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粟裕傳 | 上頁 下頁
一二七


  5月中旬,朱德總司令在陳毅、粟裕陪同下,親臨華東野戰軍指揮機關和部隊駐地濮陽,代表黨中央、中央軍委和毛澤東主席對華野指戰員表示慰問,在團以上幹部會上作了《目前形勢和軍隊建設問題》的重要講話,召開了營以上幹部和戰士代表座談會。朱德號召大家,總結經驗,提高戰術,用「釣大魚」的戰法尋機殲滅邱清泉的第五軍,想方設法把敵人剩下的幾個主力部隊徹底消滅。

  華野指戰員第一次見到日夜思念的敬愛的朱德總司令,親自聆聽他思想深刻,鼓舞人心的報告,群情振奮,決心以實際行動來回答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的關懷和期望,圓滿完成新的作戰任務,打幾個漂亮的大殲滅戰。

  四、扭轉中原戰局的豫東之戰。駕馭戰局轉折的指揮藝術。
  第二個作戰指揮上最緊張的戰役。


  中共中央決定把粟裕兵團渡江南進時間推遲4到8個月,給予他們在中原地區殲敵五六個到十一二個旅的作戰任務,這就創造了一個條件,得以在實踐中檢驗已經作出的戰略決策,證明究竟應該採取何種戰略行動,才能迅速改變中原戰局,繼續發展戰略進攻,進而奪取解放戰爭的全國勝利。

  5月21日和22日,毛澤東先後為中央起草給陳毅、粟裕和劉伯承、鄧小平的電報,進一步明確了此次作戰的任務、參戰部隊和指揮關係。電報指出:「以殲滅五軍(按:即整編第五師。)為夏季作戰之中心目標」;「陳毅不參加此次作戰」,「粟裕全權指揮一、三、四、六、八及十一縱之作戰,並指揮許(世友)、譚(震林)在津浦線上之配合作戰」;「各方協助粟兵團殲滅五軍」。「望本此方針,部署一切」。(《毛澤東年譜》下卷,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獻出版社,1993年12月,第1版,第310—311頁。)

  粟裕密切注視著中原戰場動向,籌謀即將開始的戰略行動。在他面前,展開的是一幅中原戰場敵我態勢圖。

  在中原戰場上,國民黨軍集結有25個整編師(軍)57個旅(師)。其中13個整編師30個旅擔任重要點線的守備,控制著鄭州、開封、徐州、蚌埠、信陽、商丘等城市,以及隴海路東段、津浦路和平漢路南段交通線。另外12個整編師27個旅和4個快速縱隊編成4個兵團,執行機動作戰任務,邱清泉兵團在魯西南,胡璉兵團在駐馬店,孫元良兵團在鄭州,張軫兵團在南陽。

  魯西南位於中原戰場東北部,是一個由黃河、運河及隴海路徐(州)(封)段構成的正三角形地區。邱清泉的第五軍集結在這個三角形地區的中心定陶、成武一帶,企圖截擊渡河南下的華野部隊,與華野主力兵團決戰。

  邱清泉,1902年出生於浙江省永嘉縣,黃埔軍校第二期畢業,30年代曾到德國陸軍大學留學,40年代當過蔣介石的侍從副官,1943年升任第五軍中將軍長,是蔣介石一手提拔起來的嫡系將領,以驕橫跋扈、慣打滑頭仗著稱。這次他被蔣介石派到中原戰場,氣勢洶洶,不可一世,口出狂言:「活捉粟裕。」

  人民解放軍在中原戰場上共有13個野戰縱隊以及各個軍區的地方部隊。其中,劉鄧指揮的中野4個縱隊和暫歸劉鄧指揮的華野第十縱隊,分佈在大別山、桐柏山地區;粟裕指揮的8個縱隊,一、四、六和兩廣、特種兵縱隊在濮陽地區,三、八縱隊在許昌、襄城地區,中野第十一縱隊在豫皖蘇地區,兵力尚未集中。

  粟裕審時度勢,權衡利害,選擇大量殲敵的最佳方案。他並不像有人說的那樣,「為一心一意打五軍而苦思冥想」,也沒有「受固定對象和固定地域的束縛」,而是堅持他的一貫做法,把中央軍委的指示同當面實際情況結合起來,提出兩個以上的預案,權衡利弊得失,從中選擇最佳方案。

  根據中央軍委賦予的作戰任務,他首先認真地考慮在魯西南地區殲滅第五軍的作戰方案,認為殲滅第五軍雖然具有一定有利條件,但不利因素較多,主要是我軍兵力尚未集中,打援兵力不足,又是背水作戰,地形對我不利,不能穩操勝券,釣第五軍這條大魚並不是理想的作戰方案。這時又得到開封守軍兵力薄弱的重要情報。因此設計了一個「先打開封,後殲援敵」的作戰方案。但是,他考慮到中央軍委已經明確規定以殲滅第五軍為夏季作戰的中心目標,朱德總司令又親自作了動員,不宜強調打第五軍的不利,而把「先打開封,後殲援敵」作為腹案,沒有上報下達。有人問他為什麼這樣做,他說:「我已經提過3個縱隊暫不過江的意見,不能總是不同意中央的決定吧。」

  「先打開封,後殲援敵」的方案雖然沒有上報下達,但是在作戰部署上是預有準備的。粟裕首先命令第三、第八兩個縱隊自許昌地區向淮陽方向開進,吸引國民黨第五軍南下;然後率第一、第四、第六縱隊和兩廣、特種兵縱隊南渡黃河,力求殲滅魯西南守敵一部,吸引第五軍回頭北上,我第三、第八、第十一3個縱隊尾敵北進。他設想,如果殲滅第五軍的條件成熟,即南北夾擊其于魯西南地區;如果殲滅第五軍的條件不成熟,也可造成敵人錯覺,使敵人誤以為我軍要在魯西南與其決戰,我軍即可對開封之敵實行出其不意的攻擊。

  有人提出疑問:既然不準備打五軍,為什麼動員打五軍?粟裕說:我們當時的考慮,就是用打五軍的物質和精神準備來打比五軍更弱的敵人,造成力量對比上的優勢,這樣把握更大,並且用這樣的部署調動敵人,造成敵人的失誤,創造有利的戰機。

  果如粟裕所料,敵人跟著粟裕的指揮棒頻繁調動:華野第三、第八兩個縱隊向淮陽開進,邱清泉的第五軍即南下截擊;華野第一、第四、第六和兩廣、特種兵縱隊渡河南下,國民黨軍統帥部急令第五軍主力和整編第七十五師北返,並且增調3個整編師加1個旅到魯西南地區,企圖與華野渡河南下部隊決戰。此時魯西南地區蔣軍兵力集中,隊形密集,不易分割;華野兵力不足,地形不利,前有重兵,左有運河,右有黃河,形勢嚴峻。但是,華野第三、第八兩縱隊已經進至離開封只有1日行程的通許、睢縣、杞縣地區。戰場情況變化表明,打五軍的條件尚未具備,打開封的時機卻已到來。已有成竹在胸的粟裕當機立斷,把戰場由魯西南轉向豫東,實行「先打開封,後打援敵」的作戰方案,一面上報中央軍委和中原軍區,一面下令部隊執行。時間是1948年6月16日午時。

  6月17日,中央軍委複粟裕、張震並告中原局、華東局電:「完全同意銑午(6月16日午時)電部署,這是目前情況下的正確方針」,指示:「情況緊張時,獨立處置,不要請示」。(《毛澤東年譜》下卷,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獻出版社,1993年12月,第1版,第316頁。)

  劉伯承、陳毅、鄧小平也於同日複電,同意第一步以打開封為主,第二步打誰看情況再定,並決定調5個縱隊全力阻擊胡璉兵團北援,要攻打開封的部隊對南面敵人「可勿顧慮」。

  不打五軍,先打開封,許多同志沒有想到。有一位縱隊司令員對粟裕說:「502啊,難怪人家說你打仗跟別人不一樣,拗著來。還說……」

  「說什麼?別吞吞吐吐嘛!」粟裕很有興趣地追問。

  「人家說,你從來不打別人想打的那個敵人,從來不打別人想到的那個地方。」

  「這沒有什麼不好嘛!」粟裕笑了。「出其不意,攻其無備,兵家所貴嘛。連自己都想不到,敵人就更想不到了。」

  攻打開封這著棋,果然出乎敵人意料。國民黨的國防部和徐州「剿總」判斷華野在魯西南與第五軍決戰,開封守敵也認為「開封無真正戰鬥」。華野部隊突然兵臨城下,蔣軍倉促應戰。從6月17日到22日,只用5個晝夜,華野就攻克了蔣介石吹噓「絕可確保無虞」的開封,全殲守敵3萬人,並在阻援方向殲敵1萬人,共殲敵4萬餘人,取得了豫東戰役第一階段的勝利。

  攻打開封是攻其必救,重要目的在於打援。整個戰役分為攻城和打援兩個階段。這是一個完整的作戰方案。儘快攻克開封並及時掌握用於打援的足夠兵力,是整個戰役的轉折點。

  戰役發起以後,粟裕就把注意的重心放在實現全戰役的轉折上,督促攻城部隊迅速突破敵城垣主陣地,儘快攻克開封。6月20日夜間,開封守敵核心陣地龍亭尚未攻下,但城區之敵已基本肅清,第一階段作戰勝利在握。粟裕就同華野副參謀長張震、政治部副主任鐘期光一起,趕到攻城部隊指揮所。在這個戰役轉折點上,他要親自到第一線指揮,指令三、八縱隊留下足夠兵力繼續攻打龍亭,多數部隊則迅速撤出開封,準備再殲援敵。

  粟裕和張震、鐘期光乘坐吉普車連夜駛向開封。吉普車由警衛員唐洪駕駛。為了適應戰爭發展的需要,粟裕要求身邊工作人員,包括秘書、醫生、警衛員在內,除了掌握專業技能以外,還要學會騎馬、游泳、開汽車。這幾天連續作戰,唐洪沒有睡好覺,加上天氣悶熱,沒走多遠,就打起瞌睡來。吉普車突然翻倒,把車上的人拋了出去。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