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粟裕傳 | 上頁 下頁
一五五


  第七兵團指揮員決定,以1個師發起攻佔登步島之戰。11月3日,第一梯隊發起攻擊,風向突然逆轉,船隊在風浪中散亂,9個連中只有7個半連1000多人登上登步島。開始打得很好,以銳不可當的攻勢殲滅敵軍8個連,控制全島四分之三的地區。但是,由於風向、潮汐變化,我後續梯隊不能及時起渡增援;而敵人卻有4個團上島增援,並有海軍、空軍支援。經過兩天兩夜激戰,第七兵團部隊殺傷蔣軍3200多人,自己也傷亡失蹤1488人。蔣軍增援源源不斷,形勢對三野部隊不利。師指揮員果斷決定撤出戰鬥。

  登步島戰鬥失利,毛澤東甚為重視。他於11月14日發電報給粟裕並告陳毅、饒漱石,指示:「鑒於金門島及最近定海附近某島作戰的失利,你們須嚴重注視對定海作戰的兵力,部署,準備情況及攻擊時機等項問題。如果準備未周,寧可推遲時間。」(《毛澤東軍事文集》第六卷,軍事科學出版社、中央文獻出版社,1993年12月,第1版,第42頁。)

  同一天,粟裕連發兩電給三野各兵團並報中共中央、華東局,提出以金門、登步兩戰失利的教訓教育部隊幹部,研究和學習新的作戰方法。他指出:「自我大軍南進以來,蔣匪整個兵力及政治條件雖已處於絕對劣勢,但其防線縮短與垂死掙扎,其抗擊力已適當增加。而我們幹部卻忽視此點,並機械地強調內線作戰時及運動戰時之爭取戰機,而忽視對已設防敵人的充分攻擊準備,同時亦未意識到目前敵人在海空軍方面仍是優勢的作戰情況」。「加以指導幹部主觀上之錯誤,雖有部隊之堅定戰鬥意志亦無法避免損失」。「為此各部應以金門、登步島之教訓深刻教育部隊幹部,尤其在各高級幹部更應深加研究討論,瞭解新的情況,研究和學習新的作戰方法(對海島強固設防及有海空軍優勢的敵人之攻擊的作戰方法),勿驕勿躁,充分準備,敵人雖大勢已去,我軍仍應本以多勝少的原則部署作戰,這樣才能達到消滅敵人有生力量的目的。如我能在舟山群島及沿海各小島全殲敵人主力,則造成攻佔臺灣之更有利條件」。同時指出「在我軍已占絕對優勢的整個形勢下,戰機之意義已有變更。因此今後機動發起攻擊之權限應加以縮小,以收統一之效」。規定要經過三野指揮機關審查批准,才能發起攻擊;

  此後,粟裕用一個多星期時間,進一步總結金門、登步兩戰經驗教訓,分析敵我態勢,研究新的戰法,11月22日,將他的看法和建議上報毛澤東主席和中央軍委。

  粟裕認為,蔣介石集團「主力雖將在大陸上最後被殲滅,但似不致輕易放棄沿海諸島。尤其在金門、登步兩戰之後,更鼓勵了匪軍固守的企圖,甚至於有繼續將臺灣兵力增強舟山、金門諸島之企圖。這樣,雖然增加了我們攻佔舟山、金門諸島的困難,但如能在這些島上盡殲匪軍,則對將來攻台行動在政治及軍事方面均屬有利,可以促成台匪之更加動搖與兵力的薄弱。因此,我們提出盡殲沿海諸島的匪軍,以造成攻台的更有利條件」。

  粟裕分析敵我雙方情況,認為當時尚不具備解放舟山群島的必要條件。他說:「由於匪軍海空軍尚佔優勢,且能直接配合其作戰,加以敵匪防線縮短,憑島嶼固守,故適當地增強了他的守備能力。而我們高級幹部除犯了輕敵驕傲與急躁的毛病外,還不懂得怎樣對有海陸空直接配合而憑島固守的敵人作戰,更不懂得計算海上之潮汐、風雨、氣候以及暗礁、沙灘、陷泥、懸崖、峭壁和淡水、咸水等有利條件之選擇與配合,仍憑一股大陸作戰之勇氣,致使自己無用武之地,而陷被動;對敵匪海空軍之優勢亦欠給以適當力量之壓制,因此使我方所準備之船隻在敵空軍和海軍有效的攻擊下遭受損失。由於我們沒有海空軍、尤其是空軍的配合,目前渡海作戰確有困難」。

  根據上述分析判斷,粟裕建議:「將對定海作戰之時間推遲至明年(1950年)一月或二月,以便充分準備足夠之船隻」,並集中海軍的17至20艘艦艇、空軍的數十架飛機和5個高射炮團參加舟山作戰,「使攻台部隊得到一次最實際的演習」。粟裕還提出,他將於12月初到江浙前線召開一次參戰部隊高級幹部會議,解決對海陸空軍直接配合下守備島嶼之敵作戰的戰術思想等問題。

  毛澤東於12月5日電複粟裕,同意將攻擊舟山的時間推遲到1950年1月或2月,並要他在開完高幹會議後到北京面商攻擊舟山群島的時間和戰法。後來,中央軍委又決定將解放舟山的時間推遲到1950年春夏,從新建的海軍、空軍中抽調部分部隊配合陸軍作戰。

  根據中央軍委的決定,粟裕立即組織進行陸海空協同渡海作戰的各項準備。除了第七兵團的3個軍以外,又增加用於攻台作戰的第九兵團3個軍,陸軍總兵力達到2個兵團6個軍約20萬人。海軍有華東海軍第四艦隊的登陸艦19艘。空軍有華東空軍第四混成旅的戰鬥機、轟炸機50多架。在華東黨政機關的大力支持下,徵集到木船2000餘艘,並將其中一部分改裝成機帆船,可以有把握地一次運載10萬人渡海作戰。解放舟山之戰,已是勝券在握。

  果如粟裕所料,蔣介石在金門、登步兩戰之後錯誤地估計形勢,夢想把舟山經營為日後捲土重來的前進基地,把戰鬥力最強的第五十二軍從臺灣調到舟山,又從金門調來第十九軍。到1949年年底,舟山守軍增加到5個軍16個師,連同海軍、空軍和特種兵部隊,總兵力達到12萬人。

  1950年5月1日,第四野戰軍部隊在南海渡海作戰勝利,全部解放海南島。海南島的解放,舟山群島對面解放軍聲勢浩大的戰前準備,迫使蔣介石重新考慮舟山群島的命運。蔣介石部署在舟山的軍隊有12萬,相當於他殘餘陸軍兵力的三分之一,一旦被殲滅,守備臺灣就成了問題。為了集中力量固守臺灣,蔣介石不得不作出痛苦的也不失為明智的抉擇:從舟山撤軍。

  第三野戰軍不戰而勝,於5月19日解放舟山全島。

  「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解放舟山的戰前準備,不僅迫使蔣介石放棄舟山,消除了國民黨軍隊對長江口的封鎖和對滬杭地區的空中威脅,粉碎了蔣介石把舟山經營為反攻基地的陰謀,而且使參戰部隊經受了一次渡海作戰的實戰訓練,為解放臺灣創造了有利條件。

  從進軍福建到解放舟山,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粟裕指揮第三野戰軍部隊,不僅解放了福建、浙江的大片國土,控制了1.2萬餘公里的海防線,並且攻佔除台(灣)(湖)(門)(祖)以外的華東沿海島嶼,為爭取解放戰爭的全勝作出了重大貢獻。

  二、精心組織指導兩航起義和上海防空。
  深謀遠慮的華東空軍建設方針。


  從渡江戰役開始,粟裕在組織指揮打仗的同時,還用相當多的精力抓了兩航起義、上海防空戰和華東空軍的建設工作。

  1949年4月渡江戰役開始後,中央軍委副主席周恩來派軍委華東航空接管委員會主任兼上海空軍部部長蔣天然,來到第三野戰軍指揮機關,隨即著手籌建上海空軍部。

  上海空軍部屬於第三野戰軍建制,受中央軍委和第三野戰軍雙重領導。粟裕事先已經準備好接管國民黨在上海和華東的航空事業的計劃綱要。他把這個計劃綱要交給蔣天然,交代了對國民黨航空事業高級技術人員的政策,並且給他配備了行政管理和後勤幹部,對他說:接管中國航空公司和中央航空公司(以下簡稱兩航)的工作,等上海解放後,摸清情況再定。

  進入上海以後,接管兩航的工作,在中央軍委周恩來副主席領導下,由粟裕和蔣天然、吳克堅(上海市委情報委員會書記)組織實施。首先進行爭取兩航起義的工作。

  兩航約50架飛機和價值50叩多萬美元的器材設備以及大部飛行機械人員那時已轉移到香港,只有少量航空人員和資金、器材、幾架待修的飛機留在上海。可是,上海解放以後,一下子冒出5個航空公司,有些不法分子冒充中共地下人員,硬說他們擁有兩航資產,逼迫上海空軍部承認他們的公司,無理取鬧,糾纏不清,甚至到周恩來副主席那裡告狀,給接管工作帶來意外的困難。面對這種情況,粟裕直接出面向中央軍委說明真相,揭穿這些不法之徒的騙局,才排除了這個干擾。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在處理兩航的政策上又發生了嚴重分歧。有人指責爭取兩航起義的政策是錯誤的,說蔣天然草擬的方案是「右傾方案」。粟裕又親自去向這些同志解釋。他說:我們雖然在兩航有一定工作基礎,但蔣介石也在極力拉攏兩航去臺灣,兩航人員正處在去臺灣還是返上海的十字路口。面對這種情況,我們必須採取正確的政策,只要走錯一步棋,就可能把他們推向敵人一邊,那就要犯下嚴重錯誤。因此對兩航要採取特殊政策,保留原職原薪原機構不動。這是一項敏感的政策,可以立即影響在香港的兩航人員,用事實給兩航總經理吃定心丸。雖經粟裕一再解釋,不同意見的爭論仍然很大。陳毅說:「我同意這個計劃。有人不同意,但時間不等人,不能再扯皮了。請粟司令將他們的意見一併上報,由中央軍委決定。」周恩來副主席複電:「爭取兩航工作計劃,同意粟(裕)(天然)(克堅)的決定。」再次排除干擾,使爭取兩航起義的工作按預定計劃進行。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