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徐向前回憶錄 | 上頁 下頁
一一二


  ※第十七章 齊魯烽煙

  §成立八路軍一縱隊

  位於太行山以東、黃河下游、東海之濱的山東半島,是聯結華北、華中、東北的樞紐,歷代兵家角逐爭雄的戰略要地。春秋戰國時代,它是齊、魯等國建都立業的地方,歷史上曾以「齊魯之邦」而著稱於世。

  抗戰爆發後,日本侵略軍佔領平津,迅即沿津浦路南下,直逼山東。國民黨山東省政府主席兼第三路軍指揮韓複榘,畏敵如虎,喪魂失魄,竟率十萬大軍不戰而逃,致使該省淪入敵手,成為日寇進取徐州、南京、武漢的跳板。開闢山東抗日根據地,發展敵後遊擊戰爭,從沿海到內陸積極牽制和削弱日寇的進攻能力,配合華北、華中遊擊戰爭的大力開展,是黨中央和毛澤東同志全盤戰略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九三九年五月,黨中央根據北方局的建議,決定我和朱瑞同志率一批幹部去山東,加強那裡的敵後遊擊戰爭領導工作。這項重要決定,與抗日戰爭進入新階段的形勢、任務,密切相關。

  自從廣州、武漢相繼失守後,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日軍因矛盾重重,困難加劇,被迫停止了正面戰場的戰略性進攻,轉而制定了「確保佔據地區,促進其安定;以堅強的長期圍攻姿態,撲滅殘餘的抗日勢力」的作戰方針(日軍大本營《陸軍作戰指導綱要》)。據此,將參加武漢會戰的兵力大部回調,集中「掃蕩」我敵後抗日根據地,企圖將山西、河北、山東的遊擊戰爭烈火撲滅,迅速「恢復治安」,以鞏固其侵略統治。

  在此同時,日寇對國民黨實行誘降政策,妄圖實現「東方慕尼黑」陰謀。國民黨對日妥協投降的危險傾向,日趨明朗化。汪精衛公開認賊作父,投入日本侵略者的懷抱。蔣介石加緊「限制異黨」的步伐,積極制造反共摩擦,同日寇加緊秘密勾結。在山東,蔣介石派於學忠為蘇魯戰區司令,沈鴻烈為副司令(兼山東省府主席),率軍搶佔沂蒙山區的一些要點,與原山東境內的十余萬國民黨地方武裝相配合,與我抗衡。一九三九年二、三月間,沈鴻烈公然提出「統一劃分防線」、「槍不離人,人不離鄉」、「統一行政,軍不干政」、「給養糧秣統籌統支」等四項條件,限制八路軍。不久,又規定我山東縱隊只能在泰安、徂徠山以南、滕縣以北、津浦路以東活動,實際上想將我驅入敵偽兵力集中的滕縣、甯陽、泗水地區,假手敵人,予以消滅。國民黨軍政部也直接令山東縱隊去北甯路作戰,限制我向南發展。摩擦和反摩擦的鬥爭,日益尖銳化。

  山東的抗日武裝力量,亦需加強統一集中的領導。早在一九三七年底前後,中共山東省委即根據黨中央和北方局的指示,領導了天福山、鹽山、黑鐵山、徂徠山、泰西、魯南等一系列抗日武裝起義,形成十多塊根據地和遊擊區,為山東的抗日遊擊戰爭,奠定了發展基礎。後來中央又令一一五師、一二九師抽調兵力,進入山東開展工作。至一九三九年夏,全省已有三支主力武裝部隊,總兵力達七萬人左右。一是由原地方起義武裝為基礎,改編為八路軍的山東縱隊。張經武任縱隊指揮,黎玉任政治委員,轄八個支隊,活躍在魯中、魯南及膠東地區,兵力約四萬餘人。二是由一一五師三四三旅、一二九師津浦支隊為基礎,組成的八路軍東進抗日挺進縱隊。肖華任司令員兼政委,開創了冀魯邊平原根據地,控制著津南、魯西北的十五個縣份,兵力共兩萬餘人。三是一一五師師部及六八五團。由代師長陳光、政委羅榮桓率領,於一九三九年春進入魯西平原,與湖西地方武裝合編為蘇魯豫抗日支隊,戰鬥在泰西、運西地區,兵力約八千人。加強對這三支武裝力量的統一領導,密切協同配合作戰,是粉碎日寇進攻和國民黨的摩擦,堅持和發展山東遊擊戰爭,積聚抗日反攻力量的關鍵一環。

  接到中央的命令後,我就從冀南的威縣出發,在館陶會合朱瑞等同志,準備去山東。朱瑞是從山西來的,帶著一百多名幹部,包括王建安、羅舜初、徐黎平、謝有法、劉志超、李竹如等同志。這些幹部,都是從八路軍總部、一二九師、抗大一分校交挑選出來的,年輕精幹,生龍活虎,有較豐富的戰鬥經驗。在館陶,朱瑞同志傳達了中央關於反對投降派、爭取中間派、打擊頑固派的指示,使大家明確了當前的形勢、任務和行動方針。六月上旬,我們從泰安以南過津浦路,進入沂蒙山區。在沂南縣東辛莊縱隊指揮部駐地,會見了中共山東分局、山東縱隊的郭洪濤、張經武、黎玉等領導人。張、黎二同志,我在冀南曾見過。那是頭年的十月間,他們從延安帶了一百六十多名幹部,路過冀南去山東。我和他們在南宮交換意見,研究如何發展山東遊擊戰爭的問題。我們還從津浦支隊抽調了一個建制營,跟他們去開展工作。對我和朱瑞等同志的到來,他們十分高興,表示熱忱歡迎。

  魯中南的沂蒙山區,群山巍立,氣勢磅礴,象徵著山東人民強悍勇敢、質樸坦蕩、凜然不屈的性格。我們剛到那裡,正趕上日寇發動的第一次魯中大「掃蕩」。從六月一日起,日軍兩萬餘人在植田大將指揮下,以津浦、膠濟、隴海路東段及煙(台)(縣)公路要點為出發地,兵分十路,分進合擊我沂蒙山區腹心地帶。駐紮在莒縣、沂水、蒙陰等地的大批國民黨軍隊,聞風喪膽,逃之夭夭。敵人「掃蕩」的巨大壓力,全由我根據地軍民承擔。我們來不及詳細瞭解各根據地的情形,便全力投入指揮反「掃蕩」的緊張鬥爭中。

  山東縱隊是自力更生白手起家的。成立時間短,戰鬥經驗少,幹部缺,裝備差。初次遇上敵正規部隊的大規模「掃蕩」,處境異常艱難。好在沂蒙山區地勢險峻,回旋餘地廣闊,部隊熟悉地形民情,又有青紗帳和群眾掩護,便於分散遊擊,打擊敵人。該縱第一、二、三、四支隊與各地遊擊隊、自衛團結合,內外線協同作戰。經月餘輾轉戰鬥,重點襲擊敵人的交通線和薄弱環節,切斷敵軍後勤供應,拖得敵人精疲力竭,損失慘重,兵員、糧食無繼,終於結束「掃蕩」,收兵回巢。就在這次反「掃蕩」中,我一支小分隊十八名指戰員,在岱崮山抗擊五百多日軍的進攻,最後被逼到一座懸崖上,子彈打光,全部跳崖犧牲,被譽為「十八勇士」。

  魯中軍民經過反「掃蕩」鍛煉,經受了考驗,增強了鬥志,提高了殺敵本領。

  反「掃蕩」結束後,我們在瞭解情況的基礎上,著手統一建制,健全領導機構。八月初,經中央批准,正式組成八路軍一縱隊,徐向前任司令員,朱瑞任政治委員,統一指揮山東和蘇北地區的八路軍部隊。原蘇魯豫皖分局改為山東分局,由郭洪濤、徐向前、朱瑞、羅榮桓、黎玉、張經武、陳光、彭雪楓組成,郭洪濤任書記。山東軍政委員會亦成立,統一領導山東的黨政軍民工作,由朱瑞、徐向前、郭洪濤、羅榮桓、黎玉為委員,朱瑞為書記。十八日,我和朱瑞在《大眾日報》上發表就職通電,曉諭各方。一方面是要造點聲勢,顯示八路軍的抗戰決心;另方面有個正式頭銜,好同國民黨頭面人物打交道,開談判。

  八路軍一縱隊轄山東縱隊、一一五師一部、冀魯邊東進抗日挺進縱隊及蘇北境內的抗日武裝力量。山東的部隊分散在奮地區,建立一個統一領導的機構是必要的。但有些部隊,如陳光部、楊得志部、肖華部等,均獨當一面,距離我們較遠,又能同黨中央和總部直接聯繫,因而相對保持其獨立性,也是不奇怪的。我和朱瑞同志的領導重心,放在山東縱隊。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