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粟裕傳 | 上頁 下頁 |
一一八 |
|
三、毛澤東說:「粟裕同志巧酉電意見極為正確」。 華東戰局第二個轉折的標誌——沙土集戰役。 中共中央在小河會議作出「三軍配合,兩翼鉗制」的戰略部署以後,立即調兵遣將,組織實施。 7月23日,中共中央小河會議結束當天,中共中央軍委電示劉鄧、陳栗譚和華東局,指令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要求他們「立即集中全軍休整十天左右」,然後「下決心不要後方,以半個月行程,直出大別山」;指令「陳粟譚率魯中主力並在劉鄧到大別山後,指揮陳唐擔負整個內線作戰任務」;「陳謝集團至豫西後受劉鄧指揮作戰」。(《毛澤東軍事文集》第四卷,軍事科學出版社、中央文獻出版社,1993年12月,第1版,第147—148頁。) 8月1日,陳士榘、唐亮率領的華野3個縱隊與葉飛、陶勇率領的兩個縱隊在濟寧附近會師,隨即渡運河西進魯西南,與劉鄧大軍靠攏。 8月4日,中央軍委連發3電,指令粟裕帶炮兵速去魯西南,統一指揮陳唐葉陶5個縱隊,積極策應劉鄧作戰,並決定組成華野西兵團,「提議以粟裕為司令員兼政委」。中央軍委指出:「劉鄧南下作戰能否勝利,一半取決於陳唐葉陶五個縱隊是否能起大作用」。(《毛澤東軍事文集》第四卷,軍事科學出版社、中央文獻出版社,1993年12月,第1版,第165頁。) 粟裕接到中央軍委電報,聯繫全國戰局領會軍委戰略意圖,他認為,就戰略全域來看,我軍已由戰略防禦轉入戰略進攻,戰略重心已由內線轉到外線,主戰場也由山東轉移到中原,華東野戰軍今後的主要作戰方向和指揮重心也將相應地轉到外線,轉到外線的幾個縱隊是華野的主力。為了更好地完成中央軍委賦予的任務,並考慮到「人事關係與指揮便利」,粟裕向陳毅提出3點建議:(一)請陳毅一同西去,以加強領導;(二)為了進一步集中兵力,造成戰役上的優勢,增凋第六縱隊到西線;(三)留在山東的第二、第七、第九3個縱隊組成東兵團,執行內線作戰任務。陳毅同意粟裕的意見,8月5日將上述建議報告中央軍委和華東局。 中央軍委於8月6日複電,「同意陳粟率野直及六縱去魯西南,譚(震林)黎(玉)許(世友)組成東兵團」,「惟陳粟應速西去,愈快愈好」。同日另電又指出:「此次華東各部雖有幾仗未打好,但完成了集中兵力、分散敵人之巨大任務。待陳粟率野直及六縱到鄆(城)巨(野),我軍實力更厚,領導更強,對於爭取新勝利極為有利」。(《毛澤東軍事文集》第四卷,軍事科學出版社、中央文獻出版社,1993年12月,第1版,第175—177頁。) 按照中央軍委的指示,陳毅和粟裕立即組織華野指揮機關和部隊展開外線出擊的各項準備工作。 一天,正在後方療養的喬信明突然接到電報,要他立即到華東野戰軍司令部談工作。喬信明大吃一驚:「我不能打仗,還有什麼工作可做呢?電報不會發錯吧?」他把電報再仔細看一遍,的確是發給他的。 喬信明是1930年入伍的老紅軍,曾經在國民黨的牢獄裡受過長達3年的折磨,抗日戰爭時期曾任蘇中軍區第二分區副司令員。3年牢獄的摧殘和艱苦的戰鬥生活損傷了他原本健壯的身體,剛到中年就身患重病,下肢失去知覺,不得不離開工作崗位,到後方療養。 他接到電報,立即坐擔架出發。走了一天一夜,到達華東野戰軍司令部駐地,已經是淩晨3點了。司令部的各個房間裡人影綽綽,燭光閃閃,嘀嘀嗒嗒的發報聲和嘀鈴鈴的電話聲交織在一起,一派大戰在即景象。 喬信明的擔架剛剛進到院子裡,一個熟悉的聲音就傳了過來:「把擔架抬到這裡來!」接著,一隻手伸過來和喬信明的手握在一起。 「啊,是粟司令!」喬信明說。 粟裕親切地問:「路上辛苦了吧?」 「粟司令,你還沒休息?」 「蔣介石不批准嘛!」粟裕詼諧地一笑。 喬信明深受感動,說:「你要注意休息啊!我這個教訓還不夠嗎?」 「更重要的教訓是貽誤戰機。」粟裕鄭重地說。 「這倒是的。」喬信明想,幾年不打仗,說話也跟不上形勢了。 粟裕等喬信明在炕上坐定,說:「你大概也很想快點談工作吧?我們抓緊時間,你不感到疲勞嗎?」 「不疲勞,又沒走一步路,倒是你太累了。」 「我嘛,搶著時間就是勝利。」粟裕回頭對喬信明的警衛員說:「談完工作,你們首長要立即回去,你們快去準備擔架。」 粟裕對喬信明說,華東野戰軍主力部隊執行外線出擊任務,要準備打大仗、惡仗。留下後方機關大約5萬人,要成立一個總留守處,把分散在各地的後方機關迅速集中起來,整頓組織,整頓思想,減少前方指戰員的後顧之憂。過一段時間還要辦婦女大學,組織留在後方的女同志學習,為她們進入大城市工作作準備。這個任務交給喬信明負責。 喬信明說:「粟司令,我一不能走路,二沒有文化,又病了這麼多年,這樣大的攤子,這樣高的要求,恐怕我幹不了。」 粟裕充滿信心地說:「你幹得了的。你主持這項工作,前方各縱隊的千部放心,他們都是你的老戰友嘛!有他們的支持,是做好工作的一個重要因素。當然你說的困難也是事實。你有自知之明是很好的。依靠廣大幹部群眾,虛心向他們求教,一定能把工作搞好。」 喬信明毅然接受了這個任務。華野後方總留守處的工作在短期內取得了顯著成績。在前方作戰的同志萬萬沒有想到,在緊張的戰爭環境裡,他們的妻子兒女還能上學讀書,進幼兒園,無不深深感到黨組織的溫暖和首長的關懷,把對組織的感激化作對敵作戰的力量,鬥志昂揚地投人新的戰鬥。 後來,粟裕轉移到中原地區以後,又給喬信明送來一輛馬車。這輛馬車,是後勤部門專為粟裕製作的。粟裕肩負戰役指揮重任,經常為工作徹夜不眠,行軍途中才能抓緊時間休息一下。這輛車是給他在行軍途中使用的。粟裕坐上馬車,想到下肢癱瘓的喬信明,立即派人把馬車送到位於山東德州附近的華野總留守處。 喬信明收到這輛馬車,激動得不知如何是好,讓警衛員把他抱上車去,撫摸鋪著棉花的坐墊,又讓他的夫人于玲找來地圖,用火柴梗測量從河南到德州的距離,不禁熱淚盈眶,自言自語地說:「粟司令在前線那麼緊張,還想著我這個殘疾人。俗話說『千里送鵝毛,禮輕情義重』。粟司令是千里送馬車,禮重情更重啊!」 8月初,蔣介石調集8個整編師(軍)18個旅約14萬人的兵力,企圖分進合擊正在魯西南休整的劉鄧大軍主力,同時陰謀策劃乘連日大雨破壞黃河大堤,水淹劉鄧大軍。劉伯承、鄧小平得知這一情況,當即決定提前結束休整,於8月7日突然隱蔽南進,執行挺進大別山的戰略任務。 8月8日,陳毅、粟裕率領華野指揮機關和第六縱隊、特種兵縱隊向魯西南進軍。他們選擇的路線是:從膠濟路北的桓台、廣饒地區出發,北渡黃河至山東惠民地區,再從禹城附近越過津浦線,到達陽谷、壽張地區,由此南渡黃河至魯西南前線。這一路都是老解放區,是我軍的後方,沒有敵人阻攔,既可以大大減少行軍中的兵力消耗,又可以隱蔽我軍行動意圖。 8月16日,粟裕于行軍途中收到中央軍委來電,詢問陳、粟對西線兵團今後行動的打算。這時陳毅已離開華野前指前往渤海軍區處理後方工作。 粟裕分析敵我態勢,思考最佳行動方案。他知道,對於華野西兵團的行動,中央軍委有過明確指示,要求華野各縱隊從劉鄧大軍的相反方向鉗制敵人,「陳唐不可輕出隴海以南」,「陳粟六縱全部必須從內線,即從你們(指劉鄧大軍)的反對方向鉗制敵人,才是最有力的鉗制」。但是,當前的形勢已經發生變化,劉鄧大軍越過隴海路以後,受到大批敵軍前堵後追,處境緊迫。他認為,為了更有力地策應劉鄧大軍作戰,華野西兵團作戰區域必須擴展到隴海路以南。這樣,不僅可以適應當前拖住敵人、策應劉鄧的作戰需要,而且可以為將來三軍配合經略中原創造條件。8月18日,他把自己的想法和建議報告中央軍委和華東局。他在電報中說明,由於陳毅去渤海軍區未回,此電是他個人的意見。 粟裕在電報中說:「依近日情況判斷,敵有大部隨劉鄧南去可能。果如是,則劉鄧很吃力,我們應盡一切努力多拖住一些敵人。因此,西兵團目前應位魯西南及隴海線上行動,必要時以一部挺人路南,破襲津浦,威脅徐州,才能有效拖住敵人,並尋機殲滅薄弱之敵。此計劃如能有效實施,不僅可拖住一部敵人不能南去,且可迫使魯中、膠濟線抽一部分敵西來。如是,則又會減輕我魯中及膠濟線負擔,並使敵人進犯膠東腹地及煙臺之可能性更減少。」(《粟裕軍事文集》,解放軍出版社,1989年7月,第1版,第318—319頁。)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