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徐向前傳 | 上頁 下頁 |
五 |
|
究竟幹什麼好,徐向前心裡也沒有個譜。他只是想出去,越遠越好,到另外一個世界去。在東冶鎮念了兩年書,他感受最深的一條,就是在外面聽得多,見得也多。 為了兒子的事,父親費了幾番周折。托了不少的人,最後還是他大姐夫幫忙,找到一家店鋪當學徒。這家店鋪在河北省阜平縣,是徐向前大姐夫的一個表兄經營的。因為這個店鋪中經營的有書,有別於其它店鋪,人們又管它叫「書店」。 阜平縣,位於河北省西部,大沙河上游。從徐向前家的位置望去,是往東偏北方向,距離有200多裡。這裡是山區,比較偏僻,老百姓生活很艱難。當地人說這裡是阜(富)平不富,平山不平,窮山惡水。山上沒有樹,大沙河裡沒有魚,有時人們用土都困難。這裡和山西接壤,有一條經過龍泉關溝通冀西和晉東北的山路,對小商人和民間往來還是挺方便的。不少山西人從這條路到阜平,開店鋪,跑生意。 徐向前想像不出這家「書店」是什麼樣。他聽說離家很遠,比東冶鎮遠得多,幾乎相當於到太原的距離,這很合他的意。他像一隻鷹,喜歡往高飛,往遠飛。最合他意的還是「書店」,他一心想投身到書的海洋中去,敲開一切知識領域的大門。 徐向前高興地接受了他一生中的第一個社會職業,背著行李捲,告別了父母親,跟著大姐夫上了路,一路上想的全是好看的書。走到那裡,他才知道,這是一個小雜貨鋪,叫「福興源」,門面小得可憐,經營的主要不是書,有點心、紅白糖、香油、小棗、燒餅和醋,還賣自家磨的麵粉。算上徐向前,才兩個夥計。大夥計比徐向前早到一年多,是東家的內弟。 這個店鋪的老闆姓趙,也是山西人。從階級地位看,頗似毛澤東在《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一文中列舉的小資產階級中的「有餘錢剩米的」,「發財觀念極重,對趙公元帥禮拜最勤,雖不妄想發大財,卻總想爬上中產階級地位」的那一部分人。這樣的階級地位和他夢想發財的願望,使得他對夥計的使用非常狠。他對做學徒的規矩也是「活著不下工,死了不埋墳,投河、跳井與東家無關」。 徐向前的年齡小,受約束的層次也多,受店主和店主家裡人的管不用說,還要受大夥計的管。說是當學徒,其實是勤雜苦力。一上工,就像套在車上的馬,夾板扣得緊緊的。他天不亮起床,挑水,掃院子,倒尿壺,紡線,磨麵粉。這家有兩頭大騾子,一天磨6鬥麥子。可是沒人換徐向前的班,6鬥麥子的面,都由他一個人一籮一籮地篩出來。兩頭騾子換著班幹,徐向前一個人頂到底。那時他不滿17歲,力氣不足,一天下來,腰酸背痛,一躺下就不想動。不想動也得動,夜間要起來兩次,給騾子添草添料。這就是一個十六七歲的少年所付出的勞動。 到了冬天,東家又給他加了一個額外的差事:去討債。這對徐向前來說,比倒尿壺的滋味都難以忍受。欠債的人都是窮苦人家,有時進了欠債人的門,一看那清苦的景象,「我給東家要債來了」這句話,怎麼也說不出口。這時徐向前還沒有那樣自覺的階級覺悟,但他的感情和欠債人是相通的。一個冬天,帳單上沒有注銷幾戶。店主責備他,還威嚇他:「再討不來就扣工錢!」徐向前說:「扣我錢我也討不來!你愛找誰找誰,我不幹!」 店主沒有扣他的工錢,年關結帳時,他得了應該得的3塊大洋。這是他勞動一年所得,也是他有生以來第一次憑自己的勞動換來的,心裡格外的甜。儘管他勞動的價值要比這高得多,但社會就是這樣不公平,無法改變,只好服從。 這3塊大洋如何支配,頗使徐向前費了一番腦筋。從小苦慣了,沒有花錢的習慣,有了錢不知道該怎麼花,他默默地計劃了好幾天,交給父親多少?給母親買點什麼?要不要辦點年貨?後來他買了1斤糖薑片,孝敬母親,一塊大洋剩下來的,買了點年貨,其餘兩塊都交給了父親,納入全家的生活計劃之內。他自己沒動用一個銅板。 東家看他本份、勤快,也還有個機靈勁,就讓他到前邊去站櫃臺。這可以說是對徐向前的一種解放。在店裡,唯一的一點樂趣是有書讀。有書讀,是他最高興的事。他喜歡看小說,在這個偏僻的小縣城裡,外國的書幾乎沒有,能看到的,多是中國民間流傳很廣的書。諸如《三國演義》、《西遊記》、《羅通掃北》、《薛丁山征西》、《薛仁貴征東》、《七俠五義》、《水滸傳》、《紅樓夢》、《蕩寇志》……。在這裡,他最先讀的是《三國演義》。在家時,他聽過許多關於劉備、關公、張飛、趙雲的故事。他家的二層樓上,掛著一張很大的關公畫像。聽父親說,關公也是山西人,有過五關斬六將之威,溫酒斬華雄之勇。聽來的這些故事都是零碎的,他很想知道一個頭尾。在店裡看到這部書,正合他的心意。沒幾天就讀完了。 讀書,使徐向前的閱歷又向前延伸了許多年。從書裡,他領略了中華民族的正氣,豪俠英烈的愛國思想和俠義行為。最使他傾倒的,是那些為民除害的劍俠武豪,謀勇兼備的兵頭將帥。那時,他還沒直接想到從戎,但卻萌發了學軍弄武的興趣。他曾想過去學武,替窮苦百姓打不平。他看過的小說中,最使他不滿的就是《蕩寇志》。 《蕩寇志》成書于清道光年間,接《水滸傳》,從七十一回續到一百四十回,貫穿全書的中心主題是「但明國紀寫天麻」。從這點出發,杜撰了一大篇宋江等如何被擒拿正法的故事。而那些貪官污吏都成了施賑放糧、救難拯災的大英雄。這部書頗受封建統治者的賞識。太平軍攻下南京,南京清政府官員逃往蘇州,在朝不保夕的危境中,還不忘刻印《蕩寇志》。梁山好漢一個個被整掉了,徐向前不忍看那些英雄豪傑飲刃拋頭,沒有讀到最後就甩掉了。 學徒生活持續了兩年多。對徐向前來說,這也是上學。他在這個「學校」裡受的人生教育,比從前的學校要深刻、實際得多。在這裡,他親身感受了社會生活的又一個側面——店員職工的生活。 §就讀于國民師範 有一件事,衝擊了他的學徒生活。 一天,哥哥從太原來信,告訴他省立國民師範招生,是官費,用不著自己花錢,並說已經給他報了名,讓他速到太原去。徐向前看完哥哥的信,高興極了,當即決定放棄學徒,到太原去讀書。他不需要同別人商量,也沒有什麼人可同他商量。父母不在跟前,親友不在跟前,和他生活在一起的人,都不把這個天天倒尿壺、當下手的小夥計放在眼裡,他們理解不了他的雄心與抱負。 他心裡默默地盤算著怎樣離開這個店。向東家實說吧,怕惹出麻煩;偷偷地走吧,又怕給介紹他來學徒的大姐夫出難題。思來想去,還是隱去真情,到店主那裡去告假說:家裡捎信來了,有事要回去一趟。店主開始不准,說店裡太忙,找不到替工的人。後來看徐向前執意要回去,也就答應了,要他快去快回。 徐向前名曰「告假」,其實他把所擁有的一切都帶走了。不過「他所擁有的一切」,也就是一個小小的行李捲。 徐向前回到家,沒等他說,父母親都知道了。母親有點擔心,怕學不到頭,還把店鋪的差事丟了。父親倒是想得開,說:「去闖闖吧,學不成,去看看太原,見見世面也好。」於是,母親再次為他打點行裝。 太原離永安村240裡,是山西省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在山西人的心目中就是「京城」,閻錫山就像「皇帝」,這就無形中給去太原的人增加了幾分莊重和嚴肅的氣氛。徐向前像赴京趕考一樣,牽動著一家人的心。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