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葉劍英傳 | 上頁 下頁 |
三一 |
|
這期間,國民黨軍隊對蘇區的第四次大規模「圍剿」已全面展開。葉劍英根據軍委部署,指揮東南戰區軍民,積極開展襲敵、擾敵活動,配合北線主力紅軍打擊敵人。1933年2月,葉劍英組織閩西、贛南獨立師、團,以及閩西、上杭一帶地方武裝,破壞道路,斷敵交通,遲滯由閩入贛的國民黨軍隊的行動。① ①訪問方志純談話記錄,1990年12月。 3月,葉劍英獲得國民黨軍第十九路軍及部分福建地方軍閥部隊準備進犯長汀的情報後,隨即將戰區所屬武裝及紅軍學校第五期學員統一編成五個縱隊,以迎擊敵軍的進犯。具體部署是:以一、二、三縱隊為主力,向進佔閩西清流縣城一帶之敵出擊;四縱隊打擊連城、龍岩之敵;五縱隊在贛南鉗制廣東方向可能來犯的敵軍。葉劍英直接指揮對清流之敵的進攻作戰。清流一帶的敵軍為福建軍閥盧興邦、張貞部所屬的三個團。為了牽制其增援進攻主力紅軍的敵人,葉劍英根據軍委意圖,率部主動向清流之敵發起進攻,給敵以沉重打擊,使敵軍在較長時間內不敢輕易出動。戰鬥中,紅軍繳獲了8挺德國造的勃朗寧輕機槍和一部分捷克造的自動步槍。這些武器在當時是比較新式的,葉劍英命部隊將這些武器保管好,戰後將帶回紅軍學校,作為教學用的實物。 葉劍英身在東南前線,胸中始終裝著整個蘇區反「圍剿」戰役的全域。 他根據戰局的發展,多次主動向軍委建議將南線的部隊抽調到北線。1933年2月,他將南線的兩個師輸送到北線。不久,又建議軍委將南線的紅十二軍抽調到了北線。他將閩西4縣的地方武裝升級為正規部隊,建立起紅十九軍,親自兼任軍長,負責東南戰區的防禦。他還將紅校第四期畢業的400多名連級幹部,全部輸送到北線主力紅軍部隊,並決定將紅校看護連的80多名學員提前畢業,分配到前線部隊工作。 在此期間,葉劍英還多次就整個反「圍剿」戰役的戰局,向軍委提出建議。他在致軍委的《對目前戰局及戰略意見》中指出:目前應緊緊抓住西南反蔣的有利時機,集中全力在北線與敵軍決戰,以結束四次戰役,開展新的戰局;為確保北線決戰的勝利,當將南線的紅軍部隊全部秘密集中到北線,參加戰鬥;在南線另外組建新的獨立師,在地方遊擊隊配合下行動,麻痹閩、粵之敵;汀州、瑞金一帶的防務,直接由紅軍學校師生擔任。葉劍英的這些建議,均得到了軍委的贊同並被採納。葉劍英率部在東南前線的積極防禦和在兵員、物力等方面對主力紅軍的支援,對於取得粉碎國民黨軍對中央蘇區第四次「圍剿」的勝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五、在閩贛軍區 從1933年5月開始,蔣介石又調集50萬兵力,策劃對中央革命根據地進行第五次大規模「圍剿」。 為了反擊這次「圍剿」,根據中共中央局提議,中華蘇維埃臨時中央政府下令將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由前方移至瑞金,增加博古、項英為委員,由項英代理主席。同時,在前方另組中國工農紅軍總司令部兼紅一方面軍司令部。5月8日,任命朱德為中國工農紅軍總司令兼第一方面軍司令員,周恩來為中國工農紅軍總政治委員兼第一方面軍政治委員,葉劍英為中國工農紅軍總參謀長兼第一方面軍參謀長。 葉劍英受命以後,先是在沙洲壩的烏石壟村組建起一個精幹的司令部機關。不久,又奉命調往前方協助朱德、周恩來指揮紅一方面軍作戰。9月25日,蔣介石乘紅一方面軍主力分頭作戰之際,以北路軍3個師由南城、硝石向黎川發動進攻,開始對中央革命根據地進行「圍剿」。中共中央局繼續推行軍事冒險主義,提出「禦敵於國門之外」的錯誤方針,要求紅軍在根據地外戰勝敵人,並爭取蘇維埃在全中國的勝利。 根據敵情的變化和作戰任務的需要,中革軍委決定成立建寧警備區和廣昌警備區。1933年12月4日,任命葉劍英為建甯警備區司令員,滕代遠為建甯警備區政委。葉劍英到建寧後,又兼任閩贛軍區司令員。 他領導各部隊積極擴大根據地,開展遊擊戰爭,確保軍區的後方安全、道路通暢、供給充足。樟村戰鬥後,他在軍區召開黎川地區各級負責人會議,要求黎川武裝「迅速經秦拗、九坊一帶大山,靠緊新橋、泰甯創造鞏固側面根據地」,並指示要在黎川東南廣泛發展遊擊戰爭,挺進胡坊側面,騷擾黎川東面之敵。同時派出幹部領導黎川西南武裝,進攻敵人。 1934年1月,紅一方面軍總部與中革軍委合併,方面軍所屬部隊由中革軍委直接指揮,稱中央紅軍。2月3日,中革軍委進行了改組,主席仍為朱德,副主席為周恩來、王稼祥,劉伯承任總參謀長,葉劍英任副總參謀長,但實際指揮權仍操縱在博古和李德手裡。1934年1月22日至2月1日,中華蘇維埃第二次代表大會在瑞金沙洲壩召開。葉劍英被選舉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第二屆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 1934年1月30日,軍委要求閩贛軍區「應堅決把自己所屬範圍內的地主武裝徹底肅清,鞏固與發展新的蘇區」。葉劍英隨即部署以主力肅清建甯、安遠、梅口三區內的地主武裝大刀會、保衛團等,打通建甯通往甯化的道路,保障兵站、醫院的交通安全。各獨立團、警備區機關、各部隊、工作團、兵站醫院等,到指定地區開展遊擊活動,肅清地主武裝。他夜以繼日,忙於指揮部署戰鬥,調動各方面力量,鞏固後方安全。經過一個月的艱苦努力,建甯、安遠、均口、依口、官倉、梅口、魚潭等地相繼建立了革命委員會,並進行了分田活動。作為戰區司令員的葉劍英,不僅負責前線指揮,還要照顧後方供應。他發動群眾籌糧,為部隊準備了充足的糧食,在北線存米520多擔,穀1170擔,南線存糧5200多擔,保障了主力紅軍的糧食供應。 不久,葉劍英主持成立了閩贛軍區司令部。在他的指揮下,軍區所屬武裝積極地配合主力紅軍行動。整個閩贛地區一度成為鞏固的作戰基地。 六、關心戰士疾苦 1934年4月,葉劍英奉命到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福建軍區任司令員。不久,個別部隊因疏忽警戒,發生被敵襲擊事件。他和政委萬永誠總結事件的經驗教訓,及時發出訓令,要求部隊加強行軍、宿營時的警戒工作,隨時準備打擊敵人。 為了打破敵人的「圍剿」,葉劍英組織福建軍區野戰司令部、政治部,領導地方武裝開展遊擊戰爭,堅壁清野,斷橋斷路,騷擾敵人。一次,敵人拼湊了一個軍的兵力向福建軍區的前沿陣地龍燕鎮一帶和扁山要地進犯。當時,紅軍只有一個師守衛在龍燕鎮一帶,一個團守衛在扁山。在敵我力量懸殊的情況下,葉劍英為保存有生力量,命令部隊暫時放棄龍燕鎮和扁山,有計劃地往福建的長汀方向退卻。同時,他命令一部分紅軍部隊利用山地的有利地形,聲東擊西牽著敵人的鼻子在山裡兜圈子。在扁山通往長汀的一條河邊,葉劍英直接指揮部隊,伏擊了敵軍一個營,將敵全殲,繳獲了一批槍枝彈藥。 葉劍英在指揮部隊轉戰過程中,十分重視傷病員的救護工作。對身負重傷的指戰員,只要他看到時,都要親自察看。在撤出扁山的途中,葉劍英親自率隊在最後面阻擊敵人,同時,命令一個班的紅軍戰士邊退卻,邊收容傷員。有兩個負責收容的戰士以為一名重傷員已犧牲了,就把他放在路邊上。 恰好葉劍英騎馬趕來。他翻身下馬,認真地檢查了傷情,又摸了摸脈搏,發現這個傷員還活著,便立即要他們將傷員送到後方搶救。這時,追敵已近。 在這個危險關頭,他仍堅持要戰士將這個重傷員抬走,命令道:「你們抬著這個傷員先走,我來阻擊敵人,掩護你們。」後來,他經常教育部隊說:在收容傷員時一定要仔細,不能粗心大意。每個紅軍戰士都是我們的階級兄弟,只要還有一口氣,我們都要設法搶救,多救出一個紅軍戰士,就為革命多增加一份戰鬥力量,要愛護我們自己的階級兄弟呀!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