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粟裕傳 | 上頁 下頁
一六五


  粟裕接著召集總參二級部領導開了一次會,中心是談總參應該如何領會和實現軍委的意圖,並講了他經過調查和思考對軍隊建設、國防建設和對敵鬥爭的意見。他對我情、敵情的瞭解和研究,對軍事技術、軍事地理的淵博知識,使大家深受啟發,深為佩服,鼓舞了大家在粟總長領導下做好總參謀部工作的信心。

  二、對未來戰爭類型和模式的科學預測。
  「我們並不怕原子戰爭,但應積極準備……有備無患」。


  1954年中央軍委明確了軍事建設的總方針、總任務。這就是:建設一支優良的現代化革命軍隊,以保衛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防禦帝國主義侵略,並且從當年起全面開展了軍隊的現代化、正規化建設。

  1954年12月22日,粟裕剛任總參謀長一個多月,便向中央軍委上送了一個《在原子時代關於陸海空軍軍事建設方針的建議》報告。這個報告中提出軍隊建設方針的前提是「原子時代」。粟裕認為「在今後戰爭中,敵人可能廣泛使用原子武器,不僅使用於戰略轟炸,且將使用於戰術轟炸和炮擊,一旦戰爭爆發,不分前方後方,均有遭受敵人原子襲擊的危險」。

  1955年2月,粟裕在《第五次國防工程會議》上的講話中指出:「我們並不怕原子戰爭,但應積極準備,加強國防力量,才能粉碎敵人的進攻,做到有備無患」。同年3月,粟裕在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會議上的發言中又指出:「今後戰爭不同於以往任何戰爭的特點之一,戰爭已從線或面的形式發展為原子時代的立體戰爭」。「帝國主義正在瘋狂地準備原子戰爭,應引起我們的應有警惕。全世界人民包括帝國主義國家的人民在內,要求和平,反對戰爭和反對使用原子武器的運動正日益開展,但我們的國防建設決不能寄託在這些客觀的輔助因素上」。「這就迫切要求我們對防禦原子戰爭有所準備,以防患於未然」。

  粟裕反復地向中共中央和全黨全軍提出這樣的問題,不是聳人聽聞,而是作為總參謀長,對未來反侵略戰爭一旦發生,將可能是什麼類型的戰爭,給國家造成什麼樣的局面,負責地提出看法,使全黨全軍對此應有所認識和準備。而這個看法是粟裕觀察研究當時國際形勢和探索現代戰爭所得出的科學論斷。

  從這個論斷出發,粟裕進行了周密思考,思考的重心是,如何在國內有限的財力、物力條件下,儘快建立起必要的防禦反擊力量。並據此提出了各軍兵種建設的方針、重點。

  粟裕《在原子時代關於陸海空軍軍事建設方針的建議》的報告中,論述了未來戰爭中在敵人使用原子武器的情況下,國家和軍隊應採取的對策和防護辦法;論述了各軍兵種在原子條件下如何發揮作用,進而提出了全軍建設的中心和各軍兵種建設的重點。

  他說,對付敵人原子襲擊的最好辦法是以原子對原子,這樣可能促使敵人不敢使用原子武器;在我們還沒有原子武器時,我們有必要而且有可能以防護的方法來對付敵人的原子襲擊,以大大減輕原子襲擊對於我們的損害。他提出:「為了比較有效地對付敵人的原子襲擊,保衛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使我國工業在戰時仍能發展生產和再生產,為了掩護我國的強大陸軍有效地進行防禦和順利地開展進攻,以發揮其應有作用,以及為了掩護海軍的作戰和活動,均須有足夠空軍參加作戰,為此建設一支比較強大的空軍和國土防空力量,應成為全軍建設的中心環節」。

  報告根據我國國情和軍隊實際情況,對海軍建設提出了看法和建議。報告說:「我國海岸線漫長,海區遼闊,敵人對我進攻主要將來白海上,故建設一定數量的適合於我國具體情況和適宜於今後作戰的海軍力量是完全必要的」。

  但由於我國空軍數量有限,不可能派大量飛機給海軍。而我國工業和技術還比較落後並受經濟和物質條件限制,短期內不可能建設起一支很強大的海軍。所以目前「海軍建設應以魚雷快艇、潛艇和水魚雷轟炸機為重點」。使我海軍在「無足夠空軍掩護情況下」亦可「大大發揮其襲擊作用」。

  對於陸軍建設,粟裕認為在使用原子武器條件下,坦克機械化軍隊在戰爭中的地位將更加重要,不論進攻或防禦,都要求軍隊具有高速度的強大的機動突擊力量。如敵於實施原子突擊後,以大量坦克機械化軍隊和空降部隊同時登陸與著陸發展進攻,我僅靠徒步步兵及其配屬的少量坦克,將無法迅速堵住由原子爆炸而形成的缺口。為了應付可能的突然事變,現有坦克部隊應作適當調整,再組建一些坦克師團,作為統帥部的機動突擊力量。他在報告中還提出:「為使統帥部握有拳頭,能在全國主要戰略戰役方向上保持強大的突擊力量,必須首先發展統帥部預備隊炮兵」,「炮兵必須裝備有快速運動力的火炮」,以在戰時能「迅速堵住由於原子彈而形成的裂口,並對付敵人的空降部隊」。

  粟裕報告的基本思想很明確,就是在原子條件下,從國家和軍隊現實狀況出發,軍隊建設突出重點,首先發展那些在反侵略作戰中至關緊要的而國家經濟力量又能支持的軍兵種;在軍兵種建設中又要突出各自的重點,以迅速建立起必要的防禦反擊力量。

  1955年2月17日,中央軍委向中共中央呈送了《1954年的軍事工作》書面報告,把粟裕建議的內容寫入了報告:「根據最近期內我國工業建設發展的情況和我軍戰略的要求,我國軍事建設的重點,主要的應是發展空軍和國土防空部隊」;「陸軍的建設,則應以發展炮兵、裝甲兵和建設若干個機械化師為重點」;海軍建設「以發展潛水艇和魚雷快艇為重點,並相應地發展水魚雷轟炸機」。

  以上報告得到了毛澤東的批准。儘管這個軍事建設重點在落實過程中遇到種種阻力,但這個報告確定的軍事建設重點,成為了當時和以後相當一段時間指導軍隊建設的重要依據。

  粟裕多次論述原子條件下現代戰爭的特點,並概括為突然性、殘酷性、快速性、廣泛性。從這些特點出發,他對部隊訓練提出了嚴格的要求。1955年1月15日,他向中央軍委建議:「軍事訓練應增加對原子、化學的防禦問題」。1月18日軍委批復「同意」。以後在全軍增加了防原子、防化學的訓練。粟裕同時指示空軍:1955年空軍除防空任務外,要全力以複雜氣象條件下和幹部訓練為主。不久,他給海軍航空兵下達了同樣的指示:「以複雜氣象作為一個重要課目」。

  1955年3月,總參謀部下達了組織戰役訓練的指示,要求高級幹部學習在核、化學武器條件下的集團軍進攻戰役和濱海地區防禦戰役。各軍區先後組織了軍、師首長司令部野外演習以及師、團規模實兵戰術示範演習。為加強全軍防化學戰的能力,1955年4月中央軍委批准成立防化學部,指定粟裕負責組建。粟裕積極籌辦,防化學部於1956年1月正式成立,1957年改稱防化學兵部。同年10月8日,粟裕給《防化雜誌》創刊號題詞指出:「防化兵的建立,標誌著我軍在現代化建設中,又將獲得新成就,因為在原子化學戰爭條件下,如果沒有這樣一個兵種,我軍就很難,甚至不可能完滿地完成作戰任務」。為使部隊能適應艱苦的戰爭環境,他多次提出「部隊每年應搞一次2—3個月的野營生活,列為訓練項目」。他的這個很有見地的意見,雖然當時由於種種原因未能付諸實施,但是引起了一些部隊領導的注意。60年代初中期,有些部隊搞了野營拉練演習,毛澤東給予充分肯定,後來遂在全軍普遍推開了這一訓練項目。

  1955年9月27日,粟裕被授予大將軍銜,位於10位大將第一名,並榮獲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和一級解放勳章。

  1955年11月,粟裕參與導演了人民解放軍歷史上規模最大、最能體現這一時期軍事特點的遼東半島抗登陸戰役演習。這次演習由訓練總監部代部長葉劍英任總導演,粟裕、陳賡、鄧華、甘泗淇、肖克任副總導演。參加演習的有陸、海、空軍師以上指揮機關18個,部隊6.8萬餘人。全軍高、中級幹部800余人隨演習部隊參觀見學,一起作業。並請蘇聯、朝鮮、越南、蒙古4國派軍事代表團參觀整個演習過程。

  為了組織好這次演習,粟裕參與審定整個演習方案,1955年6月又與葉劍英一起去遼東地區實地為演習作準備。

  演習於11月13日開始,14日結束。粟裕於10月29日即去旅大協助葉劍英具體組織指導演習。

  這次演習著重研究現代條件下殲滅登陸和著陸之敵的有利時機、抗登陸同時抗著陸、提前實施反衝擊和反突擊、各軍兵種的協同作戰等問題。通過演習,豐富了人民解放軍在現代條件下抗登陸作戰的知識,提高了軍隊高級幹部組織與指揮抗登陸戰役的能力,取得了組織大規模戰役演習的經驗。劉少奇、周恩來、鄧小平、彭德懷、賀龍、聶榮臻、陳毅等觀看了演習,給予高度評價。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