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葉劍英傳 | 上頁 下頁
六三


  ※第十九章 延安歲月

  一、重返軍委參謀部

  葉劍英剛剛踏上延安這塊已經闊別五載的土地,一項艱巨的重任便落在了他的肩頭。

  1941年2月14日,中共中央書記處通告全軍:「葉劍英同志已回延安,現任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參謀長,駐延安辦公。」

  從這一年開始,敵後抗戰進入了最艱苦、最困難的時期。日軍集中重兵瘋狂進攻根據地,實行軍事、政治、經濟、文化的「總體戰」,頻繁進行大規模的「掃蕩」,妄圖隔絕各抗日根據地的聯繫,消滅抗日人民武裝力量。

  國民黨當局則繼續執行消極抗日、積極反共的政策,不斷對八路軍、新四軍和各抗日根據地進行軍事進攻和經濟封鎖。同時,有相當一部分國民黨正規軍扯起「曲線救國」的破旗,公開投敵,充當偽軍配合日軍作戰。在這種嚴重形勢下,中共中央為打破敵頑夾擊,戰勝嚴重困難,制定了一系列正確的方針和政策,指引著中華民族的抗戰巨舟,劈風斬浪,頑強向前。

  葉劍英長期戰鬥在統戰工作的崗位上,熟悉和瞭解敵、偽、頑、友等各方面情況,加上他本人的軍事造詣和謀略才幹,到統帥部工作以後,受到毛澤東等中央領導的器重,成為毛澤東、朱德指揮全國敵後抗戰的得力助手。

  對葉劍英,朱德有過這樣的評語:「我們隊伍裡這樣的人才不是多了,而是太少了,要充分發揮他的作用!」葉劍英以高明幹練的中共中央統帥部「參座」聞名於軍內外,受到幹部和群眾的尊重和信賴。

  ①訪問康克清、陳慧清、譚友林、羅青長、藍祥輝等談話記錄,1987—1994年。

  此時,「皖南事變」的餘波尚未平息。2月23日,葉劍英致函國民黨談判代表張沖,重申中國共產黨對「皖南事變」和蔣介石1月17日命令的立場,並列舉事實歷數了國民黨在「皖南事變」後,對中國共產黨的政治壓迫與軍事進攻有增無減的種種行徑。信中最後指出:「本黨中央認為十二條辦法如不能獲得滿意解決,各種政治壓迫與軍事進攻如不停止,則國共關係與時局危機,必將益形嚴重,一切空言延宕之辦法,將毫無補於實際。」「倘能由貴黨方面採納十二條辦法,使目前不幸事態轉禍為福,則非僅兩黨之幸,民族國家實利賴之。」

  4月29日,葉劍英陪同朱德與國民黨駐延安聯絡參謀陳宏謨談話,進一步指出,國共關係如要好轉,國民黨中央目前至少應採取下列辦法:(一)停止逮捕共產黨人員,停止反共軍事行動和交通封鎖;(二)繼續發給十八集團軍各月份經費並補充彈藥;(三)新四軍余部尚有八、九萬人,應即整編;至於移防一節,如政治上有確實保證,自可商量,否則于情於理礙難遵命。30日,陳宏謨等電告軍令部,由軍令部提出核議意見,報何應欽。何答應研究解決。

  設在延安城西北王家坪的中央軍委,是中共中央指揮抗戰的「大本營」,從這裡發出的每一項指示,下達的每一個號令,無不牽動著各抗日根據地乃至全國的神經。葉劍英作為軍委參謀長,深知自己肩上的份量,日夜思慮著如何給中央、軍委當好參謀。他經常對參謀部的同志說,參謀部的工作非常重要,處理問題要特別謹慎,要遵照黨中央和毛澤東主席的意圖辦事,照顧好上下左右關係,尤其要多考慮到下邊部隊的困難。他以身作則,帶頭學習貫徹黨中央、毛澤東的指示,細緻、周密地處理問題。那時軍委總部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就是一切工作節奏隨著毛澤東轉。毛澤東習慣于夜間工作,葉劍英也通宵達旦地堅守在崗位上。他工作十分忙碌,每天要辦理幾十件以至上百件中央軍委上呈下達的文電。凡軍委機要處來的電報,送誰,抄誰,都要經過他批發,急件隨到隨辦。由他代軍委起草的許多文電,都要呈毛澤東主席、朱德總司令審批後簽發,大多由「毛、朱、王、葉」聯名發出的。

  ①毛、朱、王、葉,即:毛澤東、朱德、王稼祥、葉劍英。

  為了給黨中央和軍委當好參謀,更有成效地指揮抗日戰爭,葉劍英十分重視從政治上、組織上和業務上加強參謀部的建設。原來軍委只設一、二、三局,根據形勢發展的需要,他親自主持成立了四局,主管教育和行政。同時在各局實行精兵簡政,提高了工作效率。

  「作之君,作之師」,葉劍英奉此為銘,既作群眾的領導,又當群眾的老師。他遇事總是先作學生後作先生,學習十分刻苦。他弄來一大塊青石板,架在窯洞門口當桌子,常坐在桌前讀書寫作。那時候生活條件差,晚上看書點根蠟燭就很不錯了。他不但自己學,還規定學習時間和制度,組織有關的領導幹部、機關幹部一起學。學習的內容有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和毛澤東的軍事著作,特別是毛澤東的持久戰的戰略戰術原則,同時學習蘇聯紅軍將帥的軍事理論,學習孫中山和中國古代的軍事理論。為了使幹部能讀懂原著,他還特意組織幹部進修日語、俄語和自然科學知識,指定江右書、伍修權等教課,定期組織考試。

  他還不定期地給總部機關幹部、延安軍事院校作時事政治報告,用中共和蘇共黨史上的經驗教訓和自己的切身體會,教育大家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的政治、軍事理論和哲學,強調把唯物辯證法正確地運用到軍事領域中,作為研究、指導戰爭的唯一武器。他還非常關心中央警衛團的學習,親自去講課,幫助官兵提高文化水平和理論水平。

  ①訪問尤桂林、耿飆、劉煜談話記錄。在中共延安市委黨史辦、檔案館、紀念館查閱的資料,1991年4—9月。

  1941年5月5日,在馬克思誕辰123周年之際,葉劍英在延安在職幹部紀念學習會上,作了題為《加緊學習馬克思主義的政治與軍事》的報告。他在報告中,首先引用恩格斯於1874年論及革命鬥爭形式問題時的闡述,即與政治、經濟兩種鬥爭並立的還有理論鬥爭,說明加強理論學習的重要性。然後他從分析孫中山領導中國民主革命和國民黨幾十年的軍事活動開始,一直到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國內革命戰爭和抗日戰爭,總結其中的經驗教訓,強調指出:「從理論上、技術上提高我們的戰鬥力,換一句話說,用馬列主義的軍事理論,用現代軍隊的技術知識來教育我們的軍隊,是非常重要的工作。」

  他語重心長地說:「一個革命的軍事幹部,必須學習馬列主義的政治,猶之乎一個革命的政治幹部,必須學習馬列主義的軍事一樣。不懂馬列主義,不能成為革命的軍事家,等於不懂軍事不能成為革命的戰鬥的政治家一樣……善於領導政治鬥爭的領袖,同時也善於領導軍事鬥爭。革命的政治和軍事的統一性,及軍事對於政治的依從性。戰爭是政治的繼續,已成為不可爭辯的真理。」

  ①《共產黨人》第19期,1941年8月。

  葉劍英從20年代初追隨孫中山革命、投身革命軍隊算起,這時他已在中國現代軍事領域中活動了整整20年,他的這篇飽含經驗及哲理的報告,在當時產生了廣泛的影響。這一年冬,葉劍英擔任中央軍委軍事教育委員會委員和軍事學院副院長(朱德為院長),為軍事教育事業作出了更多的貢獻。

  二、運籌謀劃,持久抗戰

  科學分析抗日戰爭的形勢,預見其發展進程,研究對敵鬥爭策略,是軍委參謀部的一項重要任務。據柯柏年、羅青長、朱軍等回憶,葉劍英經常教育總參謀部的同志要善於根據戰爭風雲的變化,客觀地觀察形勢,認識戰爭的發展趨勢,正確地指導戰爭。他特意在一局作戰室組成了一個研究時局和戰略的班子,對國際國內敵、我、友各個方面的態勢進行專門的研究,隨時瞭解和掌握情況。並定期組織參謀人員綜合分析各戰區的情況,整理成《作戰週報》,供軍委首長參閱。他還經常邀請中央和各根據地、各戰區的領導同志前來王家坪參加參謀部分析研究敵情和研討戰略的會議。朱德、賀龍、陳毅、徐向前、聶榮臻、陳賡、羅瑞卿等都參加過這種活動。大家在這種研討會上提出的意見和建議,為軍委制定戰略和策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