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鹽鹼大王李燭塵 | 上頁 下頁
一二


  往裡走,是一排蒸餾設備。青裸酒經過加熱,熱氣冷卻而收取酒精。車間裡彌漫著熏人的酒氣。

  李燭塵大略看了一遍酒精車間,又依次參觀了玻璃車間。肥皂車間和制堿車間。

  工藝的落後與工廠的闊大形成了強烈的反差。這一反差像一柄重錘,敲在李燭塵的心上。

  那「重慶也沒有」的肥皂是用手工製造的,熬皂汁的是3口大鍋,鍋下點著柴、煤,鍋裡的皂汁咕嘟咕嘟地冒著泡。煙熏氣蒸下,工人們手執大鏟攪著鍋裡的皂汁。

  制堿也沒有機械設備,熔化是磚砌的熔化爐,浸出是磚徹的浸出槽。這種方法制出的堿之所以有硫化堿的臭味,李燭塵判斷是因為爐內溫度不夠的緣故。。

  看來,實業救國的路還很漫長。實業要靠技術支撐,沒有技術的實業是業而不實,不實的「實業」何談救國的實力。不過,處處有同道,地處偏遠的西北不是也有卞松年這樣的有識之士嗎?這些人腳踏實地,孜孜矻矻,慘淡經營,並不因為環境和條件的惡劣而退縮,這種「實人」正是實業的希望。李燭塵邊參觀,邊默默地想。他感到這趟來西北是來對了,聯絡同仁不也正是考察的一項重要內容嗎?

  不知什麼時候,太陽隱去了,北風呼呼地吹來。李燭塵覺得天色已晚,便向卞松年告辭。

  「請您稍等一下,穿上我的大衣走吧!」卞松年拉著李燭塵的手。

  李燭塵還想推辭,只見一位職員跑過來,遞上一件呢大衣。

  李燭塵接到大衣,上了馬車。車夫喊了一聲:「駕!」馬車咕隆隆地上了路。

  車還沒進城,天就變了臉。一道閃電劃過,雷聲便在頭頂炸響,緊接著雨箭在黃土地上射起了一個個水泡。雨敲打著車棚,隨著北風湧進沒有玻璃的車窗,潑到李燭塵的身上。「幸虧有了這件大衣。」李燭塵不由得暗自慶倖,他拉緊了大衣,抵擋著暴風雨的襲擊。

  終於跑到了旅社。李燭塵向車夫道了謝,剛想跑開,卻被車夫止住了。

  車夫掀開座下的木板,從座箱裡取出一個小包,包裝的紙也被雨打濕了,露出了裡面的東西。

  李燭塵接過小包一看,原來是幾條肥皂。他想到,這是卞松年給他在旅途上用的。

  車夫趕著馬走了。李燭塵站在風雨中,望著漸漸遠去的馬車,一股熱流湧上心頭。

  9月21日,李燭塵去拜訪西北鹽務局局長費君武,以便瞭解西北鹽的產運銷情況,確定考察方向。不料費君武外出時汽車相撞,受了傷不能會客。於是,李燭塵便去訪問副局長趙洪鑄。

  趙洪鑄倒是很熱情,他不但介紹了西北鹽的分佈情況,還拿出了各種鹽的成分表和樣品送給李燭塵。

  看到桌上的這些紅色的、白色的鹽樣以及成分分析表,李燭塵開始在腦海裡勾畫一幅西北鹽產分佈圖。

  西北鹽有3種——池鹽、土鹽和井鹽。其中工業價值最大的要數池鹽,產量、鹽質均為上乘。較大的鹽池,在寧夏有吉蘭泰、雅布;在青海有青海湖,也叫茶卡池。除了茶卡鹽稱青鹽外,其他的池鹽,大多被稱為蒙鹽。池鹽是在鹹水湖中結晶出來的,除了沙土之外,並沒有其他的雜質,含鹽量在98%以上。

  井鹽主要分佈在甘肅省的西和縣。打井打到150米,就出黑鹵。鹵水很稠,熬鹽時就像煮豆漿一樣。

  土鹽產在蘭州附近。把土挖出來,淋上水,再經過曬制或熬制就可以得到鹽。然而土鹽含鎂量在10%以上,不適合食用_

  鹽務局大小是個衙門,所以也就染上了衙門作風。儘管號稱西北鹽務局,可是對西北鹽務的瞭解,也僅限於紙上談兵。

  「西北最大的鹽池是否當屬青海?」

  「如君所說。」

  「青海鹽池長寬多少?」

  「據說鹽池所儲之鹽可供全中國用數十年。」

  「誰去做過考察?」

  「據說德國人曾去考察過。我國的鹽務人員尚無人涉足。」

  聽到這裡,李燭塵啞然失笑。俗話說,不下河,不知深淺。不到鹽池,根據什麼判定鹽池大小?看來,親身考察,勢在必行。

  * * *

  當晚,李燭塵的同學徐曉峰、閻國光登門拜訪。同學見面,分外親熱。一打聽,徐曉峰也是來西北考察,閻國光曾主持甘肅地質調查工作,時任甘肅礦業公司總經理。

  「從卞先生哪兒知道燭兄前來考察礦產,我就來了個『張松深夜獻地圖』。」閻國光快人快語,剛坐下,就從公文包裡掏出一疊紙。

  李燭塵一聽,愣了:「你又搞什麼鬼名堂?什麼『張松獻地圖』?」

  「虧你還是個學貫中西的學問家。連東瀛也熟知的《三國演義》,你會不知道?」徐曉峰接過話頭。

  「張松獻地圖,那是為劉備入主西蜀引路呀!」

  「我這叫做閻國光獻地圖,為燭老進發西北開道呀!」

  說著,閻國光把一張甘肅省礦產分佈圖攤在桌上。3人圍著花花綠綠的地圖,哈哈大笑起來。

  這是一幅根據閻國光主持的調查而繪製的礦產分佈圖。從圖上看,調查從隴南開始,大夏河、渭河、白龍江三河流域情況較細,向西僅延伸到皋蘭附近。

  圖上所示,煤鐵尚屬小規模開採;產金地點較多;有幾處質量較好的錳礦、多處銅礦;而且有一個天然硫酸銅礦。調查區內發現了鉛、銻,以及眾多的硫磺礦。

  讀罷地圖,李燭塵還是不滿足。一是因為圖上僅僅標出了礦的種類及其所在地,由於沒有鑽探,而不知藏量多少;二是對鹽礦沒有調查、標注。李燭塵不由得輕輕歎了口氣。

  「怎麼,燭老對我的誠意還有所疑慮?」閻國光不解地間。

  「哪裡,哪裡,我是有感于國光兄的圖堪讀不堪用呀!」

  閻國光哈哈一笑,從皮包裡又取出一樣東西。這東西似鐵似石,墨綠中泛出點點黃光。

  「硫酸銅!」李燭塵一看,脫口喊道。

  「我已經去國光兄的公司看過,他們公司已經用它賺錢了!」徐曉峰對李燭塵說。

  原來,甘肅礦業公司已經開始用硫酸鋼煉銅。工人們先把礦石碎成粉末,放在鍋裡用水浸煮,得到了硫酸銅液。然後把鐵板放在硫酸銅液裡沉澱銅,做成陽極銅板,再放到硫酸液裡電解,就得到了精銅。這種煉銅方法雖然簡單,但很合時宜。

  礦業公司還把一部分硫酸銅做成碳酸銅。碳酸鋼是防治小麥黑心病的特效藥,不僅受到關中產麥區的歡迎,連成都地區也向公司定貨兩萬斤。

  「精銅固為國家急需,碳酸銅固為農家福音,但我意在鹽、堿,可惜國光兄的寶圖不能幫我一二。日間鹽務局對此事也不甚了了。」

  「我又何嘗不想把西北礦產探個明白,可恨力所不及。西北地方遼闊,我們能去的地方卻很少。各地人事複雜,不得地方當局許可,就是求熟人,走門子也去不成。」

  從閻國光酸楚的語調中,李燭塵聽出了考察的艱辛。但他仍然堅定地說:「孔夫子周遊列國,遊說天下,施教仁義禮智之學,知其不可為而為之。我只不過是考察一下西北鹽、堿諸種礦產,利國利民,些許困難,又有何懼!」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