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粟裕傳 | 上頁 下頁 |
一四五 |
|
二是鬥爭更加複雜。這次渡江作戰是在國共兩黨重開和平談判的政治背景下進行的。蔣介石玩弄「求和」、「引退」陰謀,企圖保住江南半壁江山,伺機捲土重來。長江沿岸,特別是京滬杭地區,是國民黨反動統治的政治、經濟中心,也是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重要基地,對戰後新中國的建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這次渡江作戰不是單純的軍事行動,而是軍事鬥爭與政治、經濟、外交鬥爭相結合的複雜鬥爭。它不僅要與國共兩黨的和平談判密切配合,而且要準備對付帝國主義者可能的武裝千涉;不僅要在軍事上打敗敵人,還要在政治上打垮敵人;不僅要取得戰爭的勝利,還要考慮到戰後的經濟恢復和建設問題。三是作戰方法不同。這次渡江作戰,是在人民解放軍佔有強大優勢條件下,採取以實擊實的戰法,大部隊公開地、寬正面地強渡。作戰地域之廣闊,參戰兵力之眾多,作戰方式之複雜多變,不僅在解放戰爭史上是空前的,在中國以至世界戰爭史上也是罕見的。僅第三野戰軍參戰部隊就有65萬人,擔負著700餘公里正面、300餘公里縱深的作戰任務,既有江河進攻戰,又有野戰迫殲戰,更有解放戰爭中最大的城市攻堅戰,要求進行更充分、更扎實、更科學、更嚴密的準備。 華東野戰軍渡江作戰的準備工作,早在1948年初就開始進行了。那時,粟裕雖然建議並經中共中央批准暫不渡江南進,但並沒有放鬆渡江南進的準備。他組建了渡江先遣縱隊,先後派出幾百名幹部到沿江地區開展工作,一個加強營和200余名幹部到皖南,請東北解放區代為購置了一批改裝木船為汽船的引擎。濟南戰役結束當天,粟裕就指令渡江先遣縱隊南進到淮河以南、長江北岸,後來又派出幾個加強營到皖中、蘇中地區,在中共地方黨組織和遊擊隊配合下,廣泛發動群眾,進行調查研究,偵察沿江敵情,勘察沿江地形,對長江渡口、水文以及相連的河湖港漢進行了詳細勘測並繪製成圖。這些工作,對於制定正確的作戰方案、保證大部隊順利渡江起了重要作用。 淮海戰役一結束,粟裕就把精力集中到渡江作戰上來。他分析敵我戰略態勢,反復思考渡江作戰方案,加緊進行各項準備工作。 1949年1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通過毛澤東起草的《目前形勢和黨在一九四九年的任務》的決議,決定「幾個大的野戰軍必須休整至少兩個月,完成渡江南進的諸項準備工作。然後,有步驟地穩健地向南方進軍」。1月12日,中央軍委電示華野和中野休整兩個半月,「完成渡江作戰諸項準備工作,待命出動」。 1949年1月中旬,根據中央軍委關於統一全軍編制、番號的決定,華東野戰軍進行整編,改稱第三野戰軍,下轄第七、第八、第九和第十的四個兵團、16個軍、1個特種兵縱隊,粟裕任副司令員兼第二副政委,在陳毅司令員兼政委不在三野期間,仍擔任代司令員兼代政委職務,並主持三野前委工作。2月兼任華東軍區副司令員。3月任中共中央華東局常委委員。2月9日,粟裕以代司令員兼代政委名義頒發第三野戰軍各兵團、軍師編制序列番號命令。 1月19日至26日,粟裕主持召開第三野戰軍前委擴大會議(亦稱第一次賈汪會議),傳達貫徹中共中央政治局1月8日會議精神,著重部署了渡江作戰的準備工作。粟裕在《淮海戰役的偉大勝利和華野一九四九年六大任務》的報告中指出:「淮海戰役以後,中央給我們新的光榮任務:打過長江去,解放全中國。我們兩個月休整,一切是為了打過長江去,一切是為了如何渡過長江。能不能順利地打過長江,決定於此次休整的好壞。如果休整不好,則過江困難;如果休整得好,則渡江容易。過江不能光憑勇敢,還有許多技術問題、思想問題、物質準備問題,都要解決」。「現在蔣介石『引退』了,敵人內部混亂不堪,正是我們發起衝鋒打倒敵人的最好機會。因此,休整時間也可能縮短」。「毛主席說,再有一年左右可以從根本上打倒國民黨。如果打得好一些,時間還要縮短。只要渡江準備早日完成,在京滬地區進行一兩個戰役,也許年底就結束全國戰爭」。他指出,必須適應戰爭發展的要求,加強部隊的正規化現代化建設。今後作戰規模更大,更需要高度集中,與兄弟兵團密切協同,必須遵照統一的編制、番號、制度條令、法規手續行事,不得自作主張,各自為政。要組織部隊學習新的作戰方法,針對南方山地多、河川多、森林多、雨水多、道路少的特殊情況,學會河川戰、山地戰以及雨季作戰的方法。要培養大批新幹部和技術人才,組織部隊學習使用新式武器,來制服敵人可能使用的軍艦、坦克、飛機和噴火器等現代武器。他還強調指出,在京滬杭地區作戰,更要正確執行黨的各項政策,嚴肅群眾紀律,把做群眾工作看作與殲滅敵人同等重要的任務,不僅要用槍桿子去消滅敵人,而且要用政治工作去消滅敵人,爭取軍政全勝(《粟裕軍事文集》,解放軍出版社,1989年7月,第1版,第452—467頁。)。 這次會議以後,第三野戰軍渡江作戰的準備工作隨即全面展開。首先是政治思想準備,廣泛深人地進行以「將革命進行到底」為中心的形勢任務教育,新區政策、城市政策和紀律教育,以及與江南地方黨組織和遊擊隊會師的教育。其次,展開全面的戰役戰術偵察活動,組織軍師幹部率領偵察隊到江邊偵察,調查預定渡江地段的敵情、地形、水情、天候,為制定渡江作戰計劃提供依據。第三,進行以強渡長江作戰為重點的戰術技術訓練,召開戰術研究會,研究山地、河川作戰特點和戰術技術問題。第四,協同地方黨政機關籌集船隻,動員船工、漁民隨軍參戰,按照突擊、火力、運輸3種船隊分別編組訓練。第五,協同地方黨政機關開展大規模的支援前線工作,籌集糧草,修復道路,疏河開壩,組織龐大的群眾支前隊伍。 1月中旬,經中央軍委批准,第三野戰軍一個兵團南下。第三野戰軍各部和蘇皖地方部隊先後解放蚌埠、合肥、揚州,席捲江北,飲馬長江,直接威脅國民黨統治中心南京。 蔣介石面對軍事上節節敗退、政治上眾叛親離的形勢,被迫宣告「引退」,將總統職務交給副總統李宗仁代理,國民黨政府宣佈以中共中央所提八項條件為基礎進行和平談判;同時加緊部署長江防禦體系,從上海到宜昌的1800公里戰線上擺出一字長蛇陣,由湯恩伯、白崇禧兩大集團70萬人馬加上2個海軍艦隊、4個空軍大隊擔任長江防務,企圖阻止人民解放軍渡江南進,保住江南半壁江山,伺機捲土重來。 2月3日,中共中央電示:國民黨有在京滬線組織抵抗及放棄該線將主力撤至浙贛路一帶之兩種可能,我們必須有應付兩種可能的準備。「如果證明今後國民黨仍然採取在京滬組織堅決抵抗方針,則我應按原計劃休整至三月底止(華野、中野)準備四月渡江,否則我應作提前渡江一個月行動準備。華野、中野應休整至二月底止,準備三月即行渡江作戰,佔領京滬地區」。粟裕立即作出部署,指令三野各部加速完成整編和渡江準備工作。 2月9日,粟裕到河南商丘參加總前委會議。這次會議,根據中共中央2月3日電示討論和決定了渡江作戰部署。一致認為,渡江時間以在3月半出動,3月底開始渡江作戰為最好。戰役部署,確定以三野4個兵團和二野1個兵團為第一梯隊,三野4個兵團分別在江陰、揚州段,南京東西段,蕪湖東西段,銅陵、貴池段展開,二野1個兵團在安慶東西段展開。二野另兩個兵團除以1個軍進至黃梅、宿松、望江段佯動外,其餘5個軍作為總預備隊。建議第四野戰軍3個軍約20萬人迅速南下,於3月底進至武漢附近,牽制白崇禧,配合三野、二野作戰。總前委提出,渡江作戰「預定的突破重點位置,擬在蕪湖、安慶地段」。至於張黃港至三江營地段,究竟是作為重點突破地段,還是作為輔助突破地段,要熟悉該地情況的粟裕作進一步考慮,作出決心和部署。總前委當天就將會議討論意見報告中央軍委和華東局。中央軍委2月11日複電指示:「同意你們三月半出動,三月底開始渡江作戰的計劃,望你們按此時間準備一切」。同時決定:「總前委照舊行使領導軍事及作戰的職權,華東局和總前委均直屬中央」(《毛澤東軍事文集》第五卷,軍事科學出版社、中央文獻出版社,1993年12月,第1版,第500頁。)。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