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粟裕傳 | 上頁 下頁
一二二


  新開闢的豫皖蘇軍區第五分區,位於隴海、平漢兩條鐵路相交處的三角地帶,戰略地位非常重要。粟裕決定調第八縱隊第二十四師副師長王建青和政治部主任華楠帶領一個主力團和部分幹部到第五分區工作。出發以前,粟裕特地把王建青叫來當面交代任務。粟裕指出,五分區北枕隴海路,能夠瞰制河南省首府開封,西臨平漢路,可以直接威脅戰略要地許昌,是豫皖蘇解放區的西北前哨。建設好五分區,對豫皖蘇解放區的鞏固和擴大,對整個中原地區的戰局發展,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他囑咐王建青,到五分區要依靠地方黨,發動群眾,積極進攻,多打勝仗,要特別注意破壞敵人交通並及早同豫西解放區取得聯繫。最後說:「你看,很不巧,陳司令員到中央開會去了。要是他在家,可以對你們做地方工作作更多更具體的指示。我只會打仗,對地方工作研究不多,想不出什麼新辦法,全靠你們在實踐中創造了。」

  王建青和華楠率領部隊到達五分區,與原來在那裡堅持鬥爭的黨政機關和地方武裝會合在一起,消滅了當地的土雜反動武裝,粉碎了國民黨軍隊的掃蕩,後來又參加了攻克許昌的戰鬥,使五分區成為豫皖蘇解放區以至整個中原戰場上一個重要的戰略支撐點。

  王建青後來回憶說:粟裕很謙虛。其實他不僅會打仗,而且在地方工作上也有豐富經驗。(《陳粟大軍挺進豫蘇皖》,安徽人民出版社,1991年7月,第1版,第212—213頁。)

  的確是這樣。從1935年至1945的10年內,粟裕先後領導創建浙南、蘇中,蘇浙3個根據地,長期獨當一面,擔負黨政軍主要領導職務,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並且對這些經驗作了理論的概括。只是在解放戰爭以來一年多時間裡,他才集中精力於野戰軍的作戰指揮。因此,他處理開闢和創建新區中的種種問題,可以說是輕車熟路,得心應手。

  在豫皖蘇黨政軍民密切配合下,粟裕領導和指揮華野西兵團胖利完成了殲滅敵人,土地改革兩大任務,使豫皖蘇解放區迅速鞏固和擴大,從而配合了劉鄧、陳謝兩路大軍作戰,打亂了敵人的戰略部署。

  蔣介石為了改變戰略上的被動地位,採取「確保中原」的戰略部署,調集33個旅的兵力,由國防部長白崇禧親自指揮,向大別山區的劉鄧大軍實行全面圍攻;同時用11個旅對付陳粟大軍,用22個旅守備隴海、平漢兩線要點。

  粟裕得知這一情況,於12月8日發電報給劉鄧並中央軍委、邯鄲局,改變原定作戰計劃,轉兵平漢路鄭(州)(昌)段,以調動南線敵軍,「直接配合大別山作戰」。經中央軍委批准以後,於12月中旬先後發起平漢路鄭(州)(昌)段破擊戰和隴海路鄭(州)(考)段破擊戰,破壞鐵路200公里,攻克敵人的戰略後方基地許昌以及縣城11座、車站和集鎮36處,殲敵3.2萬人,切斷了敵人兩大軍事動脈。但是沒有達到調動大別山之敵的目的,蔣介石仍然堅持其對劉鄧大軍的「圍剿」計劃。

  粟裕判斷,蔣軍「似擬集中全力,弄垮我大別山後,再轉移兵力,以對付其他地區」。因此於12月19日丑時(1—3時)發電報給劉鄧並中央軍委,再次建議:「我們及陳謝必須長期配合劉鄧行動,直至完全粉碎敵人對大別山之進攻為止」。(《粟裕軍事文集》,解放軍出版社,1989年7月,第1版,第338頁。)中央軍委12月20日複電:「完全同意粟皓醜電意見,粟及陳謝兩部長期配合劉鄧行動,直至粉碎敵人對大別山之進攻為止」,同時「提議由粟親率[一、三、四、六等4個縱隊]南下與陳謝會合,並歸粟統一指揮,沿平漢向南直迫武漢」。(《毛澤東軍事文集》第四卷,軍事科學出版社、中央文獻出版社,1993年12月,第1版,第344頁。)同一天,又發電指示:「你們應不為從前劃定之界限所束縛,而向整個平漢路及其兩側機動,以破壞平漢路及殲滅敵若干個旅為目標(希望能殲敵五六個旅)」。(《毛澤東軍事文集》第四卷,軍事科學出版社,中央文獻出版社,1993年12月,第1版,第346頁。)這樣,陳粟大軍的活動區域,就沖出了「三河一線」,而到達黃河以南、長江以北的廣大地區。

  粟裕當即奉令南下,與陳賡及其率領的部隊會師,於12月25日對駐守河南省遂平,西平之間的國民黨第五兵團司令部及所屬整編第三師發起攻擊。經兩日激戰,全殲第五兵團部及整編第三師(缺駐守南陽的1個團)于祝王寨、金剛寺地區,只有中將司令官李鐵軍率幾十名騎兵逃竄。27日又繼續南下,圍攻駐守確山之敵。栗裕和陳賡部隊的淩厲攻勢,迫使白崇禧緊急抽調13個旅增援,其中包括用於大別山的8個旅。

  與此同時,留在豫東和魯西南的3個縱隊發起了菏考戰役,殲敵1萬余人,解放了山東菏澤、河南蘭考之間廣大地區。

  從12月13日至31日,陳粟、陳謝兩路大軍殲敵4.5萬餘人,破路400余公里,解放許昌等城鎮50餘座,使豫皖蘇,鄂豫皖、鄂豫陝3大解放區連成一片,與劉鄧大軍靠攏在一起,創造了集中兵力打大仗的成功戰例,並為進一步集中兵力打大殲滅戰創造了有利條件。

  在平漢路戰役中,栗裕與譚政互相尊重,密切合作,給兩路大軍作出了榜樣。在他們的影響和帶動下,兩軍指戰員之間呈現出一派互相學習、親密團結的動人景象。新華社戰地記者生動地報道了金剛寺會師的情景:

  「華東同志過來吧,俺們是陳賡部隊。」

  「好哇,陳賡部隊同志,我們是華東部隊。」

  一群群來自山東、江蘇的人民子弟兵和來自太行山、中條山的子弟兵,歡樂地在金剛寺西邊的雪地上會合了。他們在雪地上生起篝火,聚在一起聊起天來。陳賡部隊的戰士們爭相詢問萊蕪、孟良崮大捷情況。粟裕部隊的戰士出神地聽陳賡部隊一位指導員講述搶渡黃河天險的事蹟。

  「真不簡單,真要向你們學習啦!」華東的戰士們說。

  「你們華東野戰軍才不簡單哩!我們要向你們學習。」

  一位從蘇中打到山東的戰士說:「你們說巧不巧?去年年底我們與山東野戰軍會師,第一仗就殲滅了敵人的二十六師和第一快速縱隊。今年又是年底,同你們一起殲滅了整編三師。我們兄弟部隊一碰頭,就打一個漂亮仗作見面禮。」

  打掃戰場的兩軍指戰員則在互相推讓戰利品。陳賡部隊一位連長堅持把20名俘虜和一挺機槍送給從後面追上來的華野部隊。他說,他們不過在前面攔了一下,實際功勞應該屬￿華野的同志。華野部隊的同志則一定要把一大堆武器送給陳賡部隊同志。戰士們朝天試射繳獲的槍械,頓時響起劈劈啪啪的槍聲,如同春節之夜的爆竹,慶賀兩軍勝利會師。(《陳粟大軍挺進豫皖蘇》,安徽人民出版社,1991年7月,第1版,第321—326頁。)

  從9月底到12月底,經過3個月的艱苦轉戰和深人工作,陳粟大軍殲敵7萬人,攻克縣城24座,幫助地方黨政機關建立了20餘縣的人民政權,發展地方武裝6萬人,使中原地區由敵人進攻解放區的戰略後方變為我軍舉行戰略進攻的前進基地,與劉鄧,陳謝兩路大軍共同完成了經略中原的戰略任務。

  「兵家互勝負,凡百慎前籌」。戰爭的發展趨勢如何?下一個戰略行動是什麼?在經略中原的勝利進程中,粟裕不斷地探索和思考,運籌於軍旅之次,已有成算在胸。

  ※第十六章 從子養電到豫東之戰

  一、在「中原逐鹿」的關鍵時刻,「斗膽直陳」發展戰略進攻、改變中原戰局的建議。

  1948年1月,粟裕率領華野指揮機關和4個縱隊集結於河南省的許昌、臨潁、漯河地區。根據中央軍委的指令,他們將在這裡進行為期1個月的休整,傳達貫徹中共中央1947年12月會議精神,進行新式整軍,為執行新的作戰任務作準備。

  這時,中國人民革命戰爭達到了一個新的歷史轉折點,就是毛澤東所指出的,「蔣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統治由發展到消滅的轉折點」,「一百多年以來帝國主義在中國的統治由發展到消滅的轉折點」。從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開始,人民解放軍在全國各個戰場陸續轉入戰略進攻,國民黨軍隊被迫由「重點進攻」轉為「全面防禦」,又由「全面防禦」轉為「分區防禦」,主戰場則由山東移到了中原地區。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