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粟裕傳 | 上頁 下頁
一四一


  黃百韜兵團被殲滅的消息猶如晴天霹靂,使南京、徐州亂作一團,國民黨最高統帥部急忙尋求對策。11月23日,蔣介石電令劉峙、杜聿明到南京參加官邸會議,決定採用國防部提出的作戰方案:「徐州方面以主力向符離集進攻,第六兵團及第十二兵團向宿縣進攻,南北對進,一舉擊破共軍,以打通徐蚌間交通」。這個部署,與粟裕11月20日電的估計完全相同。

  劉峙、杜聿明回到徐州,立即下令邱清泉、孫元良兩兵團沿津浦路東西兩側向符離集攻擊前進。粟裕部署在徐州以南的7個縱隊加兩個旅早已嚴陣以待。經過3天激戰,邱、孫兩兵團僅僅前進10到15公里。蔣介石得知此情,暴跳如雷,一天幾次電話,嚴令杜聿明與黃維、李延年「克日會師于符離集」。然而在華野部隊的頑強阻擊下,邱、孫兩兵團到第三天就不能再越雷池一步了。

  南線蔣軍的情況也不妙。11月25日,蔣介石派顧祝同到蚌埠督戰。當天,黃維兵團就被中野7個縱隊包圍在雙堆集地區。李延年兵團和劉汝明兵團剛剛前進到澮河以北的任橋地區,就受到華野4個縱隊迎頭痛擊。11月26日,華野第十三縱隊和江淮軍區兩個旅攻克任橋東面的靈璧,全殲臨時劃歸李延年指揮的國民黨第十二軍第二八三師,威脅李、劉兵團側背。李延年、劉汝明眼看大勢不妙,立即指揮北進部隊縮回澮河以南。

  在華野和中野兩大野戰軍密切協同下,蔣介石的南北對進、打通徐蚌線的計劃剛剛出籠,就宣告破產了。

  在第二階段作戰中,徐州敵人的動向一直是粟裕最為關注的問題。他分析敵我態勢,認為杜聿明集團的下一步行動有兩個可能,一個是固守徐州,一個是突圍。蔣介石後方已無機動兵力,放棄徐州的可能性較大。敵人突圍對我並非不利,讓他離開烏龜殼再消滅他是最好不過的。如果敵人固守徐州,以堅固設防的大城市為依託,將加大我軍殲滅該敵的難度。因此決定不把敵人堵死在徐州,而準備對付敵人突圍。

  11月28日,中央軍委來電指出:「黃維解決後,須估計到徐州之敵有向兩淮或向武漢逃跑可能」(《毛澤東軍事文集》第五卷,軍事科學出版社、中央文獻出版社,1993年12月,第1版,第289頁。)

  接到中央軍委的電報,粟裕進一步分析敵我態勢,認為徐州之敵有不待黃維被殲滅就放棄徐州的可能,並且判斷敵人突圍有3個可能的方向:一是沿隴海路向東,經連雲港海運南逃,優點是可以迅速擺脫被殲滅的命運,但要迅速解決裝載3個兵團的船隻和碼頭是困難的,如遭我尾擊則會陷入背海作戰的境地,有被全殲危險。二是直奔東南走兩淮,經蘇中轉向京滬,優點是可避開我軍主力,但這一路河川縱橫,要經過水網地區,不便於大兵團、重裝備行動,而且都是我老根據地,將陷入我地方軍和民兵包圍之中。三是沿津浦路西側繞過山區南下,這一帶地形開闊,道路子坦,便於大兵團、重裝備行動,距黃維兵團又近,可以同李延年、劉汝明相呼應,南北對進,既可解黃維之圍,又可集中兵力防守淮河,可謂一箭雙雕,缺點是將遭到我兩大野戰軍的強大打擊。不過,敵人總是過高地估計自己的力量,走這一路的可能性最大。如果杜聿明與黃維會合,戰場形勢將發生不利於我的重大變化,所以是對我們威脅最大的一著。因此,在兵力部署亡,要把重點放在敵人向西南逃竄這一種可能上。

  粟裕的判斷和部署於11月29日上報中央軍委、劉陳鄧和華東局。中央軍委第二天複電指出:「各項估計及意見均甚好」(《毛澤東軍事文集》第五卷,軍事科學出版社、中央文獻出版社,1993年12月,第1版,第295頁。)

  正當粟裕根據上述判斷調整北線部署的時候,中央軍委發來電報,指出徐州蔣軍「逃跑的方向以兩淮或連雲港兩處為最大」,指令華野「必須馬上有所準備」,「務使敵人不能向這兩個方向逃跑」。

  接到這個電報,粟裕感到左右為難。他雖然認為敵人不會由這兩個方向逃竄,但是中央軍委已有明確指示,萬一敵人真的從這兩個方向逃竄,而自己部署失當,個人貽誤軍機且不說,勢將影響同敵人進行戰略決戰。相信這個判斷吧,如果杜聿明向西南走,與黃維會合,後果更難設想。經過再三分析比較,粟裕確認,徐州之敵走兩淮和連雲港的可能性不大。於是下定決心,把華野在北線的7個縱隊部署於徐州以南津浦路東西兩側,把注意的重心放在西南方向。他認為,採取這樣的部署,即使杜聿明集團向兩淮或連雲港方向逃竄,受地形條件的限制,逃跑的速度也不會快,我們也可以趕得上。

  粟裕布下天羅地網,只待杜聿明集團來投。

  11月28日,蔣介石急令劉峙和杜聿明到南京密商,決定撤出徐州,經徐州西南的永城轉到淮河以北的蒙城、阜陽地區,然後依託淮河向北攻擊,以解黃維兵團之圍。杜聿明返回徐州,決定在11月30日全面發動佯攻以迷惑解放軍,當天晚上秘密撤出徐州。

  杜聿明對他這一手頗為得意,自吹以神速的行動決定了撤退大計。他對邱清泉、李彌、孫元良說:「預料這次迅速決定撤退的行動是成功的。依照共軍平日作戰的規律,每經過一次激烈的戰役,至少有兩個月以上的休整。我看共軍只可能有一小部分部隊留置在徐蚌地區,切斷我軍的補給線並牽制我軍的行動,決不可能在吃掉黃百韜兵團以後,還未曾消化得了,就有持續作戰的能力。兵貴神速,這次撤退的行動正鑽在他們大戰後的間隙中,達成預定的任務,以退為守,以救出黃維兵團為目的。」(《淮海戰役親歷記》,中國文史出版社,1996年1月,第1版,第95頁。)

  11月28日這一天,正逢杜聿明的母親七十大壽。蔣介石授意在上海、徐州為杜母祝壽。劉峙請杜聿明點戲,杜用手一點,二人相視哈哈大笑。

  杜聿明點的是《空城計》。

  然而,粟裕不是司馬懿。

  11月30日晚上,杜聿明剛剛撤出徐州,攻進徐州機場的華野第十二縱隊就從機場空無一人的情況判斷敵人已經撤出徐州。緊接著,各條渠道的情報紛至遝來:敵人已經撤出徐州,向西南方向逃竄。

  粟裕立即作出追殲逃敵的部署,一面上報中央軍委和劉、陳、鄧,一面下令華野各個縱隊火速追擊。除了北線的7個縱隊以外,加上從南線抽出的3個縱隊以及從山東調來的渤海縱隊,總共11個縱隊,採取多路多層尾追、平行追擊、迂回截擊、超越攔擊相結合的戰法,全面兜圍杜聿明集團30萬人馬。粟裕的部署是網開三面:「你向西去也好,向北去也好,向東去也好,就是不讓你向南」。他把可以集中的兵力都用在西南方向上,其他方向都唱「空城計」。到12月4日,只用5天時間,就把杜聿明集團30萬人馬團團包圍在陳官莊地區,並於12月6日全部殲滅向西南方向突圍的孫元良兵團。

  在料敵如神、用兵神速的粟裕面前,杜聿明自以為得計的「空城計」唱砸了。

  這時,粟裕才松了一口氣。「非常危險啊!」幾十年後,粟裕談到這次追擊時說,「儘管我們估計到了他們的撤退方向,卻沒有想到他們撤得這麼快。萬一讓他們30萬部隊撤到淮南,問題就大了。」

  在粉碎敵人徐蚌線南北夾攻和追擊杜聿明集團的同時,粟裕還時刻關注著圍殲黃維兵團的作戰,特別關心圍殲黃維兵團的時間。當時劉、陳、鄧估計,3天就可以全殲黃維兵團。粟裕根據打黃百韜的體會認為,黃維兵團被合圍以後,我軍難於以野戰手段迅速達成全殲,勢將轉入以近迫作業為主的陣地攻堅戰。黃維兵團比黃百韜兵團裝備精良,戰鬥力較強,3天消滅它是不可能的。如果時間拖長了,杜聿明再跑出來,與黃維會合,仗就不好打了。因此,對圍殲黃維兵團的時間要作足夠的估計。他把這一點作為部署華野鉗制、阻擊作戰的出發點。

  12月1日,總前委與華野指揮部之間的電話接通。粟裕剛向陳毅問好,陳毅便打斷他的話說:「你先不要說。我問你一個問題:你們打黃百韜用的是什麼辦法?」

  原來圍殲黃維兵團的戰鬥也遇到了圍殲黃百韜兵團初期的問題,部隊由運動戰轉為攻堅戰,一時不能適應,進展較慢,傷亡較大。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