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粟裕傳 | 上頁 下頁 |
五九 |
|
日偽軍在「清剿」開始之前,加緊修築一條橫穿啟東的公路,企圖把第四分區根據地一分為二,為實行分割「清剿」作準備。粟裕決定先發制人,命令第三旅第七團攻擊這條公路上的據點三陽鎮,打亂敵人的部署。由於準備不足,第一次戰鬥未能攻下三陽鎮,只斃傷敵軍六七十人,第七團也受到損失,犧牲營長1人。粟裕把第七團指揮員召集到師部,一起總結經驗教訓,研究改進戰法。他說:「三陽鎮這一仗,部隊打得英勇頑強,殺傷了不少敵人,應當說打得還是好的。但是必須指出,我們的消耗確實也不小,並且沒有捉到俘虜,也沒有繳到槍。我們打仗,不能單同敵人拼消耗。毛主席不是說過嗎,我們要爭取多打殲滅戰。做到既大量消耗敵人,又能大量補充自己。這個問題,同志們應該好好研究一下。」他指出,敵人正為三陽鎮的傷亡而惱怒,急於尋找我軍報復。要利用敵人驕狂求戰的心理,引蛇出洞,消滅敵人於運動之中。 根據粟裕的指示,第七團指揮員集思廣益,很快形成了一個引誘三陽之敵出擊的計劃,在啟東斜橋地區打了一個漂亮的伏擊戰,全殲日軍70多人、偽軍100多人,繳獲敵人全部武器裝備,包括重武器平射炮一門。 這一仗,給正在準備「清剿」的日偽軍以當頭棒喝,蘇中日軍最高指揮官南浦也不得不折服。向來吹噓在戰場上不丟屍體的日軍,由於被新四軍全殲,連拖屍體回去的人也沒有了,只好請求新四軍送還日軍屍體。按照日本軍律規定,丟失重武器的指揮官要受到嚴厲懲處。南浦不得不給新四軍第七團寫信,說什麼:「貴軍三陽鎮伏擊,可謂英勇神速,殊堪欽佩。如蒙歸還皇軍前所丟失之平射炮,爾後貴我兩軍當和睦相處。」 第七團團長嚴昌榮把這封信轉給粟裕。粟裕看過信,笑嘻嘻地對嚴昌榮說:「這一下,你們七團可把南浦揍痛了,我們師部在海複鎮也住不成了,只好搬家。」 嚴昌榮說:「可以利用敵人急於要炮的心理,拉著它轉,轉得他暈頭轉向。」 粟裕含笑點頭,對這位指揮員的謀略顯然是滿意的。 1942年9月25日,正是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第一師部隊剛剛取得石港攻堅戰勝利,師部機關和第七團部隊集結在南通二窎鎮附近休整。日軍南浦旅團第五十二大隊保田中佐大隊長率領日偽軍400多人,兵分兩路向二窎鎮進犯,企圖奔襲第一師指揮機關和主力部隊。粟裕立即作出作戰部署,決心在二窎鎮以南的謝家渡打一個伏擊戰。擔任誘敵深入的部隊與敵人前衛一交戰,日軍立即互相靠攏,企圖在謝家渡口圍殲第一師主力。粟裕當機立斷,決定乘敵軍立足未穩,改伏擊戰為進攻戰,並親臨前線指揮。結果全殲這股敵軍,斃傷日軍保田大隊長以下官兵110多人,生俘日軍3人。此戰勝利,迫使敵人第一期「清剿」倉皇收兵。 粟裕指示,把保田中佐的屍體整理好,裝進棺材,送到日軍據點麒麟鎮,並附信一封,警告日軍不要再屠殺中國人民,否則難逃保田的下場。3天以後,南浦回信,揚言還要與新四軍決戰,但又不得不承認:「貴軍戰後歸還戰骸,寬仁厚德,誠貴軍政略之勝利」。 經過持續半年的激烈較量,蘇中區終於取得反「清剿」鬥爭的勝利。日偽軍雖然增設了一些據點,增築了一些公路,據點增加到339處,公路達到450公里,因而使蘇中抗日根據地有所縮小,部分遊擊區變成了敵佔區,部分中心區變成了遊擊區;但是,整個蘇中仍然保持著相對穩定的基本區,保持著相當數量的主力部隊,各個分區仍然保持著一定範圍的中心區和廣大的遊擊區,各縣地方武裝在縣境內堅持原地鬥爭。同時,敵佔區、接敵區工作和對日偽軍的工作也有很大進展,蘇中抗日民主根據地更加鞏固了。 七、建議並實行党的一元化領導。改善三結合武裝力量體制。 鄒韜奮說:我在蘇中看到了新中國的光明! 在尖銳激烈的反「掃蕩」、反「清剿」鬥爭中,粟裕對根據地的各項建設事業也是抓得很緊的。在對蘇中全盤工作的指導上,他辯證地處理軍事鬥爭與根據地建設的關係,始終堅持以軍事鬥爭為中心,全面雄進根據地的各項建設事業,及時研究解決鬥爭實踐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粟裕從蘇中抗日鬥爭的實際出發,建議並實行共產黨的一元化領導。 蘇中的幹部來自五湖四海,有從延安派來的經過長征的幹部,有堅持江南遊擊戰爭的幹部,有在本地鬥爭中成長起來的幹部,有從事地下黨工作和長期在國民黨內從事統戰工作的幹部,還有來自上海、南京的知名人士。蘇中的部隊來自不同的「山頭」,又長期分散獨立活動,形成了不同的傳統和風格。加上非無產階級思想的影響,共產黨員和幹部隊伍中存在著分散主義和本位主義等不良現象。如何處理黨政軍各個系統、各支部隊、各十地區以及軍隊工作與地方工作、外來幹部與本地幹部之間的關係,保證中共中央的方針政策和華中局、新四軍軍部的指示在整十蘇中貫徹執行,是一個經常遇到的問題。 粟裕在實踐中深切體會到,在遊擊戰爭的環境裡,特別是在蘇中的特殊情況下,加強黨委對各個系統、各項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極為重要。在1942年4月舉行蘇中區軍政黨委員會擴大會議上,粟裕在總結報告中強調:「求得全黨思想行動之一致,這才是完成華中局給我們任務的保證」。他指出,思想統一是行動一致的基礎。為了達到黨內思想的統一,必須有計劃有系統地教育黨員和培訓幹部,通過黨員、幹部的核心和骨幹作用取得党的領導權。他提議創辦中共蘇中區委員會機關報,以統一蘇中黨的意志與行動及教育黨員。經過充分醞釀和準備,中共蘇中區委員會正式作出創辦《蘇中報》的決定,粟裕兼任黨報委員會書記和《蘇中報》社社長。 粟裕親自撰寫發刊詞,強調指出「武裝頭腦是進行武裝鬥爭的先決條件」。他說:「黨指示我們一條最高的原則,就是要一切為了抗戰、為了堅持、為了勝利,也就是說要一切為了武裝鬥爭。否則就什麼也談不上,或者說,什麼也弄不好。而在進行武裝鬥爭中,又有一個先決條件,就是武裝頭腦,就是要使我們全體幹部、黨員和群眾,在思想上政治上工作上,能夠應付任何變化、任何險惡、任何艱難困苦,在任何驚濤駭浪之中,斜風潑雨之中,出生人死之中,能夠不斷地發揚革命鬥志,堅定勝利信心,兀然站穩在自己的哨崗上、戰線上和陣地上。」(《粟裕論蘇中抗戰》,江蘇人民出版社,1993年3月,第1版,第341頁。) 1942年7月,粟裕總結蘇中領導工作的實踐經驗,進一步提出實行共產黨的一元化領導,在領導體制上統一和協調各個系統各個方面的關係。當時,在蘇中軍政党委員會領導下,蘇中黨政軍各系統的配合總的來說是好的,但也存在不少問題,不能適應鬥爭形勢和根據地發展的要求,在反「清剿」的嚴重鬥爭中這些問題進一步暴露出來。為此,他兩次向華中局和新四軍軍部建議,在蘇中區從上到下建立一元化領導體制,以適應在反「清剿」中堅持原地鬥爭的需要。在7月19日的電報中,他建議:「使黨政軍民一元化,區黨委與師部機關合併,其負責人可兼軍E敢委或主任職務,分區亦然。軍區及師部、旅部負責人亦應參加地方黨委之一部分工作,以便完全協調而利於堅持鬥爭。某些軍隊與地方幹部可酌量對調之。」(《粟裕軍事文集》,解放軍出版社,1989年7月,第1版,第131頁。)在7月29日的電報中,再次就組織形式問題提出補充建議,以「統一黨政軍領導,確實做到一元化」。 粟裕的上述意見,得到了蘇中區軍政党委員會諸同志的原則同童。 華中局與新四軍軍部7月29日和8月3日複電,原則同意「新的鬥爭形勢要求有新的方針、新的組織形式以適應之」,要蘇中區「就具體情況作仔細妥善研究」。 粟裕關於實行党的一元化領導的建議未能立即實施。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