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徐向前回憶錄 | 上頁 下頁 |
七二 |
|
※第十二章 長征路上(上) §懋功會師 一九三五年五月初,中央紅軍勝利渡過金沙江,繼續北上,準備在川西北建立新的革命根據地。 這時,紅四方面軍主力集中在涪江地區,就地休補,發動群眾,籌糧擴紅。我還記得,我們的電話機工作人員本來就不少,三天中又擴進一百多名新兵。因電話機有限,用不上這麼多人,只好把他們分配到部隊中去。四軍十師第二十八團,強渡嘉陵江戰役中減員二百來人,但擴紅近九百人,全團人數達一千七百餘人。武器、彈藥、糧食、被服、經費等,各部隊亦獲得較大補充,比在川陝根據地後期的日子,要好過得多。全軍共八萬多人,加上從川陝根據地撤出的黨政機關人員和革命職工,總計不下十萬之眾。 蔣介石為防止紅一、四方面軍會合,實行各個擊破,正調遣兵力,企圖以江油、中壩為中心,對我實施東西堵截,南北夾擊。敵人的部署是:以劉湘主力王纘緒部十三個旅為右路縱隊,由羅江地區出綿陽、魏城,沿涪江東岸向彰明、兩河口、重華堰進擊;以鄧錫侯第二十八軍和孫震第二十九軍各一部為左路縱隊,由三台、綿陽出動,沿涪江西岸經香水場,雙合場向中壩、江油進攻;以胡宗南部南下青川、平武,配合左、右兩縱隊的夾擊;廣元以北的鄧錫侯一部南下,向劍閣推進;唐式遵一部守備昭化至閬中一線,防我東返;鄧錫侯另一部封鎖土門及北川河谷,防我西進;李家鈺部防守閬中及其以西左壁埡、店子埡一線,阻止紅軍南下。 涪江流域的江油、中壩地區,枕山面水,緊鄰川西平原,物產豐富,利於我軍休養生息。然而,「梁園雖好,終非久戀之鄉」。要打破蔣介石的合圍部署,要策應中央紅軍北上,我軍不能在這裡久留。這時,張國燾、陳昌浩已經上來,立即在江油附近召開了高級幹部會議,各軍的負責同志均參加。會上,張國燾講了撤出川陝根據地,是為了迎接中央紅軍北上。兩軍會合後,要在川西北創造根據地,赤化川、康、陝、甘、青等省。為打破蔣介石的合圍部署,方面軍下一步應首先佔領北川、茂縣、理縣、松潘一帶地區,背靠西康,作立腳點。他還提出,那帶是少數民族雜居地區,應成立蘇維埃西北聯邦政府,以利開展工作,云云。陳昌浩也發了言。大家沒有異議,一致同意按張國燾的意見行動。 西向岷江地區,建立川西北根據地,迎接中央紅軍北上,實現兩個方面軍的勝利會師,成了動員和鼓舞部隊的巨大動力。全軍指戰員,士氣高昂,精神煥發,紛紛表決心,做準備。我們計劃,首先突破鄧錫侯在土門、北川河谷設置的防線,佔領岷江流域的松潘、茂縣、理縣、汶川。五月上旬,部隊先後撤出彰明、中壩、青川、平武等地,向西進發。 松、茂、理、汶一帶,是鄧錫侯的地盤。境內高山連綿,河谷錯列,地形險要,為漢、藏、羌、回等民族雜居區域,盛產黃金、木材、煙土、藥材、牛羊、獸皮等。為防止我軍西進,鄧錫侯在進入川西北的咽喉要地北川至茂縣的土門險關,設置了三道防線,陳兵約三萬餘人,憑險築壘,封鎖土門,全力守備北川河谷。 五月十二日,我先率九軍、三十軍主力,由北川西進,翻山越嶺,直搶土門。沿途多原始森林,人煙稀少。我軍經激烈戰鬥,連續擊潰鄧錫侯部十一個團和各地民團的防堵,強佔北川河谷,奪取土門險關。十五日,先頭部隊佔領茂縣。我和前線指揮部在土門住下,指揮部隊消滅附近頑抗的殘敵,扼住南面的制高點,接應後方機關轉移。從成都、綿竹方向來援之敵,拼命向我進攻,想把紅軍的通道截斷。我掩護部隊在土門以南的山上,搶築工事,頂住敵人。敵人處於仰攻的不利地位,死傷慘重。我後方機關包括從川陝根據地撤出的兵工廠、被服廠、造船隊、醫院、婦女組織、地方幹部等,相當龐大。男男女女,抬著機器、糧食、擔架、物資,走了幾天,才轉移完畢。 伺後,方面軍總部進駐茂縣。先頭部隊一部沿岷江南下,控制了文鎮關、雁門關、威州等要點;一部直逼汶川,佔領理番(今理縣)。後續部隊四軍、三十一軍一部,則北進至松潘、平武以南的鎮江關、片口等地。北進的這一路,本想佔領松潘縣城,扼控從川西北通往甘南的咽喉要地,屏障茂、理。但胡宗南部先我一步,進駐松潘。松潘是座古城堡,城牆厚達二三十米,周圍皆崇山峻嶺,敵築有堅固防禦工事。我們的部隊缺乏炮火,攻也攻不動,遂退至松潘以南的鎮江關,與胡敵對峙。從鎮江關、片口、北川、觀音梁子、千佛山至汶川一線,敵我雙方,不時發生激戰。 方面軍總部住地茂縣,即現今的茂汶自治縣。縣城內有幾百戶人家,全縣約六、七萬人口。羌族占總人口的百分之八十以上,是川西北羌族人民最集中的縣份。民房多為山石壘砌而成,依山面水,方方正正,相當堅固。境內烽火臺不少,矗立在高山頂上,遠遠望去,象擎天柱似的。寺廟也多,一座不大的縣城,就有二三十座大小不等的寺廟。羌族人民多從事畜牧業或經商。農業以種植苞圠、紅薯、土豆為主,刀耕火種,靠天吃飯,產量甚低。尚白色是他們的民族傳統,一切以白色為上,藍色、黑色次之。我們見到的男女老少,衣著一般為白、藍、黑三色,顯得格外樸素。 這個民族勤勞,樸實,好客,喜歌舞,性情開朗。但是,由於長期受漢官、軍閥的壓迫和掠奪,對漢人積恨較深,戒備心很強。紅軍到來以前,鄧錫侯部大肆進行反動宣傳,誣衊紅軍「普燒普殺」、「共產共妻」、「青面獠牙」、「頭長八隻角」、「專吃人腦花和小娃娃」等,更加深了羌族人民的疑懼。不少人棄家出走,逃進深山老林裡去。紅軍來後,使敵人的宣傳不攻自破。我軍指戰員不僅長得和常人一模一樣,不燒不殺,不搶不奪,而且積極幫助群眾背水、劈柴、治病,提倡宗教信仰自由,尊重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宣佈取消一切苛捐雜稅,強調加強各民族的團結。我軍的模範行動和政策的威力,頗見成效。許多人打消了原先的疑懼心理,把紅軍視為親人,紛紛殺豬宰羊,獻饃敬酒,載歌載舞,慰勞紅軍。一些跑到深山老林去的群眾,也陸續回來。報名參加紅軍的青壯年不少,紅四方面軍有些羌族幹部就是那時入伍的。 紅一方面軍已進入川康邊,正經會理、冕寧北上。兩軍會合,指日可待。方面軍總部在茂縣開會,研究迎接中央紅軍的工作。首先是派部隊前往接應的問題。確定由三十軍政治委員李先念,率該軍第八十八師及九軍二十五師、二十七師各一部,西進小金川地區,掃清敵人,迎接中央紅軍。其次是動員部隊做好兩軍會師的思想準備和物質準備。要求各部隊層層深入動員,以堅持戰鬥崗位、多多消滅敵人、認真執行民族政策、大力籌集和捐獻慰勞品等實際行動,迎接兄弟部隊。川西北高原氣候變化多端,晝暖夜寒,要多籌集些羊毛羊皮,製作毛衣、毛襪、皮背心,作慰問品。根據我軍西征轉戰的經驗,炊具容易丟,伙夫不夠用,部隊經常開不上飯,直接影響行軍和作戰,是件叫人惱火的事。估計轉戰中的一方面軍,也會遇到同樣的困難。所以,我提議從各部隊抽一批炊事員,帶上糧食、鹽巴、炊具,跟八十八師行動,會師後立即補充到一方面軍,先解決吃飯問題。大家都贊成。 我印象最深的是,陳昌浩在會上提出了「歡迎三十萬中央紅軍」的口號。當時我有點反感,覺得這是吹牛。就說:「恐怕中央紅軍沒有那麼多吧,還是留點餘地為好。」但是,會後還是那樣宣傳的,標語也是那樣寫的。會師後的事實證明,中央紅軍還不到兩萬來人,哪來的三十萬嘛!我們的宣傳打了自己的嘴巴。弄得四方面軍的指戰員,議論紛紛。可見,不論任何情況下,政治宣傳都要實事求是,留有餘地,決不能忘乎所以,信口開河。 李先念率八十八師和九軍一部出發後,為便於指揮前線部隊作戰,我即移住理縣下東門。張國燾、陳昌浩仍在茂縣。下東門為岷江和雜穀腦河匯流的地方,是塊平壩子。四周環山,林木蔥茂,蹦跳騰竄的猴群,嬉鬧在山林間,逗人喜愛。有時我和警衛員、參謀一大早起床,站在山邊看猴子玩耍,別有一番情趣。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