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粟裕傳 | 上頁 下頁 |
一五〇 |
|
粟裕預計圍殲逃敵的戰場將在郎溪、廣德、長興地區。敵我到達這個地區的距離和行程,他已經反復測算過了,認為雙方的時間和空間條件相差不多,誰能在時間上搶在前面,提前到達郎溪、廣德、長興地區,誰就贏得了主動權。 為了搶在敵人的前面,使東、中兩集團部隊迅速會師合圍,粟裕和張震於23日至24日晨連發幾道電令,嚴令各部「迅速猛進,阻擊、截擊與尾追」,務須追上敵人主力,完全封鎖敵人退路,圍殲南逃之敵於太湖西岸長興、廣德、郎溪地區。命令的中心就是一個「快」字:快追,快堵,快截,快殲。 三野東西兩線部隊發揚「跑得,打得,餓得」的傳統作風,冒著連綿不斷的春雨,踏著泥濘的道路,晝夜兼程,猛追猛打,將戰役縱深擴展到百餘公里,即將到達長興、廣德、郎溪地區,實現東西對進圍殲逃敵的戰役企圖。 在這個關鍵時刻,發生了要不要繼續追殲逃敵的問題。4月24日,總前委致粟裕、張震電,認為「此次渡江已取得了偉大勝利,但迄今為止敵人被殲不多。我軍應派隊追擊敵人,一面應整頓態勢,克服並停止渡江追擊所形成的紊亂現象」。指令三野「東西追擊部隊到宜興、長興、吳興、廣德地區後,主力即應暫時停止」。同一天,第十兵團指揮員在報告中提出:「估計在宜興、吳興不會有大的戰鬥,不可能在該處包圍敵人,因為敵人退得很快,請決定第二階段作戰計劃,先圍攻杭州,或上海、杭州同時圍攻」。如果按照上述指示和意見去做,這場對整個戰役至關要的追殲戰就可能功虧一簣。 在對這個問題的處理上,粟裕再次表現出機斷專行的指揮風格。他根據總前委指示調整部署,於4月25日10時30分發電報給三野各兵團首長並報總前委、中央軍委,「決定首先殲滅以杭州為中心之敵,孤立上海,爾後再視機會攻上海」。同時指出:「敵四軍、五一軍尚在溧陽地區。如我追擊部隊到達將其截住,則不受此令限制,應機動堅決分割殲滅之。如敵已集結,則先行包圍待命總攻。但九兵團先頭軍應於感日(即27日)前後進至長興、吳興地區,截斷敵之退路,與十兵團會師」。 為了及時掌握戰場情況,指揮追殲逃敵以及解放上海、杭州之戰,粟裕率領三野指揮機關前進到常州。 粟裕指令東西兩線部隊加速鉗形攻勢,力爭將南逃之敵殲滅在郎溪、廣德山區。4月25日,第二十八軍佔領宜興,第二十三軍佔領溧陽,切斷南京至杭州的通道,殲滅蔣軍兩個軍大部3萬餘人。準備撤往杭州的蔣軍5個軍,不敢再沿京杭公路南下,而改向溧陽以西山區逃竄,進入粟裕預設戰場。4月27日,西線第二十七軍通過郎溪、廣德進至吳興地區,28日淩晨與東線第二十八軍會師,完全封閉了合圍口,把蔣軍5個軍的大部分8萬餘人團團包圍在郎溪、廣德之間山區。蔣軍如甕中之鼈,狼奔豕突,四處碰壁,亂作一團。三野部隊猛插猛打,向心突擊,經1天多激戰,全殲逃敵,生俘軍長、副軍長以下官兵5萬余人。 與郎廣追殲戰同時,粟裕向中央軍委和總前委建議,為配合二野在浙贛線的行動與乘敵混亂之際,由第七兵團迅速佔領杭州。經中央軍委、總前委批准,立即付諸實施。粟裕要求第七兵團特別注意設法搶佔杭州大鐵橋,使之不為敵所破壞。他對張震說:錢塘江大橋能過火車、汽車,非常重要。如果破壞了,嚴重影響我軍下一步戰略行動。5月3日,第七兵團部隊順利進佔杭州,秩序井然,雞犬不驚,使這座秀麗的古城完整地回到人民手中。在中共杭州黨組織和人民群眾配合下,在蔣軍開始爆破的關鍵時刻,搶佔了錢塘江鐵橋,保住了向東南進軍的通路。 至此,第三野戰軍勝利完成了渡江作戰任務,共殲滅蔣軍13.9萬余人,解放南京、杭州等大中城市,並造成圍攻上海的有利態勢,粟裕「東西對進,追殲逃敵」的一著神算圓滿實現。 張震在談到渡江戰役時,特別推崇粟裕機斷專行的指揮風格。他說:「他總是堅定不移地在上級戰略意圖下積極地機斷行事,十分果敢地定下大兵團作戰的戰役決心。當敵情有了較大變化,原定方案難以保證上級意圖更好實現的時候,他總是勇於負責,果斷地改變原定決心,在情況緊急時一邊報告、一邊直接指揮部隊行動,有時則獨立處置,事後報告」。「渡江戰役突破敵江防後能迅速轉入追擊,達成對南逃之敵六個軍的戰役合圍,也與粟裕同志機斷行事的優秀指揮素質分不開」。 四、精心設計解放上海的兩全之策。 粟裕說:「對上海採取完整接收,寧可讓敵逃竄。」 1983年上半年,粟裕曾經就身邊工作人員的提問,談到組織指揮上海戰役的指導思想。 有人問:你是什麼時候考慮上海戰役的呢? 粟裕說:淮海戰役一結束就考慮了,渡江以前考慮就更多了。我對渡江和解放上海是通盤考慮的。渡江不緊張,國民黨的江防算不了什麼,那時我們的火力已經超過並壓倒敵人了。當然,我們在戰術上和具體部署上是很重視很周密的。當時考慮的主要是怎樣截住上海的湯恩伯集團。那是一大坨,而且還包不死,他有海上的路可走。這同打濟南是不同的。 粟裕說:上海戰役是我軍在戰略追擊階段最大的一次城市攻堅戰。它是京滬杭戰役的一部分,又是相對獨立的一個戰役。打上海有幾種打法,打爛了是一種打法,不打爛又是一種打法。不能打爛。有人說,上海戰役不要那樣硬攻,把敵人圍困起來就行了,這樣可以減少傷亡。這不對。那樣大的城市,圍起來,人民怎辦?還是要爭取儘早解決。當時解決剩餘的一百萬國民黨軍隊的方式有三種:天津方式,北平方式,綏遠方式。解放上海,基本上是天津方式,但又不完全相同,主要在不把上海打爛了。如果把上海打爛了,對全國經濟建設的影響就太大了。 這是一個既要消滅敵人又要保全城市的指導思想。 在籌劃和部署京滬杭戰役過程中,粟裕反復闡述上述指導思想。在1949年4月6日的白馬廟作戰會議上明確提出:「對上海採取完整接收,寧可讓敵逃竄」。 在郎廣追殲戰即將結束的時候,粟裕就把指揮重心轉移到上海戰役上來。4月29日,他和張震發出致各兵團各軍首長並報總前委、中央軍委的電報,作出肅清殘敵、攻佔杭州和準備奪取上海的部署,指令第九、第十兩兵團擔負攻佔上海的作戰任務。根據中央軍委指示,為使湯恩伯在上海穩住一時期,然後有準備地奪取上海,要求第九、第十兩兵團各部在對上海的接收工作尚未準備充分之前,分別在吳興以南、蘇州以西地區集結,進行城市政策和外交政策教育,部署接收城市的各項準備工作。中央軍委於4月30日複電指示:「部署甚妥,如你們能於一星期內完成此項部署並完成對於攻佔上海的政治準備工作與軍事準備工作,則你們可以立於主動地位」。同時指示總前委「迅速抓緊完成佔領上海的準備工作」(《毛澤東軍事文集》第五卷,軍事科學出版社、中央文獻出版社,1993年12月,第1版,第566頁。)。 上海是中國第一大城市和經濟中心,也是近代歷史上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重要基地。此時集結在上海的國民黨軍隊,有京滬杭警備總司令湯恩伯指揮下的8個軍25個師、30餘艘軍艦、120餘架飛機共20余萬人,擁有縱深數十裡由4000餘個碉堡組成的永久和半永久性工事,以及由外圍陣地、主陣地、核心陣地組成的防禦體系。4月27日,已經宣佈「引退」的蔣介石再次披掛上陣,乘軍艦到黃浦江親自部署上海防務,要求湯恩伯堅守上海6個月。企圖利用這段時間,搶運上海的大量黃金、白銀和其他重要物資到臺灣,同時等待國際形勢變化,利用上海的特殊地位挑起國際爭端,促使帝國主義武裝干涉,借機捲土重來。湯恩伯瘋狂叫囂:「要讓上海成為一次大戰中的凡爾登、二次大戰中的斯大林格勒!如果上海守不住,就要把它搬空、打爛、炸完!」 粟裕分析敵我態勢和全國戰局,認為解放上海之戰有三種可供選擇的打法。 第一,圍困戰法。解放戰爭後期,我軍對內地的若干城市採用了此種戰法。但是上海情況特殊,有6叩萬居民,生活資料依靠外地運入,尤其是糧食和煤炭,所需數量很大。如果長期圍困,不僅人民沒有吃的,工廠機器不能運轉,連自來水都沒得喝,人民的生活將陷入絕境。而敵軍則有海上通道,我們圍不死。從戰略上考慮,我軍渡江以後,應當力爭迅速解放全國。所以,長期圍困的戰法是不可取的。 第二,選擇敵人防禦薄弱的蘇州河以南實施突擊。這一戰法,雖避開了敵人設防的重點吳淞,傷亡也可能減少,但主戰場將在市區,城市會被打爛。所以,這一戰法也不可取。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