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藝海無涯——袁世海回憶錄 | 上頁 下頁 |
九二 |
|
【五十二 頌郝師 一代名淨】 在上海,我又與新豔秋合演了一期。此時,拜師資金終於籌齊,我即從上海急返北平,準備拜師之事。 寫到這裡,我不禁要將恩師的生平經歷和藝術造詣,作一較系統的介紹,作為我對恩師的緬懷和紀念,也使大家理解,為什麼我如此崇拜、敬慕我的恩師——郝壽臣老師。 郝老師與我一樣,有著貧苦的家世。 郝老師祖居山西洪洞縣。因村裡鬧瘟疫,祖上逃難來到京東香河縣五百戶村落戶。連年災荒迫使郝老師的父親進京學了木工,全家遷居崇文門東黃城根。 一八八六年陰曆四月初七,郝老師降生了。父親、母親、哥哥和郝老師一家四口,單靠父親出外做木工活,維持著饑一頓、飽一頓的生活。將將七歲的郝老師,只上了一年私塾,就被迫下街串巷叫賣五香煮豌豆,掙些小錢幫家中糊口度日。 一次,暴雨剛過,天將放晴,郝老師就又托著小銅盤上街叫賣。 「甘蔗香的豌豆哇!」 一聲聲銀鈴般清脆、高亮的童音,驚動了唱影戲、專應堂會的王德正。他正坐在家中,為自己八歲的女兒王菊子學習京劇老生缺少個花臉配角而發愁呢。他來到門口,打量著這個站在泥濘土路上賣豌豆的小孩,見他頭戴一頂破草帽,赤著背,只穿了一條帶補丁的短褲,光著的雙腳上沾滿了雨後的泥水。 「甘蔗香的豌豆哇!」又是一聲悅耳的叫賣聲,多好的一付銅錘嗓子呀!王德正動心了。 這小孩子喊過之後,機警、敏捷地向四處搜尋,看看有沒有顧客。有!那不是有個大人正站在門口盯看著嗎?他趟過一汪泥水來到王德正跟前。 「您買點豌豆嘗嘗吧,可香呢!」 王德正見這個穿得破舊的窮孩子,長方臉、寬腦門、五官端正,尤其是那一對流露著懇求目光的眼睛中透著一股聰明和自信。王德正借買豌豆為名,與小孩閒談起來,他將小孩子家住哪裡、幾口人及家庭境況都盤問得仔仔細細。可喜,小孩子口齒清楚,對答如流。王德正認准了這孩子具備喝花臉的素質,第二天,找到郝老師家中商談學藝之事。年幼、單純的郝老師很願意隨他去學藝,雖然從沒看過戲,但在他幼小的心靈裡覺得,唱戲總比串街賣豌豆強。父母也被生活所迫,明知學戲有著於般苦,還是咬牙同意,和王德正立下七年學藝的典身字據。從此,郝老師失去了人身自由,被王德正帶回家去,開始了艱苦的學藝生活。 郝老師典身學藝,比我坐科的條件更艱苦。不僅是生活上缺吃少穿,最主要的是沒有名師指點。年幼的郝老師深深懂得,唱戲就是自己將來的飯碗。他聰明,用心,開蒙戲《鎖五龍》,只用了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就學會了。緊接著又學《二進宮》、《捉放曹》。半年後,以「小魁祿」的藝名登臺演出《鎖五龍》,為王德正效力。難能可貴的是,他那麼年幼就能以自己刻苦自學的精神和超人的聰敏,彌補師資不足的缺欠。一次偶然的機會,教習花臉的呂福善先生帶郝老師去廣德樓(戲院)看朋友,看了金秀山先生演出的《探陰山》。郝老師久聞金先生的大名,現聽到金先生在幕內的一句導板:「扶大本保華夷赤心肝膽,」立即被他的藝術迷住了。其優美醇厚的唱腔,與自己所學的無法相比。他屏氣、凝神仔細聽,認真記,居然將老先生的唱腔大部分都用腦子錄記下來,回家後,學唱給王德正聽。王德正非常高興,當即叫郝老師以後就照此而唱。於是,郝老師得機會就去聽戲,刻苦地向前輩名家學習。 郝老師走過的人生道路比我更曲折、更坎坷。 七年典身契約期滿,十四歲的郝老師倒倉啞嗓,不能再登臺演戲,被迫返家,再度幫助父親做木匠活、時值八國聯軍攻佔北京,西太后避難而逃,城中市民惶恐不安,哪還有人修蓋房子?木工活無處去做,只好修理一些舊桌椅,在東華門大街東興樓飯莊門前(即現在北京兒童劇院對面、餛飩侯隔壁)擺攤出售,聊以謀生。 意外的災難降臨了!這天,郝老師照舊在那裡看攤,忽然從西邊來了一個騎著高頭大馬的外國軍官,後面緊跟一隊兵士。只見這軍官張牙舞爪、掄開右手中那杯挑旗長槍。邊走邊回了個大圓圈。左手一揮,兵士們蜂擁而上,將幾畫在圈內的人——不管是行人,還是攤販,也不管是男,是女,還是老幼;約五、六十人之多,一齊被掠進醫院,充當了民伕。 十四歲的郝老師在醫院裡,終日伺候德、俄兩國傷兵。端屎,倒尿,什麼髒活、累活都幹,兩個月後,才被釋放回家。 一次,郝老師又在地攤前,面對賣不出去的桌椅,為日益艱難的生活發愁長歎,無意中看見一名俄國軍官帶著一個中國苦力,推門進了隔壁皮貨商店。小孩子好奇心重,便托囑另一個攤販小兄弟幫忙照看,轉身也進了皮貨店。俄國軍官左挑右選,選中了一件皮大衣。這件皮大衣讀賣多少錢呢?難辦了。語言的隔阻,使皮貨店經理與俄國軍官反復打手式阿是,你問東,他答西,誰也不明白對方的意思,眼看這筆好生意難成交易,店經理急得冒汗,上哪裡去找位翻譯呢?在一旁看熱鬧的郝老師聽得清,看得明,再也忍不住了,他走上前,和俄國軍官用俄語對起話來。經理和夥計全都驚呆了,他們無論如何也想像不出,這個每天在店門口擺小攤的窮孩子居然會說俄語。郝老師轉身對店主說:「他想買你們這件皮大衣,給你五十兩銀子,你賣不賣?」經理恍然大悟。 「賣!賣!」經理喜笑顏開,大聲肯定地回答。 俄國軍官付了錢,拿著皮大衣走了。店經理為了讓他的皮貨能向外國人打開銷路,得賺大錢。竟然重賞了郝老師。郝老師滿懷喜悅地早早收攤回了家。全家人世代貧窮,哪兒見過這麼多錢呀!郝老師的父親再不讓郝老師擺地攤,專候在皮貨店門口,只要有德、俄兩國人來買貨,郝老師就當起小翻譯。買賣做成,便得一些錢。 郝老師是怎麼學會這二種外語的呢?自然是在德國醫院充當兩月民伕,伺候德俄傷兵時學會的。因他年紀小,傷兵們經常派他出去幫助買煙,及一些生活必需品。郝老師天資聰明,好學,很快學會了一些日常生活用語,並清楚了中外貨幣關係,他就是這樣在苦難的生活中謀得一條生路。 但這終歸不是長久之計。不久,郝老師被招工到德國營盤裡當「boy」(即服務員),實際上養馬、翻譯都幹。有心勁的郝老師沒有將這段光陰自白虛度。他熱愛、渴望學習文化,在學會流利的口語的基礎上,自學中文和德文。酒瓶上的商標,各種廣告,全變成了他的課本。 德國將官瓦德西手下的一個副帥,很喜歡郝老師這種好學精神,欲將他帶回德國。然而他並不瞭解郝老師的內心。為了謀生,去德國營盤伺候外國兵,在郝老師是不得已的,他怎捨得遠離家鄉呢?何況,郝老師無限熱愛京劇藝術,「身在曹營心在漢」,終日竭力存錢去看戲。廣和樓、慶樂、三慶國,哪兒都去;劉鴻聲、金秀山等老先生的演出全看;他博聞強記,為重返舞臺作好充分準備。此刻的郝老師非但故土難離,而且是執意要求回家。德國人給他五元錢辭退費,郝老師似鳥歸巢,心情急切地直奔妙峰山。這天是四月初八,妙峰山廟會,郝老師去求娘娘保佑嗓子早日恢復。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