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粟裕戰爭回憶錄 | 上頁 下頁
九七


  六月二十五日,敵軍開始全力東犯,二十八日進至魯村、南麻(今沂源縣)、大張莊、朴裡莊一線,妄圖迫我在魯中山區狹窄地帶迎戰。由於當面之敵十分密集,無論是尋殲側翼之敵或直取中央之敵都缺乏條件。為避免無把握作戰,我們打算以第六縱隊向臨(沂)(陰)公路出擊,以第四縱隊奔襲費縣,破壞敵人後方補給線,以第七縱隊佯攻場頭,迫敵分兵回援,主力集結在沂水、東裡店一線待機。這一計劃即將實施之時,接到軍委二十九日提出的三路分兵的指示,此電指出:「蔣軍毫無出路,被迫採取胡宗南在陝北之戰術,集中六個師於不及百里之正面向我推進。此種戰術除避免殲滅及騷擾居民外,毫無作用。而其缺點則是兩翼及後路異常空虛,給我以放手殲擊之機會。你們應以兩個至三個縱隊出魯南,先攻費縣,再攻鄒(縣)(縣)(城)(莊),縱橫進擊,完全機動,每次以殲敵一個旅為目的。以殲敵為主,不以斷其接濟為主。臨蒙段無須控制,空費兵力。此外,你們還要以適當時機,以兩個縱隊經吐絲口攻佔泰安,掃蕩泰安以西、以南各地,亦以往來機動殲敵有生力量為目的。正面留四個縱隊監視該敵,使外出兩路易於得手。以上方針,是因為敵正面既然絕對集中兵力,我軍便不應再繼續採取集中兵力方針,而應改取分路出擊其遠後方之方針。其外出兩路兵力,或以兩個縱隊出魯南,以三個縱隊出魯西亦可。」

  這個指示,改變了軍委過去要求我們不分兵、堅持內線殲敵的方針。

  我們立即對軍委這一指示進行了研究,軍委的電報雖只提到山東當面的敵情,但我們鑒於劉鄧大軍即將出擊,戰局必有重大發展,決定立即執行軍委提出的三路分兵的方針。具體部署是:(一)由葉飛、陶勇率領第一、第四縱隊越過臨蒙公路向魯南挺進;(二)由陳士榘、唐亮率領第三、第八、第十縱隊向魯西的泰安、大汶口方向挺進;(三)正面部隊第二、第六、第七、第九縱隊和特種兵縱隊集結在沂水、悅莊公路兩側,各以少部兵力與東犯之敵接觸,主力待機出擊。這一部署在六月三十日上報軍委的同時,命令各部隊立即於七月一日執行。這就是華野的「七月分兵」的開始。

  「七月分兵」是在未經充分準備的情況下開始的。在接到軍委六月二十九日分兵指示以前,我們是按照軍委五月二十二日指示,準備以七八個月時間,即在一九四七年底以前,集中全部主力在內線各個殲敵的。接到軍委六月二十九日分兵指示,到全軍開始行動僅有一天多時間。

  由於七月分兵後有幾仗打成消耗戰,有的同志後來就懷疑「七月分兵」是否正確。有的同志問我,「七月分兵」是否太匆促了?如果在內線再堅持兩個月,避開七月和八月雨季,經過充分準備再行出擊是否更好?還有的同志認為,我們當年應該向軍委提出繼續集中兵力於內線作戰的建議。

  我的回答是,我們當年執行軍委分兵的方針是必要的。如果我們將眼光局限于山東,在內線堅持幾個月當然是可以的。因為當時山東還有五十多個縣城在我手中,而且連成一片,膠東、渤海、濱海三個地區還可以回旋,在內線殲敵的條件還是存在的。但是,劉鄧大軍在六月底將南渡黃河,軍委已經告知我們,我們必須以戰鬥行動來策應劉鄧大軍的戰略行動。當然,策應劉鄧大軍南渡可以有另一種方式,如果我們在七月初能集中兵力打一個象孟良崮那樣的大仗,將敵人牽制在魯中,對劉鄧大軍的配合將是有力的。無奈當時難以肯定數日內必有戰機出現,而劉鄧大軍按軍委規定日期出動,我們不能以作戰行動作有力的配合,這對全域是不利的。

  這就是我們立即執行軍委分兵的指示的主要原因。同時,集中與分散是兵力運用上的一對矛盾。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是我軍的作戰原則,所以集中是這對矛盾的主要方面,但並不排除必要時的分散,分散也是對付敵人的一種手段。孟良崮戰役發起前,一九四七年五月上旬,軍委曾指示我們不要分兵,我們遵照軍委指示改變了計劃,但當時我們也不是絕對不分兵,而是留下六縱隱伏于魯南,後來這一著在孟良崮戰役時起了重要作用。我們分路出擊,就可以將敵人扯散,而我軍則可以由分散轉為集中,以殲滅孤立分散之敵。也就是先以分散對付集中,再以集中對付分散。後來戰局的發展果然如此,沙土集戰役就達到了我們預期的目的。

  【向魯西南挺進】

  在華野兵分三路出動後,接到軍委七月二日來電,除複我們六月三十日電指出分兵部署甚好外,還要求陳土榘、唐亮率領的三個縱隊打泰安得手後,「收復淝城、東阿、平陰、甯陽、汶上、濟甯,與劉鄧直接聯繫後,並應準備出魯西與劉鄧協同打隴海路,出淮河開展新局面」』「我軍必須在七天或十天內,以神速的動作,攻取泰安南北及其西方、西南方地區,打開與劉鄧會師之道路」。此後,軍委又決定葉飛、陶勇率領的兩個縱隊也向魯西南挺進。

  這是重大的發展。讓我們回顧一下軍委對我們戰略指導的演變:軍委五月二十二日的指示,指出全國主要戰場在山東,而劉鄧六月出擊則是為了幫助山東打破敵人進攻。六月二十九日,軍委指示我們三路分兵,仍然只提打破敵人對山東的進攻(我們決定立即於七月一日出動,是為了策應劉鄧大軍出擊)。而七月二日即我分兵後之第二日,軍委已經電令陳唐部隊直接協同劉鄧了。這樣,就使這次分兵成為華野部隊執行外線出擊任務的開始。

  到了八月四日,即華野五個縱隊已進入運河以西的魯西南,劉鄧千里躍進大別山的前三天,軍委進而指出,「劉鄧南下作戰能否勝利,一半取決陳唐、葉陶五個縱隊是否能起大作用」。八月十一日軍委又明確指出:「總的意圖,將戰爭引向國民黨區域,使我內線獲得喘息機會。以利持久」。顯然,全國主要戰場已由山東轉移到了中原,戰略重心已由內線轉到了外線,解放戰爭已由戰略防禦轉入了戰略進攻。當此重要時刻,華東戰區面臨三重艱巨任務,既要打破敵人的重點進攻,又要支援劉鄧大軍進擊中原,還要不失時機地轉入戰略進攻。

  在軍委八月四日的指示中,還提出:「請考慮粟裕同志帶炮兵主力迅去魯西南統一指揮該五個縱隊,積極策應劉鄧作戰」。

  此時,我深感責任重大。自從華野執行分兵出擊的新方針後,作戰條件起了變化。七月上旬打得比較順手。向魯南挺進的兩個縱隊攻佔了費縣、嶧縣、棗莊。向魯西挺進的三個縱隊,攻佔了津浦路上大汶口至大萬德段的一些據點,嚴重地威脅了敵人後方基地兗州、徐州。敵人從七月十三日開始,以整編第五師等七個整編師分路西援,在魯中山區留下整編第十一師等四個整編師固守要點。七月中旬以後,雨季驟然到來,大雨滂沱,山洪暴發,河水陡漲,使我軍機動、運輸、作戰遇到很大的困難,以致七月份中、下旬的幾仗都打戍了消耗仗。當時情況是: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