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粟裕傳 | 上頁 下頁 |
一二八 |
|
唐洪嚇出一身冷汗,驚問:「首長,沒有事吧!」 粟裕第一個站起來,拍拍身上的土說:「我沒事,大家各自檢查一下,看傷了沒有。」 張震也站了起來,連說:「沒事,沒事!蔣介石沒有打倒,全國沒有解放,馬克思是不會接收我們的。」 檢查結果,4個人除了頭上碰個包、身上擦破皮以外,沒有重傷。於是,一起把汽車翻過來。粟裕搶先坐在駕駛員座位上,對唐洪說:「小唐啊,這幾天你太累了,我給你開一會兒,你給我睡一覺。」 車子跑得又快又穩,很快就到達目的地。唐洪連忙跳下汽車,攔住3位首長說:「請求首長,給我個處分吧!」 粟裕微微一笑:「好,就處分你把汽車開到那棵棗樹下,在車上躺一小時。」 唐洪朝粟裕指示的方向望去,棗樹就在前線指揮所門前,而且在哨位旁邊,在那裡睡覺既安全又不誤事,不由得心頭一熱,熱淚盈眶,哽咽著喊了一聲:「首長!……」 粟裕嚴肅地說:「小唐啊,一個革命軍人,必須首先適應戰爭,才能贏得戰爭。抓緊時間休息吧!」 在開封前線指揮所,粟裕得知龍亭敵軍陣地尚未攻下,蔣介石為了挽回敗局,令邱清泉兵團繼續向開封攻擊前進,又令新組建的區壽年兵團經睢縣、杞縣迂回開封,企圖在開封地區與華野決戰。粟裕對攻城部隊說:「龍亭是要打下來的,但不要急,遲一點不要緊。有點殘敵,可以作為釣邱兵團這條大魚的鉤子。你馬上打下龍亭,他來援就不積極了。」 豫東戰役第一階段的作戰,從戰役開始到三、八兩縱主力撤出開封,只用5晝夜就完成了全戰役的轉折,掌握了戰場的主動權。這時,粟裕才感到心裡踏實下來,因為手中已經控制了足夠的機動兵力,為下一步殲擊援敵創造了有利條件,可以隨時投人第二階段的作戰了。 1979年,粟裕總結豫東戰役的經驗,對戰役轉折問題作了理論的概括。他說:「開封戰役的實踐再次證明,戰役指揮的重心放在哪裡,對能否掌握戰場主動權關係極大。我從歷次參加的戰役指揮中體會到,每個戰役都有一個轉折點。這個轉折點,就是在對戰役有決定影響的環節上我們掌握了主動,打贏了敵人,從而使我軍確有把握取得戰役的全勝。因此,戰役指揮員不僅要對整個戰役有通盤的考慮,預見情況可能的發展變化,在打第一仗時就想打第二仗和第三仗的問題,而且要把自己注意的重心放在戰役的轉折點上,充分發揮主觀能動作用,全力以赴,採取一切手段促使戰役轉折的實現。在敵人有強大兵力增援的情況下,轉折出現得越早越好,要力爭在全戰役預計時間的二分之一以前,最好在三分之一甚至四分之一的時候到來。這樣,作戰就主動了。如果轉折在全戰役時間的二分之一以後到來,就會因時間緊迫而倉促作戰,使部隊傷亡增大,疲勞加重,士氣受到影響,有時還會陷入被動,不得不撤出戰鬥,打成夾生飯。」(《粟裕戰爭回憶錄》,解放軍出版社,1988年11月,第1版,第558—559頁。) 豫東戰役的轉折只用了5天時間,占全戰役持續時間20天的四分之一,是粟裕設想的最佳結果。 在第一階段即將結束的時候,要不要按照預定計劃打第二仗,發生了不同意見的討論。在開封作戰過程中,中原野戰軍指揮機關醞釀著一個進攻鄭州的計劃。6月20日,劉伯承、陳毅、鄧小平致電中央軍委,提出在攻克開封以後,集中陳賡、謝富治、陳錫聯、粟裕等主力部隊,以攻擊鄭州的國民黨第四十七軍為主要作戰目標。6月21日,劉伯承、陳毅、鄧小平再電中央軍委,提出因敵軍兵力集中,攻鄭打援可能打成僵局,擬先休整一短時期,待機殲敵。6月22日,毛澤東為中央軍委起草複劉伯承、陳毅、鄧小平並告粟裕、陳士榘、唐亮的電報,同意「放棄攻鄭計劃」,並指示:「目前打很大規模的殲滅戰,主客觀條件都不成熟,故須避免」;要求劉陳鄧、粟陳唐兩大集團分開行動時「每次殲敵以不超過一個整編師為限度」,集中行動時「一次殲敵以不超過兩個整編師為限度」。(《毛澤東軍事文集》第四卷,軍事科學出版社、中央文獻出版社,1993年12月,第1版,第489頁。)在華東野戰軍前指內部,也有人認為部隊打得太疲勞了,應當轉入休整,不宜再打第二仗。顯然,如果就此罷手,上下左右都會滿意。 粟裕認為,這一仗不僅是扭轉中原戰局的關鍵一戰,而且是對我們的戰略決策的實踐檢驗,必須爭取全勝。時值盛夏,天氣酷熱,部隊連續作戰,確實很疲勞,下決心時必須充分考慮這種情況。但是,當時戰機已經出現。為了戰爭全域的利益,必須發揚我軍連續作戰、敢打硬仗、不怕犧牲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堅持按照預定作戰計劃,集中優勢兵力,尋殲援敵於運動之中。在多路援軍進逼的形勢下,首先以攻城部隊揮師南下的行動調動和分離敵人。 粟裕起草好電報,首先簽上自己的名字,然後請同意的同志簽名。電報立即發出。時間是6月24日19時。 第二天,中央軍委複電同意,認為「部署甚好」。26日,中央軍委針對「似嫌殲擊企圖太多太大」的意見,進一步指出:「在此情形下粟(裕)陳(士榘)張(震)部署在睢杞通許之線(或此線以南)殲敵一路是很適當的」。(《毛澤東軍事文集》第四卷,軍事科學出版社、中央文獻出版社,1993年12月,第1版,第492頁。) 在強敵多路進逼的形勢下,作出這樣的決策,不僅需要智慧,而且需要膽略。對於這一點,中原野戰軍幾位領導人有過評論。陳毅說:「粟裕同志渾身是膽!」 蔣介石的統帥部一錯再錯,不僅沒有想到華野會作出如此出奇制勝的決策,而且再次低估人民解放軍連續作戰的能力,判斷華野「似無積極企圖」,「必向津浦路前進」。於是,急令邱清泉兵團和區壽年兵團全力追堵,同時命令增援兗州的黃百韜兵團掉頭南下豫東,西面的孫元良兵團積極東進,南面的胡璉兵團兼程北上,企圖圍殲華野主力于黃淮地區。華野部隊於6月22日完全解放開封,6月26日主動撤出開封。驕狂的邱清泉急於進佔開封和尾擊華野以撈取資本,多疑的區壽年在睢杞地區猶豫徘徊,原本相距甚近的邱、區兩兵團一夜之間拉開了40公里距離。 戰機稍縱即逝。 粟裕及時抓住這一戰機,不待查明敵軍的具體部署,就指揮隱蔽集結于睢杞地區的華野主力部隊,迅速楔入邱、區兩兵團之間,圍殲戰鬥力較弱的區壽年兵團,並在戰鬥中進一步查明敵軍部署。經過6天激戰,殲滅區壽年兵團兵團部、整編第七十五師師部和第六旅1個團,接著又給增援的黃百韜兵團以殲滅性打擊,共殲敵5萬餘人。 7月6日,豫東戰役第二階段的戰鬥進入關鍵時刻,既要迅速殲滅區壽年兵團殘部,又要爭取殲滅援敵黃百韜兵團,還要準備對付可能來援的邱清泉、胡璉、孫元良3個兵團。中央軍委電示劉伯承、陳毅、鄧小平:「為保粟軍勝利,你們行動有二方案:(一)全軍(一、二、三,四縱)尾敵北進,直達睢杞地區;(二)以四縱尾十八軍北進直達睢杞,以一、二、三縱殲吳紹周。以上方案擇一而行。如不取第一案,則必須取第二案,務使十八軍於午灰(7月10日)前不超過睢杞」。後又電示:「望粟(裕)陳(士榘)唐(亮)以一部進至淮陽地區,協同匡斌四個團阻擊十八軍,如無正規軍可派,可派地方軍」。粟裕當即電令冀魯豫獨立旅向南急進,並要他們偽裝主力番號,以阻止國民黨第十八軍北援。 此時,黃百韜兵團和邱清泉兵團從東西兩面向華野部隊進攻,胡璉兵團從南面向北進攻。尤其是黃百韜兵團增援積極,已經進抵靠近睢杞的帝丘店地區。栗裕十分重視南面的情況,專派一個偵察營監視胡璉兵團的動向。7月6日17時,偵察營電話報告,胡璉兵團(十八軍)的先頭部隊已突破豫皖蘇軍區兩個團的阻擊,到達距離睢杞戰場只有幾十華里的太康地區。 面對這種情況,粟裕當機立斷,決定撤出戰鬥。 粟裕認為,我軍攻克開封,又在睢杞地區殲滅大量援敵,基本上達到了預期的戰役目的。部隊經過連續作戰,減員較大,十分疲勞,急需轉入休整。為使我軍順利地撤出戰鬥,他決定採取先聲奪人的戰法,給運動中的黃百韜兵團以殲滅性打擊,同時迅速殲滅區壽年兵團殘部。這一仗,不僅把黃百韜兵團打得焦頭爛額,而且使邱清泉不寒而慄,起了一箭雙雕的作用。在華野與蔣軍脫離接觸時,黃百韜驚魂未定,一動也不敢動。邱清泉、孫元良兩兵團遭到還擊後,也未敢再進。華野部隊在多路援敵進逼下,一下子跳了出來,進入魯西南預定地區休整。等到蔣軍查明華野部隊集結位置,華野部隊已經休整一周了。打了硬仗、惡仗、勝仗之後,順利地撤離戰場,是全戰役中一個十分重要的環節。粟裕果斷巧妙的指揮使這個環節為全戰役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