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粟裕傳 | 上頁 下頁 |
三四 |
|
劉英向粟裕介紹了閩浙邊臨時省委同國民黨浙江當局談判的經過。1937年4月,已經和上海中共地下黨組織接上關係的閩浙邊臨時省委,瞭解到中共中央關於「聯蔣抗日」的主張,以臨時省委和省軍區名義,向浙江省國民黨當局發出「停止內戰,一致抗日」文電。劉建緒奉蔣介石之命,在報上公開表示要和浙江紅軍談判。雙方代表在鼇江談了3天。國民黨代表妄圖以和談為名,逼迫紅軍投降。中共閩浙邊臨時省委代表據理力爭,堅持合作抗日立場。談判隨之破裂。8月,迫于抗日高潮到來,劉建緒親筆致信中共閩浙邊臨時省委,要求重開和談。9月16日,雙方代表在溫州達成合作抗日協議。 實現國共兩黨合作抗日,這是由國內革命戰爭向民族抗日戰爭的兩個革命戰爭時期的轉變。中國共產黨中央的主張順應歷史潮流,合乎全國民心,在中國歷史上具有重大意義。作為浙西南遊擊根據地領導人的粟裕,在與中共中央失去聯繫、得不到中共中央任何指示的情況下,自己的思想和行動能夠如此準確地與中共中央新的精神一致、合拍,自覺實現兩個革命時期的戰略轉變,所採取的原則立場和策略完全符合中共中央的方針、政策,這不能不令人嘆服粟裕胸懷全域駕馭局部的本領。共產黨人的革命堅定性和一切以大局為重的寬廣胸懷,在粟裕身上得到了完美統一。 挺進師分散在浙南各地的遊擊隊,先後來到平陽北港山門街集中,大約有500人上下。這個數字和挺進師1935年初離開蘇區挺進浙江時差不多,但成員結構有了很大變化。原七軍團、十軍團的老骨幹不多了,他們絕大部分已經為革命流盡了最後一滴血。充實的許多新成份,有浙西南、浙南、閩浙邊的工農子弟,有來自上海、溫州等城市的知識青年。部隊裝備雖然仍很落後,但官兵的思想覺悟高了,作戰經驗豐富了,戰鬥力強了。按照中共中央指示和國共合作抗日協議,1937年10月部隊正式改編為「國民革命軍浙閩邊抗日遊擊總隊」,粟裕任司令員,劉英任政委,下轄3個支隊、1個教導隊。「抗日遊擊總隊」在平陽鳳翱鄉風林村召開成立大會,粟裕、劉英分別講話,闡明國共合作和部隊改變番號的意義,號召大家堅決執行黨中央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保持和發揚紅軍優良傳統,加強學習,加緊訓練,準備開赴抗日前線。 粟裕1934年7月離開中央蘇區以後,毛澤東一直掛念著這位井岡山時期智勇雙全的青年將領,苦於通訊聯絡中斷,3年得不到粟裕一點消息。閩浙邊臨時省委和中共中央一接上關係,黨中央、毛主席很快來電詢問粟裕情況。這時粟裕和劉英也失去了聯繫,臨時省委幾次派人尋訪都沒有音信,便如實報告中共中央:「粟裕同志可能已經犧牲。」1937年5月陝北召開蘇區代表會議,洛甫(張聞天)致開幕詞,首先悼念在各個戰線上無數英勇犧牲的戰士、我們的最忠誠的同志、中華民族的最優秀兒女,接著宣佈李大釗等烈士名單,其中就有粟裕。1938年初,閩浙邊臨時省委派人到南昌新四軍軍部向項英彙報工作,請示今後行動,專門介紹了粟裕在浙西南堅持鬥爭的情況,並說:「粟裕現在已經回到省委,正同劉英在一起加緊培養幹部,訓練部隊。」剛從延安過來的新四軍副參謀長周子昆立刻把這個喜訊報告延安:「粟裕還在」。毛澤東主席聞聽非常高興。 九、整訓擴編部隊,迎接抗日高潮。率部開赴皖南加入新四軍序列。 歷史翻開了新的一頁。一個新的極端重要的問題擺到粟裕面前:從國內革命戰爭轉變為抗日戰爭,中共中央的總路線和方針、政策變化了,民族解放戰爭賦予了革命戰士特殊的新使命,鬥爭形勢將更加複雜。如何使大家的思想和行動自覺地適應這種新的發展和變化呢?粟裕經過深思熟慮,又同劉英反復商量,決定抓住從部隊集中到出發抗日這個間隙,在加緊練兵同時,組織黨政軍幹部重新學習革命理論和黨的政策。中共閩浙邊臨時省委在鳳林村召開了擴大會議作動員,粟裕在會上作抗戰形勢報告,向黨政軍幹部提出重新學習革命理論和黨的政策的任務。臨時省委和「抗日遊擊總隊」接著決定採取兩項有力措施:舉辦軍政幹部訓練班和開辦「抗日救亡幹部學校」。 軍政幹部訓練班主要集訓部隊連以上和地方縣以上幹部,每期半個月,連續辦了3期,粟裕親自講課,教育訓練內容有三個重點:一是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國際主義和愛國主義的關係;二是堅持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和堅持黨的獨立性的關係;三是公開工作和秘密工作的內容和相互關係。這些黨政軍基層幹部階級立場堅定,作戰勇敢,為革命不怕吃苦,不怕犧牲,就是文化水平低,理論基礎薄,一開始學習,對什麼叫矛盾就是弄不懂。最後還是粟裕給大家講了關於「矛和盾」的那個古代寓言,才算叫大家開了一點竅,慢慢跨進了革命理論的大門。 「抗日救亡幹部學校」設在山門街疇溪小學內,粟裕擔任校長,公開招收抗日青年入學培訓。1938年1月5日,溫州《浙甌日報》刊登了經粟裕親自審定的《國民革命軍浙閩邊抗日遊擊總隊救亡幹部訓練班》招生啟事: (一)宗旨:培養抗日救國的軍事、政治幹部人才。 (二)資格:初中程度或同等學級,男女兼收。 (三)年齡:20歲以上至35歲。 (四)受訓時間;暫定3個月。 (五)校址:平陽北港。 (六)名額:100名。 (七)報名日期及手續:自即日起至1月10日止,凡願來訓的,請至下列各處:(1)各駐地辦事處,溫州九柏園頭4號;(2)本部政治部;(3)平陽北港民教館。 (八)開學日期:1938年1月15日。 (九)入學手續:于開學前3日到校,經考試及格後編隊受訓。 (十)待遇:有錢出錢,沒有錢由本校津貼伙食,但服裝被鋪自備。 (《南方三年遊擊戰爭——浙南遊擊區》,解放軍出版社,1993年4月,第1版,第96頁) 消息傳開,首先是溫州的熱血青年奔走相告,紛紛來到抗日遊擊總隊駐溫州辦事處報名。浙江其他地方乃至外省的一些嚮往共產黨和紅軍的愛國青年,也趕來報名或聯繫入學事宜。最後錄取學員大約150名,大多數是中學生,少數小學生,個別大學生,還有當過工人和小學教師的,其中女學員30人左右。開學典禮那一天,粟裕和劉英都來出席,向年輕人介紹共產黨和紅軍的歷史、宗旨,講述當前抗戰形勢和共產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說明學校的性質、任務,目的是培養抗日救亡運動的青年幹部。課程有遊擊戰術、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政治經濟學、群眾工作、時事和農村經濟、哲學等。粟裕親自講授遊擊戰術課。粟裕每次來校講課,衣著和普通戰士差不多,不同的只是有時披一件黑色軍大衣。他用濃重的湖南話給學員講課,舉出一個個實際戰例,把遊擊戰術講得生動易懂,引人人勝。粟裕說話很有風趣,他左臂負過傷,劉英右手腕負傷致殘,有次上課粟裕說:「人們以為劉英和我是三頭六臂,其實我們兩個人加起來只有一雙完整的手。」說得大家都笑了。 把抗日遊擊戰上升到戰略高度去論述,在共產黨軍隊將帥中,粟裕是最早這樣認識和實踐的人之一。他向學員講授遊擊戰術課時,開宗明義就闡明抗日遊擊戰爭的戰略意義。他說:「抗戰以來的事實證明,抵抗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只有正規軍在正面進行的正規戰爭是很不夠的,必須同時在敵人的後方開展遊擊戰爭,才能實現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戰,才能最後把侵略者趕出去。」(《粟裕軍事文集》,解放軍出版社,1989年7月,第1版,第1頁。) 接著對遊擊隊的任務、遊擊隊的組織、遊擊戰術、遊擊隊的教育工作、遊擊隊的補充與供給工作,作了全面充分的講授。特別是對遊擊戰術,粟裕講授得格外詳細,分17個方面逐個闡述,包括遊擊戰術原則、遊擊隊的動作要領、行軍、宿營、偵察、警戒、破壞工作、工事構築、通信聯絡、保守軍事秘密、戰鬥準備、戰鬥動作、戰後動作、怎樣設伏和什麼樣的地形適宜打埋伏、怎樣截擊敵人的行軍縱隊和運輸隊、遊擊隊的進襲和怎樣進行運動防禦。對他在實戰中總結概括的遊擊戰術的6條原則,一條條舉例詳細講解。在授課中,粟裕第一次正式講述了他在1935年提出的「敵進我進」的遊擊戰方針,這是他對毛澤東、朱德在井岡山鬥爭時期提出的遊擊戰用兵「十六字訣」的創造性應用和發展。 新四軍軍部成立後,連續兩次來電,催促「浙閩邊抗日遊擊總隊」開赴皖南集中。1937年9月下旬,劉英曾派吳毓、龍躍到杭州,向國民黨主持談判事宜的鄧詡和第十集團軍總司令劉建緒作禮節性拜訪,然後乘汽車由京杭國道抵達南京,找到八路軍綜述辦事處。中共中央代表博古聽了他們的彙報很高興,並告訴吳、龍,南方各省遊擊隊準備改編為新編第四軍,擬請葉挺出任軍長。博古特別叮囑在新四軍組成之前,為防止國民黨陰謀,沒有我博古的親筆信,別人來調你們部隊,不要聽他們的命令。所以對這兩次電令,粟裕和劉英商量後都沒有執行。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