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粟裕傳 | 上頁 下頁
六一


  八、領導和指揮艱苦卓絕的反「清鄉」鬥爭。「人民鬥爭的勝利」。

  1943年是蘇中抗日根據地敵情最嚴重、鬥爭最艱苦的一年。日本侵略軍為了實現它「以華制華」、「以戰養戰」的戰略目標,進一步加緊對華中佔領區的控制和掠奪。鑒於對蘇中「清剿」的失利,日軍決定把「清鄉」的重點由蘇南轉向蘇中,並將易於分割封鎖、對其威脅最大的第四分區作為「蘇北第一期清鄉實驗區」。日本侵華派遣軍總部決定由參加過蘇南「清鄉」的第六十師團(簡稱小林師團)接替在蘇中屢遭失敗的南浦旅團,並增調第三十二、第三十三、第三十四等3個偽軍師,集中1.5萬餘人的兵力,加上大批警察、特務和行政人員,兵力的密集程度為敵後華中戰場所罕見。他們企圖在6個月內消滅蘇中新四軍主力,摧毀蘇中抗日民主政權,並且「掃蕩」一切「敵性軍隊」,在蘇中建立起徹底的殖民地化統治。日本侵華派遣軍總司令官煙俊六揚言,要把蘇中新四軍趕到黃海邊統統消滅,在江北造成一個「大東亞聖戰的華中確保區」。

  蘇中的形勢驟然緊張起來。

  能不能打破敵人的「清鄉」?反「清鄉」鬥爭應當採取什麼方針?成為當時戰略指導上亟待解決的問題。

  日偽軍這次「清鄉」,是在蘇南「清鄉」的基礎上進行的。蘇南區黨委和第六師經過一段時間的艱苦奮戰,轉而採取合法鬥爭、隱蔽堅持的方針,第六師指揮機關和所屬第十八旅等部隊先後撤到蘇中。日偽軍認為他們勝利了,因而視蘇南「清鄉」經驗為法寶,企圖在蘇中如法炮製。在新四軍內部,也有人從蘇南反「清鄉」鬥爭中得出消極結論,斷言敵人的「清鄉」是「不可打破的」,只能採取合法鬥爭、隱蔽堅持的方針。1942年10月舉行的南坎會議傳達中共中央提出的「今年打敗希特勒,明年打敗日本」口號,大家很受鼓舞。沒有過幾個月,面對突然緊張的形勢,有的幹部、群眾的思想彎子一下子轉不過來,或者對形勢的嚴重性估計不足,或者對堅持原地鬥爭消極悲觀、驚慌失措。

  作為蘇中區的主要領導者,粟裕對形勢始終保持著清醒的頭腦。他在南坎會議上作總結報告時指出:「假如我們準備不充分,就不能順利的配合全面反攻」。粟裕認為,中共中央提出今年打敗德國、明年打敗日本,是在歐洲建立第二條戰線的前提下作出的斷言。因此,他在總結報告中特別提醒大家,要認識到「即使明年開始反攻,也並不是說明年我們就可以回家或到上海過年。我們還要準備也許還要多吃幾年苦。我們還要認識我們的弱點,即在抗戰中我們的力量雖是大大發展了,並且控制了廣大的平原地區,……然而我們所在的平原只不過是鄉村,主要交通線及城市仍在敵人手中」。「我們的技術若不能提高,裝備若不能改善,反攻是談不上的」。「我們要估計以後鬥爭會更尖銳,將要遭受更多的困難和可能更大的削弱,這就要求我們在戰略指導上要非常謹慎小心。而且敵人可能搶在同盟國反攻以前來解決中國問題,把中國作為他的賭本,因此敵人必將更加強對敵後的控制,這就是接近勝利時的困難」。「因此必須保存我們的力量」。「總之,反攻是要付出代價的,空喊毫無用處,必須切實準備好雄厚的實力」(《粟裕論蘇中抗戰》,江蘇人民出版社,1993年3月,第1版,第219—220頁。)

  粟裕這些卓有遠見的科學論斷,為蘇中迎接艱苦的反「清鄉」鬥爭提前作了思想準備。

  粟裕和蘇中區黨委諸同志一起,首先把工作重點放在進一步統一幹部和群眾的思想認識、制定反「清鄉」鬥爭的方針政策上。

  粟裕明確指出,1943年將是蘇中抗日鬥爭最尖銳最艱苦的時期,也是「黎明前的黑暗」時期。在指導思想上,要全面地分析鬥爭形勢,正確地掌握鬥爭方向,防止和克服消極退卻和盲目硬拼兩種片面性,在堅持原地鬥爭、保存有生力量的總方針下統一思想統一行動,在堅持原地鬥爭中反對盲目硬拼,在保存有生力量上反對退卻逃跑。

  1943年1月,粟裕向蘇中區全體共產黨員和幹部發出5項政治號召:一切為了堅持原地鬥爭,反對退卻逃跑;一切為了勝利,反對盲目硬拼;一切為了革命利益,反對個人打算;一切為了戰爭的勝利,要做困難時的英雄;鞏固黨內外團結,維護党的絕對領導。他強調指出:「根據地是我們生存、發展、爭取最後勝利的基礎。沒有了根據地,我們就失掉了一切。所以,每個同志都要下定決心堅持鬥爭,要有為堅持蘇中根據地而流最後一滴血的精神。我們有絕對勝利的把握。退卻逃跑、流寇主義的思想,只有陷自己於絕境,我們全區黨政軍民都應堅決反對。」(《粟裕論蘇中抗戰》,江蘇人民出版社,1993年3月,第1版,第278頁。)

  粟裕又強調指出:「雖然,我們有著堅持勝利的客觀有利條件和決定勝利的主觀力量,然而勝利需要爭取才能得來,決不會自己送上門來。」(《粟裕論蘇中抗戰》,江蘇人民出版社,1993年3月,第1版,第278頁。)他要求大家做好充分的精神準備,迎接更加艱苦更加複雜的鬥爭,並且準備在必要時作出最大的犧牲,奪取反「清鄉」鬥爭的勝利。

  經過廣泛深入的思想工作,不到半個月時間,幹部、群眾的情緒就穩定下來,滿懷信心地投入以反「清鄉」為重點的鬥爭。

  粟裕依據中共中央華中局和新四軍軍部的總方針,認真研究蘇南反「清鄉」鬥爭的經驗教訓,從蘇中實際情況出發,尋求蘇中反「清鄉」鬥爭的方針政策。他認為,蘇中反「清鄉」應當採取不同于蘇南的方針。蘇中是華中抗日根據地的前哨陣地,如果蘇中不能保住,勢必將敵我鬥爭的第一線向北推移到鹽阜和淮南、淮北諸地區,顯然對全域是十分不利的。因此,他和蘇中區黨委諸同志一起制定了「以公開的武裝鬥爭為主,達到堅持原地鬥爭的目的」的蘇中反「清鄉」鬥爭方針。這一方針得到了中共中央華中局的批准。

  粟裕認為,實行這樣的方針,不僅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從自己一方來說,已經具有必需的條件:第一,第四分區的地理狀況雖然與蘇南大致相同,臨江瀕海,水網交織,交通便利,有利於敵人活動,但它背靠大塊根據地,有蘇中全區支援。第二,蘇中有堅強的武裝力量,有在平原水網地區開展遊擊戰爭的豐富經驗,可以在軍事鬥爭中取勝。第三,蘇中抗日根據地是在同敵人的反復激烈鬥爭中堅持和鞏固起來的,全區人民和各級組織經受過鍛煉和考驗,並且已經取得反對「清剿」即「機動清鄉」的鬥爭經驗。第四,蘇中區領導已經作了應付最壞形勢的準備,在領導體制、鬥爭方針、組織形式、作戰指導、物資儲備等方面做了許多工作,全區領導處於有準備狀態。從敵人一方來說,日軍調小林師團代替南浦旅團主持蘇中「清鄉」,使長期盤踞蘇中的南浦惴惴不安,他既怕小林插足分肥,又怕被遠調到太平洋作戰,企圖維持現狀,因而對「清鄉」採取一定程度的消極態度。日軍為了加強對偽軍的控制,對蘇中原有偽軍實行強制改編,掃除一切「敵性軍隊」,以蘇北「清鄉」主任公署主任兼保安司令張北生為代表的新派偽軍,對以李長江、楊仲華為代表的舊派偽軍實行打擊、吞併政策,因而激發日軍內部、日偽之間、偽偽之間的矛盾鬥爭,削弱了敵人「清鄉」的力量,給我們造成了可乘之隙。所有這些,都是我們戰勝敵人「清鄉」的有利條件。

  為了打亂敵人的部署,鼓舞群眾的鬥志,粟裕決定採取先發制人的策略,抓住敵人「清鄉」尚未準備就緒、日偽軍調防和某些據點空虛的有利戰機,對日偽軍發起軍事政治攻勢。2月23日,粟裕親自指揮第一師教導團主力發起曹家埠戰鬥,並把輕易不用的山炮拿出來參加戰鬥。他說:「把大炮用上,可以更加堅定群眾堅持反『清鄉』鬥爭的信心。」結果,幾炮就把敵人的大碉堡轟開了,全殲曹家埠據點偽軍1個營200多人,乘勝拔除孫家窯等偽軍據點。緊接著,第三旅和第四分區主力相繼攻克三陽鎮、悅來鎮等日偽軍據點12處,摧毀敵軍碉堡40餘座;還以部分兵力挺進長江北岸,掩護群眾燒毀日偽軍用以構築籬笆封鎖線的大批毛竹。同時加強對偽軍的分化瓦解工作,促使南通偽軍500多人逃亡,海門偽軍中立。這一系列淩厲的軍政攻勢,迫使日軍推遲開始「清鄉」的時間,也使蘇中軍民增強了反「清鄉」鬥爭必勝的信心。

  1943年4月,從日偽軍佔領區送來情報:敵人原定於3月1日開始的第一期「清鄉」,因為第一師部隊攻克曹家埠等10多處據點、燒毀用以封鎖「清鄉」區的大批毛竹,被迫推遲到4月10日。據點裡紛紛傳說:「粟裕已經率部北去」,「清鄉不需3個月就可成功」。粟裕聞聽微微一笑說:「這是敵人在說夢話。現在日本人、汪精衛都落下了極度困難的深淵,敗局已定,但是他們還要窮凶極惡地進行垂死掙扎。我們也還要同他們作艱苦的堅決的鬥爭。」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