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葉劍英傳 | 上頁 下頁 |
一〇五 |
|
為了貫徹軍事科研方針,保證科研工作順利開展,葉劍英還提出要處理好兩個關係:一是研究工作同教學、「生產」工作之間的關係。他明確指出,這三者統一的基礎是實踐,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他說,研究人員要參加到院校的教學和部隊的訓練中間去進行研究,特別要到基層連隊裡去,同他們一道進行教育,一道進行訓練,一道進行實驗。然後才能鑒定自己的研究成果,是否合乎客觀實際的需要。二是研究工作與戰備、訓練之間的關係。寫條令貫穿著以戰備為綱,訓練也是為了戰備,要把研究的成果提供給部隊,改進訓練,改進技術兵器。研究是為戰備服務的。」① ①葉劍英在全軍科學研究工作會議上的總結發言,1959年11月。 葉劍英經過一段實踐探索,制定了《兩年軍事學術研究工作規劃綱要》,並在全軍各大單位進行了明確分工和安排。全軍軍以上單位普遍建立了軍事科研機構,組織起一支7900多人的研究隊伍,出現了全軍動手搞科研的新局面。① ①葉劍英在軍委擴大會議上的發言,1960年2月。 四、發揚「攻關」精神 攻城不怕堅, 攻書莫畏難。 科學有險阻, 苦戰能過關。② ②《葉劍英詩詞選集》,人民文學出版社1983年4月版,第47頁。 這首著名的「攻關」詩,是葉劍英幾十年戰鬥、學習的經驗概括。在軍事科學研究的領域,他同樣倡導和發揚這種求知若渴、知難而進的攻關精神。 他非常重視學術研究的準備和積累,提高研究人員的理論水平。學術準備的重要工作是理論準備,就是刻苦攻讀馬列和毛澤東的著作,特別是軍事著作。 在他的指導下,軍事科學院先後編輯出版了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和毛澤東的軍事文選,還編輯了一些文摘和專題論述,供院內外研究人員學習。葉劍英在出席軍事科學院的各種會議中,幾乎是逢會必講,動員大家下苦功夫讀書學習。他指出,學習不僅是從事共產主義事業,改造世界觀的需要,而且是從事科學研究的特殊需要。只有認真學習並掌握馬克思主義,特別是馬列和毛主席的哲學思想和軍事思想,才能進行正確的軍事研究,同時也只有如此,才能把解放軍的寶貴經驗系統化,上升為理論。他形象地說:「理論好比是一條紅線,老同志一腦子珍珠瑪瑙。再好的一籮珍珠,不用紅線穿起來,還是一籮珍珠。」① ①葉劍英在編寫合成軍隊戰鬥條令概則專業會議開幕時的講話,1959年7月14日。 在學術準備方面,葉劍英首先從自己做起。他的辦公桌上有一個座右銘:「抓緊時間工作,擠出時間學習,偷點時間休息」。他在那翠柏紅楓、藏書數千卷的「二號樓」裡,孜孜不倦地攻讀各種書籍。文史經哲、諸子百家、詩詞歌賦,無所不讀。「書叢藏醉葉,又是一年秋」。他這位早在大革命時期就有「儒將」之稱的「書迷」,年復一年,刻苦鑽研馬列著作,反復學習《自然辯證法》和軍事辯證法,特別用功精研毛澤東的軍事著作,深刻領會人民軍隊、人民戰爭及其戰略戰術思想。他把讀書的零星心得集中起來,寫成筆記和文章,他的許多著述是理論與實踐結合的典範。他深感自己知識不足,除了學習政治理論書籍之外,還聘請院內外「老師」,幫他攻讀歷史、地理和自然科學,學習外文。他像一個小學生那樣尊師重道,重新補課。② ②訪問沈捷、郭雅興等談話記錄,1986年10月。 他經常用「力戒驕傲」四個字要求自己、教育別人。他引證古語說,「滿招損,謙受益」,「良賈深藏如虛,君子盛德若愚」。一個人不驕傲自滿,才能把人家的一點一滴的水珠加進自己罐子裡去,時刻感到不足,才能歡迎人家的批評與建議。他非常謙虛地說:「我這個院長,實在慚愧,腦子裡的科學也不多。怎麼辦,要末爬上琅琊山,要末退休,解甲歸田。還是要爬山,科學的大山要爬。馬克思五六十歲才學俄文,幹到老,學到老。人生就要幹,要鬥爭,要戰鬥,前進的人生。」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葉劍英以自己的模範行動來影響和帶動周圍的同志和軍事科學院研究人員的學習。他經常向大家推薦新出版的著作,並提倡「一人讀書,眾人受益」的辦法,組織身邊工作的同志,作出計劃,分頭讀書,然後集體彙報內容,同大家一起議書評書,談學習收穫。不論在院裡或到外地,一有機會他就督促檢查大家的學習效果。據高銳回憶,一次在武漢,他突然「考」起身邊的軍科研究員,問他們讀了《馬克思恩格斯軍事文遜沒有?讀懂沒有?他和大家重溫恩格斯的《步槍史》,頗有感慨地說:「恩格斯在那樣的年代,條件那樣差,還寫了那麼多軍事著作。他甚至花費那麼大精力,對步槍的歷史作了那麼系統的研究,時至今日,我們從事軍事科學研究,還寫不出那樣的作品,說來真是慚愧!」他嚴肅而又誠懇地教育大家,要以革命導師從事科學研究的態度和精神,擠出時間下苦功夫讀書,鑽研學問。 葉劍英提出,做好學術準備,還要向實踐學習,向部隊學習,向老同志學習。他同幾位副院長多次組織研究人員深入部隊取經「探寶」,陸續整理出人民解放軍著名戰例、戰役戰鬥經驗和戰史資料數萬件,並邀請老紅軍、老八路座談體會,撰寫文章。葉劍英還提出向外軍學習,向敵軍學習。在他的倡導下,軍事科學院還專門舉行軍事學術講座,規定每星期五開課一次。 第一次講座,他和宋時輪等到會帶頭講演。他強調指出,舉辦講座,不僅要學馬、恩、列、斯著作和毛主席的軍事著作,學習克勞塞維茨《戰爭論》等外國著名軍事著作,也需要學點我國古代的東西,接受古人的經驗。在方法上,他提出「一是自學,二是互教」,不管是誰,只要對某一問題有研究,就讓他當先生。葉劍英還領導軍事科學院建立起了資料處和圖書館,出版了古代兵法選輯等書籍。此外,他還積極促辦學術《通訊》、學術《動態》等刊物,使軍事科學院有了一個「瞭望台」和學術交流的陣地。 五、群眾冷暖掛心頭 葉劍英在創建和領導軍事科學院期間,不但在思想建設、組織建設、學術建設、作風建設等方面付出了巨大的心血,而且非常關心群眾的生活,注意幹部生活福利的保障。建院時,他就提出院內設立門診部、幼兒園和合作社。還建立了幾個生產基地。在60年代初的生活困難時期,他特意組織人員到外地打黃羊,搞豆子,想方設法保證大家渡過難關,專心致志從事科學研究工作。而他自己則節衣縮食,過著艱苦樸素的生活。他的女兒向真回憶這一段生活時說:記得六十年代初,我在大學讀書時,因為營養不良,得了浮腫玻父親見我面孔蒼白浮腫,什麼話也沒有說過。上大學後,和父親在一起的時間不像兒時那樣多了。能和父親聚一聚,見見他慈樣的面容,成了一件經常盼望的美事。正巧一天下午沒課,中午我就回了家,和父親共進午餐。 桌上的菜雖然簡單,但對我來說也是「久違了」,心想可以飽餐一頓了。我端起飯碗大口吃起來。過了一會兒,才發現,父親根本沒動筷子,只是用一種異樣的神情望著我。 「爸,您怎麼不吃呀?您不舒服?……」 「女兒,你知道不知道,這幾天,毛主席都不吃肉了。他對炊事員講:全國人民都沒有肉吃,為什麼還要給我肉吃?每次端上肉來給他,他都讓端回去,……他不是別人喲,連他都不肯吃肉了……」父親的聲音開始顫動,說不下去了。一個飽經風霜的老人,表情憂傷而痛楚,眼圈都紅了,我作為女兒在他身邊,心裡說不出地難過。我知道自己是無法排遣他的沉重心情的,因為在他心裡,正想著暫時困難給全國人民帶來的痛苦。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