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粟裕傳 | 上頁 下頁
七二


  但粟裕堅持後續部隊宜儘快南下,至少葉飛部儘快南下。第一次反頑戰役結束,他即建議華中局:「希譚(震林)部及張宜友(新四軍第一師第五十二團團長)等能早南來」(《新四軍·文獻(4)》,解放軍出版社,1995年2月,第1版,第585頁。)。2月26日,他收到新四軍軍部根據中共中央指示發來的電報:譚震林、葉飛兩部暫緩出動。即于28日起草報華中局電:建議葉部「仍如期南來」(《新四軍·文獻(4)》,解放軍出版社,1995年2月,第1版,第592頁。),以利蘇浙地區的鞏固和發展。

  3月2日,新四軍軍部複電,葉、譚兩部暫不南下。粟裕又發電「堅主葉仍提早出動」。他在上報軍部的電文中提出:「自職等南渡後,敵、偽均多方注意,長江沿線多設碉堡,職部留江北之彈藥,數度偷渡未成。譚、葉固可隨時出動,但長江阻隔,決非鐵路、公路、河道可比。俟敵增加據點,恐長年累月亦難通過。故職等再三建議,請令葉部南來。到此後,可留宣長路北及溧武路以南之廣大地區,分別集結整訓。」3月4日,新四軍軍部將粟「堅主葉仍提早出動」的電文轉呈中共中央。(《新四軍·文獻(4)》,解放軍出版社,1995年2月,第1版,第595頁。)

  3月11日,中共中央致電華中局:「葉部可即令其南渡,譚部仍留現地待機。粟、葉兩部以加強蘇、浙、皖交界根據地工作為主要任務。」(《新四軍·文獻(4)》,解放軍出版社,1995年2月,第1版,第596頁。)

  經周密準備,4月7日,葉飛、金明(第十旅兼淮海軍分區政委)等率由一團、特二團和江高獨立團組成的教導旅並地方幹部200余人渡江南下。譚震林政委不能到職,粟裕提議留在蘇中的鐘期光南下協助主持政治工作。經中共中央和華中局批准,鐘期光到達蘇浙軍區,任政治部副主任。因政治部主任蕭望東未到職,由鐘期光行使主任職權。粟裕在孝豐東南吳家道與大家會合。老戰友相見,十分欣喜。教導旅番號改為蘇浙軍區第四縱隊。一團、特二團、江高獨立團分別改稱第十支隊、第十一支隊、第十二支隊。

  第二次反頑戰役結束不久,粟裕對當前形勢作了進一步分析。他認為頑方第二次進攻失敗,士氣更加沮喪,兵力更感不足,他們已經知道蘇中新四軍第四縱隊南下,正在加強防禦,構築碉堡線,第三次進攻時間將會推遲。這對我鞏固現地區是有利的。粟裕等蘇浙軍區領導決定抓住這一機會,結合中共中央和華中局的有關指示,大力進行新區根據地建設:5月在臨安地區成立浙西區黨委和行政公署,並先後建立了天(目山)南、天(目山)北地委、專署和杭嘉湖工委及8個縣的抗日民主政權;廣泛宣傳黨的各項政策,揭露日偽罪行和國民黨頑固派的欺騙宣傳與反共內戰陰謀;開展統一戰線工作,初步發動和組織群眾;以主力一部為骨幹,建立和發展地方武裝。在軍事方面,立即部署大部主力整訓,總結實戰經驗,進一步提高戰鬥力。

  與此同時,粟裕加緊了向新區發展的籌劃,力爭儘早派部隊開進新區。葉飛率部到達浙西前,他就建議新四軍軍部:擬葉飛同志到後,即令廖(政國)旅派一小團渡富春江,進至金(華)(山)地區,打開該地區局面,不僅對浙東有利,對分散頑方對天目山之主力亦有極大作用。新四軍軍部複電「同意」。4月中旬,粟裕決定再派一部進入杭嘉湖地區。新區從來沒有到過新四軍,進入新區的部隊一定要給當地人民良好的影響。粟裕認為八支隊是反「清鄉」地區的翻身農民組織起來的,會做群眾工作,就把這個任務交給了八支隊。部隊出發前,他還讓第三縱隊首長親自轉達他的指示:「部隊去杭嘉湖,首先必須政治上打勝仗,部隊一切行動都要服從這個大前提。」

  粟裕派八支隊進軍杭嘉湖地區還有另外一個重要考慮:杭嘉湖是糧源充足的地區,打開這一地區,至少可解決開進部隊的糧食問題。浙西原本缺糧,1944年又災荒嚴重,加上頑軍封鎖了皖南甯國糧道,缺糧問題更是雪上加霜,非常突出。老百姓早就家無存糧,吃南瓜葉和野菜了,有的甚至開始吃青苗。軍隊吃的糧食主要是從蘇南解放區遠道運來的,經過100多公里路程的背馱肩挑,一擔米除去民工來回口糧,就所剩無幾了。此時一般部隊只有10天糧食,個別單位已經斷炊,以野菜、竹筍充饑。浙西盛產毛竹,部隊起初吃豬肉燒竹筍覺得鮮美異常,後來老是竹筍充饑,清腸刮胃,吃下去感到比不吃還要餓。

  面對前所未有的糧食危機,粟裕等軍區領導絞盡腦汁。他們派三縱隊陶勇率領第七、第九支隊回蘇南打擊搶糧的日偽軍,同時解決自身的糧食問題。為了節約糧食,部隊改吃稀飯,減少餐數,停止操練活動,減少體力消耗。有的連隊讓戰士臥鋪休息,聽指導員講故事。粟裕等軍區首長以身作則,與指戰員同甘苦渡難關。一次,軍區機關司務長好不容易在孝豐鎮買回一頭豬,煮好後叫大家吃豬肉,可是沒有飯光吃肉也不行啊!粟裕知道後,叫警衛員把他和葉飛副司令帶的10多斤麵粉全部拿來,給軍區機關的同志燒麵糊糊吃。後來乾脆叫副官把他的一匹馬也殺了,給大家當糧食吃。那匹馬是車橋戰役的戰利品,是陶勇送給他馱東西的。

  為了把有限的糧食合理分配和最有效地使用,軍區組織了糧食領導小組,由葉飛副司令親自主持分配。粟裕號召軍區機關和各部隊開展開荒生產運動,種糧種菜。他自己租借了貧農李茂才的一畦地,種上瓜菜,與夫人楚青帶著兒子小戎在地裡耕作,澆水、松地。粟裕的舉動,鼓舞了部隊和周圍群眾,一起種菜渡荒。

  粟裕深知,這些生產自救措施有的只能救燃眉之急,有的短時間難起作用。部隊分散四出採購、籌集糧食帶來的一些負面影響也不能輕視。不妥善解決嚴重缺糧問題,不但部隊不能支持,人民也不能生活。經請示新四軍軍部,粟裕等蘇浙軍區領導決定把解決糧食困難問題和深入敵後工作結合起來,以戰備姿態分兵就糧和開展對敵鬥爭。為防止頑軍乘機進攻,粟裕對分兵深入敵後的地區、方向、距離一一細心考慮,既有利於籌糧,又有利於發展,還要便於及時集中,並本著這一原則調整部署:以一部擔任孝豐、天目山正面防務,扼要完成半永久性工事構築,使之在抗擊頑軍進攻時能堅持到部隊集中;其餘各部基本上以支隊為單位分赴蘇南太湖以西地區、皖南宣蕪地區、浙西杭嘉湖地區,一面發動群眾開展工作,一面休整訓練;另以一部向杭州、余杭、富陽間遊擊。就在此時,多年一直孤懸在浙東敵後的浙東縱隊(即第二縱隊)第一次和蘇浙軍區主力部隊打通了聯繫,開始擺脫長年處於日偽頑夾擊下的艱苦局面。

  一天,粟裕在看五萬分之一的軍用地圖時,發現皖浙交界處有大片空白,便將測繪參謀秦叔瑾找來,一起研究如何補測。秦叔瑾按粟裕指示組織6個人,用一個半月時間將空白處補測完畢。為了保證測繪工作進行,粟裕親自寫信要陶勇派部隊掩護。地圖整理拼接好馬上印發部隊,正好趕上天目山第

  三次反頑作戰使用。在這個地區指揮作戰的七支隊支隊長譚知耕、九支隊支隊長俞炳輝興奮地說:「粟司令想得周到,有遠見。」

  五、駕馭變化,能動示形,誘敵深入。顧祝同、李覺終於上當了。
  蘇浙軍區部隊分兵不久,情況驟變。國民黨軍對蘇浙軍區部隊第三次大舉進攻迫在眉睫。


  1945年5月5日至21日,國民黨在重慶召開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蔣介石5月14日在大會作政治報告說:「黨內許多同志誇大中共力量……我們必須消滅之」。在5月18日的大會上蔣介石又強調:「今天的中心工作,在於消滅共產黨……只有消滅中共,才能完成我們的任務」。就在這次大會閉幕後兩天,即5月23日,蔣介石便命令上官雲相指揮第三戰區10個師的兵力,向蘇浙軍區進犯。顧祝同還派人會見大漢奸周佛海,表示希望南京與重慶配合共同剿共。頑、偽達成了夾擊蘇浙軍區部隊的默契。

  粟裕對形勢的變化早有估計,並預有措施。28日,從各個方向都傳來了頑軍出動的消息。粟裕當機立斷,於29日晚集中一、三、四縱隊的3個主力支隊,決定乘頑立足未穩予以打擊,打破頑方之進攻部署,便於我集中分散之兵力。粟裕迅速組成了由葉飛、王必成、陶勇、廖政國等參加的前線指揮部,葉飛任前敵指揮。同時發表《告浙西同胞書》,揭露國民黨頑固派勾結日、偽向新四軍進攻之陰謀,號召軍民緊急動員起來,為粉碎日偽軍的「掃蕩」和頑軍的第三次大舉進攻而鬥爭。

  第三次反頑戰役由此揭開序幕。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