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粟裕傳 | 上頁 下頁 |
五三 |
|
因此,粟裕確定這一時期的對敵鬥爭方針是:對於敵人將要佔領而我不能長久保持的一切集鎮,以遊擊戰儘量遲滯敵人的進攻行動,推遲其佔領時間,以掩護我根據地的創建工作;對於我們的基本區域和重要基點,則採取各種有效戰法,堅決與敵人爭奪,使其久占企圖不能得逞,以改善我軍態勢,保障基本區相對穩定。 根據這樣的指導思想,粟裕對蘇中各區作了有縱深有層次的戰略佈局。 當時蘇中的四個分區、一個特區中,三、四分區位於物阜民主的長江北岸,是日偽軍重點控制的地區,鬥爭將日趨緊張,我軍回旋餘地將更加縮小;一分區位於京杭運河東側,國民黨頑固派勢力較強,工作尚待開闢;興(化)東(台)泰(州)特區是「聯抗」活動區,是共產黨與國民黨協議的緩衝區;第二分區北靠華中局和新四軍軍部駐地鹽阜區,南有三、四分區作屏障,東臨大海,西接水網,境內有以三倉鎮為中心的沿海灘塗地帶。汝裡地廣人稀,交通閉塞,不利於敵人活動,而有利於我們回旋還可以作為向海上發展的依託,把陸上鬥爭與海上鬥爭結合起來。早在組建第一師的時候,粟裕就在這裡進行了廣泛深入的調查研究,認為這裡具有創建根據地基本區的客觀條件,並且具體指導、親自參與創建工作,已成為蘇中抗日民主根據地的基本區,是蘇中黨政軍領導機關經常活動的地區,因而也就成為日偽軍「掃蕩」的重點,成為敵我雙方激烈爭奪的戰略要點。 要點爭奪戰,首先集中在第二分區的三倉地區和第四分區的豐利地區。這兩個地區互為犄角之勢,是當時面積較大,相對穩定的基本區。敵人企圖攻佔三倉和豐利,打通東西南北兩條互相交叉的公路,把以三倉為中心的基本區一分為二,並切斷第二分區與第三、第四分區之間的聯繫,進攻的重點是捕捉新四軍蘇中指揮機關。敵人的用心極其險惡。粟裕和蘇中區其他領導同志一起提出「保衛三倉」、「保衛豐利」的口號,領導和指揮蘇中黨政軍民同日偽軍展開了持續8個月的要點爭奪戰。 三倉爭奪戰實際上從1941年6月就已開始了。當時,日偽由潘家鐅進犯三倉,粟裕指派第三旅第七團北上三倉,擊退了敵人的進攻。從7月開始,日偽軍修築由潘家鐅西到東台、南到三倉兩條公路。粟裕判斷,敵人企圖分割第二分區,並進攻三倉基本區。為此,他作出保衛三倉的作戰部署。果如所料,9月下旬,日偽軍集中2000多人,分三路分進合擊,並佔領三倉鎮。但是,蘇中區領導和指揮機關已經跳出包圍圈。日偽軍圍殲蘇中區首腦機關的企圖落空。粟裕指揮主力部隊,首先破壞了東台至潘家鐅的公路,使三倉陷於突出、孤立境地,爾後實施兩次進擊,奪回了三倉。10月初,日偽軍2000多人從富安、李堡、潘家鐅三路出擊,合圍三倉。此時三倉只有第七團團部和少量兵力。第七團巧妙佈陣,團部撤出三倉,以機槍連在一倉設伏,使從潘家鐅南犯的400多日偽軍受到重挫。三路日偽軍進入三倉後,未發現新四軍蹤影,合擊的企圖再次落空。部分日偽軍當夜就在三倉安營紮寨,準備長期佔領。粟裕早有明確指示,不讓敵袁在三倉立足。第七團連夜襲擊三倉。日偽軍勉強支持到天明,死傷30多人,最後逃離三倉。12月9日,潘家鐅日軍石井大隊及偽軍700多人,分兩路進佔三倉。粟裕命令第二、第三、第七共3個主力團及抗大蘇中大隊,將進攻之敵全部包圍於三倉,晝夜激戰,予以重大殺傷。黎明時候,日偽軍突圍竄逃。這種以主力部隊為主進行的三倉爭奪戰,先後有7次之多。 在三倉爭奪戰中,粟裕採用了機動靈活的戰術。對進攻的敵人,派出若干主力小分隊,配合廣大民兵,在敵人分進合擊途中開展廣泛的遊擊戰,遲滯敵人的行動,破壞敵人的協同,消耗、疲憊敵人。主力則在三倉鎮及其外圍構築隱蔽工事,待敵人進入火力範圍時突然開火,予以殺傷,並適時猛烈反擊,迫其收兵。敵人後撤時,主力部隊立即尾追打擊。在敵人兵力占絕對優勢情況下,我軍以堅守防禦的姿態,以火力和適時的反衝擊,予敵以重大殺傷,不待敵合圍即有組織地以運動防禦迅速脫離。對佔領三倉的敵人,則以主力配合民兵圍困,使敵人晝夜不堪其擾;另以部分主力配合民兵遊擊隊,破壞橋樑、道路,切斷三倉通往其他據點之聯繫,使三倉之敵斷缺糧水和軍需供應,被迫撤退。在遊擊戰爭中,帶遊擊性的運動戰與堅守防禦相結合,實屬遊擊戰術的一種創舉。 經過反復激烈的爭奪,只有20多戶人家的三倉鎮被夷為平地,但是日偽軍始終未能在那裡安下據點,也未能修通三倉至潘家鐅的公路。三倉地區仍然作為蘇中根據地的基本區而巍然屹立。 豐利爭奪戰反復進行過5次。粟裕估計,豐利地區我們難以長期控制,但是可以直接策應三倉爭奪戰,用豐利爭奪戰來鉗制和調動敵人。5次爭奪戰打得都很激烈。12月上旬,日偽軍集中3000多人,從南北兩線進攻豐利和三倉。新四軍第一師主力部隊和地方武裝奮起反擊,首先在豐利東南之花市街、雙灰山給南路敵軍以沉重打擊,予以全部消滅,生俘日偽軍官兵200多人,南浦襄吉的督戰代表小野大山被擊斃,羽田分隊長和士兵3人屈膝繳槍,另有10多名士兵棄槍逃竄,把氣焰囂張的「皇軍」打得喪魂落魄。在北線,進佔三倉的日偽軍立足未穩,就遭到第一師部隊圍攻,被迫竄回原據點。氣急敗壞的南浦旅團長果然聽從粟裕調動,把進攻的重點轉向豐利,先後5次從東台、興化等地調兵增援,親自出馬指揮,經過5晝夜激戰,雖然暫時佔領豐利,但是付出了傷亡800多人的慘重代價。 1941年12月上旬,日偽軍在爭奪三倉、豐利的同時,開始對蘇中區的冬季大「掃蕩」。為策應和配合基本區的要點爭奪戰,粉碎敵人的「掃蕩」,粟裕組織發動了「十團大戰」,指揮第一旅、第二旅、第三旅主力部隊和地方武裝,在廣大民兵和人民群眾配合下,向日偽軍守備薄弱的據點主動出擊。北自東台,南達長江,西至泰州、興化,東抵黃海,作戰地域縱橫數百里,作戰時間持續1個月,向日偽軍據點如皋、古溪、李堡、栟茶、餘西、二甲、掘港、雙甸、岔河、臨澤、時堡、福鎮廟、王家營寺處主動攻擊,攻克掘港、臨澤等敵軍據點,殲敵500多人,沉重地打擊了敵人,振奮了蘇中軍民的抗戰精神。 在這段時間內,粟裕一直留在「掃蕩」圈內,率領一個十幾人的指揮機構和一個加強排的警衛隊同敵人周旋,多次身歷險境,但指揮若定,化險為夷。 第5次豐利爭奪戰以後,粟裕率領「前指」到三倉以東的濱海地區休整,並與隱蔽在海上的師直機關會合。當天黃昏得到情報:敵人在周圍幾條線增兵。粟裕判斷,敵人將在第二天發動對三倉地區的「掃蕩」,決定敵進我進,跳出合圍圈,向敵人來路富安、安豐方向開進。第二天拂曉,粟裕率部到達一個小村魯家灶。這裡村北有一條小河,村南有一條通向安豐的小路。粟裕知道,敵人在同我軍作戰中也學乖了,改變了慣走大路的做法,估甘敵人可能從小路向三倉開進。於是立即下令趕快過河,不要在魯灶停留。果然,師部機關人員剛剛過河,後衛部隊就同從安豐過來的敵人交上了火。粟裕率部轉移到張家灶,已是深夜,正準備宿營休息,偵察員跑步回來報告:鬼子集合在唐家洋的廣場上,指揮官正在訓話,一部分鬼子押著搶來的東西往李堡據點運。粟裕判斷,敵人不待天明就集合,又急於往據點運東西,肯定不是返回據點,而是要殺「回馬槍」。立即組織指揮部隊轉移,率領一師指揮機關繼續南進,越過海安到丁家所的公路,跳到如皋湯家園地區。 粟裕帶領部隊走上公路,發現路邊有一堆人糞,用樹枝挑起一看,裡面還是軟的。用手電察看路面,發現許多穿著釘子皮鞋的腳印。他判斷,有一批敵人剛剛通過,後面還可能有敵人跟進,決定利用這一間隙迅速越過公路。部隊還沒有全部通過,敵人後續部隊果然開了過來。粟裕命令部隊隱蔽於公路兩側,不准發出聲響。待敵人通過後,安全轉移到目的地湯家園。 後來得知,他們離開張家灶不久,敵人果然殺了一個「回馬槍」,然而撲了一個空。這次行動,連續行軍一天兩夜,行程100多公里。敵人「掃蕩」的重要目標是尋殲蘇中區領導機關。粟裕率領的指揮機關就在「掃蕩」圈內活動,多次與敵人擦肩而過,卻一次也沒有被敵人發現,一直堅持著對全區反「掃蕩」實施不間斷指揮。 要點爭奪與敵進我進相結合,辯證地解決了軍事鬥爭與根據地建設的關係問題,這是粟裕對抗日遊擊戰爭的獨創性貢獻。要點爭奪戰,亦稱根據地基本區爭奪戰,貫穿于蘇中抗日鬥爭的全過程,後來的「堅持原地鬥爭」是它的進一步發展。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