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葉劍英傳 | 上頁 下頁


  ※第四章 執教黃埔與練兵香洲

  一、在黃埔軍校籌備處

  正當孫中山領導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困難重重、步履維艱之際,迅速崛起於中國政治舞臺上的一支新興的革命力量——中國共產黨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1923年6月,中國共產黨在廣州召開了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大會決定共產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以建立各民主階級的統一戰線,共同進行國民革命,並提出了國共合作的目標和辦法。這次大會以後,國共合作的步伐大大加快了。

  1924年1月,孫中山在共產國際和中國共產黨的幫助下,在廣州主持召開了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大會通過了有共產黨人參加起草的以反帝反封建為主要內容的宣言,確立了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從而把舊三民主義發展成為新三民主義。這次大會的召開,標誌著第一次國共合作的局面正式形成,揭開了中國大革命的序幕。

  葉劍英作為孫中山的一個忠實追隨者,一個普通的國民黨員,熱烈擁護大會的決定。他為孫中山和共產黨人的言論所吸引,懷著追求真理的渴望,閱讀列寧的著作和介紹俄國革命的書籍以及中國共產黨創辦的書刊。他開始認識到,中國共產黨的革命主張反映了時代的潮流,真正代表了工農大眾的利益,必將受到工農群眾的擁護。國民黨「一大」前後,在中國大地上發生了一系列反帝反封建的工農運動,特別是香港中國海員工人大罷工、京漢鐵路工人的「二七」大罷工,以及發生在廣東的工會、新學生社等70多個團體聯合舉行的示威,這些聲勢浩大的群眾革命運動,使葉劍英受到了實際而深刻的教育。他由此更加相信孫中山聯合共產黨、扶助農工政策的正確,尤其敬佩這位偉大的革命先驅善於從失敗中汲取教訓,全力推動中國民主革命事業向前發展的大智大勇和不屈不撓的品格。

  孫中山逐漸懂得了建立革命軍隊的重要。他先後在桂林、上海、廣州與共產國際代表馬林、越飛、鮑羅廷等人多次會談,採納了他們提出的創辦軍官學校、建立革命軍隊的建議,並派遣蔣介石、王登雲、張太雷等組成的「孫逸仙博士代表團」去蘇聯學習考察。

  創辦黃埔軍官學校,是國共合作後孫中山的一個重大決策。葉劍英對此曾作過這樣的評述:「1921年至1924年,是中山先生一生思想的最高峰……1922年,中山先生回到廣州後,根據自己研究和蘇聯革命經驗,以及和加倫將軍在一起研究了蘇聯建立紅軍的經驗之後,深深感到要實行革命非得有革命的軍隊不可。這支革命軍不僅要每一個成員具有革命思想,也必須有革命的軍事制度。

  所以,後來下決心辦黃埔軍校,在軍隊中實行黨代表制度,建立軍隊政治工作制度,形成了中山先生那個時期的比較完備的建軍思想。」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後,孫中山即著手籌辦陸軍軍官學校,軍校設在廣州附近的黃埔島上,人們稱它為黃埔軍校。孫中山指派蔣介石為黃埔軍校籌備委員會委員長,並任命王柏齡、李濟深等七人為籌備委員會委員。

  2月6日,黃埔軍校籌備處在廣州市南堤2號正式成立,分設教授、教練、管理、軍需、軍醫等部,李濟深、王柏齡、林振雄等為各部門臨時主任。

  粵軍第一師師長李濟深暫未到職,由鄧演達代理。

  蔣介石雖被委派擔任陸軍軍官學校籌備委員會的委員長,但他態度並不積極,也不做實事。真正負責實際籌備工作的是孫中山的得力助手廖仲愷。

  孫中山在籌備軍校之始,就委任廖仲愷為大本營秘書長,協助籌劃軍校開辦事宜。廖仲愷不但日夜為籌措辦校經費操勞,也為物色辦校的人才費心。他聽說粵軍第八旅參謀長葉劍英是文武兼備的將才,便邀請他來參與辦校。

  葉劍英從八旅來到籌備處報到,被分配到教授部給王柏齡當助手,分管教學方面的事。籌備處剛剛成立,千頭萬緒,事如亂麻。葉劍英剛開始接手工作,就遇到不少困難。籌備處不僅資金缺乏,人手緊張,而且常常碰到各種阻力。他逐漸感到,有些阻力來自國民黨內部。當時在創辦軍校問題上,真心擁護孫中山主張的只有廖仲愷、宋慶齡、何香凝等左派。而國民黨內有些右派分子,不但不予支持,反而阻撓破壞。孫中山、廖仲愷依靠蘇聯和中國共產黨的幫助,以極大的耐心和魄力克服人力物力等各方面的困難,為建校鋪平道路。鄧演達、葉劍英等奉命奔走於粵軍各軍、師之間,想方設法抽調人員、借款借槍,以應急需。

  二、軍校停辦風波

  正當鄧演達、葉劍英等人為籌備工作日夜奔忙的時候,發生了一個意外事件。

  2月下旬的一天上午,蔣介石的英文秘書王登雲來到籌備處,突然宣佈了蔣介石的停辦軍校的命令。葉劍英和在座的人聽了,感到莫名其妙,紛紛提出質問。

  王登雲避開正題說,現在蔣委員長已經離開廣州。軍校不辦是肯定的了,沒有什麼好議論的,籌備處馬上解散。委員長走前交代,參加籌備處的同志,一律發給遣散費。接著,他從皮包裡拿出名單念起來:「鄧演達先生二百二十元,……葉劍英先生一百五十元……」鄧演達和葉劍英等提出抗議,反對不明不白地停止辦校,遣散人員。

  原來,蔣介石對孫中山不讓他過問黨務和軍政大事的安排不滿,藉口經費拮据,停辦軍校,辭職返回家鄉浙江省奉化縣溪口鎮去了。

  停辦軍校、解散籌備處的消息傳開後,一時人心惶惶。鄧演達、葉劍英等人經過商量,覺得此事頗為蹊蹺,決定去請示廖仲愷。不巧,廖仲愷去了香洲,不在廣州。廖仲愷回來以後,聽到蔣介石下令停辦軍校的消息,立即到籌備處召集大家開會。他懇切地說:應該瞭解,辦黃埔軍校是黨要辦的,而且一定要辦。你們中間有人是蔣先生邀請來的,你們應該以君子愛人以德的態度幫助蔣先生。如果党要辦,蔣先生不要辦,或因此辦不成,那麼蔣先生就要開罪於全黨。將來,他如想回來再參加革命,怕也很困難了。所以籌備工作要照常進行。

  大家聽了廖仲愷的一番話語,吃了定心丸,都表示要按廖先生的意見去做。葉劍英十分敬佩這位革命先驅的磊落胸懷和與人為善的精神。他以廖仲愷為榜樣,克服各種困難和障礙,日夜操勞,努力把籌備工作做好。籌備處有關教授方面的事務多半落在葉劍英肩上。從制定教授計劃方案、招聘教員、招考學生、編寫教材,到置辦教具,事無巨細,葉劍英都直接經辦。遇到一些重大問題,還要同王柏齡、鄧演達等商量,請求廖仲愷幫助解決。

  在蘇聯政府和中國共產黨的幫助下,廖仲愷組織籌備處的全體人員經過兩個多月緊張而艱難的工作,籌備工作有很大進展,軍校很快就可以接納學員,正式開課了。可是直到此刻,蔣介石還沒有回校之意。經過孫中山、廖仲愷的多次催促,直到4月下旬,他才不得不從溪口返回廣州。

  三、教授部副主任

  1924年5月3日,孫中山任命蔣介石為黃埔軍校的校長兼任粵軍參謀長。5月5比黃埔軍校開課。6月16日正式開學。從全國各地考取的500名有志於革命的熱血青年陸續跨迸校門,開始了緊張的學習生活。

  學校組織機構陸續健全起來。孫中山親自兼任學校總理。他確定,軍校的辦校宗旨是「創建革命軍」,以「親愛精誠」為校訓,倡導「團結,奮鬥,犧牲」三大精神。他非常強調學習蘇聯紅軍的經驗,在軍校仿照蘇聯紅軍的政治委員制度,建立了黨代表制度。5月9比他特別任命廖仲愷為駐校國民黨代表,並規定,凡軍校的一切命令、公文,必須由黨代表簽署,交由校長執行,否則無效。這樣就保證了黨的新三民主義精神的貫徹和實施,使軍校真正成為培養革命幹部的基地。

  在校長和黨代表之下設6個部,即政治部、教授部、教練部、管理部、軍需部和軍醫部。教授部由王柏齡任主任,葉劍英任副主任,並兼任教官。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