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粟裕傳 | 上頁 下頁
一三二


  在攻城作戰部署上,曾經發生重點放在西面還是放在東面的爭論。粟裕堅持把攻城重點放在西面。他分析王耀武的兵力部署,尋找他作戰部署的弱點和要害,從而選擇集中使用兵力的重點。王耀武把濟南劃分為東西兩個守備區,東守備區由國民黨中央軍5個旅擔任守衛,西守備區由吳化文的整編第九十六軍等雜牌部隊5個旅另兩個總隊擔任守衛,在兵力部署上東強西弱,顯然以東線為作戰部署的重點。西線的吳化文戰前已有棄暗投明表示,如能在戰場起義,就可以使敵人西部防線出現缺口。飛機場也在城西,我軍攻下機場,不僅可以切斷敵人的空中補給線,斷絕敵人的兵力和物資來源,造成「甕中捉鼈」之勢,而且還會給敵人以精神上的嚴重打擊。所以,西線就成為敵人作戰部署的弱點,也是他的要害。我們攻其弱點和要害,就可以打亂敵人的部署,還可以促使吳化文起義。針對敵人防區廣闊、兵力分散、機動兵力少的弱點,粟裕將攻濟部隊分為東西兩個集團,實行鉗形攻擊,同時並進,多路突擊,連續進擊,使敵人難以判明我軍主攻方向,不給敵人以喘息時間。同時利用敵人內部矛盾,軍事打擊與政治瓦解相結合,爭取吳化文起義。他特別強調,將攻城兵力首先重點使用於西線,以迅速攻佔機場為第一作戰目標。為了保證西線作戰有足夠的兵力,粟裕決定從總預備隊第十三縱隊抽調一個師或更多的兵力加入攻擊機場的戰鬥。

  在戰役即將發起時,許世友、譚震林提出從西線抽調一個縱隊到東線。粟裕堅持仍按原定部署實施。他指出,集中兵力的原則是對的,但要使用在重點上,再次強調「總以能迅速攻佔機場為第一步作戰目標」(《粟裕軍事文集》,解放軍出版社,1989年7月,第1版,第382頁。)。粟裕後來談到這一點說:「毛澤東同志說集中兵力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我的體會,如何判斷和選擇重點是關鍵」(《粟裕戰爭回憶錄》,解放軍出版社,1988年11月,第1版,第582頁。)

  為了打好這關鍵的一仗,粟裕特地由大柏集趕到西兵團駐地,參加他們的作戰會議,研究制定西線作戰方案,並在營以上幹部大會上作動員報告。他在報告中指出,西兵團的任務是奪取吳化文守備的機場和商埠等地段以後,攻向老城。濟南雖然不是一座「固若金湯」的城市,但它畢竟有王耀武的10萬重兵把守,有日寇佔領時期和近期王耀武搶修的堅固防禦工事。因此,我們既要藐視敵人,樹立必勝的決心和信心,又要不犯輕敵的錯誤。吳化文受我政策感召,可能率部起義。但是我們奪取濟南戰役的勝利決不能寄希望于吳化文的起義,而要毫不動搖地建立在打的基礎上。要採取穿插迂回、大膽楔人、打開口子、突人縱深、分割圍殲的戰法,支解敵人的防禦體系,「打到濟南府,活捉王耀武」。

  華野把攻擊的重點放在西面,這確實是致敵於死命的一招。王耀武也料到了這一點。他判斷「解放軍的主力在西,先集中力量取下飛機場,以截斷守軍空運」。於是,急令他的總預備隊抽調兩個旅向西增援。這樣一來,恰好為華野東線作戰造成了有利條件。

  9月16日夜,正是中秋節前一天,秋高氣爽,月明如晝。王耀武和他手下將領忙於準備過節月餅。華野東西兩兵團按照預定計劃同時發起攻擊。經過一夜激戰,東兵團以出乎王耀武意料的速度,迅速攻佔王耀武視為濟南屏障的茂嶺山、硯池山。

  華野東線攻勢迅猛淩厲,王耀武又錯誤地判斷形勢,以為華野主攻方向在東線,急忙把已經調到西線的兩個旅調到東線,並將原來部署在飛機場以西的一個旅調到商埠加強城防。這樣一來,又給華野西線作戰造成了有利條件。

  華野西線兵團以排山倒海之勢迅速掃清敵人外圍據點,並用炮火控制了西郊機場,切斷了敵人的空中通道。軍事進攻和政治爭取相結合,促使吳化文率領3個旅兩萬餘人起義,在敵人的西部防線打開了一個大缺口。

  王耀武堅守濟南的信心動搖了,連忙發電報給蔣介石,請示「可否一舉突圍」。蔣介石複電,要他「堅守待援」。王耀武無奈,重新調整部署,作垂死掙扎。

  粟裕認為,以西線為重點攻城目的已經達到。為了不給敵人喘息機會,決定乘敵人調整部署之機迅速擴大戰果,指令攻城集團實行東西對進,充分發揮鉗形攻勢的作用,向商埠和城區猛攻。9月20日,他在給攻城集團指揮員的電報中指出:「戰局可能迅速發展,望令各部就現勢以三、十及十三縱並力向商埠攻擊,得手後,則全力攻城」。

  在向商埠攻擊過程中,圍攻郵電大樓(第二綏靖區司令部駐地)的戰鬥打得十分激烈。經過反復較量,華野攻城部隊終於把負隅頑抗的蔣軍1個團統統消滅,戰士們沖進第二綏靖區司令部大樓。豫東戰役中的解放戰士熊金髮第一個沖上樓頂,從旗杆上扯下青天白日旗。在戰士們的歡呼聲中,那面破旗伴著硝煙飄落下地。

  在熊金髮背後,是他的排長。這位來自蘇中老根據地的青年幹部,對粟裕懷有深厚的感情,高興時喜歡說:「我們是粟司令的戰士。」批評人時常講:「你自己看看,哪一點像粟司令的兵!」熊金髮轉過身來問:「排長,我像不像粟司令的兵?」排長響亮地回答:「你是粟司令指揮下的英雄戰士!」

  從20日到23日,華野攻城部隊攻佔商埠和外城,緊接著向內城發起總攻。

  9月22日,粟裕為防止濟南守敵突圍逃跑作出部署,命令第十一縱隊進至萊蕪地區,第六縱隊進至新泰地區,蘇北兵團抽一個縱隊進至蒙陰桃墟地區,組成3道截擊線,命令第一縱隊主力于濟甯、兗州間機動,配合攻城部隊,截擊濟南突圍之敵。

  王耀武看到大勢已去,丟下他的殘兵敗將,化裝潛逃。可是他終於不能逃出人民戰爭的天羅地網,剛剛逃到壽光縣,就被當地民兵活捉了。

  在阻援打援戰場上,粟裕採取「夾運(河)而陣」的作戰部署,把打援集團的18萬部隊分別部署於運河兩岸。在運河以西,配置兩個縱隊另兩個旅,利用水窪地帶易守難攻的有利地形,構築四道防線,堅決阻擊由魯西南北犯之敵。在運河以東,配置6個縱隊另4個團,將打援戰場選擇在運河以東的鄒縣、滕縣之間,準備殲滅由運河以東或沿津浦路北進的援敵,以殲滅邱清泉的五軍為主要作戰目標。粟裕認為,這種部署的好處是:無論敵人沿津浦路還是沿運河兩岸北進,都不容易靠攏,而易於被我各個分割殲滅;我軍以兗州為中心佈陣,主力部隊轉移方便;打援戰場距濟南較遠,有利於保障攻濟部隊作戰,也有利於爾後擴大戰果。

  後來得知,指揮邱、黃、李3個兵團增援濟南的徐州「剿總」副總司令杜聿明,果然隨著粟裕的指揮棒行動。他自作聰明地採取聲東擊西的策略,揚言主力沿津浦路北進,實際上大部沿運河東岸北進。如果他放膽北進,正好投入粟裕預設打援戰場。但是,他們得知華野有強大打援兵團嚴陣以待,又懾於豫東戰役區壽年兵團被殲的命運,雖經蔣介石一再嚴令督促,仍然遲遲不敢向前推進,每天只緩緩前進一二十華里,避免與華野打援集團交戰。直到華野攻克濟南,邱清泉兵團才進至魯西南的成武、曹縣地區,而黃百韜、李彌兩個兵團則尚在徐州地區集結過程中。邱清泉得知濟南失守,連忙縮回徐州,商丘一帶。

  在阻援打援戰場上,國民黨援軍雖然逃脫了被殲滅的命運,華野卻也達到了堅阻援敵使其不能迫近濟南,使攻城部隊有足夠時間攻佔濟南的目的。

  粟裕作為濟南戰役的主要指揮者,不僅參與了濟南戰役的戰略決策,主持制定了攻濟打援的作戰部署,並且指揮了濟南戰役的全過程。這本來是十分清楚的歷史事實。可是,由於後面將要提到的原因,在一些出版物中,包括黨史、戰史資料和某些將軍的回憶錄,甚至在有關濟南戰役的紀念物上,濟南戰役的主要指揮者竟然換上了別人的名字。濟南戰役是誰指揮的?這個不成問題的問題,今天卻成了需要考證的問題,實在不能不令人感慨系之。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