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徐向前回憶錄 | 上頁 下頁 |
九三 |
|
山丹、永昌、涼州一線,地處河西走廊的蜂腰部。北臨大沙漠,南靠祁連山,中間是條狹長的「弄堂」。人煙稀少,村莊零落,大路兩旁,盡是荒涼的戈壁灘,極利於敵人的騎兵運動。當地沒有黨的工作基礎,居民回漢雜處,對党和紅軍的主張多不瞭解。加之,馬家軍和民團,多系本鄉本土的人員組成,紅軍是「異鄉客」,短時間內很難打破民族隔閡與宗教觀念,同當地群眾融成一片。這帶又是馬步青的中心地盤,臨近西寧,是「二馬」必然拼死與我爭奪的戰略要地。不論從地形、給養、民情、敵情條件來說,都不容我們持久立足,與敵周旋。 我們蹲在那裡不進不退,正給敵人以進擊之機。馬步芳集中兵力向永涼地區進擊,胡宗南的補充旅亦向涼州地區開進,予以支援。從二十二日起,馬敵不斷向我發起大規模的進攻,我軍在東起涼州四十裡鋪、西至山丹約三百餘裡的地段上,艱苦鏖戰。 看了前述中央十一月八日的「新計劃」就不難明白,當時令西路軍在永涼地區建立根據地的主要企圖,是為了造成河東紅軍將與西路軍在河西會合的假像,調動蔣介石的兵力扼控黃河,以便河東主力紅軍東出或南出,進行大規模的戰略轉移。我們不知道「新計劃」的內容,所以對中央要西路軍蹲在永涼地區,不進不退,很不理解。陳昌浩不顧實際情況,一味強調能在這裡建立根據地,使我憋了一肚子氣。李先念他們也很有意見。有天,先念來總指揮部,對陳昌浩說:在這裡東不東,西不西,等著挨打,怎麼行?要東去,我打先鋒。要西去,我也打先鋒!陳昌浩說:你懂什麼?多嘴!在這種情況下,二十四日,我起草了一份電文,向中央反映情況,請求重新考慮西路軍的行動方針。電文如下: 「甲、馬敵現傷亡已約五千以上,但能抽大批民團壯丁迅速補充,人馬子彈均有。涼州即能抽壯了三萬。因此仍能繼續與我拼戰。 乙、馬敵戰術以騎兵四出活動,以成團密集隊形猛攻堡寨,前仆後繼。黃昏後畏我夜戰出擊,即退守堡寨。反復攻某點不得手時,即又集兵猛攻另一點。敵大部以乘馬(為主),進退均速。我方勝利難繳獲,敗即無生還。 丙、這帶地形開闊,區域狹小,無樹木房屋,盡有堡壘,不便迂回抄擊。 丁、每守一堡寨須一營以上兵力,槍彈少,難阻敵攻,激戰終日,部隊即可耗盡子彈、炸藥。矛刀、刺刀極少,又難補充,彈盡致陷,損失更多。我今天查九軍現有千百支步槍,每槍彈兩排不足,現全人數四千六百;五軍人四千不足,槍彈更少;三十軍人數近六千,步槍二千餘,每槍彈有二、三排。人彈有耗無補,無日不戰,敵騎到處騷擾,擴紅、弄糧、籌資、交通均受限制。我們擬壯大騎兵,但馬不易籌。我們現只有五百人馬之騎兵。 戊、九軍任掩護阻敵,此次激戰古浪,敵幾面破城而入,人人血戰,終將敵擊退。三十軍連(續作戰)。五軍更弱。始終不能以優勢兵力擊敵。現九軍在永昌,因受大損失待休整。三十軍主力在四十裡鋪,子彈、炸彈耗盡,都用大刀拼殺。指直在永昌,大部任城牆守備。敵馬彪部三個團兩天來仍在城郊活動。 己、騎師、二六九團、三十九團已到甘東二十裡鋪。守城敵一旅約兩團、民團二三千,敵有備,不便硬攻。五軍主力明日集山丹。到肅州敵一營。 庚、我們現無能集優勢兵力,彈藥太少,難在甘東地區滅敵。如何速示。」 二十五日中央複電,仍要我們就地堅持,打開局面。「毛炳文東撤利於你們發展,主力應準備東進一步,策應河東。」「遠方接濟,三個月內不要依靠。目前全靠自己團結奮鬥,打開局面。」這樣,我們就只好根據中央指示,蹲在永涼地區,同馬家軍一決雌雄。 從十一月二十二日至十二月上旬,西路軍連續進行了一系列戰鬥。 一是涼州西北四十裡鋪之戰。二十二日,敵五個團向四十裡鋪三十軍陣地猛攻。三十軍八十八師及八十九師一個團,堅守堡寨,奮勇抗擊。血戰三天,最後出擊,在野外與敵展開大規模白刃戰,終於將敵擊潰。戰鬥中我軍共殺傷敵二千四百餘人,其中,被大刀砍死者即達七百人以上。我傷亡五百餘人,二六三團一個連,全部拼光。 二是永昌東南八壩之戰。三十軍在四十裡鋪戰鬥後撤至八壩,又遭敵兩個旅的進攻。敵先用山炮、迫擊炮猛轟我陣地,將圍寨、房舍摧毀,而後以騎兵發起猛烈衝鋒。激戰兩天,我陣地被敵殺進兩層,彈藥消耗殆盡,全憑大刀拼殺。最後利用夜間出擊,將敵殺退,敵遺屍八百餘具。 三是永昌以西水磨關之戰。十二月初,敵向水磨關迂回,企圖切斷永昌、山丹之間的聯繫,實行分割包圍,各個擊破。我三十軍八十八師在該地與敵激戰一晝夜。後八十九師前往馳援,將敵擊退,共斃傷敵六百餘人。 四是永昌之戰。水磨關戰鬥後,敵接著調集約五個旅、四個民團的兵力,蜂擁而至永昌城外,進行圍攻。我三十軍一部及總部直屬隊據城抗擊,多次打退敵人的猛攻,殺傷敵兩千餘人,擊落敵機一架。 五是山丹之戰。與永昌戰鬥的同時,敵以步、騎兵各一個旅和反動民團兩個團,向山丹進攻。當敵剛剛逼近城郊,紅五軍即乘夜出擊,給進入南關的馬撲旅旅部及所屬一個團以嚴重打擊。次日,多次打退敵人的進攻,以主力向東北方向的民團出擊,將敵擊潰。但因追擊過遠,途中遭敵騎兵逆襲,苦戰一場,損失數百人。此後,五軍總結教訓,固守山丹,終使馬敵奪取該城的企圖,未能得逞。 西路軍無日不戰,僅半個來月時間裡,即斃傷敵六千餘人,給馬家軍以沉重打擊。全軍指戰員處在孤軍外線作戰地位,為完成中央軍委賦予的戰鬥任務,冒白刃,餐風雪,慷慨悲歌,視死如歸,表現了中國工農紅軍的偉大英雄氣概和高度組織紀律性。經過這段時間的消耗,西路軍雖由過河時的兩萬一千餘人減至一萬五千人,戰鬥力大不如前,無法扭轉被動局面,但卻沉重打擊了馬家軍,吸引了黃河兩岸十多萬敵軍西向。這對河東紅軍的戰略行動,無疑是個極為有力的配合。 §第二次西進 十二月十二日,西安事變發生。整個局勢,處在瞬息萬變的激烈動盪中。 西安事變,不僅使國民黨統治集團亂如麻團,同時,也完全出乎我們黨的預料。原來,我黨與友軍聯合造成西北抗日局面的計劃,因蔣介石親臨西安大力「剿共」,已瀕臨「流產」危局。加之,當時陝甘寧邊的數萬紅軍,在敵人重兵封鎖下,缺衣少糧,難以過冬,不得不準備進行新的戰略轉移。部隊開動前,我黨向張學良作了通報。張學良力主紅軍留在現地,「熬過一、二個月」,等待西北局勢的變化。因此,中央才推遲了「新計劃」的執行,令李富春、李維漢等緊急籌集一個月的軍糧,並著西路軍停止西進,在永涼地區創立根據地,作為一支戰略機動力量,待機策應河東。 十一月中下旬,胡宗南部孤軍深入萌城、山城堡、甜水鋪一帶,尋殲主力紅軍。一、二、四方面軍部隊,在中央軍委統一指揮下,積極配合作戰,取得殲敵一個整旅零兩個團的勝利,粉碎了敵人的進攻計劃。河東紅軍遂集結在陝甘寧根據地的西部,待命行動。蔣介石判斷,陝甘紅軍「企圖在黃河將近結冰時,突竄甘、新、蒙地區與徐部會合」,趕忙調整部署,將兵力向黃河沿岸集結,以便將準備「西竄」的紅軍,在曲子鎮、七營、海原之線,分段截擊而殲滅之。同時,又令集中于隴海路鄭州至靈寶段、平漢路漢口至鄭州段的三十個師,向潼關進發,準備進入陝、甘,全力「滅共」,並迫使東北軍和西北軍就範。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