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粟裕傳 | 上頁 下頁
一二一


  陳、粟署名的佈告中說:「為了徹底滅蔣,本軍大舉南征。此來宗旨所在,救我苦難人民。反對美國侵略,爭取民主生存。廢除中美條約,保存領土完整。實行民主政治,打倒蔣黨專政。成立民主政府,人民自做主人。肅清貪官污吏,打倒惡霸豪紳。保護人身自由,特務一律肅清。實行土地改革,農民分田自耕。取消苛捐雜稅,不准拉夫抽丁。沒收官僚資本,開倉救濟貧民。保護工農商業,買賣一律公平。保護民主教育,信仰自由認真。實行民族平等,回漢一體相親。解放軍行所至,紀律素重嚴明。實行三大紀律,八項注意遵行。人民一針一線,本軍不動毫分。俘虜官兵不殺,優待條例分明。如有違犯規條,准予扭送嚴懲。人民快快起來,共除蔣賊禍根。」(《陳粟大軍挺進豫皖蘇》,安徽人民出版社,1991年7月,第1版,第33—35頁。)

  陳、粟於9月28日向中央軍委和劉伯承、鄧小平報告上述行動計劃。9月30日收到中央軍委和劉、鄧的複電。中央軍委指出:「你們分兩路前進方針很好」。「各縱輾轉活動,破擊三條鐵路,殲滅分散之敵,極為重要」。(《毛澤東軍事文集》第四卷,軍事科學出版社、中央文獻出版社,1993年12月,第1版,第277頁。)劉、鄧的複電指出,陳、粟大軍南下的行動已造成有利戰機,說「你們越隴海路,南面敵人已有強烈反應」,「擬乘敵北進時,主力向黃麻及長江沿岸轉進」。

  陳、粟大軍以神速動作,越過隴海路,挺進豫皖蘇,以縱隊為單位機動殲敵,掃蕩地方反動武裝,摧毀地方反動政權。從9月27日至10月2日7天內,在300公里正面前進150公里,攻克敵占縣城13座和重要集鎮幾十處,切斷津浦和隴海兩條鐵路線,殲滅反動武裝5000多人,完成了戰略展開,初步站定腳跟。

  中央軍委10月3日電示:陳粟大軍的活動範圍擴大到長江以北,「直達壽縣、合肥、巢縣之線以東,長江以北地區,與劉鄧區域、蘇中、蘇北完全銜接」。中央軍委的電報說:「你們兵力業已展開于廣大地區,現應確定一個月至兩個月內,只打小仗,不打大仗」。「如一個月至兩個月時間不夠,還可酌量延長,使敵主力置於無用之地,疲於奔命,而我則於短期內殲滅了敵之爪牙,建立了我之根據地,為不久將來集中兵力作戰打下基礎。此種工作看似不甚重要,實則具有偉大戰略意義」。(《毛澤東軍事文集》第四卷,軍事科學出版社、中央文獻出版社,1993年12月,第1版,第281頁。)

  10月上旬,陳粟大軍兩路主力部隊會師,粟裕在華野指揮機關幹部大會上作形勢和任務報告。他說,現在黨中央給我們的任務更加明確,隴海路以南,津浦路以西,平漢路以東,長江以北,都歸我們開闢、創造、建設。

  這時,人民解放軍已在全國範圍內轉入戰略進攻,國民黨軍由「重點進攻」轉為「全面防禦」。在豫皖蘇戰場上,蔣介石集中6個整編師組成機動兵團,依託隴海、津浦鐵路,機動轉用兵力,與陳粟大軍主力糾纏;同時又在隴海、津浦沿線設防,企圖隔斷人民解放軍南北東西聯繫,阻止人民解放軍在中原地區立足生根。

  陳、粟審時度勢,決定採取新的作戰部署,除用一部兵力繼續執行開闢和擴建解放區的任務外,集中6個縱隊的主力部隊展開隴海路和津浦路破擊戰,以削弱敵人的機動能力,打通南北東西交通,為在豫皖蘇廣大地區回旋作戰創造條件。他們將6個縱隊和豫皖蘇獨立旅分別組成3個兵團,加上鐵路兩側解放區15萬民工,從10月中旬到1真月中旬,展開了聲勢浩大的破擊戰。陳、粟向中央軍委和晉冀魯豫中央局的報告說:「我們作戰方針是儘量使戰爭引向隴海路以南,引向敵人主要交通線,迫使敵人去守護交通線及要點,以分散敵人兵力,便於我在廣大農村及中小城市進行群眾工作與恢復和建設根據地。」

  作戰命令發出以後,陳毅和粟裕就深入部隊指導作戰,親自到鐵路上視察。戰鬥打響以後,幾百里長的鐵路線上火光沖天,蔣軍碉堡在火花進射中崩塌,成排的鋼軌在震天動地的吼聲中被翻倒在路旁。華野的戰士們笑指被圍困在據點內的敵人說:「過去咱們跑路,你們坐火車,嗨,現在一起來用兩條腿比賽比賽吧!」

  這次隴海、津浦兩路破擊戰,殲敵1.1萬餘人,破壞隴海鐵路200多公里,切斷了敵人的交通命脈,威脅敵人的戰略重地徐州。與此同時,擔任開闢新區任務的部隊輾轉作戰,殲敵1萬餘人,攻克縣城24座以及廣大鄉村集鎮,並且廣泛發動群眾,實行土地改革,建立人民政權,使豫皖蘇解放區由3個分區迅速擴大為6個分區。在中原戰場上,陳粟與劉鄧、陳謝三路大軍互相配合,互為犄角,形成了「品」字形戰略格局。

  11月8日,陳毅離開華野指揮機關,先到華野後方基地朝城檢查工作,再到晉冀魯豫中央局商談後勤供應問題,後來又奉命到西柏坡中央工作委員會和陝北中共中央彙報工作,直到1948年4月返回濮陽華野駐地。在這段時間內,粟裕獨立地擔負起華野西兵團和豫皖蘇解放區的領導指揮重任。

  在解放戰爭的3年時間裡,陳、粟在一起的時間大約有12個月,其餘24個月是分開活動,其間偶爾有短暫的會合,分合時間之比大約是2∶1。

  此次陳、粟分開活動以後,粟裕除了指揮部隊作戰以外,還用很大精力抓新解放區的開闢、創造和建設。他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自己動手寫出《部隊進入豫皖蘇地區工作情況、思想傾向及克服辦法》的報告,於11月20日報告邯鄲局並中共中央、華東局,針對部隊中存在的對殲滅地方反動武裝的重要性認識不夠、不願抽調幹部做地方工作、不願打小仗等問題,提出了解決這些問題的辦法,主要是:(1)加速完成部隊中的土地改革教育,幫助群眾進行土地改革,糾正不願打小仗、不願打民團等現象。(2)加強對部隊的政策教育和紀律教育,發動部隊普遍參加群眾工作。(3)每個縱隊分工負責一個分區作為固定聯繫區,為該區提供幹部和武裝,並指導該區工作;對新開闢的分區,則撥1個正規團作為該區地方武裝骨幹。(4)除繼續在部隊中抽調幹部到地方工作外,並請華東局、邯鄲局繼續抽調大批幹部到豫皖蘇地區。毛澤東為中共中央起草複電,指出粟20日電所指各點是正確的,並指示按照栗裕的報告佈置實施,「以今年九月初至明年八月底之一年時間,做到完成土改,消滅敵人兩大任務」。(《毛澤東年譜》下卷,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獻出版社,1993年12月,第1版,第255頁。)

  11月22日至25日,粟裕主持召開有豫皖蘇區黨委負責人和各縱隊代表參加的前委擴大會議,檢查和部署部隊幫助地方黨政軍民開闢和建設解放區的工作,並通過了根據粟裕給中共中央的報告起草的《前委擴大會議決定》。粟裕在講話中強調,各縱隊要堅決執行會議的決定,加強土地改革、城市政策和組織紀律教育,提高廣大指戰員的政策水平,除了已經抽調的1000名幹部外,再抽調1000名幹部到地方工作,指定新開闢的四、五、六分區分別為第六縱隊、第八縱隊和第三縱隊的固定聯繫區。會後,他具體指導,狠抓落實。

  1948年1月下旬,華野指揮機關轉移到河南、安徽兩省交界的界首縣。粟裕在這裡聽取了界首縣領導幹部的彙報,對如何加強界首縣建設作了具體指示。界首縣黨政領導下部反映,有的縱隊在執行新區政策上一度發生「左」的偏差,例如沒收官僚資本擴大化,把一些民族工商業的財產也沒收了,因而出現了商店關門、商人逃反、市場蕭條現象。栗裕對這個問題很重視,責令有關部隊檢查錯誤,賠償工商業者的損失,並且總結經驗教訓,提高執行黨的政策的自覺性。後來又指示其他縱隊檢查執行新區政策中的偏差,立即加以糾正,並將這些情況如實報告中共中央。粟裕對界首縣的領導下部說:「你們在這裡開闢工作很不容易,但你們堅持下來了,發展了武裝,發動了群眾,建立了政權,取得了很大成就。」他又指出,界首處於豫皖蘇中心,戰略地位重要,應當加強這裡的武裝力量。當即決定從華野警衛團抽調兩個半連200餘人槍與界首縣大隊合併,擴建為界首支隊。這個支隊很快就組建起來,由700多人發展到1000多人,成為豫皖蘇軍區的一支重要武裝力量。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