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粟裕傳 | 上頁 下頁 |
一六六 |
|
1956年9月,粟裕出席中共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被選為中共中央委員。11月任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委員。 中共「八大」會議後,中央軍委召開了「八大」軍隊代表和各總部、各軍種、兵種首長座談會討論建軍方針問題,粟裕因病未能參加。但是粟裕對軍隊現代化建設的深層問題和與軍隊現代化相關的一些問題有若干思考。11月4日粟裕把他的思考向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作了書面報告,報告的題目是:《對建軍方針若干問題的建議》。粟裕認為,我軍現代化建設7年來已取得一定成績,但距離真正現代化的要求,還相差很遠。今後決定戰爭勝負,除政治條件外,物質技術條件也是重要因素之一。因此,集中力量加速國家工業化和向科學進軍,是完全正確的。為了抽出大量人力、物力、財力支援國家建設,完全同意裁減軍隊。 關於裁減軍隊問題,粟裕提出應定出各軍種、兵種和部隊、學校、機關的適當比例,採取一次確定、分期完成的方法,免得年年確定編制,又年年變動,並提出了裁軍的具體措施。他認為統帥部總部太多,形成多頭領導,政出多門,職責不明。可將總幹部部、軍事法院、軍事監察院合併到總政治部,總財務部和總軍械部合併到總後勤部,訓練總監部和武裝力量監察部,至少可以合併為一個單位。各總部下屬的部有的亦可以合併,如總參動員部、總政兵役部、總幹預備役幹部部、訓總軍外訓練部可合併為一個部。全軍近百所文化學校和預備學校,可考慮全部或大部撤銷。他說:「緊縮機關,必須採取砍頭的辦法,如捨本逐末,一個人一個人的摳,雖費九牛二虎之力,但收效甚微」。粟裕在報告裡特別強調:「要建設一支現代化的革命軍隊,必須保持和發揚我軍優良傳統」。針對部隊情況,提出了一些值得重視的問題,如抗美援朝的勝利,強調了美帝國主義紙老虎的一面,但對敵人長處,卻未引起應有注意。粟裕認為,我們在政治上必須藐視敵人,但在軍事上決不能輕敵,要從最困難方面來考慮。 1957年1月中央軍委召開擴大會議,通過了《關於裁減軍隊數量加強質量的決定》。決定將解放軍員額裁減三分之一,並調整全軍組織編制,把原來的陸、海、空、防空、公安5個軍種改為陸、海、空3個軍種,即防空軍與空軍合併,公安軍撤銷,並精簡總部。「決定」中的許多內容都吸收了粟裕的建議。從1957年2月起粟裕主持了空防合併、公安軍撤銷以及總部的裁併、整編等一系列會議。裁併、整編總部機關對加強軍隊領導,節省財力、物力,加強軍隊現代化建設起了重要作用。1958年2月13日,粟裕在向毛澤東上送的報告中再次就「機關龐大,某些機構重疊」及領導機關作風等問題提出改進建議。毛澤東於2月16日批示「看過,很好」。 粟裕對未來反侵略戰爭規律的認識,隨著他的實踐和研究不斷深化。1957年10月,他在全國兵役工作會議上首先提出了要重視戰爭初期的觀點。他說:「今後的戰爭是很緊張的,特別是在戰爭初期」。「我們必須承認今後戰爭的最初10天一半個月,是決定戰爭長短的重要因素。這就是說,如果我們應付不好,那困難就會更多,戰爭就要拖長」。後來,他又不斷發展和完善了關於重視戰爭初期的觀點。 三、提出重新劃分全國軍區方案。協助軍委確定戰略方針。主持制訂作戰計劃。 1954年4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決定撤銷大區一級黨政機構。中央軍委決定撤消與各大區相當的軍區機構,並確定由粟裕負責,與有關方面研究提出重新劃分全國軍區的方案,提交在年底召開的軍委擴大會議討論決定。 從1954年6月起,粟裕就重新劃分軍區問題進行了調查研究,7月8日向中央軍委呈送了重新劃分軍區的兩個初步方案。11月8日軍委第11次會議作了研究,決定由粟裕再邀集有關方面作一次討論。 12月初,粟裕召集各總部及各大軍區負責人會議,專門討論大軍區撤銷及重新設置問題。粟裕首先講話,談了撤銷及重新設置軍區的目的、意義、依據和方案制訂的過程,然後與會同志進行了熱烈討論。大家都很關心未來戰略區和戰場的劃分、後勤機構的設置等問題,粟裕對此作了補充發言。經過幾天認真討論,大家統一了認識,同意粟裕提出的初步方案。 12月14日,在軍委第十七次會議上,粟裕彙報了經過各單位領導同志討論的重新劃分軍區的方案。軍委會議認為:「重新劃分全國軍區時,主要應考慮以下幾方面:(一)便於平時進行戰場建設,戰時統一指揮;(二)便於軍委集中領導;(三)便於抽出一批幹部充實軍委各機關和進入學校學習;(四)應注意到是否便於指揮,以及不會將原來的軍區劃得太亂。因此,基本同意粟裕同志所提的第一方案」。軍委決定由粟裕準備,向軍委擴大會作關於全國軍區劃分的報告。 根據軍委會議討論的意見,粟裕對原方案略作調整。12月17日至29日軍委召開擴大會議,粟裕在會上作了《關於全國軍區劃分的幾個初步方案》的發言。粟裕說:「鑒於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和在今後戰爭中可能廣泛使用原子武器,當帝國主義者決定發動戰爭時,可能利用其所謂『原子優勢』採取不宣而戰,對我進行閃擊。為了應付敵人的突然襲擊和今後更複雜的戰爭情況,要求指揮上的高度集中統一和各戰區、各兵種的密切配合協同……平時組織即須為戰時作準備」。「因此須以敵人兵力及其可能進攻的方向、地形條件、交通狀況以及我軍的戰略意圖、作戰方向和今後戰爭可能發展的趨勢,作為軍區劃分的主要依據。為使軍區劃分符合今後作戰的要求,並力求減少層次,使上級意圖能迅速下達到部隊」,「精簡機構,減少冗員,使領導機關深入下層,克服官僚主義,統一調配全軍幹部,充實軍委各部和加強前方部隊,同時抽出大批幹部入學受訓並從目前建軍和今後作戰著眼,求得戰術思想的完全一致,特提出關於全國軍區劃分的幾個初步方案」。 粟裕介紹了軍區劃分的6個方案。第一方案,建議海陸邊防劃分6個軍區,為準備戰區,內地劃分8個軍區,為戰略儲備區。並將第一方案與其他方案分別作了比較,認為第一方案利多弊少,以實行第一方案為好。同時還就軍區的任務和職權、各特種兵的機構組成及領導關係提出了意見。 經過會議討論,一致同意粟裕所提的第一方案,但建議內地軍區適當合併,軍區總數減為12個。中央軍委在會議總結中指出:「關於全國軍區劃分問題,粟裕同志根據平時便於進行戰時準備的原則,在報告中所提出的第一方案,已獲得大家一致同意」。 1955年2月11日,國務院根據軍委擴大會議討論結果,決定建立瀋陽、北京、濟南、南京、廣州、武漢、成都、昆明、蘭州、新疆、內蒙古、西藏12個大軍區。實踐證明,這次軍區設置的重大改革,既便于軍委的集中領導和平戰結合,又抽出一批幹部充實了軍委機關和進入學校學習,同時使軍區領導機關在體制編制上基本上成為合成軍隊的戰役指揮機構。 在調查起草重新劃分軍區方案時,粟裕又從戰場劃分聯繫作戰方案作了思考。他認為作戰方案決定著戰場建設、軍隊建設、裝備的配備和發展,以及國防建設的規模和順序。有了作戰方案,才能有效地指導軍隊和國防建設,使軍隊的戰備工作走上有序的軌道。 制訂作戰方案問題,早在1952年就已得到了毛澤東的同意。粟裕就任總參謀長後,立即把這件事提到了議事日程,他首先向總參的幾位副總長提出這個問題,得到大家的一致贊同,然後又和各軍兵種領導同志交換意見。大家都認為應該有一個作戰方案。1955年1月,粟裕提出再作一些調查研究後,召開一次作戰方案問題的研究會。 這時,中央軍委正準備擬制保衛祖國的戰略方針,指示總參謀部先作研究,提出方案,供軍委考慮。為使戰略方針更好結合國家和軍隊的實際,使作戰方案更好體現戰略方針,粟裕決定將研究戰略方針和作戰方案的工作結合起來進行。 1955年6月15日,粟裕主持召開了研究擬制作戰方針和方案的座談會,各總部、各軍兵種、各軍區主要領導人陳賡、張宗遜、王震、鄧華、彭紹輝、楊成武、楊勇、黃永勝、陳伯鈞等參加。會議認真分析國際形勢,根據我國的國情和軍隊、國防建設的情況,統一了對毛澤東積極防禦戰略方針的認識,提出了擬制作戰方案的原則和要求。粟裕在會議總結時指出:「通過座談,思想統一了,認識更一致了,對作戰方針更明確了」。同時提出:「我們需要擬制作戰計劃,以便能有計劃、有步驟地安排軍隊建設各項工作」。並強調說:「擬制作戰計劃,必須從實際出發,計算各種可能,同時還要考慮國家的現實情況」。他要求總參作戰部編寫總的作戰計劃,其他各單位依此原則擬訂出本單位、本地區的作戰計劃和作戰保障計劃。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