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葉劍英傳 | 上頁 下頁 |
四三 |
|
周恩來、葉劍英和東線工委還派劉培植(曾參與做過一〇七師長劉翰東工作)到一〇五師做劉多荃師長的工作。1936年夏,歐陽欽給葉劍英、朱理治的信中說:「劉培植亦於昨日回來,結果比較好。劉多荃對我們的表示一貫的不壞的。同時劉培植同志還見了許多其他的人,影響都很好……」葉劍英隨即致電周恩來報告:「東北軍工作仍是中心任務。陝甘來信。用複寫紙寫的材料《劉培植報告》,另有一份寫給你的。據劉培植同志說,劉多荃師長允許他隨部隊行動。劉可隨一〇五團行動,擬去信。」其後,葉劍英派劉隨東北軍行動,繼續進行統戰工作。① ①訪問劉培植談話記錄,1994年10月。 在葉劍英主持下,東線工委還開辦了楊家溝、棗園兩個市場,發展集市貿易,恢復「紅白通商」。 當時東北軍駐防陝北,人地兩生,交通不便,糧草緊張,蔣介石對「雜牌軍」又不及時供應,使東北軍部隊生活供給發生不少困難。在這種情況下,東線工委開設貿易市場,允許東北軍官兵來市場購物,或到蘇區採辦貨物,幫助他們解決糧、柴、肉、馬料等物資匱乏問題,這實際上是一種十分有效的統戰工作形式。在市場上,工委工作人員主動與東北軍官兵接觸,向他們宣傳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道理。彼此之間思想感情進一步得到交流。 葉劍英還請周恩來派人民劇社到安塞市場演出。這個由危拱之擔任團長的劇團,第一次來演出,就吸引了大批東北軍的士兵和群眾觀看,受到熱烈歡迎。當東北軍官兵看到劇社演的《亡國恨》這幕悲劇時,許多人當場流下熱淚,泣不成聲。劇社共演出6場,場場爆滿。演員及工委人員借演出之機與東北軍官兵談話。並散發《打回老家去》等宣傳品。東北軍官兵不顧國民黨政訓處人員的破壞,堅持看戲聯歡,效果極好。對於東北軍中的右翼頑固分子、親蔣的政訓處人員的破壞行動,以及反動保甲人員,葉劍英指示安塞、延安兩縣工委發動群眾給以打擊。① ①訪問楊醉鄉談話記錄,1991年9月。 葉劍英在工作中及時向黨中央和毛擇東、周恩來請示報告,發出了大量電文和書信。有時一日數封。僅從7月28日至8月25日就親筆給周恩來等修書10封,報告對東北軍和十七路軍工作的情形。信中大至方針策略,小至遣員購物,都一一陳述,不厭其詳。字裡行間充滿對革命事業的高度責任感和滿腔熱忱。 東北軍的六十七軍西移時,楊虎城的十七路軍於8月下旬開始調往延安。為了打通與楊部的關係,做好該軍的工作,葉劍英8月18日在給周恩來的信中寫道:「十七路軍工作,依我所知,不能完全照東北軍工作指示原則,因該部與東北軍有許多差異,雖然我們工作目的則相同。請令曾希聖同志送一份十七路軍官長名冊給我們。」對於十七路軍的工作,葉劍英提出了與東北軍大體一致又有區別的原則和辦法:(一)擬抽出一部分幹部進行訓練,專門研究如何做十七路軍的工作;(二)將對東北軍進行工作的經驗,傳授給他們,以利爾後工作的開展;(三)為使十七路軍工作儘快開展起來,應採取必要的組織措施,建議將縣區工委與地方黨組織合併,將地區劃出一段(從蘇區邊線起到蘇區內六十裡止),成立邊區工作委員會,統一黨政軍的領導,著重做爭取白軍的工作;(四)工委辦事處工作人員隨遊擊隊行動,以遊擊態勢進行十七路軍的工作,俟雙方溝通以後,再選地設立機關,進一步開展工作。 為了開展對十七路軍的工作,葉劍英還同邊章伍、王立人、呂繼才等同志進到延安城,分別活動,利用東北軍的關係,與楊虎城部進行溝通,動員他們共同抗日。同時以安塞邊防司令部中央紅軍警備團團長時文平的名義寫信給楊部程鵬九團長,建議雙方休戰,彼此通商,並提請對方約束民團。為了爭取楊部,葉劍英在軍事方面也做了對付國民黨軍進攻的相應準備。① ①訪問周梵伯談話記錄,1991年9月。 在葉劍英直接領導下,東線工委經過一段時間艱苦工作,取得顯著成效。由於抗日形勢的發展和黨的統戰工作的深入開展,東北軍、十七路軍與紅軍不僅停止了敵對行動,而且和睦相處,互派代表,互通情報,互送禮品,使原來的「敵軍」變成了「友好的鄰居」,為西北地區抗日救國統一戰線新局面奠定了基矗8月25日,葉劍英根據陝甘、安塞、延安三工委的工作報告,整理出一份工作小結,報告周恩來。 葉劍英在安塞領導東線工委期間,關心全域,積極搜集敵軍和友軍情況,隨時通報中央。除此之外,他還極其關心紅二、四方面軍會師的情況。為了讓這兩個方面軍順利北上,與紅一方面軍會師,他及時通報敵情,介紹北上路線和沿途情形。7月8日、15日他致電劉怕承,分別通報甘肅馬步芳、蘭州於學忠、毛炳文、王均、魯大昌以及張學良、楊虎城等軍隊部署情況。8月6日、7日又連電劉怕承,詳細介紹從俄界至瓦藏寺、哈達鋪的行軍路線及沿途山水、橋樑、寺廟、居民等情況。葉劍英所提供的一系列情報,對紅軍三大主力的順利會師起了重要作用。 ※第十五章 西安風雲 一、和平密使 1936年夏,日本帝國主義加緊擴大對華侵略,全國人民的抗日救國運動風起雲湧。蔣介石置華北和全國危亡的局勢於不顧,仍然頑固推行其「攘外必先安內」的反動政策,一方面對日本帝國主義妥協退讓;一方面繼續進行反共反人民的內戰,大肆鎮壓各地的愛國進步力量。舉國上下人心激憤,民怨沸騰。 張學良、楊虎城和他們統率下的東北軍、十七路軍廣大官兵要求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呼聲越來越高。蔣介石對張學良、楊虎城積極抗日的主張,不僅不予理睬,反而步步進逼,強迫他們向陝甘根據地進攻,限期「剿滅」紅軍。壓力愈大,反抗愈烈。張、楊此時除繼續與中共中央代表周恩來、葉劍英、劉鼎等保持頻繁的接觸外,還在西安成立了「西北抗日救國會」、「東北抗日救亡總會」,廣泛動員西北進步士紳參加抗日。並于6月底,在王曲成立軍官訓練團,讓共產黨員劉瀾波和一些進步人士講課,向軍官們灌輸抗日思想。張、楊還派出代表分頭向廣西的李宗仁、山東的韓複榘、河北的宋哲元、四川的劉湘、雲南的龍雲、山西的閻錫山、新疆的盛世才等各地方實力派進行聯絡,宣傳停止內戰、聯合抗日的主張。 7月,張學良與中共代表密談,磋商建立東北軍、十七路軍與中共聯合抗日的「西北國防政府」。張學良幾次提出,希望中共中央再派一些党和紅軍的高級代表去西安共同商討進一步聯合抗日問題。8月9日,毛澤東、周恩來等致函張學良,建議「兄部須立即準備配合紅軍選定九、十月間有利時機,決心發動抗日局面」,並表示準備派葉劍英等到西安同劉鼎一起協助張學良工作。8月13日,毛澤東致函楊虎城,寫道:「先生同意聯合戰線,盛情可感……先生之一切顧慮與困難,敝方均願代為設計,務使先生及貴軍全部立于無損有益之地位。」 就是在中共中央和張、楊攜手力促實現西北聯合抗日局面的大背景下,中央決定派閱歷豐富、多謀善斷且對東北軍情況有一定瞭解的葉劍英參謀長前去西安。① ①在中共陝西省委、西安市委黨史辦、政協辦公室、檔案館、博物館、圖書館、八路軍駐西安辦事處紀念館查閱的資料,1991年9月。 8月17日,中共中央將東北軍工作委員會改為洛川工委,葉劍英任書記,劉道生、歐陽欽、左洪濤、李仲英為委員,並決定葉劍英作為中共中央常駐代表密赴西安,進一步開展對東北軍、西北軍和整個西北地區的統一戰線工作。葉劍英受命後,經過一段準備,於8月底9月初,同汪鋒、潘漢年、邊章伍、彭雪楓、劉克東等10多人從保安動身去西安。他們中間,有的是隨葉劍英一道去西安做工作的,有的則是經西安轉往他處執行其他任務。據汪鋒、劉克東回憶,他們一行先在鄜縣(今為富縣)進出邊區的聯絡站集中,成立了臨時支部,葉劍英為書記。從鄜縣到西安途中的一切安排和注意事項都由葉劍英提出,大家研究決定。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