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葉劍英傳 | 上頁 下頁


  葉劍英和東山中學的第一批學生,深知學校創建不易,因而更加珍惜時間,刻苦學習。他們愛校如家,尊重老師,團結同學。在學習上,他們互勉互助,共同進步。葉劍英的學習成績在班裡總是名列前茅。除了學好學校規定的課程外,他還如饑似渴地惜閱大量課外書籍。主要有孫中山的著述,和一些進步的報刊。更多的是文史方面的,諸如,《戰國策》、《史記》、《漢書》、《三國志》和《文心雕龍》、《古文辭類纂》、《聊齋志異》等古籍。

  葉劍英尤其酷愛楚辭、唐詩、宋詞、元曲等古典詩歌。對許多大家的名篇愛不釋手,能背誦如流。他對梅縣地區的名人詩文更是偏愛,如清人宋湘的《紅杏山房詩鈔》、黃遵憲的《人境廬詩草》、丘逢甲的《嶺雲海日樓詩鈔》,還有吳蘭修的《桐花閣詩鈔》,女詩人葉碧華的《古香閣詩文集》等等,他都潛心習誦過。他還如醉如癡地鑽研舊體詩詞寫作規律,搜集、學唱山歌。

  這就為他日後創作自己獨特風格的詩詞,打下了極其堅實的基矗史鑒使人明智,詩歌使人巧慧。閱讀大量書籍,使步入青年時期的葉劍英文恩敏捷,才華橫溢。他與同班的高材生章公劍、丘羨尹、蕭人風、李巨昌等經常交換詩文和寫作心得。他們的習作受到校長葉菊年和國文教師楊徽五的青睞。楊老師很喜愛他的學生葉劍英,常常當面給葉劍英評點詩文,傳授寫作之道。葉劍英的作文在他刻意指點下不斷長進。一次,他高興地在葉葉劍英不僅學習成績優異,而且社會活動能力強。校學生自治會成立初期,大家選舉他擔任會長。他和老師、同學磋商後,制定了《學生會章程》,立下了這樣的宗旨:「昔人有言,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今日之學生,即將來之公民。學校所以養成有用人才,為將來利國福民。故學生在校,即當鍛煉其身心,增進其學識,以實利為歸。非從前之學究之熟讀書本,博取無謂之功名而已。學生自治可以適合以上要求,輔助學校之不逮。此本會成立之主旨也。」葉劍英在學校的魁星樓召集學生會全體會議,一致通過了這個章程。

  ①《廣東省梅縣東山中學革命史》,中共梅州市黨史研究室、東山中學編著

  學生會在葉劍英主持和老師指導下,逐步建立起國文、英文、數學、理化、科學、社會等研究社,設立演說會、遊藝會、新劇社等組織,籌辦了閱書報室、衛生部、營業部和球隊,還出版了《東山月刊》。

  學校門口的狀元橋,東山上的千佛塔,校園裡的魁星樓,是葉劍英和同學們經常聚會的地方。他們吟詩作文,談古論今,每每滿懷激情,高聲朗誦嶽飛的《滿江紅》和文天祥的《正氣歌》。葉劍英在文體活動方面,向來是一個積極分子。他不但胡琴拉得好,還會打洋琴,彈鋼琴,吹喇叭。他還是一個講古書的能手,說話幽默風趣,頗有演說技巧,一講起古書來,很能吸引一些聽眾。狀元橋頭有一位做小買賣的楊老伯,聽葉劍英講「三國」就入了迷。他常常請葉劍英到那裡講「專潮,每次都是以茶水招待,並「賞」給花生米吃。葉劍英在新中國建立後,有次回梅縣路過狀元橋,還問那個小店鋪和楊老伯在不在,並興致勃勃地回憶起當年講「三國」、吃花生米的故事。

  在連年戰亂的背景下,東山中學開設了一個體育課目叫軍事體育,這個課目不只是要求學生帶上槍和體育器材到野外進行瞄準、刺殺等操練,有時還進行交戰演習。「交戰」雙方,編成兩個小隊,制定攻守計劃,從行軍、宿營、野炊,到遭遇、交鋒,都在野外進行實地演練。有時還點起松油火把到山上「打夜戰」,做得很像一回事。校方很支持這項活動,有時殺豬宰羊,慰勞學生。葉劍英在上野操、「打夜戰」中表現得很有組織才能,每當開展上述這幾項活動時,老師和同學們便讓他當「排長」和「連長」。

  東山中學後面五華里處,有兩處名勝叫大東岩和油岩寺。葉劍英常來這裡跑步和遊覽。臨畢業那一年的秋天,葉劍英特意邀請同窗好友到油岩野遊。

  他們一邊遊覽景致,一邊議論時事。當談到竊國大盜袁世凱陰謀復辟帝制,接受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條」,喪權辱國的罪行時,大家莫不義憤填膺。對全國各地興起的討袁聲浪,則擊節讚賞。同學們互相勉勵,希望畢業走出校門後能做一名討袁大軍中的馬前卒。有感於此,他們紛紛吟詩言志。葉劍英憑高遠眺,但見群峰起伏,氣勢雄偉。他稍加思索,出口吟道:

  放眼高歌氣吐虹,
  也曾拔劍角群雄。
  我來無限興亡感。
  慰祝蒼生樂大同。

  ①《葉劍英詩詞選集》,人民文學出版社1983年4月版,第1頁。

  眾人聽罷,拍手稱好。葉劍英走進寺中,向和尚借來筆墨,揮揮灑灑將詩寫到油岩寺牆壁上。這首詩顯示出青年葉劍英嚮往大同世界的博大志向。

  1915年秋,眼看東山中學第一屆學生就要畢業了。身為學生會長的葉劍英和同學們準備編輯一本畢業生《同學錄》。大家委託他來寫一篇「序言」。

  葉劍英推辭說,這篇領銜之作,應該由校長和老師來寫。但校長和老師都認為葉劍英文筆好,仍然推舉由他執筆。於是,葉劍英只好從命,寫下了第一屆畢業生《同學錄》序言:「聲華之友,以利相交,見利則爭先,利盡交疏。道義之友,團結不懈,成則為周武三千,敗則為田橫五百,可常可變,可生可死。他日東西異地,南北異途,顯晦異時,榮枯異遇,回憶東山風雨,渺若江河……」據校長李泉隆和葉道英回憶,1938年,葉劍英從武漢八路軍辦事處寄給東山中學的信中,還特意重抄這篇「序言」,附在信後,用以激勵校友。

  就在葉劍英即將畢業之前,發生了一件不愉快的事情。當時的省教育局通知梅縣各中學舉辦學生成績展覽會。參展的學校有的是外國教會辦的,有的是官辦的,還有的是私辦的。葉劍英和東山中學的許多教師、同學,都主張要集中時間和人力,辦好本校的展覽,充分展示學校的面貌。但校長怕得罪官方和其他學校,因而不同意他們的意見,主張展覽規模要儘量縮校葉劍英與同學丘宏銓等堅持意見,並動員人力辦起展覽來。

  校長對此事大為不滿。他本來對葉劍英印象很好,沒想到這一次這位高材生如此高傲,敢於觸犯他的尊嚴。於是,便嚴厲訓斥葉、丘,並以扣發畢業文憑相威脅,要求他們承認錯誤。

  葉劍英一氣之下,卷起鋪蓋回到了家。父母以為兒子畢業回來了,待兒子把事情經過詳細說明之後,父母不僅沒有責怪,反而對他的行動表示同情和理解。

  葉劍英離開學校之後,師生們議論紛紛。校長有些後悔,便托人給葉劍英捎去一封信,勸他回校領取文憑,但信中仍不乏責備之意,希望他「認錯」。

  葉劍英讀罷來函,仍不改初衷。他覺得應該承認錯誤的是校長,而不是自己。

  他當即回信,拒絕返校。他在此信末尾表示,「自古英雄多出自草莽,大丈夫何患乎文憑!」葉劍英雖然被迫提前一個月離開了學校,但他對母校始終懷有深情。他投身革命後的幾十年中,一直關心著母校的成長和進步。新中國建立後每逢重要的校慶活動,他都要寫信或題詞,表示祝賀。他還多次利用機會,回母校探望,幫助解決各種問題,關心同學德、智、體全面發展。他始終沒有忘記母校對他的培養教育。

  ①訪問盧偉良、張其標談話記錄,1987—1992年。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