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粟裕傳 | 上頁 下頁 |
三三 |
|
劉建緒的「圍剿」動用兵力比羅卓英那次多,持續時間也長,由於粟裕領導遊擊戰的經驗越來越豐富,駕馭越來越嫺熟,始終掌握著鬥爭的主動權,加上別的一些因素,儘管浙南遊擊區的中心地區遭受了嚴重摧殘,但是幾塊遊擊根據地堅持下來了,而且保存了較多的幹部。浙南這個紅軍在南方的重要戰略支撐點堅如磐石。 粟裕在紅七軍團、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及浙南挺進師(三年遊擊戰爭)工作期間,由於對左傾錯誤指導下的種種作法不滿和抵制,與有的領導人在工作上產生了分歧,有過多次挨整的經歷。晚年粟裕撰寫戰爭回憶錄,記敘了這些經歷,並以求實向前看的態度和寬廣的胸懷說:「當時我們都還年輕,又失去了中央和中央分局的領導,這就不能不使我們在思想上行動上和對問題的處理上,留下不成熟的痕跡」(《粟裕戰爭回憶錄》,解放軍出版社,1988年11月,第1版,第170頁)。解放戰爭時期華東野戰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陳毅,三年遊擊戰爭時期是中央軍區領導人,1948年4月25日他在華東野戰軍高幹會議上說:粟裕「是多年受委屈的,是提拔得最慢的一個。他受過人家的打擊,決不會打擊人家」。陳毅說的這段話,既是對粟裕在上述歷史時期遭受錯誤打擊的公正評述,也是對粟裕為革命忍辱負重工作高尚品質的讚揚。 八、根據全域形勢發展變化,主動實現由國內革命戰爭向抗日戰爭的轉變。 與國民黨當局達成停戰協議。周子昆報告毛澤東:「粟裕還在」。 粟裕領導挺進師主力在浙南、浙西南堅持遊擊戰爭的時候,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魔爪一步一步從東北伸向華北、華東等地。1935年的「華北事變」,使由「九一八事變」以來逐步上升的中日民族矛盾成為主要矛盾。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中國人民的全民族抗戰開始。1937年8月13日,日本侵略軍在上海擴大侵略,淞滬抗戰爆發。1937年12月13日,日本侵略軍佔領南京,在南京進行了滅絕人性的大屠殺,30多萬無辜百姓慘遭殺害。寇深禍亟,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以國家、民族利益為重的中國共產黨儘管還在艱苦的長征途中,於1935年8月1日發表了《八一宣言》,年底進一步提出抗日救國十大綱領,1936年12月又促成西安事變和平解決,終於實現第二次國共合作,共同抗擊日本侵略者。 早就同中共中央和上級黨組織失去聯繫又單獨活動的粟裕,以革命家的政治敏感和洞察力,密切注視著形勢發展,千方百計揣摩和瞭解中共中央新的精神,以使自己的行動融人全黨中心的大局。粟裕率部每到一地,就要大家廣泛收集國民黨統治區的報紙和一些大城市出版的雜誌,從字裡行間瞭解情況,分析形勢。通過各種渠道,從上海等地搞來《大眾生活》等進步刊物,看到了中共中央的《八一宣言》和1935年底提出的抗日救國十大綱領,瞭解了全國的政治形勢和黨的總路線,馬上組織部隊學習和宣傳,並且發表宣言和公開信,擁護中共中央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主張。挺進師每到一個村鎮,就把大字標語寫到那裡,過去寫的內容都是「打倒蔣介石」、「蔣介石賣國」,簡短幾個字,飽含著紅軍戰士的深仇大恨。現在,粟裕讓宣傳員把書寫的大標堵改為「聯蔣抗日」。對蔣介石要聯合,戰士們這個思想彎子可就轉得大了,連老鄉也感到奇怪,一邊看一邊悄悄詢問:「是不是寫錯了?」粟裕耐心地給大家講形勢課,進行教育,幫助大家轉好這個思想彎子,適應革命形勢的發展變化。 1937年春,經過多方努力,中共閩浙邊臨時省委同上級黨組織取得了聯繫,並通過上海地下共產黨與中共中央恢復了聯繫。但那時粟裕和臨時省委失去了聯繫,處在閉塞狀態。劉建緒對挺進師的「圍剿」屢屢失敗,格外瘋狂。1937年4月,粟裕率領部隊轉移到遂昌、金華交界地區的門陣一帶活動,開闢新的根據地。他們在「白砝崗」搭草篷建營。戰士們白天在山上練兵,和群眾一起種苞米,晚上下山做群眾工作,發展黨組織,有時還跳到外線襲擊敵人,很快建立了以門陣為中心方圓近百里的沿鐵路線革命根據地。這是繼浙西南、浙南之後粟裕率挺進師在浙江建立的又一塊遊擊根據地,並根據形勢變化,在門陣採取了與過去完全不同的政策,把更多的人團結在周圍。 1937年9月,金(華)衢(州)平原不時傳來消息,有的說:「國共合作了」,有的說:「共產黨投降了」,「紅軍被收編了」。真真假假,眾說紛紜。粟裕分析形勢,認為很可能是國共合作了。他把劉亨雲找來,交給他一個秘密任務。劉亨雲立即帶領1個排出發了。他們身穿國民黨軍裝,大模大樣來到龍泉縣溪口鎮,直往鎮公所裡走。一個巡官模樣的人迎上來,笑著問:「你們是哪個部門的,從哪裡來,有什麼公幹?」劉亨雲仰著頭回答:「我們是出來剿共的,我是連長,奉上級命令,有急事要和縣政府聯絡。」 那巡官見劉亨雲口氣不小,看牌牌是上尉軍官,哪敢怠慢,連忙討好地為他叫通了縣政府的電話。劉亨雲拿過話機,打起官腔,哼啊哈呀地問:「報上都說朱、毛紅軍投降了,究竟怎麼回事,這共還剿不剿?」電話裡傳出對方聲音:「現在國共合作抗日了,蔣委員長已向全國下達了全民抗戰命令。共軍改編為八路軍,聽從蔣委員長指揮了。」 偵察的情況證實了粟裕的判斷,他迅速召開幹部會議,研究行動部署,決定把部隊集中起來,進行動員和教育。大家聽說國共合作抗日了,都很興奮,覺得1934年7月接受的先遣抗日任務,到今天就要實現了。粟裕特別告誡大家說:「代表地主資產階級利益的蔣介石,一直是工農大眾的死對頭。現在形勢變化了,他不得不接受中央團結抗日主張,但我們千萬不能放鬆警惕,以防發生意外。」粟裕讓人把當地的保長找來,要他把挺進師的抗日宣言和通電送到遂昌縣政府,要他們儘快派代表來和紅軍談判,以便早日開赴抗日前線。 遂昌縣長接到粟裕送來的信,9月18日便復函同意談判,並派兵役科長朱鎮山為代表去門陣。粟裕同大家一起商定了談判的原則和條件,特別明確了必須堅持的幾個重大問題,指派謝文清為代表出面談判,自己悄悄坐在一門之隔的房間裡靜靜地聽著。 9月19日,朱鎮山來到門陣。謝文清客氣地把他請到屋裡。談判在門陣一家姓張的村民客堂裡進行,中間一張八仙桌,兩邊面對面坐的是血戰10年的死對頭——國共雙方代表。儘管是和平談判,氣氛仍很緊張,還帶幾分殺氣。謝文清腰裡別著手槍,屋外山頭上加了荷槍實彈的崗哨。10年血與火的鬥爭,「圍剿」和反「圍剿」,不知有多少共產黨員和紅軍戰士犧牲在國民黨蔣介石的屠刀下,大仇未報,血債未償,今天卻面對面坐著談判合作抗日和改編紅軍的事來了,粟裕和挺進師官兵個個熱血沸騰。但是,為了民族大義和國家大局,粟裕再三要大家克制感情,冷靜處理團結抗日大事。 朱鎮山首先提出,現在國共合作了,請粟師長和全體弟兄下山到遂昌城裡集中,聽候改編。謝文清根據粟裕預定的方案,當即嚴正拒絕,說:「為了共同抗日,我們願意同國民黨地方當局舉行停戰談判。但國共合作並不是誰投降誰,當前我們應當以民族利益為重,合作共同抗日。」謝文清提出7早已準備好的三點意見:第一,紅軍遊擊隊將開赴浙南根據地,國民政府和軍隊沿途不得留難;第二,紅軍遊擊隊已經停止了打土豪,政府應給予補充彈藥、給養;第三,合作不是投降,改編不是收編,雙方是平等合作。紅軍遊擊隊要保持獨立性,不進城駐紮。 經過三天唇槍舌劍爭論,國民黨當局最後答應了挺進師堅持的原則立場和條件,表示歡迎粟師長率部下山。這時部隊早已奉粟師長命令,集中在門陣組織學習和練兵,迎接民族民主革命新高潮的到來。1937年7月成立的宣(平)遂(昌)湯(溪)工委,也在向群眾進行廣泛的宣傳教育,發動群眾為即將開拔的紅軍遊擊隊籌備給養,縫製新衣。9月22日夜晚,國共雙方代表和門陣軍民在白沙廟召開聯歡會,粟裕特地讓人請來了木偶劇團為大家演出。山村沸騰了,鄉親們舞起了傳統的「板龍燈」,百多條木板長凳連接組成一條長龍,百多名年輕力壯的小夥子每人肩扛一條板凳,踏著鑼鼓點子起舞,條條板凳上都點有油燈,遠遠望去,就像一條火龍在山間遊動,十分壯觀。 9月23日,粟裕率領紅軍遊擊隊和地方幹部50多人出發了,官兵們依依不捨地告別門陣的鄉親。門陣鄉親含著熱淚送了一程又一程。紅軍遊擊隊翻山越嶺,避開大道,沿著崎嶇山路南下,繞過遂昌縣城,經石練、湖山、王村口、大潘坑、船寮、青田、大嶨,到達飛雲江南岸,和劉英派來的聯絡員相遇,隨即一起上路,10月10日抵達平陽北港,和劉英等挺進師新老戰友會合。歷盡劫難,勝利重逢,劉英和粟裕兩雙堅強有力的手緊緊握在一起。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