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葉劍英傳 | 上頁 下頁 |
四二 |
|
家仇國恨集于一身的張學良,受到中國共產黨「八一宣言」和統一戰線政策的影響,早有抗日救國、收復失地、報仇雪恥的要求。為了適應並推動這種有利形勢,1935年12月,黨中央在瓦窯堡召開的政治局擴大會議上,就決定成立東北軍工作委員會,以周恩來為書記,葉劍英為副書記。並確定彭德懷、李克農、朱理治、蕭勁光、歐陽欽、聶洪鈞等參加此項領導工作:朱理治、蕭勁光負責日常領導工作。1936年1月下旬,黨中央指示中央聯絡局局長李克農釋放直羅鎮戰役中俘獲的東北軍團長高福源,並要高為紅軍與東北軍開展和平談判事宜進行聯繫。當時,對東北軍俘虜的管教工作統由葉劍英負責。高福源在紅軍中生活兩個月期間,葉劍英曾耐心地開導教育他,向他分析抗日救亡的形勢,告訴他蔣介石利用東北軍、西北軍打紅軍,實際上也是企圖消滅這兩支隊伍,讓他回去勸告張學良,都是中國人,不要自己打自己。 1月25日,中共中央以毛澤東、周恩來、彭德懷、葉劍英、聶榮臻、劉志丹等紅軍將領名義發出《紅軍為願意同東北軍聯合抗日致東北軍全體將士書》,提出:中華蘇維埃政府與工農紅軍願意與任何抗日的武裝隊伍聯合起來,組織國防政府與抗日聯軍,同日本帝國主義直接作戰,收復失地。並表示:我們願意首先同東北軍來共同實現這一主張,為全中國人民抗日的先鋒。 接著,李克農與中共中央北方局代表王世英分別到洛川、西安,與東北軍六十七軍軍長王以哲、十七路軍總指揮楊虎城談判,達成初步協議。4月9日晚,周恩來親赴延安城一座教堂內,與張學良就抗日救國問題舉行會談,雙方達成了聯合抗日的協議。 6月中旬,葉劍英同李克農等奉命去蟠龍、琉璃坡、石家砭等地,瞭解中央軍、東北軍的兵力部署、進軍動態,及時向毛澤東、周恩來報告敵情。 並盡一切可能,利用各種關係,向東北軍一〇七師、一一七師官兵進行政治宣傳,積極開展統戰工作。對如何防止敵軍進攻瓦窯堡提出許多建議,並根據毛、周指示,進行了大量救護傷員、保障供給、修補道路等方面的工作。 從6月15日至22日,一周之內,葉劍英親筆給毛澤東、周恩來寫信14封,並派盧偉良等專人送去。這些信忠實地記錄了當時葉劍英辛勤工作的情形,內容涉及敵、我、友各個方面,不僅反映了當時抗戰與統戰形勢任務的複雜與艱巨,也反映了紅軍內部機構、人事和教育以及協助延安地區幹部開展工作等諸多問題。他在6月20日7時給毛澤東、周恩來的信中寫道:「劉惠農及政治部派來兩個人,昨日均到宋家川佈置一切,準備接收劉家坪傷病員(約150人),並由省一級機關派人動員伏子,續向榆樹坪運搬。 但本日伏子能有多少來,尚未得報,已催劉趕辦矣……這兩天王輝正擬幫助特務隊整頓隊伍,而主要負責人都跑了。昨天,王輝問該隊政委:特務隊近來進行過什麼教育?他答:軍事、政治都是我一人擔任。又問:那麼你進行過什麼教育?他答:我隊盡是新戰士。王問:你上過政治課沒有呢?他說沒有。像這個政委和斯大林同志所引證過的那一位不可救藥的說空話的人,實在沒有什麼分別,建議撤換。」 四、在安塞領導東線工委 6月20日,中共中央發出《關於東北軍工作的指導原則》,提出了爭取東北軍到抗日戰線上來是我們的基本方針。為了加強對黨的統一戰線工作的領導,毛澤東于7月9日致電周恩來,要劍英到安塞指導工作。隨後,葉劍英來到安塞領導東線工作委員會(簡稱東線工委),與朱理治、邊章伍等一起作陝北地區東北軍的工作,爭取他們聯合抗日。據馬文瑞、劉向三等回憶,葉劍英到安塞後,立即深入到各地工委調查研究,於7月26日召開安塞、延安兩縣工委及縣一級機關負責人會議。在會上葉劍英詳細報告了當前政治形勢和任務,並依據黨中央對東北軍工作的指導原則,解釋了爭取東北軍工作的目的,說明各級東北軍工作機關的組織系統與同級黨組織機關的互相關係。 當晚和翌晨,葉劍英又分別主持召開了安塞、延安兩縣工委會議,討論和決定了以下一些問題:(一)安塞工委由馬文瑞、劉德明、時文平、李先河、石步月等組成,下設安塞辦事處和棗園辦事處,主要對象是東北軍六八四團;(二)延安工委由蕭離、劉仲明、白壽康等組成,下設牡丹川辦事處及富川辦事處、川口辦事處,主要工作對象是東北軍的六三一、六六〇、六八五團等;(三)對所工作的對象要深入進行調查研究,不僅瞭解部隊的番號、位置、主官、歷史、特點、一般來往電報,同時還要瞭解其官兵個人的履歷、政治表現、嗜好、個性等情況,並設法接近和親近他們,爭取進行面談;(四)在東北軍中積極發展黨的組織,應當在「抗日複東社」的政治組織中進行黨的組織工作,發展時必須經過多次談話,進行介紹、填表、上級機關派人談話,舉行入黨儀式等程序,鄭重履行入黨手續。葉劍英還親筆書寫了黨員宣誓詞交給安塞和延安兩工委負責人,以便在發展新黨員時使用。 (五)加派3個幹部去延安周圍的東北軍6個團工作,並派邊章伍去縣工委幫助工作,等等。①這次會議以後,葉劍英把領導的重點放在爭取東北軍六十七軍的工作上。又將該軍第一〇七師作為工作的突破口。 ①葉劍英給周恩來的信,1936年7月28日。 一〇七師先駐防于安塞附近,後移駐延安地區。師長叫劉翰東。安塞工委對劉師長及該師六三〇團一名叫陶翊周的營長做了大量工作,並發展陶翊周加入了中國共產黨。陶入黨後,葉劍英不時地穿著東北軍的服裝,出入該營防區,去做該營官兵的工作。一〇七師移駐延安後,葉劍英於8月22日單騎赴陶營,與陶會面。不巧,陶進延安城去了,沒有見著。第二天,葉劍英以中央工委代表名義給陶寫信,告訴他:党決定陶翊周為一〇七師黨委書記,王昌奎、李朴王為委員,劉仲明為中央巡視員(隨一〇七師行動),負責指導並幫助一〇七師黨的工作,「望積極無畏地為黨工作」。 陶翊周見信後,遂將劉仲明安插到該營工作,隨部隊行動。由於葉劍英等積極開展工作,陶營士兵的覺悟有所提高,有些人便拖槍逃到紅軍中來,帶走16支步槍,兩挺機關槍。當時,東北軍有規定,丟失槍枝,要按價扣其直接長官的薪水。陶翊周無奈,只好求助於葉劍英。葉劍英報經周恩來批准,從安塞警衛營中抽調槍枝送還給他。這樣,互相幫助,加深了陶營官兵與紅軍的友誼。 葉劍英在爭取陶營的同時,還親自做一〇七師師長劉翰東的工作。劉翰東是一位具有愛國思想、要求抗日的將領。葉劍英派黨在東北軍的聯絡員與他秘密接觸,發展關係,以後又親自與他交談,做他的工作。8月20日,葉劍英和邊章伍二人身著東北軍軍裝,到延安城外10裡處,與劉會面,並如數帶去該師士兵投誠紅軍時攜來的槍枝,交還給他。劉翰東很感激,當場商定了雙方交換槍枝彈藥的具體辦法。22日夜,劉翰東派副官到離延安城20裡外的河莊坪,給紅軍送來1.5萬發子彈,葉劍英帶安塞警衛營二連在那裡接收,並以機槍回送。通過多次交往,劉翰東加深了對紅軍的瞭解和信任,同意中共派人去六二一團開展活動。葉劍英與該團代理團長周振互通信件,建立了關係。經過一段艱苦細緻的工作,終於在一〇七師、一一七師和其他一些部隊中建立起了中共組織。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