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粟裕傳 | 上頁 下頁 |
三一 |
|
粟裕和老校長、青年教師徹夜長談,向他們宣傳共產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主張。老校長和青年教師頻頻點頭擁護。後來這所小學校成了挺進師的聯絡點和情報站。粟裕利用各種機會做工作,把越來越多的知識分子團結在共產黨周圍,通過他們,粟裕收集到各種新出版的報紙和書刊,從中掌握了許多國內外重要情況。 粟裕領導的這個時期的軍事鬥爭更加靈活自如,得心應手,遊擊戰的範圍更加廣泛。有了公開的、半公開的、秘密的遊擊基點作依託,部隊打過仗疲勞了,粟裕便帶著大家急行軍一個晚上,順利轉移到了遊擊基點。群眾站在遊擊隊一邊,封鎖了消息,遊擊隊就可以安安穩穩住下來,休整三五天。粟裕又利用這個間隙派人偵察敵情,部署下一步行動,適時跳出去打擊敵人。 「兩廣事變」爆發,蔣介石無暇顧及浙西南紅軍。粟裕率領「牽制隊」掩護和策應劉英率領的「突擊隊」行動,集中力量打通了浙南根據地內各縣、區之間的聯繫,使各基本區連成一片,然後又發展新區,擴大根據地,打通了溫州沿海的交通口岸。1936年8月,粟裕、劉英與活動在乎陽北港的一支革命力量匯合。這支隊伍是由老共產黨員葉廷鵬為首組織起來的。在複雜的鬥爭環境中,葉廷鵬與共產黨組織失去了聯繫,但他仍在那裡發動群眾,堅持鬥爭。挺進師進入浙江,革命形勢有了發展,葉廷鵬團結了一批革命青年,並與北港鳳翱鄉群眾領袖鄭海嘯一起,在平陽北港和瑞安、平陽邊界創建了一塊縱橫15公里的秘密工作地區,主動要求閩浙邊臨時省委來領導。劉英、粟裕和葉廷鵬會合,浙南遊擊根據地範圍進一步擴大,成為紅軍遊擊隊的大後方。 粟裕率領的「牽制隊」的活動範圍也有了很大發展,東進可到永康、武義、東陽、仙居、天臺,南下可達雲和、景甯、慶元和福建的壽寧、松溪、政和等浙閩邊地區。粟裕巧妙地把活動重點地區放在對敵人威脅最大、對外界影響最大的浙贛線南側,迭出奇兵,有時打到武義湯恩伯的家鄉,有時打到青田陳誠的老家,有次還逼近蔣介石的老家奉化溪口。 根據地進一步擴大,由浙閩邊境東段向北,一直延伸到飛雲江中游的南北兩岸,縱橫500余裡,成立了浙南和浙東南兩個特委、10個縣委和1個中心縣委,建立了浙南人民革命委員會,「黨、政、軍、民、學、工、青、農、婦、兒」各種組織齊全,工作十分紅火,一批地方幹部迅速在鬥爭中成長。一度喪失的浙西南遊擊根據地不僅重新組織了浙西南特委,還重建了龍浦、龍遂、江浦三個縣委及若干個區委。粟裕親赴浦城,宣佈恢復龍浦縣委。浙西南為浙、閩、贛三省通道,敵人勢所必爭。 粟裕清醒洞察這個局勢,接受第一次反「圍剿」的教訓,決定在這裡以秘密工作為主,表面上看起來工作不像過去那樣轟轟烈烈,但更加扎實,幹部群眾更加堅強,對付敵人「圍剿」更有辦法了。活躍在浙東地區的遊擊隊,出沒於甌江北岸廣大地區,建立了共產黨的浙東特委和幾個縣委,各個縣委都有自己的武裝。敵人專門成立了「綏靖專員公署」對付紅軍浙東遊擊隊,始終不能得逞。 1936年底,紅軍挺進師再次由幾百人發展到1500多人,地方遊擊隊和群眾武裝達到數千人。挺進師活動範圍擴大到了溫州、台州、處州、金華、衢州、紹興等地區所屬的30多個縣境,遊擊戰的經驗越來越豐富。紅軍挺進師在浙江又呈現出一個大發展的局面。 七、抗擊敵人43個團的第二次大「圍剿」,創造一系列遊擊戰的新戰法。 1936年12月12日,中國政治生活中發生了一件大事:「西安事變」爆發。蔣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反共內戰條件,國共兩黨達成「團結抗戰,共赴國難」協議。 粟裕和挺進師遊擊隊是從城裡搜集來的《東南日報》和上海《申報》上得知「蔣委員長西安被扣」消息的。戰士們高興萬分,奔走相告,都盼著早些把這個「獨夫民賊」殺掉。不久又傳來消息,中共中央派周恩來副主席去西安做工作,「西安事變」和平解決,蔣介石同意「停止內戰,共同抗日」,已經平安回到南京。戰士們儘管思想上很不理解,但想到這是黨中央的決定,對革命事業總是有利的,也就不再說什麼了。 早在「西安事變」之前,蔣介石一解決「兩廣事變」,就策劃好了對紅軍南方遊擊區新的「圍剿」方案。10月初,國民黨軍委會任命張發奎為「閩浙贛皖邊區主任公署」主任。僅僅過了兩個月,國民黨軍委會又從湖南調來第四路「剿匪」總指揮劉建緒代替張發奎,擔任「閩浙贛皖邊區主任公署」主任。劉建緒是個反共老手,在湖南時同賀龍領導的紅軍打過仗,從中摸到了紅軍打仗的許多特點。「西安事變」和平解決以後,蔣介石立即採取「北和南剿」反動策略,妄圖在第二次國共合作之前,一舉消滅南方的紅軍遊擊隊。蔣介石還派國民黨CC系骨幹分子朱家驊接替黃紹竑擔任浙江省主席,調浙江省保安處副處長蔣志英到溫州地區主持「剿共」。 閩浙贛皖四省邊區清剿總指揮部的「清剿」範圍,原來包括浙南、贛東北、閩浙贛、閩東、皖南等地區的紅軍遊擊隊,後來蔣介石把浙南紅軍遊擊區作為「圍剿」的主要進攻目標。1936年12月15日,劉建緒由杭州到達江山「閩浙贛皖四省邊區清剿總指揮部」任總指揮,隨即調集主力部隊6個師、2個獨立旅以及四省保安團,共43個團的兵力,約10萬餘人,準備大規模進攻浙南遊擊區。「閩浙贛皖邊區主任公署」制定了非常詳盡的《閩浙贛皖邊區綏靖計劃》,確定軍事政治密切協同、互相推進的「清剿」要領,強調「縱橫反復搜剿,以及盡絕根枝」,最終達到「肅清閩浙贛皖邊區殘匪(指挺進師遊擊隊)之目的」,並且明令「各部均於1月15日開始總清剿,限6個月內,將全區之匪,一律肅清」(《南方三年遊擊戰爭——浙南遊擊區》,解放軍出版社,1993年4月,第1版,第517—524頁。)。從1937年1月1日開始,劉建緒不斷電令所屬各部隊長官,加緊「清剿」、「進剿」、「駐剿」、「堵剿」、「圍剿」、「搜剿」、「合剿」紅軍挺進師。 浙南遊擊區的範圍已經大為擴展,劉建緒不可能採取羅卓英那樣包圍浙西南遊擊根據地的作戰方針,改為拉網式逼進,由北而南、由西而東、由外圍到中心逐次展開,企圖先把挺進師壓向東南,然後在浙南包圍聚殲。劉建緒命令第六十三師等部由浙贛路一線向南推進,壓挺進師南下;命令新五師、第五十二師及贛、閩保安團沿江山至浦城公路及松溪、慶元、政和一線駐防,由西壓迫挺進師東移;在浙閩邊大量陳兵,構築稠密碉堡工事,專門組織了「浙閩邊清剿指揮部」,任命第十九師師長李覺和永嘉保安司令許蟠雲為正、副指揮官,企圖切斷挺進師向福建機動的通道,被迫轉移沿海地帶墮入包圍圈受殲。此外,還強迫群眾組織「聯甲」及「剿共義勇隊」、壯丁隊,配合國軍「進剿」;採取移民並村,焚燒邊區零星房屋、茅棚,按人頭逐日配給油鹽柴米,用種種高壓手段把紅軍和群眾隔開來,然後困而消滅之。 由於客觀條件限制,挺進師領導對「西安事變」以後的形勢還不能迅速作出正確的判斷,為了推動革命形勢發展,挺進師決定對當面敵人發動一次勇猛進攻,這就是1937年1月的「峰文戰鬥」。 峰文是泰順縣境內的一個村子,在根據地中心區,地勢險要。粟裕、劉英決定利用有利地形,同4個團的敵人作一次較量。戰鬥進行了一天一夜,敵我互有傷亡,最後形成各自據險對峙局面。從兵力對比來說,顯然是敵眾我寡,如果敵人的援兵開上來,紅軍挺進師很可能會陷入被包圍的不利境地。粟裕分析戰局,認為必須迅速結束戰鬥,再也不能延誤時間。這時師偵察排獲悉,福鼎、平陽、泰順交界處的大東山下駐有閩保1個團,戰鬥力比較弱。粟裕和劉英決定集中兵力打殲滅戰,吃掉這個保安團,由此撤到峰文村南面的大山裡、擺脫被動昆面。 時間已是下半夜,群山靜悄悄,偶而傳來幾聲清脆的槍聲。粟裕命令余龍貴率領二縱隊少數部隊,迷惑和牽制、阻擊峰文嶺當面敵人,主力部隊悄悄撤出戰鬥,向大東山迂回。粟裕深知,這一仗的關鍵,在於二縱隊能否迷惑和阻擊住西、北、南三面的強大敵人。望著粟師長嚴峻的臉,余龍貴回答:「堅決完成任務!」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