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粟裕傳 | 上頁 下頁 |
一六三 |
|
毛澤東於3月26日閱後批示:「同意。退粟裕辦。」 創辦軍事工程學院的各項事宜,又責無旁貸地落到了粟裕肩上。粟裕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選一個好的校長。他深知,一個學校如果沒有一個好的校長,是難以辦好的,何況這是全軍技術院校的首府,更需要一個政治、文化素養高,實踐經驗豐富,在全軍有威望的領導。粟裕想到了黃埔軍校畢業當過紅軍學校校長的陳賡。解放戰爭中他們在一起配合打過仗,陳賡很善於開創局面,有他去當軍事工程學院的院長是最合適不過了。但是這時陳賡正在朝鮮戰場,能否調他回國,必須由中共中央決定。粟裕將他的想法首先報告了周恩來,經周恩來與毛澤東商量,決定調陳賡回國,任軍事工程學院院長。1952年6月陳賡從朝鮮返國,即對軍事工程學院進行具體籌備。為保證軍事工程學院有足夠的師資力量,粟裕報請周總理准予從政府系統教育部門延聘一批教授。 在粟裕統一籌劃和領導下,空軍、防空軍、海軍和各大軍區都根據需要,增建了一批院校。 粟裕對新建軍事院校教學的重要環節,作了周密的考慮。為了使軍事院校的教學與新裝備接軌,他建議撥出一個步兵師的進口裝備,分配給各軍事院校供教學用。他親自同裝甲兵司令員許光達商談說:目前部隊少一輛坦克影響不大,從長遠打算,撥一部分技術裝備給院校教學、研究是合算的。在他的關心下,滿足了軍事工程學院和一些軍校對技術裝備的要求。為了加強對全國軍校的管理領導,粟裕提議成立了專門的軍校管理部。 1952年6月,粟裕根據基本確定的軍隊院校整編、整頓和新建方案,草擬上報了《調整全國軍事學校命令》稿。6月23口經毛澤東主席批准,以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的名義頒佈。至此,軍隊院校教育初步形成了初、中、高相銜接,專業門類齊全的培訓體系。 學校教育是人民解放軍培養提高幹部的重要路子,但每年進學校學習的畢竟是少數。因此,粟裕積極提倡在職學習,要求有條件的單位組織在職幹部集訓,學習現代化知識。1952年6月,在粟裕倡導下,總參組織各總部、各軍兵種主要領導幹部共128入學習現代化合成軍隊作戰知識,每週在中南海居仁堂請專家來講一次課,嚴格規定上課期間不安排其他工作,無特殊原因不准請假。粟裕以身作則,帶頭聽課,並且給各部隊提出:「人民解放軍的每一個戰鬥人員,都必須精通自己手中的武器,掌握現代軍事技術;每一個指揮員更要精通戰術,善於組織和指揮戰鬥,提高戰術素養和指揮藝術,而且不僅要精通自己兵種的戰術和武器性能,同時還要熟悉其他兵種的戰術和武器性能,以便諸兵種協同作戰」(粟裕:《加速我軍現代化建設》,載1954年7月31日《人民日報》。)。各部隊通過這一時期的學習和訓練,以較短的時間掌握了新裝備新技術,初步學會了諸兵種聯合作戰。 粟裕腦海裡又在考慮軍隊正規化建設的另一個重要問題,建立軍隊的正規制度。他和軍訓部領導及軍校首席顧問談話,強調建立條令條例的必要。他說:過去我們的戰士從農村入伍,為應付戰鬥情況,不能按部就班地搞正規教練,而是入伍就學戰鬥動作,或未經學戰鬥動作即拉上戰場,部隊基本教練未打下基礎。現在我軍雖已成為強大的正式兵團,但無正規制度習慣。粟裕認為,我軍政治上已打下鞏固基礎,但軍事生活、工作制度不嚴格,軍事紀律不如黨的紀律,工作效率低。這種現象如不改正,會成為走向現代化的障礙。 1952年1月在總參及軍訓部領導的會議上,粟裕提出:為加強部隊的管理教育,要重新審修條令。2月,粟裕通知軍訓部準備成立機構,進行條令的統一編寫。他和肖克反復協商,決定成立條令局。粟裕特別提出要把內戰、抗戰、解放戰爭和志願軍在朝鮮的戰爭經驗包括進去,要選調文武兼備的幹部來擔負條令的編寫工作。他親自參加共同條令的審定,結合自己從士兵、基層幹部到高級幹部的經歷,及執行條令的切身體會和帶兵經驗,提出了許多切合實際的意見。 經過總參謀部與有關總部1年的努力,編寫出了內務、紀律、隊列和警備四大條令。1953年5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正式頒佈修改過的共同條令,即:《內務條令》、《紀律條令》、《隊列條令》,人民解放軍在實行統一編制、統一裝備、統一訓練、統一紀律、統一制度的正規化建設方面,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五、力主利用抗美援朝和抗法援越戰爭鍛煉部隊。提高海軍出海作戰能力。 對於軍隊來說,戰爭是最好的鍛煉機會。1950年6月,朝鮮戰爭爆發。在這場戰爭中,美軍使用了當時除原子彈以外所有的現代武器。1950年10月,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鮮作戰。粟裕認為,我們既要千方百計地爭取戰爭的勝利,又應不失時機地運用這個現代化戰爭的實踐場所鍛煉部隊,吸取現代化作戰的經驗。 1952年5月7日,粟裕與空軍領導談話時說,正在進行的朝鮮戰爭就是鍛煉部隊很好的機會,空軍要利用朝鮮戰爭求得鍛煉,為此而損失一些人員、裝備應在所不惜。5月15日,中央軍委召開會議,周恩來副主席傳達了毛澤東主席關於空軍殲擊機部隊「加打一番」(即空軍所有殲擊機部隊赴朝再輪番實戰鍛煉一次),抓緊實戰鍛煉的指示。6月12日,粟裕提出了空軍在朝鮮作戰的方針建議。根據敵我友空軍裝備、技術、補充對比情況及作戰實踐,粟裕提出,空軍「目前作戰方針,仍以鍛煉為主」,「作戰目標,以打小機群、中機群為主,避免與敵大機群決戰」。「如實行大決戰,即或能殲敵過半,然敵補充快(估計1個月內又可能增加新的前來),我則非一年半後,不能恢復元氣。」 粟裕還從建軍的角度提出:「空軍建設與陸軍建設,仍有很大的區別。在陸軍建設來說,戰鬥作風好的,以新兵補充,可帶起新部隊,保持作風。在空軍來說,則主要是飛行員鍛煉與飛行員補充問題。加以我空軍新建數量還少,故仍需採取輪番實戰鍛煉與新的建設結合」。粟裕建議各軍區空軍司令員及所屬司令部人員,「分別派到安東(即今丹東)輪番參加實戰指揮學習」。 中央軍委採納了粟裕的建議,在朝鮮空戰中積極穩妥地使用空軍,不與敵人拼消耗,不爭奪前線戰場的全面制空權,但要協同友軍奪取並保持局部的制空權。在兵力使用上,採取輪戰形式,使更多的部隊得到鍛煉,戰鬥力迅速提高,取得了鍛煉提高和較好戰果雙豐收。 鑒於朝鮮戰爭有長期化的可能,毛澤東提出赴朝作戰部隊「採取輪換作戰的方針」。粟裕非常擁護毛澤東主席的指示,1952年8月6日寫報告給中央軍委,對陸軍步兵輪換入朝作戰提出了「以軍為單位」、「以師為單位」輪換等幾個方案,「使國內80%以上部隊,均能取得對美帝國主義作戰的經驗及使在朝多數的軍得到休整改裝」。對於兵團機構的輪換,鑒於國內各大軍區之兵團機構均已取消,重新組成進行輪換確有困難,粟裕提出以「幹部交流」和「多設副職」的辦法,達到幹部輪換休息的目的。 毛澤東主席于8月11日批示,同意粟裕的報告,並指出「應從今年8月起,在12個月內輪換完畢」。此後,人民解放軍的大批幹部、戰士得到了與美軍進行實戰鍛煉的機會。 粟裕很重視組織國內機關幹部赴朝參觀。只要時間允許,參觀團出發時,他都親自作動員,回來時親自聽彙報,指導幹部吸取更多的現代戰爭經驗,作為建設現代化國防軍的重要參考。他要求參觀團在瞭解敵方情況時要注意:不僅瞭解敵人使用的兵力,而且要瞭解敵之戰術,瞭解敵兵力部署配備的方式和敵軍指揮上的特點,以及其炮兵如何配合步兵,進攻和防禦採取什麼方式及特點;海上和空中如何配合,對我危害最大的手段和我們對付的辦法等等。對於我方情況,粟裕提出要瞭解步兵、空軍、防空軍以及司令部機關的作戰經驗及我之長處與不足。還要聯繫到今後部隊和訓練上如何改進,提出意見。 1952年5月3日,粟裕聽取西南赴朝參觀團彙報後指出:高級領導機關應從敵人、自己兩方面出發思考問題,如單方面看會得出片面經驗。粟裕發現有的赴朝參觀見學人員,只注意觀察在朝部隊的缺點,不注意學習在朝部隊的長處,批評他們說:「讓你們去取寶,你們這樣做不對麼!等於沒有完成任務」。以後他又建議將赴朝參觀見學改為去朝部隊代職,直接取得親身實踐的經驗。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