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粟裕傳 | 上頁 下頁
五八


  日偽軍又集結兵力侵佔了悅來鎮、三陽鎮。

  與此同時,日軍為了解決其兵力不足的問題,再次變換手法,運用「交通政策」,加緊修築公路,以提高機動能力,加強對點和麵的控制,在戰術上採取步步為營、穩紮穩築、推進一段、鞏固一段的戰法,企圖分割、縮小抗日根據地,尋殲蘇中區指揮機關和主力部隊。

  針對日偽軍的戰法,粟裕提出:堅持原地鬥爭以粉碎敵人的進攻,盡一切可能保持和鞏固現有根據地。他命令地方武裝、民兵和廣大群眾展開交通破擊戰,迫使敵人打通如(皋)(橋)公路、啟(東)(門)公路的計劃推遲數月,建成以後也常常不能全線通車。他組織精幹部隊和短槍隊襲擊敵人腹背,迫使敵人不敢把大量兵力調到第一線,小分隊不敢單獨離開據點活動;主力部隊則機動作戰,選擇有利戰機,採取突然襲擊動作,猛撲敵人一路,或攻其一點,屢戰屢勝。三陽鎮戰鬥,爭取1個團偽軍反正。一倉戰鬥,殲滅偽軍200多人,迫使敵人放棄已經佔領的地方。陸家莊戰鬥,全殲偽軍王杜山部。悅來鎮戰鬥,偽旅長徐承德斃命。金沙鎮戰鬥,殲敵100多人,沉重打擊了最頑固的偽軍張聖伯部。據不完全統計,在3個月時間內,以破襲戰、襲擊戰為主的戰鬥就進行了168次,攻克據點20餘處,粉碎了日偽軍的「掃蕩」。

  就在這一年春天,粟裕還巧妙利用日偽軍與國民黨頑固派之間以及國民黨軍隊之間的矛盾,勝利地反擊國民黨頑固派的進攻。

  1942年初,蔣介石策動第三次反共高潮。國民黨第三戰區司令長官顧祝同指令「忠義救國軍」2000多人,乘日偽軍對蘇中區發動「掃蕩」之機,由江南侵入江北的靖江、泰興地區,勾結偽軍進行破壞活動,並且企圖繼續北上打通與韓德勤(駐曹甸、車橋地區)、張星炳(駐溱潼鎮地區)等頑固派軍隊的聯繫,脅迫傾向新四軍的李明揚、陳泰運等部(駐泰州以北周家莊地區)改變態度,在江北建立反共基點。

  粟裕識破了他們的陰謀,隨即作出軍事鬥爭和政治鬥爭部署。他指出:「目前蘇中反頑鬥爭中心,首在殲滅『忠救』。因此舉不僅可以打斷頑方與蘇南之聯繫及形成韓(德勤)、張(星炳)之孤立,且可更有力爭取李(明揚)、陳(泰運)。」在軍事上,他集中4個團的主力部隊全力殲滅「忠救軍」,並以第二旅、第十八旅(原屬第六師,1941年底由蘇南撤到蘇中,歸第一師指揮)和「聯抗」部隊監視韓德勤,相機打擊張星炳,隔斷他們之間的聯繫。在政治上,利用頑軍各部之間的矛盾,揭露「忠救軍」假抗日真反共的陰謀,孤立韓德勤和張星炳,使中間勢力保持與新四軍合作的態度。

  經過幾個月的鬥爭,「忠救軍」無法實現打通南北聯繫的計劃,而它與偽軍公開勾結又激化了日頑之間的矛盾,引起日軍對它發動進攻。「忠救軍」被迫回竄江南。

  「忠救軍」到達江南鎮丹武地區後,企圖長期佔據這一戰略通道,蠶食蘇南抗日根據地。粟裕認為,這一戰略通道對堅持大江南北抗日鬥爭極為重要,絕對不能讓「忠救軍」控制。他電令在蘇南的第十六旅把打擊「忠救軍」作為中心任務,指示他們「集中絕對優勢之兵力,迅速加以殲滅」。第十六旅集中全旅最強的部隊連續作戰,終於迫使「忠救軍」退回江蘇省溧陽縣以南的蔣管區。

  國民黨頑固派企圖在江北建立反共基點、在江南控制戰略通道的陰謀統統破產了。

  日偽軍對蘇中的全面「掃蕩」、分區「掃蕩」以及乘虛躍進、交通政策等等手段都失敗後,決定實行軍事、政治、經濟、文化的「總力戰」,從1942年夏天開始,對蘇中實行持續半年的「清剿」。6月上旬,對第四分區的海門、啟東地區進行第一期「清剿」。7月到8月,對第三分區的靖江、泰興地區進行第二期「清剿」。9月到11月,對第一分區的江都、高郵、寶應地區進行第三期「清剿」。

  這次「清剿」,又叫「機動清鄉」。日本侵略軍提出「三分軍事,七分政治』』的口號,妄圖同蘇中新四軍進行全面較量。在軍事上,他們組成以日軍為主的機動部隊,配以特務隊和「清鄉」隊,對「清剿」區實行水陸封鎖,然後分進合擊或多路合圍,尋殲蘇中主力部隊和地方武裝。在政治上,採取欺騙和鎮壓並用的手段,宣傳「只打新四軍不打老百姓」以離間軍民關係,對上層士紳和鄉保長採取籠絡爭取和威脅利用政策,對基本群眾和抗日軍人家屬先是脅迫為敵人辦事,不從者格殺勿論,企圖摧毀抗日基層政權和群眾基礎。在經濟上,設立統制委員會,統制一切物資,對抗日根據地實行封鎖,並在一些重要地區實行殺光、搶光、燒光的「三光政策」。蘇中的形勢進一步嚴酷起來。

  華中局和新四軍軍部於1942年7月幾次致電蘇中區,指示適應新的鬥爭形勢,採取新的鬥爭方針,指出蘇中鬥爭是長期的,至少準備苦鬥一年到兩年,蘇中工作應以領導武裝鬥爭、建立敵偽軍工作、組織領導革命兩面派、領導民兵為中心;認為全線大的突擊作戰不可能改變敵人的部署,而小型的武裝挺襲與群眾交通破壞戰則起了積極作用,全軍全師的全線出擊不甚適宜。

  粟裕認真研究華中局和新四軍軍部的指示,認為指示的基本精神是要求對敵情作充分估計,對形勢作最壞的打算,給予蘇中區的任務是留有餘地的。他分析蘇中當前形勢,認為日軍這次「清剿」是在其整個戰略重心逐漸轉向敵後的情況下進行的。日軍對蘇中的方針不再是偽化問題,而是殖民地化問題。敵人有可能在蘇中增加兵力,進一步加強對蘇中根據地的分割和封鎖,形勢將比過去任何時期更加嚴重。但是,我們不能因此得出不能堅持原地鬥爭的結論。回顧浙南三年遊擊戰爭,那時的條件比現在困難得多,都堅持過來了。當前,國際局勢比過去任何時期對我們更為有利,德國法西斯在歐洲戰場上、日本軍國主義在太平洋戰場上連連失利。

  在力量對比上,敵人雖然佔有相當優勢,但我們並不是絕對劣勢,而在社會基礎和群眾基礎上佔有強大的優勢。經過兩年來的殘酷鬥爭,我們的武裝力量得到鍛煉和發展,抗日民主政權更加鞏固,廣大人民群眾經受了血與火的考驗,這將是摧毀敵人「清剿」的決定因素。他認為,蘇中抗日民主根據地是能夠長期堅持的,是能夠對全域作出較大貢獻的。能不能粉碎敵人的「清剿」,決定於我們主觀力量的強弱與鬥志堅定與否,以及指導的是否正確。關鍵是既要防止對敵情缺乏清醒的估計,不顧實際地盲目硬拼;更要防止在嚴重形勢下看不到有利因素,喪失堅持原地鬥爭的信心,消極地化整為零。因此,他強調提出了「堅持武裝鬥爭,堅持原地鬥爭」的方針,確定以武裝鬥爭為主,進一步處理好武裝鬥爭與非武裝鬥爭、公開鬥爭與秘密鬥爭、合法鬥爭與非法鬥爭的關係,打破敵人的「清剿」。

  在作戰指導上,粟裕認為,日軍雖然將軍事重心轉向敵後,但並未停止對正面戰場的進攻,勢必會分散它的軍事力量,用於「清剿」的兵力不足,不可能在蘇中全區同時進行「清剿」,使我們有可能選擇敵人的弱點和後方予以突擊,迫使它推遲或局部改變部署,將敵人進攻的重點壓縮到更小範圍以內。敵人的主要戰術手段是分進合擊、多路合圍,需要高度協同,但它是深入我根據地作戰,如同瞎子、聾子,又受改造後地形的限制,加上沿塗受我民兵、遊擊隊襲擾,很難達成合擊,反而會給我軍造成有利戰機。敵人集中兵力於一個地區「清剿」,勢必造成其他地區空虛,給我軍以可乘之機。只要我們揚己之長,擊敵之短,運用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充分發揮人民戰爭的威力,就可以取得反「清剿」鬥爭的勝利。因此決定:在「清剿」區內以地方武裝和民兵就地堅持,縣不離縣,區不離區,對敵不斷予以襲擾,捕殺敵特漢奸;主力部隊適時跳到「清剿」區外,實施機動作戰,特別是向敵人的後方和弱點進攻;同時加強敵佔區、接敵區和對日偽軍的工作,把公開鬥爭與秘密鬥爭結合起來。

  根據這樣的方針和部署,蘇中黨政軍民團結一致,各個分區的攻勢作戰此伏彼起,互相策應,互相支援,先後舉行了石港攻堅戰、海門襲擊戰、如西反擊戰、二鸞殲滅戰等較大的戰鬥,接連粉碎敵人的一、二、三期「清剿」,取得了堅持原地鬥爭的勝利。

  在反「清剿」過程中,粟裕為了取得實踐經驗以指導全區鬥爭,帶領一個精幹的指揮所,包括警衛部隊共100多人,留在「清剿」區內,領導全區的反「清剿」鬥爭,並多次親臨前線指揮一些重要戰鬥。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