉劍英的要求,承擔編寫條令的各大單位陸續寫出人民解放軍戰鬥條令概則初稿。葉劍英先後在大連、南京主持編寫戰鬥條令專業會議,南京夙有「大火爐」之稱,適逢炎夏,揮汗如雨。葉劍英組織大家進行審修書稿。

  他白天主持會議,晚間躲在地下室裡,穿著褲衩,審閱稿子,親自動手起草和修改條令。6本概則,上百個條文,數十萬字,他邊看邊改,逐字逐句推敲,經常熬到深夜。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