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粟裕傳 | 上頁 下頁
六六


  經激烈戰鬥,攻城部隊於當日中午全部殲滅了鎮內的偽軍大隊。車橋鎮內只剩下日軍的工事和碉堡了,呈現出激戰前的暫時沉寂。下午3時半,第二縱隊開始總攻「碉堡中之碉堡」的日軍圩子,首先以迫擊炮集中轟擊敵外圍,接著以山炮轟擊大碉堡。日軍1個小隊大部被殲,殘敵繼續作困獸鬥。第二縱隊一方面進行近迫作業,重新佈置炮火,準備再次攻擊;月一方面展開政治攻勢,隨攻擊部隊前進的「日本反戰同盟蘇中支部」宣傳委員松野覺,冒著槍彈進至碉堡旁喊話,瓦解日軍,不幸頭部中彈犧牲。

  阻擊打援也在激烈進行。

  在三縱隊方向,5日午後,駐曹甸、塔兒頭日偽軍百餘名最先出動,行至大施河,觸發新四軍埋設的地雷,稍與新四軍警戒部隊接戰即退回。

  在一縱隊方向,5日下午3時,淮陰、淮安、漣水等地日軍,糾合偽軍700餘人,分批在淮安集結,乘車向車橋馳援。第一批7輛汽車載著240多名日軍,進至周莊、蘆家灘新四軍預設的伏擊陣地。一縱隊戰士突然猛烈開火,迫敵進入預設的地雷陣,當即被炸死炸傷60餘人。看到日軍被炸得鬼哭狼嚎,傷亡慘重,指戰員們興奮異常。這次作戰地雷發揮了很大威力。

  第二批、第三批增援日軍各約百余人跟著于下午4時、5時30分分別進入韓莊與第一批殘敵會合,當晚向新四軍阻擊陣地進犯。一縱隊戰士從敵側背奮勇出擊,與敵白刃格鬥,刺死敵60余人。日軍華北派遣軍第六十五師團第七十二旅團三澤大隊長被擊斃。敵人傷亡慘重,便向韓莊東北突圍,在蘆葦蕩邊被一縱隊戰士切成三段,大部就殲。6日淩晨3時左右,第四批增援日軍約120餘人,乘兩輛汽車又進至小王莊、韓莊,與殘敵會合。

  7日,車橋鎮殘敵在援軍接應下狼狽逃竄。早已動員好的寶應縣40多個鄉的3萬多民兵、群眾立即進入車橋,迅速平毀工事,拆除圍牆、碉堡,打掃戰場,徹底摧毀敵人的巢穴。蘇中新四軍部隊乘勝威逼車橋周圍敵據點。曹甸、涇口、塔兒頭、張橋之日偽軍如驚弓之鳥,退守淮安。12日,蘇中新四軍收復望直港、蛤拖溝、魯家莊、螞蟻甸、受河。13日又收復周莊。

  車橋戰役至此勝利結束,共殲三澤大佐以下日軍460餘人,其中生俘山本一三中尉以下24人,殲偽軍500餘人,摧毀碉堡50餘座,繳獲步兵炮1門及大批武器彈藥,收復敵偽據點12處。

  車橋戰役打響前,粟裕已與新四軍第三師溝通了聯繫。車橋戰役一打響,三師一部立即攻克漣水、車橋間的朱圩子敵據點,消滅偽軍300餘人,保障了一師作戰部隊北面側後的安全。

  多年以後粟裕回憶起車橋戰役,他說:「進行一個戰役,首先要從戰略上考慮,戰役要同戰略相結合,當前要與長遠相結合。車橋戰役首先是從戰略大局考慮的,不然就變成了近視眼。另外從戰機上考慮,當時敵人的情況同1942年不同了,士氣低落,所以打車橋能夠打下來,可以打。」(《粟裕論蘇中抗戰》,江蘇人民出版社,1993年3月,第1版,第423頁。)

  車橋戰役取得了攻堅與打援的雙重勝利,粟裕在戰役發起前的預見和意圖一一得到實現:

  (一)打通了蘇中與蘇北、淮南、淮北戰略區的聯繫,淮寶地區縱橫各50餘公里的廣闊地區被打開。一個月之後,蘇中黨、政、軍領導機關便移駐到這裡。4月18日,蘇中區黨委發出《夏秋季工作決定》,主要要求是:「切實將整風列為工作第一位」。一師部隊整風運動全面展開,全蘇中約有3000多名幹部參加了不同形式的學習。主力部隊也在這裡得以整訓,為下一個戰略行動作了從容準備。後來中共中央根據國際國內形勢發展,制訂了一個發展東南的戰略決策,接受新的任命的粟裕就是從這個地區出發,親率經過整訓、齊裝滿員的3個團,渡過長江去開闢蘇浙軍區。

  (二)車橋戰役之後,日軍再也沒有力量發動更大的軍事「掃蕩」。駐徐州的第六十五師團派出部隊進行報復「掃蕩」,以挽回皇軍的面子,但他們行至離車橋幾裡路的地方,從望遠鏡觀察到蘇中部隊正嚴陣以待,就不敢再向前走了,只是派幾架飛機來作一番偵察飛行,在鳳穀村投下幾枚炸彈就飛走了。

  (三)車橋戰役是華中抗戰史上對敵震動最大的一次攻勢作戰,它標誌著蘇中敵我相持的平衡被打破,抗日鬥爭形勢從此走向轉折。敵悲觀情緒日甚一日,駐東台日軍12人集體上吊自殺,駐平橋鎮偽軍營長帶100多人反正。敵收縮據點採取守勢,而蘇中新四軍則展開了局部戰略反攻,在一、二、三、四分區不斷出擊,屢殲敵軍。

  在車橋之役中被俘的日軍中尉山本一三說:「這大概是你們新四軍抗日以來在江蘇省和日軍作戰最大的一次勝利吧,俘虜我們那麼許多人是沒有過的吧?」「你們在墳地上埋設地雷的預謀,加上墳地周圍設置的戰壕,適時地掀開偽裝,突然的出現,這是你們戰術勝利的絕紗計策吧?」說到這裡,山本一三目光不由得透出了敬畏的神色,突然收緊下巴:「你們的粟裕埃拉伊!埃拉伊!」(日語「了不起」)

  戰役結束後,新華社向全國播發了「車橋大捷」消息,讚揚蘇北新四軍「以雄厚兵力」打了一個「大殲滅戰」。延安《解放日報》發表社論祝賀勝利。陳毅也從延安發來了熱情洋溢的嘉獎令。

  3月8日,粟裕、葉飛將車橋戰役的發起理由和戰鬥經過報告新四軍軍部。饒漱石主持工作的新四軍軍部,卻向一師發電報,對車橋戰役提出批評,指責「攻擊方向不對」,「主動過分暴露自己力量」,「過分刺激敵人,很可能引起敵人大的報復」,「可能造成對全部各方不良的影響和牽制」。為此,3月11日粟裕、葉飛、陳丕顯共同署名,複電進一步申述組織發起車橋戰役的理由。事實證明軍部的「擔心」是多餘的,不但沒有出現「不良的影響」,相反有力地推動蘇中以至華中抗日戰爭由相持階段向反攻階段發展,揭開了蘇中乃至華中的戰略反攻序幕。車橋戰役不僅在當時震驚中外,而且歷經半個世紀風風雨雨的考驗,一直作為一個輝煌的戰例,彪炳史冊。

  三、南坎戰役。對日連續局部反攻。蘇中抗日根據地成為「漢高祖的關中」。

  南坎戰役是粟裕組織指揮的蘇中對日局部反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以南坎作戰為代表,在南線「清鄉」區邊緣及「清鄉」區內發動的一系列反據點攻勢作戰的總稱。這次戰役歷時5個多月,包括1944年5月開始的「清鄉」區內的反據點鬥爭、攻克南坎鎮作戰及持續到10月的夏、秋季攻勢。南坎戰役共殲滅日、偽軍3000人以上,其中包括日軍中隊長以下近800人,拔除和遇走日、偽據點七八十處。

  車橋戰役以後,如何進一步推進對我較為有利的蘇中鬥爭形勢,是粟裕思考問題的重點。

  此時,日偽對四分區的「清鄉」已轉為以政治偽化為主,同時準備對第一、第三分區進行「擴展清鄉」,對第二分區進行「強化屯墾」。粟裕從抗戰的整體局勢出發,對當前蘇中敵情和形勢作了深刻分析,認為:日寇目前正以大力進攻平漢、粵漢鐵路,相對減弱了後方的力量。但對已「清鄉」的地區不會放鬆,將繼續加緊進行「擴展清鄉」與「屯墾」計劃,因兵力不足,又不大可能從別的地方調兵來蘇中,勢必主要依靠現有力量集中使用,這樣就使我們有打破其「擴展清鄉」計劃的可能。經過思考,粟裕把握了整個形勢發展的本質,提出了對敵鬥爭的新策略:對敵人的「擴展清鄉」與「強化屯墾」採取打破的方針。對四分區的反「清鄉」則仍提「堅持」鬥爭,而不提「粉碎」敵人的「清鄉」。因為過早地提「粉碎」敵人的「清鄉」,容易引起輕敵和急躁,導致敵人的報復,使群眾遭受不必要的損失。同時,蘇中區這時的領導重心已經轉向準備反攻,如果第四分區形勢再度緊張,對全域會有干擾。

  1944年5月,蘇中主力特務四團以奔襲行動突人「清鄉」區的封鎖線,與在那裡堅持的地方武裝和民兵配合,兩次攻克「清鄉」區內偽軍據點童家甸。堅持在啟東、海門地區的地方武裝攻克了偽軍據點豎河鎮。各縣警衛團、區隊、民兵攻克日偽據點28處,殲滅日、偽軍近千人。攻克這些據點既削弱了敵人的有生力量,同時也進一步摸清了日偽軍在「清鄉」區內據點守備的實際戰鬥能力。

  粟裕任書記的中共蘇中區黨委根據形勢發展,指出反據點鬥爭是一切工作的中心環節,要用一切辦法來達到反據點鬥爭的勝利,使敵人被逼放棄小據點,集中到大據點,並使大據點一個個處於孤立局面。

  於是蘇中全區展開了對日、偽的攻勢作戰。粟裕思索已久的打破敵「擴展清鄉」並進一步推動局部反攻的軍事鬥爭方案漸趨成熟。

  1944年6月3日,粟裕分析全國的抗戰和蘇中鬥爭形勢,向新四軍軍部提出:「於最近進行一次較大的戰役」,以粉碎敵之「擴展清鄉」計劃。(《新四軍·文獻(4)》,解放軍出版社,1995年2月,第1版,第103頁。)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