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粟裕戰爭回憶錄 | 上頁 下頁
一六


  大柏地之戰後,我軍乘勝進佔寧都,籌了款,買了布,每人還發了五毛錢的零用錢。接著進至東固地區,與贛西南根據地的紅軍第二、第四團會師。這塊根據地對於我們發展贛南、閩西起了很大作用。由於有了這塊根據地軍民的掩護,我們從從容容地休整了一個星期,恢復了體力。然後進至福建邊境的石城,因發現有較強的敵人尾追,便又折回瑞金。一九二九年三月十一日,我軍進至閩西長汀四都鎮。

  自離開井岡山,出崇義、戰大庾、折南雄、過三南、經瑞金、血戰大柏地、占寧都……行程歷時三個月。經過這一段戰鬥歷程,我得到了新的體會。戰略轉移,就紅軍來說,既是退卻,又是特殊形式的進攻,即從一個方向和區域向另一個更有利的方向和區域去求得發展。在長距離的轉移過程中,離開了原來所依託的根據地,進入敵區行動,敵人前堵後追,企圖圍殲我們,我們能否走得脫,是個很現實的問題。我們自大庾之戰後,一直比較被動,一度還很吃緊,直到大柏地打了一個勝仗才奪得了主動。這說明在轉移過程中,要處理好打與走的關係。轉移當然要走,但要走得好,既要儘量避免不利的和不必要的戰鬥,以保存力量,又要選擇有利時機給敵人以打擊,才能奪取主動。這個體會,後來我在北上抗日先遣隊的途中得到進一步的深化。

  我軍進入閩西後,毛澤東、朱德同志立即領導我們打開局面,建立新的革命根據地。閩西時敵人比較薄弱,駐軍是地方軍閥暫編第二混成旅郭鳳鳴部和暫編第一師張貞部。戰鬥力不強。當時蔣桂戰爭迫在眉睫,無力進攻我們。郭鳳鳴態勢孤立,而且長汀黨組織要求我們殲滅郭旅,因此,我們先打郭鳳鳴部。該旅駐在汀州,我們採用迂回包圍的戰法,從敵人背後打了進去。敵一觸即垮,旅長郭鳳鳴被擊斃在距城十公里的長嶺寨。我們乘勝打下了汀州,在紅軍指導下,建立了革命政權。汀州在我們眼中,算是個大城市,人行道有走廊,下雨不用打傘。在那裡打了土豪,籌了款,每人還發了一塊銀洋的零用錢。那時,部隊補充了棉衣,大家穿上了新衣服,又有了零用錢,生活一下子改善了,情緒十分高漲。紅四軍擴大到三千多人。

  在汀州約住了十來天,三月下旬,蔣桂戰爭爆發,我們又回師江西,以打通閩西與贛南的聯繫。五月中旬我軍再度入閩,抵上杭、古田一帶,策動農民暴動,打土豪分田地。五月二十三日,我們進攻龍岩城。盤據在這裡的地方軍閥第一混成旅陳國輝部,正隨張貞部開赴廣東未歸,留守城防的餘部和反動保安團聞風棄城而逃,我們進佔了龍岩城。接著又打下永定。閩西原來就有鄧子恢、張鼎丞同志在那裡工作,有黨的組織和群眾工作的基礎。武裝鬥爭的勝利和根據地工作一結合,形勢就大好了。從當時的力量看,漳州我們也可以打下來,但毛澤東同志和朱德同志認為應適可而止。因為漳州是福建地方軍閥的後方基地,如果我們再打漳州,張貞勢必向蔣介石求救,這樣蔣介石的中央軍就會乘機進入福建內地,這對我們反而不利。從這裡可以看出毛澤東、朱德同志的深謀遠慮。他們領導我們在閩西抓緊時機開展群眾工作,武裝工農,擴大隊伍,我們得到了較順利的發展。

  七月,蔣介石增調部隊對閩西組織「圍剿」。當時紅四軍有個在原地堅持還是跳出閩西根據地的問題。前委研究決定兵分兩路:留一路在閩西地區就地堅持,發動群眾,深入土地革命;朱德同志帶另一路轉到外線,出擊閩中,以拱衛閩西革命根據地。閩中地主豪紳勢力強,到處都是土圍子,活動的條件遠不如在閩西。朱德同志率領部隊在閩中轉戰,以吸引敵人,然後又轉向閩西。在轉回閩西的途中,採取遠距離奔襲,一舉打下了上杭。這一仗完全出乎敵人的意料,我軍俘敵盧新銘部千餘人,取得了重大勝利,敵人對閩西的「圍剿」也就被挫敗了。九月上旬,兩路部隊即又在上杭會師。紅四軍發展到七千多人。

  這一段,我在一縱隊任三連連長,我們連擔任保衛毛澤東同志的任務。他住在永定附近天子洞的一個半山坡上,我們就在住地附近活動,警衛——遊擊——警衛。當時敵陳唯元就在永定附近,在我們的監視下,未敢進山。毛澤東同志由於過度疲勞身體不好。他在這裡養病、寫東西,就地堅持鬥爭。我們常常看到他屋內的燈光經夜不滅。部隊在上杭會合後,我被調到一縱隊二支隊任黨代表了。支隊相當於團,但人數不多,實際上是個大營。

  正當我們在閩西取得較順利的發展時,一九二九年九十月間,中央決定紅四軍進入廣東,開闢新的根據地。這是又一次對出擊方向的選擇了。這個決定,同毛澤東同志的戰略思想並不一致。當時我們都知道毛澤東同志從敵我雙方力量出發,對南方數省主張採取「攻贛、防湘、不惹粵」的戰略方針,也就是說,對江西採取攻勢,對湖南採取守勢,對廣東則盡可能爭取中立。在井岡山時期,毛澤東同志反對把紅四軍拉到敵人力量比較強大的湖南去,這是我們大家都知道的。對於廣東,當時也是採取儘量不去刺激它的方針。廣東是贛江的上流,毛澤東同志帶領我們活動時,儘量不到那個方向去,因為到了那裡,就威脅廣東的南雄、始興等這些地方。

  但是中央的命令還是要執行的。二縱隊首先進入廣東。廣東軍閥的戰鬥力強,二縱隊進攻峰市遇到挫折。縱隊司令劉安恭犧牲了,部隊有較大的傷亡。接著我一縱也進入廣東。我們一路打到東江,運用奇襲,打下了梅縣,除了留少數部隊駐守外,主力繼續向海陸豐方向前進。敵人在我主力離開梅縣後,一個反擊,把梅縣又奪回去了。於是,我們又奉命回師再攻梅縣。守梅縣的是廣東軍閥陳唯元部的教導團。這個部隊訓練嚴格,槍打得很准。攻城時我們支隊以一截殘缺短牆為依託,我交代戰士們要注意隱蔽。支隊部的一個小通訊員,機動靈活,又很調皮。他說,我就不相信他們的槍法打得那樣准,說著,就把手伸出圍牆,敵人一槍打過來,把他的手掌打了個洞,這才相信了。縱隊部組織了幾次出擊,梅縣仍然攻不下來,部隊傷亡很大,只得撤了下來。

  經過這次挫折,中央放棄了打到廣東去,建立新的根據地的決定。一九二九年十一月紅四軍撤回贛南、閩西,繼續發展。

  紅四軍主力的戰略轉移,經過艱苦卓絕的鬥爭,取得了預期的成果。後來,建立了以贛南、閩西為中心的中央蘇區,在中國出現了兩個中央政權的對立。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進到了新的階段。

  我從南昌起義到進入贛南、閩西,已經歷了三次大的戰略轉移。第一次是南昌起義後向廣東進軍,第二次是潮汕失敗後轉戰粵閩湘贛上井岡山,第三次是向贛南、閩西的進軍。每次行動都是同戰略出擊方向的選擇相關聯的,而幾次試圖在廣東、湖南打開局面,都遭到挫折。我從這些曲折中體會到出擊方向的選擇是戰略問題。要對敵我形勢作正確的分析,要對具體地域的自然、地理、政治、經濟、軍事等諸種條件作綜合分析,尤其要注意選擇敵人統治比較薄弱的環節和注意利用敵人的矛盾。同時出擊時機的選擇也十分重要。紅四軍主力從井岡山地區出發,正值蔣桂戰爭爆發前夕和湘粵贛三省敵軍即將「會攻」井岡山。紅四軍主力避開敵人進攻,冒著危險直插贛南、閩西。一九三〇年三月下旬,蔣桂戰爭全面爆發,紅四軍在閩西得以初步站住腳。當時毛澤東、朱德同志不僅選擇了蔣介石無法以更多兵力遏阻我實現戰略轉移意圖的時機,而且科學地預見到戰略轉移後的軍閥混戰局面,預見到從此革命形勢的發展。這是我跟隨毛澤東同志、朱德同志學習選擇戰略發展方向的一個極其重要的收穫。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