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粟裕傳 | 上頁 下頁 |
六八 |
|
但陳毅對粟裕的建議很重視,7月便派譚啟龍到浙東去加強領導,8月又派何克希帶一批幹部到浙東。陳毅還叮囑何克希,經過蘇中的時候,要聽取粟裕的指示。粟裕在蘇中熱情接待了何克希一行,並從部隊中抽了幾個曾經在浙江打過遊擊的幹部如張文碧、劉亨雲等隨何克希前往。蘇中區黨委和一師給浙東區以積極的多方面的支持,一直十分重視保持蘇中與浙東的海上通道。以譚啟龍、何克希為首的浙東區黨委、浙東遊擊縱隊在日偽頑夾擊的複雜形勢下艱苦奮鬥,不僅建立與堅持了三北(指姚江以北的余姚、慈溪、鎮海地區)遊擊根據地,保存了浦東原有的陣地,而且建立了以四明山為中心的敵後根據地,依託四明山向南和向浙贛沿線的金華、義烏、蘭溪方向發展。 1942年5月,根據華中局決定,鎮丹武、蘇常太、澄錫虞地區正式劃歸蘇中區黨委領導,改建為蘇中區第五、第六分區。粟裕對上述地區的鬥爭作出新的部署,並派部隊和幹部加強向南發展的領導力量。指示他們:「務必完全控制沿江一線,以便將來作戰略轉移。」1942年12月,經華中局、新四軍軍部同意,粟裕又派王必成率領第一師第二旅及蘇中黨校、抗大九分校渡江南下,並將第二旅與第十六旅合編為新的第十六旅,作為堅持蘇南抗日鬥爭的主力。經過艱苦卓絕的鬥爭,特別是1944年的反「清鄉」、反「掃蕩」、反「蠶食」、反偽化、反搶糧鬥爭,十六旅的力量伸展到了蘇皖邊的長興、郎溪、廣德地區,各分區也已連成一片。粟裕的這些部署,為恢復和發展蘇南根據地,進而開闢蘇浙皖邊根據地,打下了基礎,創造了條件。 東南的山水牽動著粟裕的心。他反復研究分析中共中央指示和華中局的徵求意見電,心潮在湧動,決心把自己關於發展東南的想法報告新四軍軍部和華中局。 關於發展東南的指揮人選,中共中央原來的意見是派葉飛、朱克靖(蘇中三分區行政專員公署專員)擔任。粟裕認為,在蘇浙地區他先後有抗日先遣隊、浙南三年遊擊戰爭、新四軍先遣支隊和江南指揮部幾個階段的經歷,對那裡的地理、社情較為熟悉;蘇浙現有的十六旅,浙東遊擊縱隊及浙南遊擊隊等,過去一直受他的領導和指揮,在幹部關係上較好處理,由他南下對全域較為有利。他把請纓執行南下戰略任務的意見上報華中局、新四軍軍部。華中局、新四軍軍部研究了粟裕的建議,認為「粟南去擔任發展浙江任務確較為佳」。10月23日,華中局和新四軍軍部將他們的意見並粟裕原建議電報毛澤東、劉少奇並陳毅。翌日,中共中央軍委致電新四軍軍部:「同意粟裕率兩個團南下發展蘇浙」。(《毛澤東軍事活動紀事》,解放軍出版社,1994年11月,第1版,第510頁。) 11月2日,毛澤東、劉少奇致電華中局和新四軍軍部:「設立蘇浙軍區,以粟裕為司令員,譚震林為政委,統一指揮蘇南及全浙」。並指示再抽調幹部、部隊南進。 11月12日,粟裕、葉飛一起到淮南中共中央華中局、新四軍軍部開會,根據中共中央指示精神研究發展東南的方針、政策、步驟、方法和可能抽調的力量及堅持蘇中的有關問題。20日,華中局將研究結果上報中共中央:由粟裕先率3個團(七團、特一團、特四團共7000餘人)及黨政幹部300余人南進,配合十六旅、浙東遊擊縱隊,進佔吳興、長興、安吉、武康間之敵後地區,作為控制天目山全部之前進陣地。中共中央複電同意發展東南的部署。 12月5日,蘇中成立了南下司令部,為保密起見稱練兵司令部,整訓部隊和開展大練兵,積極進行南下的各種準備工作。已成為「關中」的蘇中積澱4年的底蘊這時釋放出了它巨大的能量。新四軍第一師暨蘇中軍區開展了全面的擴軍運動,迅速將一部分地方武裝上升為主力,以保證粟裕率一師主力南下後蘇中留有足夠的兵力。中共蘇中區黨委抽調了大批地方幹部,籌集了大量軍需物資,支援向南發展。軍工部用了不到一個月時間趕造出500門小鋼炮、5000發炮彈。粟裕非常高興,專門派人給後勤戰線的軍工們拍照褒獎。南下部隊每連裝備3門52毫米小炮,營成立了裝備73毫米迫擊炮和重機槍的機炮連,團成立了裝備82毫米迫擊炮的炮兵連。這些裝備在後來的天目山戰役和部隊北移中發揮了很大作用。 部隊進入新區運輸供應是個突出問題。粟裕派得力幹部先行南下,迅速建立起了從上海經無錫至長興的比較安全可靠的運輸線。從1944年底到抗日戰爭勝利的半年多時間裡,這條交通運輸線為蘇浙軍區運送了大量物資,護送了近百名軍工技術人員、汽車司機和其他同志抵達蘇浙軍區。 南下開闢新區,技術偵察隊伍建設至關重要。粟裕未雨綢纓,早有準備。他親自選調幹部,提前送他們到新四軍軍部學習,關心他們的成長進步,為他們解決生活困難。有的幹部原來在部隊做技術偵察工作,後來轉到其他工作崗位上去了。粟裕馬上把他調了回來擔任原來的工作。 渡過長江是所有準備工作的重中之重。4年前,粟裕和陳毅一起開闢蘇北,曾率江南指揮部及部隊渡江北上,但那時畢竟人數較少。這一次他要率部隊、地方幹部及機關人員近萬人,在同一時間內偷渡長江南下,之後還要跨鐵路、渡運河、過公路,穿越幾道封鎖線,必須精心準備,縝密部署。粟裕多次召開座談會,徵詢各級幹部和沿江居民、船工、漁夫的意見,實地勘察流向、水速、潮汐起落等水流規律,查閱水文資料,最後選定東、西兩個渡江地段,一是嘶馬、大橋段,二是儀征、東溝段。粟裕又專門指示在上下游各延伸數十公里地段,從南京到江陰間,每數公里設一個觀測站,24小時不問斷觀測、偵察江面和兩岸敵人的活動,包括日偽艦艇船隻往返航速、巡航方向、路線、次數和岸上敵軍活動狀況,切實掌握了敵人活動規律。粟裕決定分成東西兩路渡江,兩路走的路線不同,過江過路的方法也不同。東路由劉先勝、陶勇等率特一團、特四團和機關後勤,從江都大橋地區嘶馬、大橋間渡江,經丹(陽)北、句(容)北南下。他本人率領的西路第七團和幹部隊從淮南出發,在儀征、東溝(六合城東南)間渡江。為防意外,粟裕還在岸邊預留了擔任警戒和掩護的足夠兵力。與此同時,江南部隊和幹部、群眾,為江北部隊渡江、過路、越運河也作了大量細緻的準備工作。 這一年冬天蘇北特別寒冷,臨近渡江日子又下了一場大雪,更是平添幾分寒氣。入夜之後朔風凜冽,天寒地凍。12月26日,粟裕率領的西路部隊進至離江邊約15公里的小營宿營,準備27日渡江。27日晚上,粟裕身穿一件黑色短皮夾克,頭戴棉軍帽,也沒有放下風耳,站在江邊注視著煙波浩渺的長江,不時從口袋裡掏出懷錶看時間。透過冷月清光,可見粟裕的神情是那樣從容、沉穩。這時他剛滿37歲。 粟裕指揮偵察分隊先行過江。他們悄悄登上南岸的龍潭碼頭,先把十幾個廠警之類的便衣武裝穩住,接著大部隊從沙窩子乘木船分批順利過江到達南岸。有兩艘日商輪船也被東路部隊巧妙地調用參加運輸。龍潭西靠偽首都南京,東鄰偽江蘇省會鎮江,均有重兵駐守,兩地之間的龍潭、下蜀、高資等鐵路車站都是日偽據點,鐵路與江岸平行,中間地帶很狹窄,地形不利,但也正因為如此,敵人想不到新四軍敢於從這裡在他眼鼻子底下通過。由於人多船少,來不及運送第二次天即將亮了,後續一個營於次日晚仍然利用龍潭碼頭渡江。 「長江是我們的——我們可以千百次地自由來去!」這是一首在新四軍中、在華中根據地群眾中很流行的歌曲。然而,近萬人在日偽封鎖極為嚴密的長江防線上偷渡,絕不是輕而易舉的事。但在粟裕的萬無一失部署和指揮下,在各級黨政部門的共同努力下,確實做到了「自由來去」。 部隊過江後迅速從下蜀、龍潭之間通過京滬鐵路。粟裕等同前來接應的丹北、茅山地委和江(都)鎮(江)工委的領導同志及十六旅派來聯絡的參謀見面。大家格外興奮,倍感親切。各方的準備極為充分,甚至還出色地做了偽軍的工作。東路部隊從新豐據點過鐵路和運河時,偽軍頭目把日寇「邀請」到據點裡面吃喝作樂,把大部偽軍都拉出去了,只留少數在崗哨上,實際是為新四軍大部隊通過作警戒。 12月31日,粟裕率部到達溧陽陶莊。這裡是1938年新四軍挺進江南建立的第一塊根據地茅山根據地中心區。部隊休息3天,高高興興過新年。軍民一起聯歡聚餐,熱鬧非凡。1945年1月4日,粟裕率部繼續南進,6日晚到達目的地浙江長興縣的仰峰芥,與在當地堅持的十六旅會合。十六旅官兵舉著用竹篾點燃的火把,為踏雪夜行的大部隊照明。1月15日,陶勇、劉先勝所率東路兩個團與粟裕匯合。東、西兩路大軍全部勝利完成南進的長途行軍任務。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