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粟裕傳 | 上頁 下頁 |
一四二 |
|
粟裕說:「近迫作業啊!挖坑道,迫近敵人陣地,然後突然發起攻擊,分割殲滅它。」他向陳毅詳細介紹了華野在圍殲黃百韜的戰鬥中改進戰法,由運動戰轉為村落攻堅戰的情況。 陳毅連說:「好!好!」轉身對劉伯承、鄧小平說:「你們都聽到了吧?我看是好辦法。」 這次通話以後,劉伯承、陳毅、鄧小平決定,在圍殲黃維兵團的戰鬥中,調整部署,改進戰法,「立即使用華野之七縱、十三縱(預備隊)加入進攻,其戰法仍採用碾莊經驗」(《淮海戰役》第一冊,中共黨史資料出版社,1986年1O月,第1版,第228頁。)。 12月上旬,華野得到情報:武漢的宋希濂兵團將要東移浦口,向蚌埠開進;蔣介石派他的兒子蔣緯國帶領裝甲部隊到達蚌埠,增援黃維兵團;杜聿明向蔣介石建議,抽調幾個軍空運蚌埠,與李延年、劉汝明合股北援。而當時華野和中野兩大野戰軍分別在三個戰場作戰,兵力均感不足。粟裕認為,不論杜聿明的建議能否實現,即使只有宋希濂兵團趕到,我南線阻擊部隊必更吃緊。萬一出亂子,勢必影響對黃維作戰。他估計圍殲杜聿明集團還需要半個月到20天時間,可以首先集中兵力殲滅黃維兵團,然後再集中兵力殲滅杜聿明集團。 12月10日早晨,他和陳土榘、張震聯名,把上述分析和意見上報劉伯承、陳毅、鄧小平並中央軍委、華東局,「建議再由此間抽出一部分兵力,以求先解決黃維」,然後「再集中華野解決杜、邱、李兵團」(《粟裕軍事文集》,解放軍出版社,1991年7月,第1版,第428頁。)。 劉、陳、鄧接到粟、陳、張電報,立即通過電話與粟裕等人商定,由華野再抽3個縱隊和炮兵一部參加對黃維的作戰。當天晚上,就由華野參謀長陳士榘率領南下。出發之前,粟裕特別交代,繳獲的武器裝備,一支槍一粒子彈也不留,全部交給中野。 5天以後,12月15日,圍殲黃維兵團的戰鬥勝利結束。 與此同時,華野又將李彌兵團殲滅近半,將邱清泉兵團殲滅三分之一。 在淮海戰役過程中,特別是第二階段作戰中,已經深入到淮南敵後的華野先遣縱隊發揮了重要作用。 這個縱隊,是根據粟裕的指示,於1948年4月組建起來的,由華野司令部1個加強營偵察部隊和第一、第四、第六3個縱隊各抽調1個加強營組成。孫仲德任司令員,譚啟龍任政治委員,華野司令部偵察科長嚴振衡兼參謀長。粟裕要求先遣縱隊在組織上適應戰略偵察和敵後鬥爭的需要,人員要精幹,武器要精良。按照這個要求,所有幹部一律降一級任職,師長擔任團長,排長擔任班長,戰士則由正副班長和老兵充當,共產黨員占百分之七八十。9月24日,粟裕建議舉行淮海戰役的同一天,就電令先遣縱隊南渡淮河,進入淮南敵後開展遊擊戰爭,為大軍南下和渡江作戰創造有利條件。11月19日,在即將發起淮海戰役第二階段作戰的關鍵時刻,粟裕電示先遣縱隊,要他們堅持淮南敵後遊擊戰爭,以配合主力作戰為中心任務,協同江淮軍區部隊破襲津浦路徐蚌段,切斷徐州之敵南逃、寧漢之敵北援的通路,鉗制李延年、劉汝明兩兵團增援徐州杜聿明集團和黃維兵團的行動。 先遣縱隊出色地完成了任務。他們把對津浦線的破襲戰貫穿于淮海戰役全過程,使蔣軍始終未能發揮津浦路的作用,使李延年、劉汝明兩兵團不能放膽北進,直接配合了圍殲黃維和阻擊李延年、劉汝明的作戰。淮海戰役結束以後,他們又與蘇皖地方部隊並肩作戰,在津浦路兩側阻擊南逃之敵,乘機解放了合肥以及江蘇、安徽兩省江北大小城市,並為後來的渡江作戰作了必要的準備。 在淮海戰役第二階段,粟裕度過了他戰役指揮上最緊張的時刻。華野一肩三副重擔。作為華野代司令員兼代政委,粟裕深知肩上責任重大,不敢稍有鬆懈。戰場情況複雜多變,上下左右對戰局的估計和處置不同,要求他獨立地作出判斷,設計應付各種情況的對策,頻繁調整部署,及時轉用兵力。特別是黃維兵團已被圍住,杜聿明集團未被圍死的時候,中央軍委指令華野立即殲擊李延年兵團,這使他感到極度緊張。他擔心打上了李延年,而圍殲黃維的戰鬥不能迅速結束,北線7個縱隊又難以完成圍殲杜聿明的任務。當時主攻戰場與阻援戰場相距只有五六十公里。如果讓杜聿明與黃維打通聯繫,將給全域帶來難以預料的後果,勢必影響把蔣軍主力殲滅在長江以北的戰略意圖的實現。為此他日夜守候在指揮所裡,密切注視戰局的發展,設想臨機處置的方案,度過了極度緊張的7天7夜。後來,李延年行動不積極,我軍一動,他就後縮,沒有打上。粟裕說:「幸虧沒有打上,當杜聿明突圍時我們才得以從南線抽調3個縱隊,與北線的7個縱隊,加上剛剛南下的渤海縱隊,共11個縱隊,一起參加兜圍。在使用兵力上已經達到極限了。」 粟裕當年身邊工作人員回憶:打起仗來,粟裕幾天幾夜不睡覺是常有的事。他6次負傷,兩次傷在頭部,有塊彈片一直留在頭顱內。戰傷的後遺症和過度的勞累損傷了他原本健壯的身體,剛到中年就患有高血壓、腸胃病和美尼爾氏綜合症,經常頭暈頭痛,靠戴著健腦器工作。高血壓、美尼爾氏綜合症發作時,血壓高達180至200毫米水銀柱,戴上健腦器也不起作用,他就冒著大雪紛飛的嚴寒,一次又一次地用冷水澆頭。身邊工作人員問他:「首長,你頭痛起來是什麼感覺?」他說:「啊呀,不好受。頭昏目眩,噁心嘔吐,每根頭髮都像針紮一樣,手都不敢碰。」在追擊杜聿明的時候,有幾天實在支持不住了,他不得不躺在擔架上指揮。身邊工作人員說:「粟司令就這樣靠堅強的毅力堅持思考和指揮,這是常人難以想像的,是醫學上的奇跡。要知道什麼是無私奉獻、忘我工作嗎?粟司令就是活的榜樣!」 五、再獻解決百萬人吃飯問題良策。 總前委第一次全體會議策劃即將到來的渡江作戰。 粟裕指揮華野11個縱隊完成對杜聿明集團的包圍以後,就把他的指揮所向前推進到緊靠包圍圈的蔡凹。 蔡凹位於安徽蕭縣和河南永城交界處,是黃淮平原上一個普通農村。粟裕的指揮所設在小村北部一座土坯砌成的北房裡。窗前有一棵枝幹光禿的石榴樹。 這些天來,粟裕心情輕鬆愉快。他給杜聿明集團設置的包圍圈,縱深陣地一般有六七層,最淺的地方也有五層。杜聿明集團30萬大軍已如甕中之鼈。 12月12日,毛澤東為中央軍委起草致劉、陳、鄧、粟、譚的電報,提出:「黃維殲滅後,請劉、陳、鄧、粟、譚五同志開一次總前委會議,商好在邱李殲滅後的休整計劃,下一步作戰計劃及將來渡江作戰計劃,以總前委意見帶來中央。」(《毛澤東軍事文集》第五卷,軍事科學出版社、中央文獻出版社,1993年12月,第1版,第382頁。) 自11月16日中央軍委決定成立總前委以來,總前委還沒有開過一次全體會議,劉、陳、鄧與粟、譚之間只靠電報電話聯絡和協商。 12月17日,總前委第一次全體會議在蔡凹華野指揮部舉行。粟裕為這次會議作了周密的準備,安排會場和劉,陳、鄧、譚及其隨行人員的住房,派參謀到濉溪公路交叉口迎接,還特地派人到符離集買來兩筐燒雞。 當天晚上,劉、陳、鄧來到蔡凹。老首長老戰友久別重逢,分外親熱,互相問候,笑聲不斷。 粟裕和劉伯承已有17年沒有見面了。17年前,劉伯承是中央紅軍學校的校長兼政委,粟裕由紅四軍參謀長調到學校任學員隊隊長。相處時間雖然不長,但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粟裕緊緊握住劉伯承的手說:「劉校長,我們有17年沒見面了!」 「啊,對,對。那時你才20多歲,現在都鬍子八茬了!哈哈哈哈……」 陳毅與粟裕分別剛過半年,看到粟裕比過去更加消瘦,讓隨行醫生馬上給他檢查身體。醫生心痛地說:「粟司令,看你瘦成這個樣子!」 粟裕笑笑說:「打完這一仗,就可以休息一下了。」 總前委會議從17日晚上開始,18日結束。因為淮海戰役的下一步作戰殲滅杜聿明集團已是穩操勝券,所以著重討論了未來的渡江作戰和部隊整編問題,並且決定由粟裕和張震負責起草渡江作戰計劃。第二天,劉伯承和陳毅就攜帶總前委的意見到西柏坡中共中央開會。 在淮海戰役第二階段,糧食供應成了關係戰役勝負的一個關鍵問題。華野、中野兩大野戰軍和地方部隊、支前民工雲集豫皖蘇第三分區狹小地區內,吃飯人數達到一百三四十萬人,還不包括不斷增加的俘虜在內。由於戰線迅速西移,部隊調動頻繁,加上華東、華中、中原和冀魯豫四個根據地之間沒有統一的協調機構,使糧食供應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早在11月23日,中央軍委提出「隔斷徐蚌殲滅劉峙主力的總方針」時,就指出:「解決糧食問題是實行此項總方針的重要環節」(《毛澤東軍事文集》第五卷,軍事科學出版社、中央文獻出版社,1993年12月,第1版,第267頁。)。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