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葉劍英傳 | 上頁 下頁


  陳炯明叛變後,在廣州市區縱兵搶掠,激起了廣州人民群眾的極大義憤。

  葉劍英找到警衛團機關槍連連長張國森,並與旅粵的雲南講武學校華僑同學曾其清、曾俊偉等10餘人多次到小馬站曾家祠秘密集會,商量聲討陳炯明。

  葉劍英親自起草了討陳電文,由張國森帶到香港發出。電文中歷數陳逆「粵土自私,包藏禍心,阻撓北伐,稱兵叛亂」的罪行,號召同學「誓為前驅,殲滅逆賊」。港澳和華僑各埠報紙,紛紛轉載此電,引起了廣泛的反響。當時,馬來亞芙蓉埠華僑巨商蔡質三(廣東梅縣人)素與陳炯明交好,陳曾贈與照片並聘他為參議。他聽到陳叛變消息,開始還不相信,後來讀到這封電文,又接到他兒子蔡公武(雲南講武學校第十五期學生)的信,才明白了真相,當即大罵陳炯明該殺,並把陳所贈的照片和參議聘書擲入廁坑,以示鄙棄。

  在孫中山廣州蒙難55天的日子裡,葉劍英始終忠於職守,率領士兵護衛著這位民主革命的領袖。孫中山臨危不懼,威武不屈,為了革命事業,絲毫不顧及個人安危的高尚品德,給了他極大的鼓舞和教益。

  四、香港籌款

  8月9日,孫中山離開廣州,轉道香港乘輪赴滬。陳炯明把持了廣州軍政大權,勒令海軍艦隊官兵繳械,與孫中山脫離關係。葉劍英遂與同事商議,決定暫避香港。

  到香港後,葉劍英首先找到先期赴港的謝良牧。在謝的支持下,同粵軍華僑陸軍學生救國會的同志一起,四處奔走,在粵籍同學、海外華僑以及社會賢達、愛國人士中間進行串連,揭露陳炯明叛變真相,宣揚孫中山堅持平叛的正義立常這時,張國森也來到了香港。葉劍英、謝良牧與張國森等人經過商議後,派張國森去上海晉謁孫大總統。9月初,張國森從上海返回香港,傳達孫中山對香港革命工作的意見。孫中山要求他們設法向南洋華僑籌款,以支援北伐正義之師,討平叛逆,統一中華,特別要求他們迅速與老同盟會員、著名僑胞鄧澤如取得聯繫求助。葉劍英和梁國材當即起草致鄧澤如函:「務懇先生指示迷途,惠以臂助,並請將南邦各埠同志團體通信地點見示,以便修書前往著手進行,以付元首托之仕殷,不勝厚幸。」

  鄧澤如一向擁護孫中山的革命主張,接到葉劍英等人的信後,當即捐贈一筆款項,並將南洋愛國華僑數十人的名單和通訊地址寄給葉劍英等人。葉劍英等逐個發函募捐,同時還給海外各埠雲南講武堂同學寫信求援:「學長無恙……跡者,陳逆竟存,數月以來劫殺姦淫,慘無人道,近複包藏禍心,窺竊公器,忽然以吾粵市政各局抵押自肥,作外人監督財政之俑,陷粵人於萬劫不復之災。凡有血氣之倫,對茲逆賊當手刃其胸,生食其肉……凡我僑胞,或還海外,或職軍營,當本愛國之忱,建成義成仁之舉。

  側然憫前線戰士征伐之苦況,毅然續漢代蔔式輸財之美談,則作戰無餉糈之憂,轉運有蕭何之助,行見義師所至,秋葉疾風,藐爾麼魔,瞬將消滅,吾輩負航留滇之初衷,三年雞劍之夙願,於心為不負,幹事為有成。兄等才長識卓,為儕輩所推崇,區區義務,維兄等任之。對於僑胞熱心同志,恐海山遠阻,國勢不明,務懇竭力宣傳,以資鼓吹。弟等日前赴滬稟承元首命,召集海外同學組織華僑陸軍學生救國會,俾吾輩精誠團結,更向海外各團體,勸解義囊,以紓國難,裘成集腋,不計巨微。務望兄等在外努力進行,則國家幸甚,吾黨幸甚。」

  ①《雲南講武學校華僑同學旋粵記》,1925年9月。

  海外同學收到葉劍英等人的信,紛紛響應。一筆筆捐款由海外寄到香港,葉劍英等人細心登記,然後轉送至北伐部隊,支援作戰。

  1922年10月中旬,北伐軍許崇智部打垮了北洋閩督李厚基,攻克福州,革命局勢出現轉機。身在上海的孫中山,立即派廖仲愷等赴閩慰勞北伐軍。

  接著孫中山將入閩粵軍組成東路討賊軍,任命許崇智為總司令,蔣介石為參謀長。又將駐廣西的桂軍、滇軍及駐西江一帶的粵軍組成西路討賊軍。葉劍英在香港聽到討賊軍組成的消息,立即趕赴福州,投效東路討賊軍,被委任為總部參謀。東路討賊軍第八旅旅長張民達,是廣東梅縣人。他聽說葉劍英是個難得的軍事人才,就向許崇智提出,要葉劍英到八旅當參謀長。得到許崇智的批准後,葉劍英於是到第八旅赴任。

  五、參加驅桂戰役

  1923年1月4日,孫中山在上海發出討陳通電,號召討賊軍「為國家除叛逆,為廣東去兇殘」。孫中山令西路討賊軍出梧州沿西江東下,於16日佔領廣州。陳炯明通電下野,逃回老巢惠州。孫中山隨即由上海返回廣州,第三次在廣州建立革命政權,設立大元帥府,複任陸海軍大元帥。

  陳炯明不甘心失敗。他將部將葉舉、楊坤如等部部署在東江、惠州一帶,令林虎、洪兆麟等據守潮梅,伺機東山再起,奪回廣州。

  在這種形勢下,孫中山以肅清東江陳炯明叛軍為急務,並矚望于許崇智的東路討賊軍來完成此重任。東路討賊軍於2月1日自福州、泉州經漳州分路入粵。許崇智親率先頭部隊攻打潮汕。由於中了叛軍的「假降計」,潮汕得而復失,先頭部隊在向揭陽退卻途中,與叛軍在揭陽縣城附近的言嶺關激戰,損失慘重。

  葉劍英聽到言嶺關失守,主動請命,率第八旅開抵關前,準備反攻,同時報告此刻正在廣州養病的張民達。張旅長聞訊,抱病返前線督戰。經過一天一夜激烈戰鬥,終於挫敵破關,奪回要地。守放大部投降,小部逃竄。言嶺關大捷,使粵軍士氣大振。張民達、葉劍英由於打贏了這個硬仗,成為名震一時的戰將。

  攻克言嶺關以後,第八旅於6月初乘勝進軍,沿老壟河源一線,直搗「陳家軍」老巢惠州。部隊到達惠州新村後,向增援惠州的叛將熊略部發起突襲。敵軍毫無準備,倉惶潰逃。八旅乘勝追擊。敵軍被追到一條河邊,正趕上河水暴漲,退路斷絕,於是紛紛繳械投降。這次戰鬥俘獲熊略部3000餘人,繳槍千餘枝,取得全勝。大本營對這一仗非常滿意。孫中山於7月間在《複鄧演達函》中寫道:「敵人來援惠州之軍已被張民達完全擊滅,我宜乘勝速下惠、潮,則廣東從此可告太平,而此敵亦不敢再犯廣東矣!」

  ①《孫中山全集》,中華書局1980年版,第8卷第71頁。

  8月23日,孫中山遷大本營于石龍,親自督師東征。叛軍總指揮葉舉趁東征軍立足未穩之機,命熊略、陳修爵等部,集中5000兵力,先行襲擊博羅城。許崇智率部在博羅堅守,抗擊叛軍的進攻。這時,適逢連日大雨,東江水漲,洪水侵入博羅。許崇智率部堅守十餘日,傷亡很大,連連向孫中山告急。孫中山遂命第八旅前去解圍。張民達、葉劍英接到命令後,率部星夜馳援,擊退叛軍,使博羅轉危為安。張旅乘勝追擊,配合友軍,攻取博羅以北的重鎮河源,從而截斷了固守惠州之敵的水上交通。

  接著,張民達、葉劍英奉命率部圍攻惠州城。在歷時數月的攻堅戰中,八旅打了許多苦仗硬仗,特別是在惠州外圍爭奪柏唐,泰尾的戰鬥中,八旅多次與敵激戰,連挫強敵,受到許崇智的嘉勉。許崇智特意報請孫中山批准給張民達旅長記大功兩次。可惜,由於討賊軍其他各部心懷異志,進攻不力,結果在叛軍反擊下,節節敗退。孫中山的大本營又不得不從石龍移設于石灘車站。11月12已叛軍攻佔石龍。討賊軍向石灘退卻,潰兵如潮。孫中山見此情景,心急如焚,親自出面阻止敗軍退卻。他在石灘車站豎起一面大旗,上面寫著八個大字:「我在石灘,退者槍斃!」儘管如此,仍然阻止不了敗兵的潰退。孫中山的專車停在橋上,潰兵們向專車開槍,車上的玻璃都被打破了。在十分危急的情況下,孫中山仍堅持督師不退。最後,左右參軍無奈,只好假傳命令,命司機把專車開走。孫中山無奈,被迫退回廣州。

  孫中山返回廣州後,下令東路討賊軍各部集結整編。他特別嘉勉張民達的第八旅。第八旅從進軍福建,攻克水口,到轉戰潮汕,大戰言嶺關,解圍博羅,克服泰美,連戰皆捷,屢建戰功。這是旅長張民達正確指揮的結果,同時也是與參謀長葉劍英的謀劃輔佐分不開的。1924年初,葉劍英與醫務工作者馮華在廣州結婚。1924年3月10日,孫中山特意召見了東路討賊軍第八旅所部長官,並發表了講話。他說:「諸君是許總司令和張旅長的部下,許崇智同張民達都是我們革命很熱心的同志。」他表彰說,第八旅是一支真正的革命軍隊。孫中山的召見和講話,給了張民達、葉劍英和第八旅官兵極大的鼓舞。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