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粟裕戰爭回憶錄 | 上頁 下頁
三九


  這個任務的提出,是對蔣介石的險惡意圖作了充分的估計的。自主力紅軍長征,蔣介石便想徹底消滅我堅持南方的紅軍遊擊隊,但是來能得逞;抗日戰爭開始,蔣介石迫於形勢,不得不同意將我堅持南方八省十五個地區的紅軍遊擊隊編成新四軍,開赴抗日前線,但又將我主要力量限制在面臨長江天險和日寇侵華心臟的南京附近地區,實行借刀殺人之計,企圖借日寇之手消滅我軍於這一狹窄地區。黨中央、毛澤東同志採取了將計就計的方針,要求各部迅速深入敵後。因為我軍一經開到敵後和人民群眾相結合就如魚入水,蔣介石將無以售其奸。

  遵照黨中央的方針,我新四軍江南部隊於一九三八年四月在皖南歙縣岩寺集中後,即派先遣支隊向蘇南敵後挺進,接著,第一、第二支隊於六七月間挺進到蘇南敵後。約兩個月,便取得了韋崗、新豐、新塘、句容城、珥陵、小丹陽、永安橋、江甯、當塗、祿口等大小百餘次戰鬥的勝利,與新四軍皖南、江北部隊的英勇抗敵行動遙相呼應。

  項英同志從右的立場看待國民黨蔣介石借刀殺人的陰謀,不敢到敵後去,希望通過談判在第三戰區範圍內得到一個「較好」的防區。黨中央、毛澤東同志曾多次向他做工作,說明「在敵後進行遊擊戰爭雖有困難,但比在敵前同友軍一道並接受其指揮反會要好些、方便些、放手些。敵情方面雖較嚴重,但只要有廣大群眾活動的地區,充分注意指揮的機動靈活,也會能夠克服這種困難。」但項英同志對党的獨立自主的敵後遊擊戰爭的方針仍然顧慮重重。當時,蘇南敵後空隙很大,群眾在日寇蹂躪下,迫切盼望抗日領導力量的到來,是我軍獲得大發展的好時機。項英同志卻把過多的力量,其中包括經過戰爭鍛煉的許多骨幹力量和大批知識青年留在皖南。後來還把已在蘇南敵後取得了一定作戰經驗,並初步改善了裝備的主力部隊第一團、第三團先後調回皖南,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我軍在敵後的迅速發展。

  一九三九年二月下旬,周恩來同志親自到皖南來對項英同志做工作,同他商定了新四軍「向南鞏固、向東作戰、向北發展」的一致意見。此後項英同志派了一些幹部到蘇南、江北加強敵後工作,但他常常屈服於國民黨蔣介石的壓力而不斷動搖。

  當時蔣介石、顧祝同劃定我第一、第二支隊的防區非常狹窄。如第二支隊的防區,被劃在南京、天王寺、秣陵關這個三角地帶,最長距離不過三十公里。為了發動群眾,抗擊日寇,我們不斷衝破蔣介石的束縛,打到防區之外。向南打到高淳、郎溪,西南打到蕪湖,東北打到鎮江、金壇一帶。「抗日有罪」,每次打擊日寇的行動,都遭到顧祝同的追查、警告。項英同志不僅不敢理直氣壯地予對方以反擊,反而責難我們「破壞統一戰線」。一九三九年五月,陳毅同志決定派葉飛同志率領第六團挺進到澄(江陰)(無錫)。虞(常熟)地區活動。項英同志得悉後十分恐懼,急電制止。那一天,陳毅同志把項英同志的來電交給葉飛同志看。電報中說了兩點:澄錫虞是日寇控制的重要地區,交通便捷,部隊去了會被消滅,那裡不是國民黨劃定的防區,我們去了,會破壞統一戰線。這時,陳毅同志面色陰沉,一言不發地在室內來回走動。稍停,突然問道:「你帶部隊到澄錫虞,會被敵人消滅嗎?」「葉飛同志堅定地回答:「不會的!我們不僅不會被消滅,而且還會發展。」陳毅同志嚴肅地拍著胸說:「好!部隊被消滅由你負責;破壞統一戰線由我負責。決定去!」以陳毅同志為代表的廣大指戰員就是這樣堅決地抵制項英同志的錯誤主張。

  這時在陳毅同志的領導下,茅山抗日根據地已初具規模,我們就陸續派主力部隊北渡長江。

  一九三九年初,派出第一支隊第二團一部,協同管文蔚同志所領導的地方抗日武裝力量丹陽縣遊擊縱隊,積極向揚中和長江北岸發展,消滅了企圖叛變的丹陽縣遊擊縱隊第二支隊,加強了梅嘉生、韋永義兩個支隊,控制了揚中和江都所屬的大橋一帶江北沿岸陣地。這裡的位置十分重要,控制了這個地區,使我軍獲得了向蘇北發展的跳板。

  十月下旬,蘇北地方實力派李明揚請求我軍協助其運送部分彈藥過江,我們即派陶勇、盧勝同志率二支隊第四團一部北渡長江,進入蘇皖邊區以後與梅嘉生部合編,命名為蘇皖支隊,活動於揚州、儀征、六合、天長地區,並向北發展,同新四軍第五支隊取得了聯繫。

  十一月底,為加強蘇北力量,又決定葉飛同志率江抗二路(原第六團)到達揚中,與已發展改編為江北人民抗日義勇軍挺進縱隊的管文蔚部合編,然後渡江北上,向吳家橋周圍地區發展,積極打擊敵偽。

  到此時為止,江南敵後我軍已有數支主力部隊到達蘇北,控制了長江渡口,造成了我軍足跨長江兩岸、隨時可以發展蘇北的有利態勢。

  此時,我新四軍江北、江南指揮部已先後成立。第一、第二支隊由江南指揮部統一領導。

  在派出主力部隊的同時,蘇北地方工作也在積極開展。一九三八年下半年,惠浴宇同志由延安分配到蘇南,陳毅同志瞭解到他是蘇北人,就派他到蘇北揚州、泰州地區開展工作。以後協助韋一平同志組織了党的臨時工委(後改為蘇北特委)。隨著抗日形勢的發展,蘇北革命群眾也逐步活躍起來。泰州、泰興、如皋、南通一帶,是一九三〇年土地革命時期紅十四軍的主要活動地區。當年的武裝鬥爭雖然失敗,但是黨在人民群眾中的影響很深,「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一些革命分子開展宣傳活動,收集武器,組織和發展抗日武裝。同時,上海地下黨(江蘇省委)也陸續派出黨員、幹部到(南)通如(皋)(門)(東)一帶,並組成江北特委,發展進步勢力,利用社會關係開展對友軍的工作。由北而南的工作也在開展。趙毓華、鐘民、朱群、陳偉達、週一峰、洪澤、韓念龍、梁靈光、許家屯、俞銘璜、茅珵等同志都已從各方到來。各路力量匯于蘇北,給予我軍挺進蘇北以有力的配合。

  一九三九年底和一九四〇年初,抗日戰爭形勢有了進一步的發展。日寇在對國民黨加緊誘降的同時,集中主要兵力打擊我黨和敵後抗日軍民,首先是華北敵後軍民。國是黨頑固派在日寇的誘降政策下,加緊推行「以軍事反共為主、政治限共為輔」的反動方針,在第一次反共高潮被我粉碎後,將磨擦中心逐步由華北移向華中,以顧祝同、李品仙、湯恩伯、韓德勤從蘇南、皖中、皖東、豫東和蘇北等地大舉向我進攻,作為其準備投降的重要步驟。

  黨中央、毛澤東同志鑒於國、共第一次合作時的血的教訓,及時地要求全黨同志提高警覺,從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全力鞏固我們的黨,鞏固党所領導的軍隊和政權,以準備對付可能的危害中國革命的突然事變,並作出了大力發展華中的戰略部署。明確提出:鑒於日寇大量增兵,華北敵佔區日益擴大,我方鬥爭日益艱苦,以及國民黨可能的公開反共和投降,全國性突然事變可能到來,我軍決不能限死在黃河以北不入中原,故「華中是我最重要的生命線」。「整個蘇北、皖東、淮北為我必爭之地。凡揚子江以北,淮南路以東,淮河以北,開封以東,隴海路以南,大海以西,統須在一年以內造成民主的抗日根據地。」在軍事上作了這樣的部署:派八路軍主力兩萬余人由冀魯豫分路南下,會同新四軍第四、第五、第六支隊以及江南指揮部已到達蘇北的挺進縱隊和蘇皖支隊共同完成發展華中的任務。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