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粟裕傳 | 上頁 下頁 |
一五三 |
|
在這個歷史轉折的關鍵時刻,粟裕時刻保持著清醒的頭腦,自覺地適應戰略轉變的要求,組織指揮進軍浙閩和解放華東沿海島嶼作戰,用相當多的精力抓新解放區的恢復和建設,同時把新中國華東方面的國防建設和軍隊現代化正規化建設提上議事日程。 當渡江戰役還在進行的時候,粟裕就把注意力轉移到如何爭取解放戰爭的全部勝利上。他認為,從戰略全域來考慮,第三野戰軍下一步的作戰任務,主要是解放沿海島嶼和解放臺灣,以及肅清華東沿海地區的國民黨殘餘軍事力量。5月22日午時,即發出淞滬戰役攻擊命令的第二天,粟裕和張震發出向中央的請示電,提出第三野戰軍部隊提前人閩問題。 軍委: 依據蔣匪整個局勢觀察,已全線潰退,福建守敵不多。遵照軍委予四野相機進入粵桂任務,如此我入閩部隊是否可能提早?應準備何時出動?以便淞滬戰後進行準備,調整部署。如何,請示。 粟 張 養午 (《從延安到北京——解放戰爭重大戰役軍事文獻和研究文章專題選集》,中央文獻出版社,1993年5月,第1版,第519頁。) 中央軍委於5月23日複電,同意三野部隊提早入閩,同時對各個野戰軍向全國進軍作出新的部署。中央軍委指示三野:「你們應當迅速準備提早入閩,爭取於六七兩月內佔領福州、泉州、漳州及其他要點,並準備相機奪取廈門。入閩部隊只待上海解決,即可出動。」(《毛澤東軍事文集》第五卷,軍事科學出版社、中央文獻出版社,1993年12月,第1版,第591頁。) 上海戰役結束當天,5月27日中午,粟裕下令:不擔任警衛任務的各軍於戰鬥結束後撤至市郊休息,第十兵團全部進行入閩準備。 這一戰略決策,使一些指揮員感到突然,因為比中央軍委原定進軍福建的時間整整提前了一年。 毛澤東為中共中央起草的黨內指示《目前形勢和黨在一九四九年的任務》指出,「一九四九年和一九五〇年將是中國革命在全國範圍內勝利的兩年」。「一九四九年夏秋冬三季,我們應當爭取佔領湘、鄂、贛、蘇、皖、浙、閩、陝、甘等九省的大部,其中有些省則是全部」(《毛澤東軍事文集》第五卷,軍事科學出版社、中央文獻出版社,1993年12月,第1版,第472—474頁。)。對於福建,中共中央決定在1949年相機佔領靠近浙江的閩北地區,1950年再解放全省。中共中央所以作出這樣的決策,是因為佔領京滬杭地區以後,需要一段鞏固和恢復時間,然後依靠這裡的資源向南方各省進軍;同時,還考慮到對付美帝國主義直接出兵干涉中國的解放戰爭。這在當時都是必要的。但是,戰爭的發展比預料的要順利得多,渡江戰役一舉成功,國民黨政權土崩瓦解,美國不敢輕舉妄動。面對這種形勢,中共中央決定,一鼓作氣殲滅國民黨的殘餘軍事力量,提前一年解放全中國。粟裕的提早人閩建議,來得適當其時,中共中央立即採納。 根據中共中央、中央軍委的指示,粟裕於6月7日主持召開第三野戰軍軍事會議,對進軍福建和加強華東沿海地區守備作出全面部署。他把這次會議稱為「國防部署會議」。會議決定,第十兵團3個軍進軍福建,第九兵團等7個軍集結上海、南京地區,第七兵團3個軍集結浙江地區,第三十二軍2個師駐守青島,第二十四軍2個師駐守徐州、1個師駐守連雲港,第二十五軍2個師駐守海門、啟東,1個師駐崇明。會後,粟裕就組織指揮各部隊,進行解放福建和長山列島、舟山群島等沿海島嶼作戰。 進軍福建之戰,由葉飛率領的第十兵團3個軍承擔,並且得到在福建堅持鬥爭的閩浙贛遊擊縱隊、閩粵贛邊區縱隊等人民武裝力量的配合。開頭幾仗打得比較順利。8月11日發起福州戰役,只用7天時間就解放福州,全殲4萬逃敵於閩中山區。9月16日發起漳廈戰役,解放泉州、漳州和閩中、閩南廣大地區以及平潭島等沿海島嶼,形成了對廈門、金門兩島三面包圍的有利態勢。10月17日解放廈門和鼓浪嶼,除坐鎮廈門的新任福建省主席湯恩伯和40叩多蔣軍僥倖逃竄外,守敵大部被殲。至此,第十兵團取得了殲敵10萬的重大勝利,福建全省除金門、馬祖等幾個島嶼外全部解放。但是,進攻金門一戰卻嚴重失利。 金門島位於廈門與臺灣之間,以「金湯永固,雄鎮海門」而得名,戰略地位十分重要。蔣介石把它視為「重要的反攻基地」,說「無金門便無台(灣)澎(湖),有台澎便有大陸」。為了保住這個「反攻基地」,給臺灣留下一個屏障,蔣介石決定不惜一切代價「挫敗共軍之行動」。他急電湯恩伯固守金門,嚴令「必須就地督戰,負責盡職,不得請辭易將」。同時,不顧李宗仁的廣州國民黨政府安危,嚴令胡璉兵團北開金門,並令第二艦隊少將司令黎玉璽急率旗艦太平號增援金門。 第三野戰軍從戰略上考慮,認為金門扼大陸與臺灣交通要衝,是東南海防重地,必須予以攻佔,為解放臺灣創造條件,決定發起解放金門之戰。 金門之戰,是從9月下旬開始準備、10月中旬開始發起的。在這段時間內,粟裕一直在北京參加全國全軍的重要活動,先是率領三野代表團出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次全體會議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後又奉命參加中央軍委召開的軍事會議,直到10月23日才返回南京。在此期間,留在南京主持三野日常工作的是華東軍區黨委第三書記唐亮、代參謀長袁仲賢、副參謀長周駿鳴。但是,重要的作戰部署,都由唐亮、袁仲賢、周駿鳴轉報陳毅、粟裕。 第十兵團在9月底、10月初提出的作戰方案是「金廈並取」,決定於10月13日「同時發起攻殲金廈兩島」戰鬥,以第二十九軍兩個師、第三十一軍3個師共5個師進攻廈門,以第二十八軍率一八二師並指揮第二十九軍兩個團,「首以兩個團于齊日(8日)攻殲大嶝小嶝之敵,爾後於山後(金門東海岸)古寧頭間,與攻廈門之同時擇點登陸金門島。得手後,繼以一部兵力攻殲小金門之敵」。10月7日,第十兵團將上述方案報告三野。 10月10日,粟裕在北京收到袁仲賢、周駿鳴轉來第十兵團7日的金廈戰鬥部署。粟裕認為,這個「金廈並取」的方案表現有輕敵情緒,用於攻取金門的兵力不足。他在11日的複電中提醒第十兵團指揮員,注意分析金廈兩地敵軍情況和我軍準備程度(尤其是船隻),同時攻取金廈兩地是否有把握,明確指示「總以充分準備有把握的發起戰鬥為宜」,「首求攻殲廈門之敵」。複電全文如下: 七日電十日收悉。同意你們來電部署,依戰役及戰術要求最好是按來電同時攻殲金廈兩地之敵。但請你們考慮:根據金廈兩地敵之兵力及敵之內部情況(劉汝明、王修身之關係如何)及我方準備程度(尤其是船隻),如以五個師攻廈門(有把握)同時以兩個師攻金門是否完全有把握?如考慮條件比較成熟,則可同時發起攻擊,否則是否以一部兵力(主要加強炮火封鎖敵艦阻援兵與截逃)鉗制金門之敵,首求攻殲廈門之敵。此案比較穩當,但有使金門之敵逃跑之最大壞處。究如何,請你們依實際情況自行決定之,總以充分準備有把握的發起戰鬥為宜。 10月17日,唐亮、袁仲賢、周駿鳴報軍委、華東局電,改變了第十兵團「金廈並取」的方案,「決定先攻廈再攻金」,「俟廈門之敵肅清後再殲金門之敵」。戰鬥發起時間推遲到10月下旬。 這時敵情發生重大變化。10月9日,在金門附近的大小嶝島戰鬥中,抓獲有胡璉兵團主力第十一師的俘虜。俘虜供稱,胡璉兵團已有兩個師到達金門。10月12日,又得到確實情報:原在廣東的胡璉兵團奉命增援金門、廈門。同時我軍的準備尚未完成,第二十八軍只收集到運送3個團的船隻。可是第十兵團指揮員沒有重視這些情況,仍決定按原定計劃發起進攻,強調要抓住戰機,搶在胡璉兵團尚未全部到達金門之前發起進攻。第二十八軍於24日黃昏發起進攻,第一梯隊3個團登上金門島。第十兵團向三野司令部報告:已登陸3個半團,25日晚可解決戰鬥。不料第一梯隊到達金門海灘,所有船隻就因為落潮而擱淺,隨即被敵人炮火摧毀。第二梯隊無船可渡,不能增援,只能隔海觀戰。登上金門島的3個團指戰員,在孤立無援的形勢下,與3個軍的敵人浴血奮戰兩晝夜,大部壯烈犧牲。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