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徐向前傳 | 上頁 下頁
一九


  6月初,徐向前同桂步蟾、何玉琳一起,裝扮成商人模樣,從上海乘船到武漢,然後改乘汽車,經黃陂,在靠山店附近下車,沿著山間小道,進入鄂東北根據地。

  在這一帶,何玉琳人熟路熟,一路上沒有遇到什麼麻煩。他給徐向前詳細介紹了鄂東北根據地和紅三十一師的情況,講了黃麻起義的經過和紅軍在木蘭山地區活動的情況。在經過高橋區的時候,何玉琳還指著西南的一座高山說:那是木蘭山。大氣好的時候,站在山上可以看到武漢。

  鄂東北根據地位於鄂、豫兩省邊界,鄰近皖西,戰略地位極為重要。早在1927年春,這一地區的黃安、麻城就分別成立了中共縣委,領導了農民運動,建立了縣農民自衛軍。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失敗後,兩縣縣委與省委失去了聯繫。九月初,黃安縣委派鄭位三等到武漢找到了中共長江局機關,長江局書記羅亦農向他們傳達了「八七」會議精神,要他們立即回黃安組織武裝起義。10月間,中共湖北省委先後派王志仁、吳光浩等一批政治、軍事幹部到黃安,成立了以王志仁為書記的中共鄂東特委,統一領導黃、麻兩縣的武裝起義。11月14日,黃、麻兩縣起義部隊和數萬農民,舉攻克黃安縣城,迅速消滅了反動武裝,建立了黃安農民政府,曹學楷當選為政府主席。這是鄂、豫、皖邊界地區的第一個工農政權。起義後建立了中國工農革命軍鄂東軍。潘忠汝、吳光浩任正、副總指揮,戴克敏任黨代表。12月5日夜,國民黨反動派派一個師襲擊黃安縣城。鄂東軍400多人突出重圍後,只剩下72人和50多支長、短槍。縣委書記王志仁,總指揮潘忠汝等壯烈犧牲。這支革命武裝在吳光浩、曹學楷、戴克敏的領導下,轉移到黃陂木蘭山堅持遊擊戰爭,改編為中國工農革命軍第七軍。1928年4月,工農革命軍重返黃、麻地區,開始在鄂豫邊界實行工農武裝割據。7月,工農革命軍第七軍又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一軍第三十一師。十月組成由王秀松任書記的鄂東特委。1929年4月,鄂東特委召開黃安、麻城、黃陂、孝感四縣縣委和紅三十一師黨委聯席會議,改組鄂東特委為鄂東北特委,徐朋人為書記。這時,鄂豫邊界割據已發展到縱80裡、橫130裡的區域,邊界地區的武裝鬥爭、政權建設和土地革命已結合起來,初步形成了鄂豫邊武裝割據的局面。

  正當鄂豫邊根據地日益鞏固和擴大的時候,1929年5月 6日立夏節這一天,在豫東南爆發的商南起義也取得了成功。由於商城縣委遭到破壞,1929年2月,豫東南特委同鄂東特委舉行聯席會議,決定商南黨組織由鄂東特委領導。鄂東特委曾先後派徐子清、徐其虛等到商城幫助工作,成立了中共鄂豫邊特別區委,由徐子清任書記。這次起義就是在鄂豫特別區委領導下進行的。5月9日,起義武裝於斑竹園宣佈成立中國工農紅軍第三十二師,周維炯任師長,漆德偉任副師長,徐其虛任黨代表,全師100餘人,槍30余支,開始了創建豫東南革命根據地的鬥爭。

  這就是徐向前踏上鄂東北根據地之前,這一地區革命鬥爭曲折發展的大致情況。

  在黃安以北的箭廠河,徐向前見到了鄂東北特委書記徐朋人。徐朋人說:「特委已決定你和桂步蟾都去三十一師工作」。徐向前說:「我人生地不熟,往後特委的同志要多幫助。」

  徐朋人說:「吳光浩同志犧牲的消息,特委還沒有向部隊和群眾宣佈。你到三十一師,名義上是副師長、副司令,要擔負起全師的軍事領導工作。」吳光浩是湖北黃陂縣人,黃埔軍校第四期學生,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參加領導鄂南武裝起義、著名的黃麻起義。曾擔任麻城縣農民自衛軍大隊長,鄂東軍副總指揮,工農革命軍第七軍和工農紅軍第十一軍軍長,是鄂豫邊紅軍的創建人之一。他在鄂豫邊軍民中享有很高的威信,為怕影響部隊和群眾的情緒,所以才對他的不幸犧牲暫時保密。

  徐向前不知道該如何接替這個職務。他懷著一種不安的心情,來到了紅三十一師。

  紅三十一師這時號稱4個團,其實是4個大隊,不足1個營的兵力,共300多人。師黨代表戴克敏,參謀長曹學楷,政治部主任陳定候,都是當地幹部。一隊隊長晏仲平,黨代表王樹聲;二隊隊長廖榮坤,黨代表江竹溪(後為桂步蟾);三隊隊長倪志亮,黨代表吳先籌(後為江竹溪);四隊隊長林柱中,黨代表鄭行瑞。原來的隊幹部中,只有倪志亮是中央派來的。幹部和隊員都很年輕,每隊五、六十人,四、五十條槍。部隊陸續擴大,有些新兵只能拿著大刀、長矛。

  徐向前面對這樣一個師,身邊既無參謀,又無助手,人地兩生,如何帶兵,如何指揮部隊打勝仗,是一個極大的難題。他利用一切機會熟悉幹部,掌握各方面的情況。他很尊重當地幹部,絕不以黨中央派來的幹部自居,在工作上,特委分配做什麼,就做什麼,出了問題,主動承擔責任,從不埋怨別人。他處處事事以身作則,很快就取得了當地幹部和群眾的信任。徐向前回顧初到大別山的那些日子,說:「我那時能夠站得住腳,很重要的一條,就是能帶著部隊打仗。我在黃埔軍校,學了些軍事知識,在海陸豐作戰,積累了一些遊擊戰的經驗,有用處。帶著大家打遊擊,不斷取得勝利,沒吃過大虧。另一條,腳踏實地,埋頭苦幹,不指手劃腳,評頭品足。」(徐向前:《歷史的回顧》。解放軍出版社1988年第一版,第78頁。)

  「新官上任三把火」。徐向前到達鄂豫邊不久,就碰上了敵人燒向紅軍的「三把火」。

  第一次,是「羅李會剿」。

  羅霖,本是廣西桂系軍閥的一個將領,1929年4月,蔣介石與桂系軍閥混戰,羅霖見桂系失敗,就投靠了蔣介石,被任命為獨立第四師師長。羅霖為討蔣介石的歡心,主動請求「剿滅」鄂東北的紅軍遊擊隊。蔣介石前段時間因忙於軍閥混戰,無暇顧此,現在羅霖主動求戰,即令河南的土匪武裝李克邦暫編第二旅,配合羅霖「會剿」鄂東北紅軍。

  6月,敵人主力羅霖獨立第四師的兩個團,由黃陂、黃安出發,向北進犯;駐潢川、光山的李克邦暫編第二旅的一個營及光山反動民團紅槍會五、六千人,向南進犯;駐麻城的夏鬥寅十三師補充團和黃土崗一帶地主武裝也出動配合,全力壓向紅軍根據地的腹心地帶紫雲山和乘馬崗地區。這時紅三十一師有3個大隊分散在外打遊擊,在根據地內只有兩個大隊,100多人槍。徐向前決定「避強擊弱」,先率領部隊和敵人兜圈子。

  7月初,北面較弱的一路李克邦部及紅槍會數千人進佔柴山堡、白沙關地區。徐向前指揮紅三十一師兩個大隊,在當地手持刀矛棍棒的群眾的配合下,發起反擊,接連五戰,斃敵營長以下百余人,活捉和處決了紅槍會頭目戴五爺,余眾潰散,不敢再戰。與此同時,七裡、紫雲、乘馬、順河等區群眾和赤衛隊也對敵羅霖部及夏鬥寅師補充團展開了廣泛襲擾活動,使敵軍食不飽、睡不寧,疲困不堪,沒過兩日,就退回河口、七裡坪、黃安、麻城等據點。所謂的「羅李會剿」,就這樣破產了。

  第二次是「鄂豫會剿」。

  8月間,蔣介石又令劉峙組織鄂豫兩省的一部分兵力,加上反動民團,對豫東南和鄂豫邊兩塊根據地同時發起進攻。

  徐向前根據第一次反「會剿」的經驗,建議特委仍然採取「與敵周旋、避強擊弱」的作戰方針。8月10日,敵首先向豫東南根據地進攻。紅三十二師迅速轉移到外線,使敵撲空。14日,敵向鄂豫邊根據地發動大規模進攻。為避敵鋒芒,保存實力,待機破敵,徐向前率紅三十一師,在赤衛隊的配合下,予敵以打擊後,迅速跳到外線,向麻城北部轉移,調動敵人。到了八字門,同紅三十二師會合。在這裡,徐向前第一次見到三十二師的領導人周維炯,肖方等。過去有一段時間,商城地委同鄂東北特委發生矛盾,造成互不信任,一度關係搞得很緊張。這次兩師會合,徐向前十分注意團結,做了很多工作,使地方和部隊在那一帶相互配合得很好。

  敵人發現紅軍主力在麻城以北、光山以南,於是,部署新的合圍,南北夾擊,投入豫東南的部隊,也向西進擊。紅三十二師趁機返回根據地,紅三十一師也跳出包圍圈甩開敵主力南下,先後消滅了一些民團武裝。9月下旬,敵人被迫收兵,「會剿」又告破產。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