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徐向前傳 | 上頁 下頁
二〇


  第三次是「徐夏會剿」。

  駐河南信陽的敵徐源泉四十八師從北向南,駐湖北境內的敵夏鬥寅十三師由南而北,向鄂豫邊根據地發起新的圍攻,企圖將徐向前率領的紅三十一師殲滅于天臺山地區。

  徐向前不與敵硬拼,遂兵分兩路,利用敵人的空隙,跳出包圍圈,轉移到敵後。敵人圍殲紅軍三十一師的企圖遂告落空。

  正當對敵情不大明瞭的時候,徐向前接到地方黨組織送來情報,說南路有一股敵人約四五百人,正在撤退。徐向前將信將疑,立即和黨代表、參謀研究。由於接連取得勝利,幾個人頭腦都熱起來。大家分析了敵我情況,認為此時敵我兵力對比差不多,天臺山地區山高勢險,地形對我有利。群眾條件也比較好,可以在這裡打它一個伏擊。於是決定在敵人必經的天臺山鐵子崗一帶設伏。

  傍晚,戰鬥打響後,徐向前發現情況不對,敵人兵力不是四五百人,而是一兩千人,黑壓壓的一大片,在機槍、炮火的掩護下,向紅軍發起了猛烈的攻擊。此時,要撤退已來不及了。徐向前決定組織交叉掩護撤退,部隊紛紛後撤。到天黑,只剩下他和附近的幾個戰士在堅持戰鬥了。敵人已攻到寨子下面。眼看不能再堅持了。這時徐向前由於扭傷了腳,行動已很困難,只好鑽進一片樹林,隱蔽下來。幸好廖榮坤帶了幾個人及時趕到,才把他接應出去。這一仗,情況不准,口張得太大,部隊遭受了一些損失,和徐向前一起來皖豫邊根據地的二隊黨代表桂步蟾也犧牲了。

  部隊收攏後,徐向前召集各隊幹部開會,總結經驗教訓。他和黨代表戴克敏爭著承擔責任,使於部們內心都感到安慰。會上決定,部隊相對集中,以大隊為單位,分路遊擊,發動群眾,相機襲擊敵人。這時,馮玉祥發動了反蔣戰爭,蔣介石慌忙調兵應戰。經過短暫休整的紅三十一師,趁敵向平漢線撤退,兵分3路向外出擊,先後在長嶺崗、柿子樹店、姚家集、河口鎮等地,消滅和擊潰敵4個民團,繳槍百余支。黃陂六指店駐有國民黨正規軍1個連,懾于紅軍聲威,經過爭取瓦解,全部投誠。紅三十一師發展到700多人,600餘槍支。

  與此同時,皖西六安、霍山地區的農民群眾在六安中心縣委的領導下,連續發動了西鎮起義,七鄰彎與流波●起義,徐集民團起義以及桃源河起義。這些起義的遊擊隊於1930年1月勝利會師,組成了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一軍第三十三師,開創了皖西的武裝割據局面。

  「徐夏會剿」終成泡影。

  1929年9月,為統一鄂豫邊、豫東南兩根據地的領導,中共中央決定將黃安、麻城、黃陂、羅田、黃岡、商城、光山、羅山八縣劃為鄂豫邊特區,成立鄂豫邊特委。11月間,中共鄂豫邊第一次黨代表大會在光山南部鬍子石召開,大會選舉徐朋人、王平章、徐寶珊、周純全、詹才芳、徐向前等14人組成中共鄂豫邊特別區委員會,徐朋人任書記,徐向前負責兵運。大會通過了政治任務、軍事問題、群眾運動、教育宣傳問題、共青團和青年運動等9個決議案。根據代表大會的決定,12月27日在光山南部的吳家村召開了鄂豫邊第一次工農兵代表大會。到會代表共72人,徐向前以紅軍代表的身份出席了大會。大會選舉曹學楷、徐向前等22人組成邊區最高的政權機關——革命委員會,曹學楷任主席兼外交委員會主席,徐向前當選為軍事委員會主席。

  這次大會,通過了《鄂豫邊革命委員會政綱》、《鄂豫邊革命委員會土地政綱實施細則》,發表了《告邊區民眾書》、《告紅軍書》和《慰問紅軍家屬書》。

  這兩次大會作出的決議,是對中共「六大」決議的進一步貫徹,是鄂豫邊革命根據地兩年多的武裝鬥爭經驗總結,也是鄂豫邊革命鬥爭發展的一個里程碑。

  在鄂豫邊第一次黨代表大會上,徐向前、戴克敏、曹學楷共同起草了《軍事問題決議案》,系統地總結了鄂豫邊紅軍的組織領導、任務,紅軍與赤衛隊及群眾團體的關係,紅軍的整理、擴大與士兵教育,紅軍的遊擊戰術等項內容。《決議案》明確規定紅軍的主要任務是:(1)發動和幫助白色區域內的民眾的各種鬥爭;(2)堅決實行土地革命;(3)奪取反動武裝;(4)保障和擴大蘇維埃區域。

  《決議案》進一步強調了党對紅軍的絕對領導和政治工作的地位,規定士兵委員會的作用和職權是:「造成紅軍內部的民主精神,幫助政治部訓練士兵,督促士兵做宣傳群眾、組織群眾等工作」,並提出改良士兵生活的建議。對於政治工作,要求加強士兵的階級意識和土地革命的教育。提高士兵進行宣傳、組織群眾的能力,「組織士兵俱樂部和消費合作社」,「加強士兵的識字運動」,提高士兵的政治文化水平。在軍事訓練方面,要「養成嚴格的軍紀,加強遊擊戰爭的戰術訓練,加強連、排、班長的指揮能力和士兵的軍事技術」。

  《決議案》規定,赤衛隊編為總隊、大隊、中隊和分隊,並區分為脫產的常備隊和不脫產的預備隊兩種。明確赤衛隊的任務,提出提高赤衛隊的作戰能力和軍事素質,強調加強赤衛隊的政治與軍事訓練。並且要求,蘇維埃區域人民在40歲以下16歲以上者,須儘量武裝,以擴大預備隊,並為常備隊不斷輸送新的血液。

  對於紅軍的遊擊戰術,《決議案》規定了七條原則:

  (一)集中作戰,分散遊擊;

  (二)紅軍作戰儘量號召群眾參加;

  (三)敵情不明不與作戰;

  (四)敵進我退,敵退我進;

  (五)對敵採取跑圈的形式;

  (六)對遠距離的敵人,先動員群眾擾亂敵人,次採取突擊的方式;

  (七)敵人如有堅固防禦工事,不與作戰。

  這七條遊擊戰術原則,是鄂豫邊無數革命先烈流血犧牲的寶貴經驗的總結,也包含有徐向前在東江堅持遊擊戰爭的經驗。按徐向前的話說,「這些戰術是形勢逼出來的」。1958年11月21日,徐向前與豫鄂皖三省黨史調查人員談話時曾說:那時部隊基本上是採取遊擊戰術。我和戴克敏、曹學楷也總結了一些經驗,如「決議案」上寫的。戴克敏還寫了「八會」(會跑、打、集、散、進、退、知、疑)。這些都是實在的道理。敵進我退,既然打不贏,當然只好退;敵退我進,既然要發展,當然要進攻;硬打不行,就要誘敵打埋伏。這些都是在實際鬥爭中產生。當時遊擊隊就是採取這些辦法來對付敵人。這些戰術是形勢逼出來的。否則就不能生存,不能發展,不能打勝仗。

  §三戰三捷三擴編

  1930年初,中央巡視員郭述申在鄂東北、豫東南巡視工作後,回到上海向黨中央負責人周恩來彙報了三省邊界地區的情況。不久,周恩來召集郭述申、許繼慎和熊受暄開會。周恩來講了當時的政治形勢,指出湖北、河南、安徽三省邊界地區的重要戰略地位;宣佈了中央關於統一鄂豫皖三省邊區党的領導,建立鄂豫皖邊區特委,統一鄂豫皖三省邊區紅軍的軍事指揮,建立中國工農紅軍第一軍軍部的決定。4月,郭述申到黃安,在箭廠河召開鄂豫邊區特委和紅軍領導幹部會議,宣佈了黨中央的決定:成立鄂豫邊區特委,以郭述申為書記;紅三十一、三十二、三十三師合編為紅一軍,許繼慎任軍長,徐向前任副軍長、曹大駿任政治委員,熊受暄任政治部主任。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