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粟裕戰爭回憶錄 | 上頁 下頁
一二六


  杜聿明於12月1日率30萬人全部撤離徐州。我們以多路多層尾追、平行追擊、迂回截擊、超越攔截相結合,盡全力追擊。實際上我們對杜聿明是網開三面,你向西去也好,向北去也好,向東去也好,就是不讓你向南。其他方向都是唱空城計。說明我們的力量也差不多用盡了。12月4日拂曉,我們將杜聿明集團全部合圍于陳官莊地區,並於12月6日全殲了向西南方向突圍的孫元良兵團,僅孫元良化裝逃脫。杜聿明被我們「夾」住了,這時我才松了一口氣。

  我們密切注視著形勢。這時有消息稱:敵宋希濂兵團已到浦口,向蚌埠前進。蔣緯國也到蚌埠指揮北犯;杜聿明曾建議從西安、臺灣及甘肅抽調幾個軍空運蚌埠,組成一個兵團,與李延年、劉汝明、宋希濂合股北援。我們分析:殲滅杜聿明的作戰估計還需半月至二十天,中野及華野已分成三個戰場作戰,兵力均感不足,尤其南線阻擊李、劉兵力不足;不論杜聿明的建議是否能實現,即使宋希濂兵團趕到,我南線阻擊部隊必更吃緊,萬一出亂子,勢必影響對黃維的作戰。為此,我們立即於12月10日晨發電劉陳鄧並報軍委、華東局,報告了上述情況和分析,建議再由華野抽出一部兵力,以求先解決黃維。對杜、邱、李暫採取大部守勢,局部攻勢。爾後中野負責阻擊李、劉、宋,我們再集中力量解決杜、邱、李集團。當即得到總前委電話複示同意,又經中央軍委同意,決定集中足夠兵力,首先殲滅黃維兵團。後來劉帥把這形容為「吃一個,夾一個,看一個」。

  12月15日黃維被全殲。華野也已全殲了孫元良兵團,並將李彌兵團殲滅近半,將邱清泉兵團殲滅了三分之一。

  華野第二階段作戰任務的變換,並不意味著任務的減輕。我在解放戰爭的戰役指揮中有三個最緊張的戰役:宿北、豫東和淮海。而淮海戰役中最緊張的是第二階段。我曾經連續七晝夜沒有睡覺,後來發作了美尼爾氏綜合症,帶病指揮。戰役結束後,這個病大發作起來了,連七屆二中全會也沒有能參加。

  我在第二階段特別緊張主要有以下原因:

  首先,第二階段是承前啟後的階段,全戰役的關鍵。我必須把注意力的重心放在這一階段,以爭取全戰役的轉折早日實現。淮海戰役的轉折是在杜聿明集團被圍死,李延年、劉汝明兵團被阻住,我軍已能集中足夠兵力全殲黃維兵團的時候。因為,在此以前,戰場形勢還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在此以後,我們已有把握奪取全戰役的勝利了。

  其次,在大兵團作戰中,箝制、阻擊方向集中想當大的兵力;有時大於主攻戰場,淮海戰役第二階段就是這樣。箝制、阻擊戰場不僅直接保障主攻戰場,而且關係到戰役下一階段的發展,稍有失誤,便會給全域帶來難以預料的結果。淮海戰役第二階段,我箝制、阻擊敵人一個剿總指揮部、五個兵團,兵力約40余萬人,距主攻戰場最近只有五六十公里,其對全域的影響是可以想見的。

  第三,我們要在幾個方向作戰,加之情況複雜多變,特別是徐州的敵人全力突圍,作戰方式立即由箝制、阻擊轉換為追擊、合圍,這些都大大加重了指揮員臨機處置的難度。

  在第二階段,華野部隊因部署多次調整及轉移使用兵力,作戰行動很緊張。華野共16個縱隊,先後歸中野直接指揮參加殲擊黃維兵團的有7、13、魯縱及特縱主力共五個縱隊;另以五個縱隊擔負阻擊李延年、劉汝明,保障中野側背安全,並作為戰役預備隊;而追擊合圍杜聿明時最大使用兵力為十一個縱隊。這不僅可以看出轉移使用兵力之頻繁,也可以看出當時兵力使用已達到極限了。我各縱都很出色的完成了任務。

  六、當有人問到戰役第三階段情況時,粟裕說:

  戰役到了第三階段,形勢就完全明朗了。我軍已占絕對優勢,杜聿明成了甕中之鼈,絕對逃不脫被全殲的命運。問題是從全域來看,什麼時候發動總攻為有利。中央一度要我們圍而不攻,目的是為了穩住傅作義,不使其海運南撤。再就是對饑寒交困中被圍之敵,進行瓦解工作,以盡可能地減少我軍的傷亡,以最小的代價來換取總攻的勝利。這對我軍保存更多的骨幹,使之在渡江南下作戰中發揮作用也有重要意義。

  杜聿明被圍後,開始突擊了三天,我們頑強阻擊,緊縮包圍。大約到了第四天,他就軟下來,第五天就更軟了,第六、第七天就沒有勁了。坦克也用盡汽油了。他們同我們對峙起來。我們把敵人的包圍圈越縮越緊。敵人靠空投汽油,空投饅頭、大餅、大米。可是敵人的戰場越來越縮小,開始大部分物資空投在敵人範圍內,以後是一部分物資空投到敵人那裡,最後只是一小部分投到敵人那裡,大部分投到我們陣地範圍來了。敵人饑寒交迫,把麥苗、樹皮、馬皮等一切可以吃的東西都吃光了,為了爭搶空投物資,竟致互相殘殺。

  我們的形勢越來越有利。敵人的士兵在他們那兒士氣十分低落,可是一到我們這邊,馬上可以打仗。我們實行即俘即教即戰的政策,非常成功。淮海戰役開始,華野為36.9萬人,戰役過程中傷亡10.5萬人,這中間除整補了幾個地方團外,補進的主要是解放戰士。我們有完善的後勤保障。後方黨政軍民全力以赴,使戰爭支持了兩個月。我曾經說過,華東的解放,特別是淮海戰役的勝利,離不開山東民工的小推車和大連生產的大炮彈。淮海戰役時,我們不僅自己有吃的,還可送給敵人去吃。敵人被包圍了,我們每天晚上送大米飯、饃饃,送到陣地前面,第二天早上喊話。開始敵人不敢來吃,怕我們打槍,後來見我們並不打槍,就來了。每天早晨來搶飯吃,越來越多了。就這樣被我們從政治上瓦解了不少。我軍包圍敵人一個多月,斃傷、瓦解了敵人十來萬人。

  最後,我們對杜聿明的包圍圈越來越小了,到了1月6號那天總攻擊的時候,他還有十多萬人,我們只用了四天就全部解決了。

  解放戰爭以來,敵人突圍沒有一次突好過。每次突圍都是失敗。一突,士氣就突掉了。這次杜聿明也不例外,三十萬人突圍也是失敗了。

  七、粟裕還順便談到敵方的指揮,他說:

  敵人犯錯誤是淮海戰役取得勝利的客觀因素。戰役開始前,敵人對我軍的戰略意圖並無所知,對我軍主力的攻擊矛頭指向何方,模糊一片,曾一度想撤離徐州。戰役開始後,敵人沒有估計到我們會同他們決戰,仍然以舊眼光看我們,以為打一仗就會停一停。敵人並不是一開始就有同我軍進行戰略決戰的打算的。戰役開始後,敵人著著被動,部署錯亂,終至完全失敗。

  從敵人的失敗,我們可以看出蔣介石這個人很「小氣」,他有一個怪脾氣,你要他一點,他連半點也不給你,如果你拿下了他的大的呢?他連小的也不要了。這次淮海戰役,他又很小氣。開始捨不得丟44軍,黃百韜在新安鎮等待連雲港撤來的44軍,結果,黃百韜陷入重圍。黃百韜陷入重圍以後,他又捨不得丟黃百韜,不但派邱清泉、李彌來救,還派黃維來救,結果,黃百韜沒有得救,黃維又被包圍了。他又讓杜聿明來救黃維。結果黃維沒有得救,又丟了杜聿明的三個兵團。

  杜聿明只能打勝仗,不能打敗仗;只能在有利條件下打仗,不能在不利條件下打仗。他在印緬作戰時,有美國的供應,出過風頭。在東北時,有火車、輪船、飛機源源供應。但這次被我們包圍在永城地區,突不出,守不住,被我們全部殲滅。

  第5軍邱清泉,一直是華野尋殲的對象。5軍戰鬥力比74師稍差,與18軍不相上下,各有所長。邱清泉好打滑頭仗,跟友鄰關係不好。這次解決他沒有遇到多大的困難。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