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徐向前回憶錄 | 上頁 下頁 |
九四 |
|
張學良、楊虎城忍無可忍,實行「兵諫」,爆發了舉世震驚的西安事變。事前,我黨毫無所知。事變發生後,全域改觀,中央遂決定放棄主力紅軍東出或南出的戰略轉移計劃,派周恩來、博古、葉劍英等同志去西安會同張學良處理善後事宜,爭取實現我黨「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方針。不久,又令一、二、四方面軍主力南下關中地區,策應友軍對付何應欽的「討伐」軍。西路軍的戰略作用,當然就轉入配合西安事變和平解決的軌道上來。 西安事變來得那麼突然,我們既震驚,又興奮。總指揮部裡,一片歡騰。永昌城內,鑼鼓喧天,象節日般的熱鬧。蔣介石是屠殺人民的劊子手,紅軍的死敵。一夜之間,忽然被張學良扣了起來,怎不叫人拍手稱快呢?馬家軍被西安事變鬧得張惶失措,暫時停止了對我軍的進攻。陳昌浩緊急召開軍政委員會會議,研究形勢。大家一致向黨中央提出了下列建議: (一)黨必須用全力來推動這一事件的發展,使之成為組織國防政府和抗日聯軍,實現全民武裝抗日的動力。應迫使蔣介石下令停止內戰。否則速予公審槍決,勿留後患。 (二)分化與調動蔣介石嫡系部隊,使其不能與我迅速作戰。 (三)迅速團結川、滇、桂、晉的力量,使西北和西南打成一片,並進行其他各地力量的爭取。 (四)增援綏遠、寧夏,以遲滯日寇行動。 (五)先速穩定西北抗日根據地,肅清甘、青、寧後方敵對勢力,與新疆、蒙古打通,取得國際的物資援助。爭取將馬鴻逵、馬鴻濱調開,由河東紅軍以一部主力速占寧夏,與甘北打通,並與新疆取得聯絡。 (六)成立中國臨時中央抗日委員會,速召開全國抗日救國大會,成立國防政府,成立臨時抗日聯軍革命軍事委員會及總司令部,統一抗日武裝力量的指揮。 (七)發動群眾,廣泛組織各種群眾的抗日組織,並趁機擴紅與鞏固蘇維埃及黨的活動。 (八)促進張學良、楊虎城為民族利益堅決鬥爭到底。 上述建議,反映了我們當時的認識水平,難免有不成熟和失當之處。但從中不難看出,大家殷切期望利用西安事變的有利形勢,儘快造成西北和全國的抗日局面。西路軍將根據中央的統一部署,發揮它的應有戰略作用。 這時,軍委主席團電示我們:西路軍目前應在現地加緊休整,一面爭取二馬抗日,一面準備接通蘭州和以一部接通安西地區。「總之,西路軍是負責奠定抗日後方和接通遠方之重大使命。」十八日,又電告我們:「你們的任務應基本的放在打通遠方上面,限明年一月奪取甘、肅二州。」於是,我們動員部隊,準備西移。計劃以九軍、三十軍一舉搶佔臨澤、高臺,進取甘、肅二州;五軍跟進,直插安西,爭取二月中旬接通新疆。 時何應欽的「討伐」軍已進抵潼關。「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親日派頭子何應欽,想渾水摸魚,借亂生亂,撲滅革命力量,實現他的賣國計劃。張學良、楊虎城決心集中兵力,舉行西安會戰,粉碎親日派的進攻。張學良考慮,東北軍向西安地區集中,後面的胡宗南、毛炳文等蔣介石嫡系部隊,有乘虛襲取天水、寶雞、蘭州的企圖;且河西「四馬」與東北軍關係惡劣,極不可靠,西安側後方的安全,難以保障。因而,提議由河東紅軍出擊胡宗南,鞏固西安側後方的安全,並望西路軍派一部力量東出靖遠,牽制馬家軍及毛炳文部,進行策應。黨中央於是改變了西路軍西移的決定,擬令部隊東返。 二十二日,來電徵詢我們的意見。西路軍軍政委員會當即開會,討論是否東進的問題。會上,絕大多數同志認為,東進和西進比較,前者的困難更大些。因為馬家軍的主力集中在東面,西路軍東進,勢必與敵決戰。從山丹、永昌至蘭州,近千里行程,沿途多堡,缺少補給,夜間氣溫達零下二十度以下。西路軍彩病號又多,約兩千名,不便就地安置,帶上則更增大行軍、作戰的困難。據此,東進取勝的把握不大。且放棄河西走廊這一抗日後方基地,不論從策應西安會戰上、打通蘇聯上、造成西北抗日局面上來說,都是不利的。陳昌浩不同意多數人的意見,認為應當無條件地執行中央的指示,東進蘭州附近,取得物資補充,向河東進擊。我贊成多數同志的意見,認為我軍乘虛西進,把握大,損失小,最有利;東進,難免付出大的代價,能否突破馬敵的重兵防堵,還是個問號。我說:既然軍委徵求我們的意見,我們可以如實反映情況,反映看法,但要作好東進的思想準備。如果上面最後決定東進,我們當然無條件地執行。最好請蘭州的於學忠部派出一部兵力西進,牽制馬敵,接應我們。 會後,陳昌浩按照多數同志的意見,向中央作了報告。我則調動部隊,派人偵察敵情,作東返決戰的準備。二十四日,中央電示:「在整個戰略方針上看來,西路軍以東進為有利,只要二十天到三十天內到達靜寧、隆德地區,便可與於學忠、王以哲之八個師配合作戰,至少可以鉗制胡、毛、曾、關,而利我主力在東邊放手打仗。張學良極盼望你們來,答應在蘭州補充子彈、被服。」「你們接電後兩天內準備一切意見電告,正式的命令,明天或後天電達。」次日,我們複電明確表示:堅決執行中央決定,準備東返。 沒想到我們剛開始秘密調動兵力,西安事變已和平解決。二十五日,蔣介石即飛抵洛陽。二十七日,軍委電示我們:「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前途甚佳,西路軍仍執行西進任務,佔領甘、肅二州,一部佔領安西,開始西進的時機及如何作戰,由你們決定。」由此可見,中央那時並不願放棄打通蘇聯的計劃。一時想叫西路軍東返,只不過是在河東形勢吃緊關口的一項應急考慮罷了。形勢緩和下來,自然又令西路軍繼續完成打通國際路線的任務。 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國共談判開始進行。合理解決紅軍駐地,是談判的實質性問題之一。從戰略上著眼,當時紅軍亟需得一人口稠密、物資豐富、靠近蘇聯、利於回旋的戰略基地,以便養精蓄銳,擴大力量,擔負起偉大的抗日鬥爭任務。中央一致認為,這個基地,以黃河以西的蘭州、涼州、甘州、肅州及寧夏地區,最為理想。西路軍控制河西走廊,進據甘西,不言而喻,正是我黨名正言順地向蔣介石「討價還價」,索取河西地帶的「資本」。但是,蔣介石陰險狡詐,居心叵測,死活不鬆口。談判過程中,他不僅始終堅持紅軍應留在陝甘寧邊就地「整編」、「駐防」,而且暗地授意馬家軍加速進攻步伐,徹底消滅西路軍。事實說明,階級鬥爭,你死我活。蔣介石絕不會輕易放下屠刀,更不會立地成佛。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後,西路軍的處境反倒愈來愈艱險,是不足為怪的。 十二月底,西路軍根據中央軍委的電令,再次西進。 隆冬時節,冰天雪地,墮指裂膚。我軍指戰員,衣衫襤褸,饑腸轆轆,冒著零下二、三十度的苦寒氣候,長夜行軍,真是艱苦至極。「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巍巍祁連山的雪山冰峰,籠罩在朦朧月色中。硬如鐵石的戈壁灘上,響著我軍堅定不移的步伐,象一道鋼鐵洪流,滾滾向前。這些來自鄂豫皖邊、川陝邊和寧都暴動的英雄兒女,赤膽忠心,頑強不屈,目標只有一個:為了勝利,為了明天。任何饑餓、嚴寒、風暴、傷病、死亡的陰影,都嚇不倒他們。他們不愧是中國共產黨締造和領導的紅軍隊伍,不愧是全心全意為人民利益而奮鬥的猛士。這樣的部隊,的確難得啊!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