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葉劍英傳 | 上頁 下頁
六四


  1941年下半年,葉劍英與王稼祥根據毛澤東的指示,結合當時各根據地對敵鬥爭的實際,共同主持起草了《關於抗日根據地軍事建設的指示》,經毛澤東、朱德審閱、修改後,於11月7日以中央軍委名義正式下達。「指示」明確規定:每個根據地的軍事機構均應包含主力軍、地方軍、人民武裝(即不脫離生產的自衛隊及民兵)3個部分。軍事建設的中心注意力,應放在地方軍及人民武裝的擴大與鞏固上。主力軍應採取適當的精兵主義,其工作重心是提高其政治軍事技術的質量。「指示」對地方軍及軍區的職責、自衛隊及民兵的組織、活動方式以及軍隊與民兵的武器等問題,都提出了具體要求。

  在貫徹落實軍委指示的過程中,葉劍英十分注重整理和總結各根據地鬥爭經驗。他同軍委總部的同志一起,從群眾的實踐中,逐步摸索出根據地軍民在困難時期對付敵人的辦法。主要的有:(1)實行主力兵團地方化,地方兵團群眾化,大力發展民兵,廣泛開展遊擊戰爭;(2)採取內線與外線相結合、分散與集中相結合的作戰方法,殲滅敵人的有生力量;(3)「敵進我進」,派遣短小精幹的武裝工作隊深入敵後之敵後,發動群眾,摧毀偽組織和偽政權;(4)爭取與瓦解偽軍,鞏固與擴大地方武裝(縣大隊、區小隊、遊擊小組),恢復和擴大根據地等等。這些辦法,為廣大軍民所掌握,變成強大的力量,使八路軍、遊擊隊在敵後站穩了腳跟,有力地打擊了日本侵略者。

  為了準確及時地獲取情報,指揮戰爭,根據葉劍英的提議,中央軍委於1941年10月29日,正式作出了《關於建立情報網的決定》,決定在十八集團軍總部、各敵後根據地新四軍,首先建立起10個情報網的聯絡基點。葉劍英對每個聯絡點抓得很緊,使各地同延安總部的情報聯絡渠道暢通無阻,保證了中央、軍委準確及時地掌握情況、指揮作戰。

  在各地建立情報網的同時,葉劍英組織各根據地設立氣象觀察所,建立健全氣象觀察制度,不但保證了當時作戰指揮的需要,也為根據地的氣象觀察和農業生產提供了方便條件。

  為了及時反映敵、偽、友、我的軍事動向和各方面情況,葉劍英組織總參謀部人員彙編《軍委戰況通報》、《作戰室週報》等,每期都親自審批。

  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形勢的發展,他又在總參謀部成立了資料研究室,編輯《國際資料》,負責收集、整理各交戰國的戰況,研究外國軍事動態和軍事著作。毛澤東看了這些材料後很高興,說這樣做「大有幫助」,並且囑託葉劍英對作戰局和資料研究室的同志在生活上多加照顧。葉劍英非常重視通信聯絡工作,組織出版《通信戰士》,並為之題詞:「革命的馬達在飛轉,產生出解放人群的熱,幸福的光。」總部的通信工作受到各戰區的讚揚。有一次,膠東軍區司令員許世友因與中央恢復了中斷很長時間的電訊聯絡,高興地派人專程到延安,送給中央一根黃璨璨的金條。毛澤東親自把這根「進貢」的金條,獎給了總參謀部作戰部門。

  三、科學預測蘇德戰爭爆發後日軍動向

  1941年6月22日,蘇德戰爭爆發。德軍突然襲擊,攻勢猛烈,很快逼近列￿格勒,蘇軍處於極其被動的地位。在這種嚴重形勢面前,中國戰場上的日軍會如何動作?八路軍、新四軍的戰略方向應如何確定?這是關係到中國抗戰和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前途的一個值得認真思索的問題。葉劍英及時組織總參謀部人員進行討論,召開時事座談會(邀請當時在延安的日共黨員野阪參三參加),分析了日軍北進、南下的兩種可能性,認為中共的戰略思想和戰爭準備的重點應當放在對付日軍南下方面。葉劍英將這個傾向性意見及時上報中央,以供決策參考。這時日本統治集團內部對南下與北進問題也存在著爭論。

  9月6日,日本「御前會議」秘密地採納大本營和政府聯席會議制訂的《帝國國策實施要領》,決定發動太平洋戰爭,「不惜對美(英、荷)一戰」。後來戰爭的發展,特別是日本偷襲珍珠港事件證明,葉劍英對日軍動向的分析預見是正確的,對中共中央制訂有關方針決策起了重要作用。

  這一年11月9日,葉劍英與李克農為重慶召開的國民黨愛國志士張沖追悼會送挽聯:「豺虎尚縱橫,大局豈堪重破壞。巴渝多霧瘴,忠魂何忍早游離。」

  這一年12月,中共中央決定在太行山抗日根據地,為劉伯承50誕辰舉行慶祝活動,以表彰他的革命功績,鼓舞敵後軍民的士氣。16日,葉劍英從延安特發來兩首祝壽詩:

  (一)
  太行遊擊費糾纏,
  撐住平遼半壁山。
  遍體彈痕餘隻眼,
  壽君高唱凱歌旋。

  (二)
  細柳營中寂不嘩,
  槍垣炮堵即吾家,
  將軍五十人稱健,
  斬得倭酋不自誇。

  ①葉劍英談話記錄,1982年4月8日。

  ②《葉劍英詩詞選集》,人民文學出版社1983年4月版,第5—6頁。

  1942年,日軍華北方面軍對中共華北抗日各根據地進行更為殘酷的「掃蕩」和「蠶食」。為了消滅中共華北局和八路軍總部機關和部隊,從5月中旬開始,採取鐵壁合圍、捕捉奇襲等戰法,對太嶽、太行抗日根據地進行夏季「掃蕩」。在反「掃蕩」中,中共北方局機關和八路軍遭日軍合圍,經奮勇戰鬥,雖突出重圍,但八路軍副參謀長左權于25日英勇犧牲。噩耗傳來,葉劍英無限悲痛。為悼念和歌頌這位抗日英雄寫下了《滿江紅》壯烈詞章:「試看那,漢家旗幟。剩水殘山容我主,穿溝破壘標奇跡」,「風起雲飛懷戰友,屋樑月落疑顏色。」

  ①訪問伍修權談話記錄,1992年5月。

  左權犧牲後,彭德懷曾向中共中央提出,要文韜武略兼備的葉劍英來前方協助作戰指揮。毛澤東和朱德、王稼祥經過研究,認為葉劍英不能離開軍委,未能成行。

  葉劍英在延安最高統帥部繼續密切注視著蘇德戰場戰局的發展。1942年7月,德國法西斯軍隊在蘇德戰場南翼實施突擊,集中重兵進攻斯大林格勒。

  有些人被德國法西斯得逞于一時的表面現象所迷惑,看不出其外強中乾的虛弱本質。葉劍英提醒大家觀察成局要著眼於發展,透過現象看本質,對蘇軍轉敗為勝,要有充分的信心。果然,蘇軍於是年11月即在斯大林格勒粉碎了德軍的進攻,轉入反攻,次年2月取得了扭轉整個蘇德戰爭局勢的巨大勝利。

  怎樣估計這一勝利?是一般性的,還是帶決定性的?當時延安各界對此眾說紛紜,認識不一致。葉劍英再次組織總參謀部人員展開討論,正確分析蘇德戰場上兩軍力量的對比及消長趨勢。他得出結論說,這次勝利是整個蘇德戰爭的轉折點。

  他把這一意見親自整理成書面材料上報黨中央,受到了毛澤東和朱德的讚揚。

  四、打一場政治宣傳戰

  1943年夏,國民黨政府借「共產國際」解散之機,妄圖發動第三次反共高潮,調動50萬大軍準備進攻陝甘寧邊區。6月9日,何應欽、白崇禧、胡宗南等在陝西光天縣舉行軍事會議,策劃進攻陝甘寧邊區。18日,胡宗南在洛川召開軍事會議,部署進攻陝甘寧邊區,準備分9路閃擊延安。7月2日,胡宗南電令各部於10月前完成一切準備,待命行動。這時八路軍主力部隊大都在抗日前線,黨中央、毛澤東等領導人所在的延安地區只有三、四萬留守部隊。面對這種大兵壓境的形勢,葉劍英沉著冷靜,同總參謀部的同志晝夜不停地商討對策。他考慮到,根據敵我兵力對比,動用武裝力量打退國民黨軍隊的進攻,難以取勝。

  經過反復研究,他根據孫子兵法「實而備之,強而避之」,想出了一個類似諸葛亮「空城計」的作戰方案,破例使用中共內線所掌握的敵情,公開揭露國民黨的進攻陰謀,發動全解放區軍民以至全國進步力量,奮起反對和制止反動派破壞抗日、挑起內戰的罪行。他的這個以智取勝的退兵之計得到參謀部「高參們」的贊同,但是又考慮到公開發表採用特殊手段所獲得的敵軍情報,可能會給中共的情報工作帶來不利的影響。為此,他特意找來軍委主管情報部門的戴鏡元等人徵求意見。經過再三研究,大家認為,從鬥爭全域出發,權衡利弊,應當公開揭露,我方情報工作雖然會受到一些影響,但只要採取必要措施可以挽救。

  ①訪問戴鏡元談話記錄,1992年5月。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