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粟裕戰爭回憶錄 | 上頁 下頁
七五


  ※第十一章 蘇中戰役後的華中戰局和宿北戰役

  從蘇中戰役結束後到宿北戰役,即一九四六年九月到十二月中旬的三個半月,是華中戰事由前部轉向縱深,我軍進一步集中兵力,調整佈局,把運動戰、殲滅戰推向更大規模的重要時期。

  【華中野戰軍主力由蘇中北移】

  從一九四六年七月中旬起,華中野戰軍在蘇中解放區前部機動作戰的一個半月裡,主動放棄了如皋、海安兩城,取得了七戰七捷。但是,敵人繼續增加進攻我華中的兵力,為了進一步大量殲滅敵人,戰局必然向華中縱深轉移,這是可以預見到的。然而,轉移的時機和方向的選擇以及轉移後的戰略佈局,則是帶全域性的問題。當時並沒有預案,我們必須很好地去體會中央的意圖和結合戰爭的實際來解決。

  蘇中戰役即將結束時,我和譚震林同志商討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考慮軍委八月十五日來電指出的:「利用蘇中各種有利條件,繼續在那裡作戰一個月」的要求。照此推算,我軍在蘇中作戰的時間應延續到九月中旬。促是,經過四十多天的激戰,部隊急需休整和補充。實際上,我們已經幾次推遲了休整時間。早在七月二十日,我曾擬電請示軍委:為「保持與鞏固已得勝利,爭取部隊休整。爭取主動,暴露敵人的弱點,製造敵人錯誤,擬即乘勝收兵」。中央複電「同意粟電乘勝收兵,休整兩星期再戰」。後因敵人的弱點很快暴露,再出現戰機,我們當然應該不顧疲勞,連續作戰。現在戰役目的即將完成,部隊實在需要抓緊作一短暫的休整。因此,我們於八月二十七日報告中央、陳毅、張鼎丞、鄧子恢:「我軍必須休整才能再戰,故決定以包圍如皋、海安形勢,開展政治攻勢,爭取八十五軍一六〇師。」八月二十九日我們又建議,以第五旅攻佔黃橋,第一、第六師部署於如皋、海安之西部,一面休整,一而對海安採取進攻姿態,暫時圍而不攻。如果敵人不能在十天之內向海安增援,我則攻佔海安,以爭取補充近萬參軍戰士和解決部隊的冬衣;如敵人在十日內增援海安,我則打援。我們的這一部署是過渡性的,我們預期只要實現其中一個設想,均有利於下一步轉兵他去;即使軍委仍命令我們在原地作戰,也比較主動。八月三十一日軍委複電指示:「粟譚二十九日電悉,所見甚是。不管敵情變化如何,一、六師至少休整十天,加以補充,五旅攻佔黃橋後,亦須休整,養精蓄銳,以備再戰」。陳毅同志也批准了我們的部署。

  這時,華中戰場的改我態勢是:蘇中之敵被我阻于海安、如皋以南,海安、如皋已成孤點;淮北之敵與我對峙在泗陽、眾興之線。八月底,駐守於徐州之敵有逐步向東打通隴海線,並有威脅我淮陰、臨沂的模樣。其企圖當是切斷我華中與山東的聯繫,進而圍殲我華中的主力。這個變化,引起軍委的關注。八月二十七日中央軍委電示陳毅同志:在津捕線上,在隴海線上,或在兩線之間,或在他處,尋機殲敵,以改變戰局。並於八月二十九日發電詢問我們,在東線作戰一時期後,「西調攻擊泰州、宜陵、仙女廟、揚州之線,有攻克把握否?假如攻擊該線得手後,第二步開往淮南作戰,以期恢復第三、第四兩分區並相機切斷蚌浦線,其便利與困難條件各如何?」

  我們上報了有關情況。八月三十一日第五旅攻克黃橋,蘇中戰役結束。九月四日軍委指示:「希望能於九月上半月完成東面作戰任務;下半月休整。十月上旬攻取揚泰線,中旬休整,下旬進入淮南作戰」。可以看出,軍委的設想是,山東野戰軍主力先給徐州東犯之敵以相當的打擊,然後集中山東、華中兩個野戰軍,從淮北、淮南兩面夾擊敵人。陳毅同志十分關注華中與山東的聯繫,在軍委八月二十七日電示後,於九月四日提出了山東野戰軍主力的三個作戰方案,並權衡其利弊:「第一案,北移沭陽,迎擊東進之七十四師、六十九師,可保持魯南的聯繫,但只能留九縱守泗陽、眾興,力量是不夠的;第二案,就地出擊攻洋河,估計要打桂系兩個師,必拼消耗,不合算;第三案,留現地待機」。

  我和震林同志接到華中分局轉來的陳毅同志的電報後,反復研究,認為兩淮(淮陰、淮安)是蘇皖邊區的首府,又是蘇中前線的後方,蘇中戰役之能夠順利實施,得助于陳毅同志率數萬大軍作戰於淮北,使我們的翼側與後方有所保障。如山東野戰軍不先給對峙于泗陽、眾興之敵以打擊即轉至沭陽作戰,有使該敵迅速乘隙佔領兩淮和運河線,迫使我軍放棄華中的危險。因此我們於九月七日和八日連電建議山野主力先在泗陽尋機殲敵;如必須北移作戰,則蘇中主力撤圍海安,爭取十天左右的休整後北移泗陽地區,以保障兩淮的安全。九月九日五時,軍委複示:「同意放棄(攻取)海安,休整十天,準備向北機動」。這是華中主力作戰方向的一次重要調整,即:由原定向西機動,調整為向北機動。

  這時,又出現了一個新的情況。九月八日,劉伯承、鄧小平同志率領的晉冀魯豫野戰軍在定陶獲得大捷,全國振奮。軍委于當日發電指示陳(毅)(雲逸)(玉)(鼎丞)(子恢):「我劉鄧已大勝,對你們必有幫助。同意八師暫不北調,俟秋高水落,集中兵力在淮海殲敵,並與粟潭南北配合,鞏固兩淮開展局面」。我們接獲此電很受鼓舞。為了使華中野戰軍主力在向北機動之前得到兵員及冬衣的補充,我便於九日發電給中央和陳毅同志,建議在打下海安後再北移。電報發出後,就接到陳毅同志于同日來電:「淮北敵情正在變化中,如蔣軍由宿遷東進,我軍即時出擊,或在宿遷、沭陽、新安之間殲敵,或西進攻睢宿地區,保證可以改變戰局。如是沭陽、兩淮、魯南均不致引起突變」。要我們「仍以打下海安,爭取休整,相機轉移為好」。華中分局的鼎丞、子恢同志也發電主張先攻佔海安,「以免功虧一簽」。這幾個電報幾乎同時發出,可謂所見略同。

  但是,軍委綜觀全域,於九日亥時來電指示:「粟譚部連戰疲勞,亟待休整,目前各方敵情正在改變,無論將來向何方作戰,似以放棄(攻取)海安,即時休整」。這時震林同志已赴華中分局,這一指示引起我的高度重視。雖然中央在十日又複電:「九日電悉。如你們以為攻佔海安于大局有利,則可決心攻取海安」。但我體會到這是中央對戰區指揮員意見的尊重,我們更應該認真領會軍委九日亥電指示的精神,研究戰局可能發生的變化。這時我們獲悉敵湯恩伯將接替李默庵指揮蘇北軍事,並限於九月底完成一切準備,十月初開始第二期進攻。隨即軍委也向我們通報了這一情況。我分析攻佔海安固然對堅持蘇中和動員參軍以及解決冬衣有所幫助,但預計要付出一千五百人左右的傷亡代價。從今後戰局的發展來看,似須誘敵更深入一些,以便於大量殲敵,我如攻下海安,亦仍須放棄。不如放棄攻佔海安的計劃,將攻取海安所付代價,留作以後在運動中殲敵之用更為有利。我立即於九月十日將上述意見報告軍委、陳毅同志和張鼎承、鄧子恢、譚震林同志。

  此時,淮北敵情在急劇變化。敵第七軍、整編第七十四師、第二十八軍向泗陽和兩淮發起了進攻。陳毅同志電稱擬率第二、第七、第八師及九縱堅決殲滅進攻之敵。軍委贊同這一建議,並根據這一情況,於十一日八時指示我們:「主力即開兩淮機動」。於是我們立即收攏隊伍,兼程北上。

  以上說明,華中主力北移的行動,是軍委、毛澤東同志依據淮北和蘇中兩個戰場的敵我形勢的急劇變化,經過同戰區指揮員的商討後定下來的。從九月九日複示我們:「準備向北機動」,到十一日指示我們:「即開兩淮」。前後僅三天時間,其中還有若干反復變化。有一種說法:軍委早就確定了華中主力北移作戰,由於華中戰區指揮員有不同意見給延誤了。這是不符合事實的。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